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名族首頁  |   藏族醫(yī)學  |   蒙古族醫(yī)學  |   維吾爾族醫(yī)學  |   苗族醫(yī)學  |   傣族醫(yī)學  |   瑤族醫(yī)學  |   考試寶典  |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名族醫(yī)藥 >> 維吾爾族醫(yī)學 >> 維吾爾族醫(yī)藥 >> 正文:艾蒿 -維藥艾滿藥物說明書
    

艾蒿

  
漢語拼音
Ai hao
維藥名
艾滿
別名
海速木、改《回回藥方三十六卷》,白然加斯非,布依代然、干達爾《明凈詞典》。
考證
《注醫(yī)典》載:“艾蒿,是艾的一種,與苦艾相似,但它綠一些,并有黏性物質,枝短,葉大,被白色、灰色或黃色密茸毛!备鶕(jù)上述維吾爾醫(yī)本草所述藥物特征和實物對照,與現(xiàn)代維吾爾醫(yī)所用艾蒿一致。
中藥材基原
為菊科植物艾的葉。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艾 Artemisia argyi Lev1.et Vant. 多年生草本,高50~120cm。全株被白色茸毛,中部以上或僅上部有開展及斜升的花序技。葉互生。下部葉在花期枯萎;中部葉卵狀三角形或橢圓形,長6~9cm,寬4~8cm,基部急狹或漸狹成短或稍長的柄,或稍擴大而成托葉狀;葉片羽狀或淺裂,側裂片約2對,常楔形,中裂片又常3裂,裂片邊緣有齒,上面被蛛絲狀毛,有白色密或疏腺點,下面被白色或灰色密茸毛;上部葉漸小,3裂或不分裂,無柄。頭狀花序多數(shù),排列成復總狀,長約3mm,直徑2~3mm,花后下傾;總苞卵形,總苞片4~5層,邊緣膜質,背面被綿毛;花帶紅色,多數(shù),外層雌性,內展兩性。瘦果長幾達1mm,無毛。花期7~10月。 生于荒地林緣。國內外大部分地區(qū)均有分布。
栽培與養(yǎng)殖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耐旱、耐陰。以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土壤栽培為宜。 栽培技術 用分株繁殖。3~4月挖掘珠從,分株栽種,按行株距33cm×33cm開穴,每穴栽3~4株,填上壓實,澆水。 田間管理 每年中耕除草、施肥2~2次,可結合收獲后進行,一般在5、7、9月。施肥以人畜糞肥為主。栽培3~4年后,老株要重新栽種。
采收加工
春、夏二季,花未開、葉茂盛時采摘,曬干或陰干。
藥材鑒別
葉多皺縮,破碎,有短柄。完整葉片展平后呈卵狀橢圓形,現(xiàn)狀深裂,裂片橢圓狀披針形,邊緣有不規(guī)則粗鋸齒,上表面灰綠色或深黃綠色,有稀疏的柔毛及腺點,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絨毛。質柔軟。氣清香,味苦。 以葉厚、色青、背面灰白色、絨毛多、質柔軟、香氣濃郁者為佳。 顯微鑒別 粉末特征:綠褐色。非腺毛有兩種:一種為T字形毛,頂端細胞長而彎曲,兩臂不等長,柄2~4細胞;另一種為單列性非腺毛,3~5細胞,頂端細胞特長而扭曲,常斷落。腺毛表面觀呈鞋底形,由4或6細胞相對疊合而成,無柄。草酸鈣簇晶直徑3~7μm,存在于葉肉細胞中。
化學成分
艾含揮發(fā)油,成分是水芹烯(phellandrene),華澄茄烯(cadinene),側柏醇(thujyl alcohol)等[1]。
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  以野艾葉、艾條或艾絨煙熏,可用于室內消毒;與蒼術,或與菖蒲雄黃,或與蒼術、雄黃、白芷等混合煙熏,對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白喉桿菌、傷寒副傷寒桿菌、銅綠假單胞菌、枯草桿菌、產堿桿菌以及結核桿菌(人型H37RV)均有殺滅或抑制作用。以小野艾葉煙熏,對于多種致病真菌也有抑菌作用。艾條煙熏尚能減少燒傷創(chuàng)面的細菌。豚結核經艾灸治療后,疾病進展較慢,病變轉輕,尤以病程后期更明顯,此外還能增強內皮細胞的吞噬反應。
野艾的水煎劑,在試管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α-溶血性鏈球菌、炎球菌、白喉桿菌、宋內痢疾桿菌、傷寒及到傷寒桿菌、霍亂弧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小野艾水浸劑及煎劑,在試管內對多種致病真菌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其他作用  野艾浸劑對豚鼠支氣管有舒張作用。煎劑可興奮家離體子宮,產生強直性收縮。粗制浸膏對豚鼠離體子宮亦有明顯興奮作用。小野艾水浸液對離體兔腸、離體心在大量時均為抑制作用。兔耳血管灌流時幾無影響,給小鼠腹腔注射或靜注可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艾葉水浸液給免灌服有促進血液凝固和解熱作用(溫刺法)。
從克里米亞的艾蒿Artemisia taurica 分離出來的tauremiz-in(是一種倍半萜烯內酯),對離體蛙心、心和在位貓心均能增強其收縮力,對貓心并能減慢心率,使冠脈血流量增加,有擬腎上腺素的作用。大鼠內服有顯著利尿作用,毒性中等,可用于臨床[1]。
炮制方法
性味
干熱,味苦。 1.《注醫(yī)典》:“一級熱! 2.《藥物之園》:“二級首干熱,有人認為二級熱、一級干。” 3.《拜地依藥書》:“二級干熱。”
功效
生干生熱,調節(jié)異常黏液質,祛寒止痛,消除傷寒,利尿退腫,發(fā)汗通經,止瀉補,驅蟲殺蟲,固發(fā)生發(fā)。
主治
主治濕寒性或黏液質性疾病,如關節(jié)疼痛,氣喘胸痛,各種傷寒,小便不利,各種水腫,閉經難產腹瀉胃虛,腸內外牛蟲,毛發(fā)稀少。 1.《注醫(yī)典》:“療寒性頭痛,通利鼻竅,溶排腎石等;治寒性疼痛,感冒鼻塞,腎臟結石等。” 2. 《藥物之園》:“稀化物質,開通阻塞,溶石排石,消炎退腫等;治濃性物質增多,體內產生阻塞,膀胱結石,子宮炎腫等! 3.《拜地依藥書》:“補心醒蘇,療感冒,消炎退腫等;治心源性昏厥,嗜睡補醒,感冒,咽喉炎腫等!
用法用量
內服:5~6g。外用:適量?扇藴珓、糖漿劑,敷劑、灌腸劑、散劑、洗劑、油劑等制劑。
注意事項
用量過多可導致身體的干燥,引起頭痛,并對腎臟有害,矯正藥為洋茴香、洋乳香。
代用藥
若本品缺貨,治傷寒可用苦艾代,治腹瀉可用歐龍牙草代,治胃虛可用等量歐細辛或半量黃訶子代。
附方
制劑
熱維改尼 白然加斯非 油劑 艾蒿100g,蓖麻子油、蘿卜油各30ml。先將艾蒿浸泡在適量水中,過一晝夜,用溫火煎至剩下1/4時,加入油類藥物,靜置在太陽低下暴曬1星期即可。功能固發(fā)生發(fā)等。主治毛發(fā)脫落,毛發(fā)稀少等。外用,根據(jù)病情取適量涂于患處。(《阿日甫驗方》)
參考文獻
化學成分
[1]江蘇新醫(yī)學院.中藥大辭典(上冊).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77.560
藥理
[1]江蘇新醫(yī)學院.中藥大辭典(上冊).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77.560
維藥名出處
《注醫(yī)典》
參考
《中華本草》民族藥卷:維吾爾藥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評論加載中...
    網 名: (必填項)
    評論內容:
    沒有相關文章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2017320號-1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