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Mu gua
|
苗藥名 | |
苗藥拼音 | |
別名 | 畢勒瓦,,毛朱爾-吉木斯,
|
考證 | 木品載于《無誤蒙藥鑒》。內(nèi)稱:“(畢勒瓦)產(chǎn)于尼泊爾的大小如拳頭,棕黃色,里邊似蛋黃,內(nèi)含長形核,灰紅色,種子扁、軟、味酸!辈⒏剿幉男螤顖D2幅。上述藥材特征與蒙醫(yī)所沿用的木瓜類似,且在《中國醫(yī)學(xué)百科全書·蒙醫(yī)學(xué)》等近代蒙醫(yī)藥書籍中均以木瓜為畢勒瓦收載,故認定歷代蒙醫(yī)藥文獻所載的畢勒瓦即嘎迪拉-吉木斯(木瓜)。
|
中藥材基原 | 為薔薇科植物貼梗海棠和光皮木瓜的果實。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1.貼梗海棠 Chaenomeles lagenaria(Loise1.)KoidZ.
灌木,高2~3m。枝棕褐色,有刺,皮孔明顯。葉柄長2~15mm;托葉近半圓形,變化較大,往往脫落;葉片卵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2.4~4.5cm,先端有腺狀銳鋸齒,有時有不整齊的重鋸齒,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均無毛,或幼時在下面助上有淡棕色柔毛;〝(shù)朵簇生,排紅色,也有白色或粉紅色,花梗極短;萼片5,直立,紫紅色,近于長圓形,長約5mm,邊緣和內(nèi)面有黃色柔毛;花瓣5,近圓形,長約1.7cm;雄蕊多數(shù),約分4層,花藥背著,長圓形,2室;雌蕊1,子房下位,5室,花柱5,下部稍連合。梨果卵形或球形,長約8cm,黃色或黃綠色,芳香;ㄆ3~4月,果期9~10月。
栽培或野生。分布于華東、華中及西南各地。
2.光皮木瓜 Chaenomeles sinensis(Thouin)Koehne
灌木或小喬木,高達5~10m。樹皮成片狀脫落;小枝無刺,圓柱形,幼時被柔毛。單葉互生;葉柄長5~10mm,微被柔毛,有腺齒;托葉膜質(zhì),卵狀披針形,邊緣具腺齒;葉片橢圓卵形或橢圓長圓形,稀倒卵形,長5~8cm,寬3.5~5.5cm,先端急尖,基部寬楔形或圓形,邊緣有刺芒狀尖銳鋸齒,齒尖有腺,幼時下面密被黃白色絨毛、花單生于葉腋,花便短粗,無毛;花直徑2.5~3cm;萼筒鐘狀,外面無毛,萼片三角狀披針形,長6~10mm,先端漸尖,邊緣有腺因,外面無毛,內(nèi)面密被錢褐色絨毛;花瓣倒卵形,洗粉紅色;雄蕊多數(shù),長不及花瓣之半;花柱3~5,基部合生,被柔毛,柱頭頭狀,有不明顯分裂,約與雄蕊等長或稍長。梨果長橢圓形,長10~15cm,暗黃色,木質(zhì),味芳香,果梗短;ㄆ4月,果期9~10月。
栽培或野生。分布于陜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廣東、廣西、云南等地。
|
栽培與養(yǎng)殖 | 生物學(xué)特性 (1)貼梗海棠 喜溫暖濕潤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我國南方較溫暖的地區(qū)均可栽種。
(2)光皮木瓜 喜光,喜溫暖濕潤氣候,較耐寒,在北京能露地越冬,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低洼地和鹽堿地不宜種植。
栽培技術(shù) (1)貼梗海棠 用種子、分株或扦插繁殖。種子繁殖:11月待果實變黃稍軟有香氣時采摘,放置后熟數(shù)日,取出種子播入苗床內(nèi),行株距為15cm×(10~15)cm,深6cm,每穴2~3粒,覆土3cm。春季苗高50~60cm時移栽,穴距70~100cm,行距150~200cm,深30~40cm。每穴放腐熟肥3~5kg,每穴栽2~3株苗呈三角形,覆土,踏實,澆水使根與土緊密結(jié)合,保持土壤濕潤。成活后培土1次。分株繁殖:在3月前將分蘗的幼株從根部連帶須根掘起移栽。扦插繁殖:春季2~3月間,剪取木瓜樹苗較嫩的枝條,扦插于苗床,待成活后移栽。
(2)光皮木瓜 用種子和分株繁殖。種子繁殖:采下成熟果實,剖取種子,于清水中洗凈,撈出稍晾干,沙藏。秋播和春播均可。秋播種子不經(jīng)沙藏,于10月下旬至11月初進行,于翌年春季出苗。春播在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播前將種子浸種24h,撈出稍晾后,在畦面按行距30cm,開深3cm左右的溝,播入種子,覆土后鎮(zhèn)壓,澆水,保持土壤濕潤,經(jīng)20d左右出苗。一年生苗生長緩慢,第2年高60~70cm時,于秋季或翌年春,按行株距4m×3m定植。分株繁殖:春季3月底至4月初,選取母株旁生長1~2年的萌蘗苗,帶根挖出,定植,如苗小,可在苗圃繼續(xù)培育1年。
田間管理(1)貼梗海棠 春、秋季結(jié)合施肥進行中耕除草,冬季松土時進行培土,以防凍保暖,開花前可施土雜肥,以促進枝葉生長且利開花。整枝于12月至翌年3月間進行,成年樹每年1次,剪去病、枯、衰老枝,使樹型為內(nèi)空外圓,以利開花結(jié)果。
(2)光皮木瓜 生長緩慢,加強肥水管理,是促進提前開花結(jié)實的重要措施之一。幼苗期每年進行2次追肥,適時中耕除草。定植后,每年追肥2次,春季追肥1次,秋季開溝施廄肥或堆肥。剪除病蟲枝、枯枝、細弱枝,多留枝條。
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葉枯病,冬季清園,發(fā)病初期噴1:1:100的波爾多液。蟲害有桃大尾蚜,可用10倍煙草石灰水浸液防治。桃囊螟可檢去病果集中處理,幼蟲初孵期噴2.5%敵殺死3000倍液防治;星天牛在成蟲發(fā)生期晴天捕殺。
|
采收加工 | 10~11月將成熟的果實摘下,縱剖成2或4瓣,置沸水中燙后曬干或烘干。
|
藥材鑒別 | 性狀鑒別 (1)貼梗海棠 果實卵圓形或長圓形,多縱剖為2瓣,長4~9cm,寬2~5cm。外表面棕紅色或紫紅色,因干縮而有多數(shù)不規(guī)則的深褶和皺紋,剖面邊緣向內(nèi)卷曲,果肉紅棕色細膩,中心有凹陷的子房室,種子大多已脫落。種子紅棕色,三角形略扁平。氣微清香,味酸。
(2)光皮木瓜 果實長橢圓形或卵圓形,多縱剖為2~4瓣,長4~9cm,寬3.5~4.5cm。外表面紅棕色或棕褐色,光滑無皺紋,或稍帶粗糙,剖面果肉粗糙,顯顆粒性。種子多數(shù),密集,每子房室內(nèi)40~50粒,通常多數(shù)脫落。種子扁平三角形。氣微,味微酸澀,嚼之有沙粒感。
均以質(zhì)堅實、味酸者為佳。
顯微鑒別 果皮橫切面:(1)貼梗海棠 花托部分表皮1列較小的細胞,外被厚角質(zhì)層。皮層外層7~8列細胞,以下有多數(shù)石細胞群排列成斷續(xù)的環(huán)。外果皮為石細胞層,由10余列排列緊密的石細胞構(gòu)成。中果皮為薄壁組織,其間貫有細小維管束。內(nèi)果皮為多列排列緊密的薄壁細胞。
(2)光皮木瓜 花托部分皮層的石細胞群散在,皮層占整個果肉厚度的2/3以上。
粉末特征:(1)貼梗海棠 粉末棕紅色。①石細胞較多,成群或單個散在,無色,淡黃色或黃色,呈類圓形、類長方形、長條形、長橢圓形、類三角形或類方形,直徑12~72(~82)μm,長至136μm,壁厚5~20μm,層紋大多明顯,孔溝細,少數(shù)分枝,有的胞腔內(nèi)含棕色或紅棕色物。②果肉薄壁細胞(原花托部分)常破碎,壁較厚,極皺縮,細胞界限不清楚,含黃棕色或深棕色物。③纖維成束,有時上下層交錯排列,淡黃色或黃色;纖維較長,末端多圓鈍,直徑11~27μm,壁厚薄不一,5~12μm,木化,常有不規(guī)則縱裂紋,孔溝不甚明顯,初生壁有時稍分離,胸腔內(nèi)含棕色物。④中果皮薄壁細胞淡黃色或棕色,皺縮,偶含細小草酸鈣方晶,直徑4~9μm。⑤果皮表皮細胞斷面觀呈類長方形,外壁厚14~32μm,角質(zhì)化,胞腔。粌(nèi)含紅棕色物,角質(zhì)層較薄。⑥色素塊散在,黃棕色或棕色。⑦導(dǎo)管為網(wǎng)紋、螺紋,無色或黃棕色,直徑5~27μm,壁厚約2μm。
(2)光皮木瓜 粉末紅棕色。①石細胞極多,成群或單個散在,無色或微黃色,呈類圖形、卵圓形、長圓形、類方形或類三角形,有的一端狹長,直徑22~110μm,長至165μm,壁厚,壁極厚者幾無胞腔,層紋明顯,孔溝稍粗,大多分枝,有的胸腔內(nèi)含棕色或紅棕色物,少數(shù)百細胞并含淀粉粒,或棕色物中包埋有草酸鈣方晶。②果肉薄壁細胞常破碎,壁較厚,稍皺縮,胸腔內(nèi)充塞黃棕色物,其中包理有淀粉粒及草酸鈣方晶。③纖維成束,有時上下層交錯排列,少數(shù)散在,淡黃色或黃色,纖維較長,末端多圓鈍,直徑11~33μm,壁厚薄不一,3~8(~11)μm,木化,常有不規(guī)則縱裂紋,孔溝不甚明顯,胸腔內(nèi)含棕色物。④草酸鈣方晶散在或包埋于薄壁細胞內(nèi)的棕色物中,呈類方形、菱形或雙錐形,直徑(4~)9~22μm。⑤淀粉粒單粒類圓形,直徑4~12μm,臍點偶見,細縫狀,復(fù)粒由2~3分粒(或更多)組成,有肘可見多數(shù)淀粉粒集結(jié)成團。⑥色素塊散在,黃棕色或棕色,其中包埋有淀粉粒。⑦導(dǎo)管為網(wǎng)紋、螺紋,無色或黃棕色,直徑9~72μm,壁厚至5μm。⑧中果皮薄壁細胞黃棕色或棕色,皺縮,細胞界限不清楚,含細小草酸鈣方晶,直徑約10μm。⑨果皮表皮角質(zhì)層碎片有時可見,厚11~22μm。
理化鑒別 (1)熒光檢查 取粉末2g,加70%乙醇20m1,回流lh,濾過,濾液滴于濾紙上,待干,噴灑1%三氯化鋁乙醇液,干燥后,置紫外燈(254nm)下觀察,皺皮木瓜顯天藍色熒光,光皮木瓜顯鮮黃色熒光。
(2)取本品粉末1g,加70%乙醇10m1,加熱回流lh,濾液供試驗:濾液lm1,蒸干,殘渣加醋酐lml使溶解,傾入試管中,治管壁加硫酸1~2滴,兩液接觸面顯紫紅色環(huán),上層液顯棕黃色(檢查皂苷);另取濾液滴于濾紙上,待干,噴灑三氯化鋁試液,干燥后,于紫外燈(365nm)下觀察,顯藍色熒光。
(3)薄層色譜 取粉末2g,加入14m1 0.5%鹽酸乙醇液,置水浴上回流10min,趁熱濾過,濾波供點樣。另以蘋果酸、枸櫞酸、酒石酸、維生素C作對照,同點于硅膠G薄板上,用氯仿-丙酮-甲醇(2:7:4)為展開劑,展距1O:cm,用溴甲酚綠試液(顯黃色斑點為正反應(yīng))或甲基紅試液(顯紅色斑點為正反應(yīng))顯色,樣品與對照品在相同位置處顯黃色斑點或紅色斑點。
|
化學(xué)成分 | 貼梗海棠果實含皂苷,黃酮類及蘋果酸(ma-licacid),酒石酸(tartaric acid),枸櫞酸(citric acid),維生素 C等。尚含糖類,氨基酸,鉀鹽及多種酶類,鞣質(zhì)等[1]。光皮木瓜含黃酮類化合物及鞣質(zhì)[2,3]。
|
藥理作用 | |
性味 | 味酸、澀,性涼。
|
功效 | 清熱,止瀉。
|
主治 | 主治腸刺痛,熱瀉。
《無誤蒙藥鑒》:“止熱瀉!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煮散劑,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項 | |
附方 | |
制劑 | |
臨床研究 | |
參考文獻 | 化學(xué)成分
(1)李廣勛。中藥藥理毒理與臨床.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1992.103
(2)Yun H S,et a1. C A,1980,93:245343n
(3)Fool L Y,et a1.C A,1981,95:217649q
藥理
(1)鄭智敏,等.福建中醫(yī)藥,1985.16(6):35
(2)田奇?zhèn)ィ龋⑸飳W(xué)通報,1982,(6):271
(3)金鐘仁.中草藥通訊,1975,6(6):18
(4)王淑蘭,等.白求恩醫(yī)科大學(xué)學(xué)報,199O,16(4):325
|
苗藥名出處 | |
參考 | 《中華本草》蒙藥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