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遼寧中醫(yī)雜志1992,(2):28 |
劑型 | 注射劑 |
藥物組成 | 羊蹄根500g,茜草250g,鹿茸草250g,甘草250g。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原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PIP)。 |
制備方法 | 將上藥洗凈、晾干,制粗粉,用水浸漬52小時,兩次過濾合并提取液,濃縮至1000ml(即1ml相當于羊蹄根0.5g),加入1750ml的95%乙醇,攪拌,靜置24小時以上,過濾回收乙醇,并濃縮至1000ml,用氨水調節(jié)pH8-8.5,低溫(0-5℃)下靜置18小時,過濾,在水浴上加熱至無氨味,取上清澄明液即為主藥,然后經加工精制而成注射液500支×2ml。 |
用法用量 | 成人每日2次,每次2支(4ml),肌肉注射。兒童酌減。15日為1療程,間隔7日,可進行第2療程,一般不超過3個療程。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治療原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61例中,男23例,女38例;年齡最小1.5歲,最大56歲,4-20歲為36例,占59%;發(fā)病時間最短4個月,最長21年。本組病例根據《醫(yī)療護理技術操作常規(guī)》的標準,排除繼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屬急性型PIP13例,慢性型PIP48例。結果:血小板恢復正常,無出血癥狀持續(xù)3個月以上,2年以上無復發(fā)為治愈,共13例,占21.3%;血小板升至50×10(9)/L或較原水平上升30×10(9)/L以上為顯效,共17例,占27.9%;血小板有所上升,出血癥狀改善持續(xù)2個月以上為好轉,共25例,占41%;血小板計數及出血癥狀無改善或惡化為無效,共6例,占9.8%。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生產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