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牛奶子根。 |
漢語拼音 | man hu tui zi gen |
英文名 | Root of Glabrous Elaeagnus |
藥材基原 | 為胡頹子科植物蔓胡頹子Elaeagnus glabra Thunb.和角花胡頹子Elaegnus gonyanthes Benth.的根或根皮。 |
動植物形態(tài) | 1.蔓胡頹子 常綠蔓生或攀援援灌木,高達6m。無刺,稀具刺;幼枝密被銹色鱗片。單葉互生;葉輛長5-8mm;葉片革質(zhì)或薄革質(zhì),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4-12cm,寬2.5-5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全緣,上面綠色,光亮,下面灰綠色,被褐色鱗片。花密被銀白色和散生少數(shù)褐色鱗片,常3-7朵密生于葉腋短小枝上成傘形總狀花序;萼筒漏斗形,長4.5-5.5mm,裂片2.5-3mm;雄蕊的花絲長不超過1mm;花柱細長,無毛,先端彎曲。果實長圓形,稍有汁,長14-19mm,被銹色鱗片,成熟時紅色;ㄆ9-11月,果期翌年4-5月。 2.角花胡頹子 本種與蔓胡頹子的主要區(qū)別點為:花單生,萼筒顯著四角形(角柱狀),裂片長3.5-4.5mm,網(wǎng)狀脈在上面極明顯,易于識別。 |
資源分布 | 1.分布于江蘇、安徽、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2.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1.生于丘陵、山地的灌木叢中。 2.生于海拔1000m以下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全年幸免可采,挖根,洗凈,切片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辛;微澀;性涼 |
歸經(jīng) | 肝;脾;大腸經(jīng) |
功效 | 清熱利濕;通淋止血;散瘀止痛 |
功效分類 | 清熱燥濕藥 |
主治 | 痢疾;腹瀉;黃疸型肝炎;熱淋;石淋;胃痛;吐血;痔血;血崩;風濕痹痛;跌打腫痛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①治水瀉或痢疾:牛奶子根一兩。煎水服。②治吐血:牛奶子根五錢,煎水服。③治血痢或痔瘡出血:牛奶子根五錢至一兩。煮甜酒水服。④治血崩:牛奶子根四兩,赤芍三錢。熬甜酒吃。(①方以下出《貴州草藥》)⑤治跌打痰積腫痛,吐血:蔓胡頹子干根五至八錢。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⑥治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急性辜丸炎,慢性肝炎,胃病,河豚中毒,狗咬傷:蔓胡頹子根三至六錢。水煎服。(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廣西藥植名錄》:根皮:接骨,治瘡疥。 2.《貴州草藥》:清熱,利濕,止血。 3.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祛風活絡(luò),行氣止痛,消腫解毒。 |
考證 | 出自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1.Elaeagnus glabra Thunb. 2.Elaegnus gonyanthes Benth. |
科屬分類 | 胡頹子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