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臭蒿 |
漢語拼音 | xi nan shui qin |
英文名 | Herb of Southwestern Cress |
藥材基原 | 為傘形科植物西南水芹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高0.8-1.5m。全株無毛。有短根莖,支根須狀。莖直立或葡萄,下部節(jié)上生根,上部叉式分枝,開展。葉柄長2-8cm;葉片輪廓三角形,二至四回羽狀分裂,末回裂片裂成短鈍的線形小裂片,長2-12mm,寬1-2mm。復傘形花序頂生或側(cè)生;無總苞;傘輻5-12,長1-3cm;小總苞片線形,少數(shù);小傘形花序有花13-30;萼齒細小、卵形;花瓣白色,倒卵形;頂端有內(nèi)折的小舌片;花柱基短圓錐形。雙懸果近圓球形,徑1.5-2mm,背棱和中棱明顯,側(cè)棱較膨大,棱槽顯著,分生果橫剖面半圓形,每棱槽內(nèi)有油管1,合生面油管2;ㄆ6-8月,果期8-10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陜西、浙江、江西、廣西、四川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山坡、山谷林下陰濕地或溪旁。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季采收,洗凈,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本品多皺縮成團,全體無毛。莖細長圓柱形而彎曲,多分枝。完整葉為二至四回羽狀全裂,一回裂片有柄,卵狀三角形或長圓形,長1-2mm,寬1mm,條裂成短披針形小裂片,葉柄長2-6cm,有長鞘。質(zhì)脆。氣特殘,味微辛。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辛;微苦;性微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疏風清熱;止痛;隆壓 |
功效分類 | 行氣藥 |
主治 | 風熱感冒;咳嗽;麻疹;胃痛;高血壓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服,6-15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湖北中藥志》:全草治胃氣痛,支氣管炎。 |
考證 | 始載于《中國植物志》。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Oenanthis Dielsii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Oenanthe dielsii de Boiss. |
科屬分類 | 傘形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