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yǔ)拼音 |
bai bu huan yang dan
|
英文名 |
Herb of Twoleaf Hoodshaped Orchid
|
藥材基原 |
為蘭科植物兜被蘭的帶根全草。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兜被蘭,多年生草本,高7-25cm。塊莖近球形或闊橢圓形,長(zhǎng)1-1.5cm。莖纖細(xì),直立,基部具2葉。葉片卵形、披針形或狹橢圓形,長(zhǎng)3.5-6.5cm,寬6-30mm?偁罨ㄐ蛴谢4-20余朵,具1-2枚苞片;ㄗ霞t色或淡紫色,常偏向一側(cè);小苞片披針形,最下面的長(zhǎng)于子房,向上依次變短;萼片披針形,花瓣線形,近等長(zhǎng),長(zhǎng)約6mm,相互靠合成兜狀;唇瓣長(zhǎng)8-9mm,前部3裂,上面擴(kuò)邊緣具乳突;距細(xì)圓筒形,多少向前彎曲。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陜西、甘肅、青海、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1200-4500m的山坡針葉林及闊葉林下、灌叢中或河谷巖石上苔蘚叢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chǔ)藏 |
夏、秋季采收,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花含矢車菊素-3-O-β-(6"-O草;)葡萄糖甙[cyanidin-3-O-β-(6"O-oxalyl) glucoside]。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cè)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甘;平
|
歸經(jīng) |
心;肝經(jīng)
|
功效 |
活血散瘀;接骨生肌
|
功效分類 |
安神藥;活血祛瘀藥
|
主治 |
跌打損傷;骨折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研末,1.5-3g。外用:適量,研末調(diào)敷;或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出自《陜西中草藥》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Neottianthes Cucullatae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Neottianthe cucullata (L.) Schltr.[Orchis cucullata L.]
|
科屬分類 |
蘭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