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tong bian xiao cuo jiao nang
|
英文名 |
Tong bian xiao cuo capsules
|
標(biāo)準(zhǔn)號 |
WS3-B-3978-98
|
藥物組成 |
大黃150g,白術(shù)180g,西洋參150g,芒硝20g,枳實(shí)120g,青陽參90g,小紅參90g,肉蓯蓉150g,荷葉90g。
|
處方來源 |
藥品標(biāo)準(zhǔn)-中藥成方制劑標(biāo)準(zhǔn)1998年
|
劑型 |
|
性狀 |
本品為膠囊劑,內(nèi)容物為黃棕色至棕褐色的粉末;味微苦。
|
功效 |
益氣活血,通便排毒。
|
主治 |
氣虛血瘀,熱毒內(nèi)盛,便秘、痤瘡、顏面色斑,高脂血癥。
|
用法用量 |
(1)便秘、排便不爽者,每次3-6粒,日2次,根據(jù)大便情況酌情加減藥量,以大便通暢,每日1-2次為宜。(2)大便日1次者,以1粒起服,每日服1-2次,根據(jù)大便情況逐漸加量至大便通暢,每日1-2次為宜。
|
用藥禁忌 |
|
制備方法 |
以上九味,取枳實(shí)、青陽參、肉蓯蓉、白術(shù)120g、大黃50g和西洋參50g,分別粉碎成中粉,加8倍量85%乙醇回流提取二次,每次2小時(shí),濾過,合并濾液,減壓回收乙醇,并濃縮成稠膏備用;藥渣備用。取小紅參、荷葉、芒硝粉碎成粗粉,與上述藥渣混合,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2小時(shí),第二次加4倍量水,煎煮2小時(shí),合并煎液,濾過,濾液與上述醇提稠膏混勻后,減壓濃縮成相對密度為1.35-1.40(50℃)的清膏。將剩余的大黃、西洋參、白術(shù)分別粉碎成細(xì)粉,混勻,加入上述清膏中,制成軟材,制粒,烘干、整粒、裝膠囊,制成1000粒,即得。
|
檢查 |
應(yīng)符合膠囊劑項(xiàng)下有關(guān)的各項(xiàng)規(guī)定。
|
鑒別 |
取本品1粒的內(nèi)容物,加甲醇2ml,振搖2小時(shí),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大黃酚、大黃素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yàn),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diǎn)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30-60℃)-醋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橙黃色熒光斑點(diǎn)。
|
含量測定 |
|
浸出物 |
|
規(guī)格 |
0.4g/粒
|
貯藏 |
密封。
|
備注 |
小紅參為茜草科植物小紅參Rubiayunnanensis(Fr.)Diels的干燥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