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名 | |
釋名 | |
產(chǎn)地 | 出原州。 |
生境 | |
性味 | 味辛,大熱,有毒。陳藏器云性澀。 |
歸經(jīng) | |
藥物形態(tài) | 唐本注云:葉似槐,莖赤根黃。子六月熟,綠色而細。 |
品種考證 | |
養(yǎng)殖栽培 | |
采收 | |
加工 | 剝取莖皮用之。(唐本先附) |
鑒別 | |
貯藏 | |
炮制 | |
質量鑒定 | |
主治 | 主風,齲齒痛。止水痢。蘇云:下水腫, |
功用 | |
用法 |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
臨證應用 | 梅師方:治中熱游及水燒,除外痛。以柳白皮,燒為末敷之。兼治炙瘡亦同,妙。斗門方:治白虎風,所患不已,積年久治無效,痛不可忍者。用腦、麝不限多少,細銼焙干。浸酒常服,以醉為度,即瘥。 |
配伍應用 | |
配伍禁忌 |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
附方 | |
醫(yī)案 | |
藥用機理 | |
全文 | 楓(音風)柳皮 味辛,大熱,有毒。主風,齲齒痛。出原州。 唐本注云:葉似槐,莖赤根黃。子六月熟,綠色而細。剝取莖皮用之。(唐本先附) 陳藏器云性澀。止水痢。蘇云:下水腫,腫非澀藥所治有殊,蘇為誤矣。又云有毒。轉明其謬,水煎止痢為最。梅師方:治中熱游及水燒,除外痛。以柳白皮,燒為末敷之。兼治炙瘡亦同,妙。斗門方:治白虎風,所患不已,積年久治無效,痛不可忍者。用腦、麝不限多少,細銼焙干。浸酒常服,以醉為度,即瘥。今之寄生楓樹上者方堪用,其葉亦可制砒霜粉,尤妙矣。 |
語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