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lái)源 | 《雞峰》卷二十五。
|
藥物組成 | |
加減 | |
功效 | 消草毒,和脾胃,止饑,縮小便。
|
主治 | |
制備方法 | 上除棗肉外,為末,后以棗肉和勻,如干,入少煮棗水和之,捻作餅子,如錢(qián)大。
|
用法用量 | 每1餅子分作4口,10余日外分作6口,余分作8口,100日或經(jīng)歲則不必服藥。如在路人家遠(yuǎn),有飲食末及,只服藥1-2餅子,饑亦止;及臨臥服1-2餅,能縮小便。
|
用藥禁忌 | 服藥后不可飲煎湯,只飲冷水。
|
臨床應(yīng)用 |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