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風池穴可治多類病
風池最早見于《靈樞·熱病》篇,在《談談穴位的命名》中這樣說:“風為陽邪,其性輕揚,頭頂之上,惟風可到,風池穴在顳颥后發(fā)際陷者中,手少陽、陽維之會,主中風偏枯,少陽頭痛,乃風邪蓄積之所,故名風池! 主治:頭痛,眩暈,頸項強痛,目赤痛,目淚出,鼻淵,鼻出血,耳聾,氣閉,中風,口眼歪斜,瘧疾,熱病,感冒,癭氣,落枕。 平日落枕,一般人都會伸手就按摩脖子上疼痛的位置,那就是風池穴。平日取穴,頭略低,耳后兩個凹陷處椎骨兩側就是風池。揉此穴位只需雙手扣在后腦,雙手拇指剛好點在風池,進行點揉,由左向右,揉的時間以舒適為主,有人覺得越揉越舒服,那就多揉一會兒,有的人揉了一會兒就覺得頭暈,可以少揉一會兒,力度適中即可。 雖然上面介紹了很多風池主治的病癥,但實際生活中到底什么時候才需要揉這個穴位呢?這里就告訴朋友使用風池的竅門。 預防感冒: 一日,一位女同事急沖沖跑來向我詢問,說她家女兒昨日從幼兒園接回來不停的打噴嚏,看來是感染了風寒,想給孩子吃點藥頂回去,但是又怕藥的抗生素和副作用,早上給孩子喝了碗姜湯,但還是不太放心,問問我是否有什么特效穴。我直指風池穴,并引用了中里先生的取嚏法(取紙巾撕成兩片:長15厘米,寬5厘米的紙片,搓成兩個15厘米的小條,伸進鼻子內刺激打噴嚏,直到再如何刺激也不能打出噴嚏為止),囑咐這位媽媽為孩子做好后頸的防風工作,姜湯能夠很好的驅寒保暖提升陽氣,提倡繼續(xù)使用。媽媽很高興的走了,第二天就向我來報喜了,說女兒完全沒有感冒的預兆了,健健康康的去了幼兒園。 感冒一般是由風、寒引起,流行性感冒除外。風池穴能夠祛風,取嚏法祛寒,風寒都祛了,感冒當然隨風寒而去矣!保持后頸防風是防止風寒再次侵入,喝姜湯提升體內陽氣驅除其余寒氣,對身體亦是大大有益,如此以往,風寒就算再來,父母也會應對自如。此方法亦適用于成人。 消汗: 有人會說,出汗是好事呀,排毒嘛。事實也是如此,人體排汗是自我排毒的一個功能,但是如果人體有一點熱量就會通過排汗排出去,無法保留正常的溫度,或有的人冒冷汗,這種不正常的排汗,風池穴就派上用場了。 這幾日我在家泡腳,才泡了5分鐘不到,我就大汗淋漓,一般要泡到15分鐘后微微冒汗才會有好效果。心想這好不容易到了腳步的溫度,身體這么快就通過排汗散發(fā)出去了,實在心有不甘,猛然想起風池穴,揉了幾分鐘,身上的汗神奇的消失了,剛剛燥熱的感覺也沒有了。見效如此之快,連我自己都嚇了一大跳。 不過經過劇烈運動引起的排汗不建議揉風池穴,因為此時是人體正常的排毒階段。 落枕: 說到落枕,大部分人都會深有感觸。脖子不能轉動的痛苦,扭頭帶來的疼痛,盡在不言中呀。 風池可以算是落枕的特效穴,揉上幾分鐘后,落枕的疼痛即會減輕。如加上膽經腳踝部的懸鐘穴效果就更加明顯,不小心落枕了的朋友可以試一下。 對于風池的理解,這些只是冰山一角,還是希望有研究的朋友能給予更深的指點。共同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