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yī)學在幾千年的實踐中創(chuàng)造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情志療法。內容豐富,方法眾多。它不僅有現(xiàn)代醫(yī)學的心理療法,而且還有情志相勝的獨特方法;蚨褐孕,或激之以怒,或惹之以哭,或引之以恐,因勢利導,使患者的積郁得以宣泄,從而暢遂情志,疾病霍然而愈,故以情治病,不藥而愈的案例很多。 以喜勝憂 金元名醫(yī)朱丹溪曾遇到一青年秀才,婚后不久突然亡妻,故終日哭泣悲傷,終成疾病。求盡名醫(yī),用盡名藥,久治無效。朱丹溪為其診脈后說:“你有喜脈,看樣子恐怕已有數(shù)月了。”秀才捧腹大笑,并說:“什么名醫(yī),男女都不分,庸醫(yī)也!”此后,每想起此事,就會自然發(fā)笑,亦常將此事作為奇談笑料告訴別人,與眾人同樂。日移月轉,秀才食欲增加,心情開朗,病態(tài)消除。這時,才告訴他這是以喜樂制勝悲憂的治法。 以怒解憂 《三國志·魏書》記載了華佗治病一案。有一郡守久病纏身,沉默寡言,抑郁少歡,經華佗診斷后,認為應用心理治療,使病人大怒,方可治好。于是華佗每日吃喝,并要了郡守很多金銀財物,但未見給其診病處方。郡守非常氣憤,不久,華佗不辭而別,并留下信辱罵他?な乜春蠊淮笈,暴跳如雷,派人追殺華佗。仆人回稟未曾追上,郡守聽后更加生氣,吐出一些紫色黑血塊,而病情逐漸康復。事后,華佗告之,郡守久病血瘀,肝郁胃瘀,唯大恕可使其氣暢而愈。怒則氣上,氣行則血行,瘀血隨之而吐,病則全愈。實際上華佗未曾受納金銀。仆人也未追殺華佗,此為以怒解郁之法。 以悲勝喜 清代《冷廬醫(yī)話》記載了一則以悲勝喜的案例。一個世代務農的農民之子李大諫考取了舉人,其父大喜而笑不止。不久,李又考取進士,做了大官,其父更樂,日夜笑個不停,歷十年不愈,成了痼疾。兒子請了一太醫(yī)對其父治病,太醫(yī)派人告知其父說:“你兒子患病死了!”其父聽死悲慟欲絕,悲哀地哭了十幾天后,大笑已停。這時,太醫(yī)又派人告知其父說:“你兒子被一太醫(yī)治好,起死回生了!逼涓傅弥,悲哀消失,原來的毛病也沒再犯。 以怒勝思 《古今案按》記載朱丹溪治療一女,該女出嫁后,其夫外出經商20年未歸,思夫心切而致不思飲食,困臥不動,如癡如呆,服藥無效。朱丹溪診后告其父,此為久思氣結,單純藥物難于治愈,需情志療法。囑其父打了該女兒幾個耳光,并大聲責罵。該女被打罵后十分生氣,朱丹溪又給她用了一些藥物琱理,即能進食,又囑其父說丈夫來信,不久可歸,該女病情大有好轉,未再復發(fā)。 以喜勝怒 《古今醫(yī)按·七情》記載,張子和一醫(yī)案:項關令之妻患病餓而不能食,且大喊大叫,發(fā)怒罵人,久治無效。請張子和為其診病。張叫項關令找來兩個婦女,涂脂抹粉,妝成戲子,忸妮作態(tài)。病人看后哈哈大笑。次日依然如此,并叫兩個食欲好的婦女,在病人面前大吃大喝,并贊美食物的味道鮮美可口,病人見此景后,主動要求吃一點,這樣,怒氣日減,飲食日增,不久恢復了健康。 以恐勝喜 《儒林外史》記述了范進中舉的故事。清人范進連年不中,至年邁中了舉人,但大喜傷心而發(fā)癲狂之病。因他平時懼怕他岳父胡屠夫,他岳父打了他一個耳光,并狠狠地罵道:“該死的畜生,你中了什么?那報錄的話是哄騙你的?”結果范進昏倒,醒后瘋病卻除。(賈佩琰)
|
-----------精神與物質之陰陽關系?!。。。。
-----------七情可致病亦可治病。偉哉中醫(yī)!
-----------請問,哪種情緒可以勝恐?
-----------憂思勝恐
-----------憂思勝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