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知形志所宜
    

黃帝內(nèi)經(jīng)太素:知形志所宜

平按:此篇自“形樂志苦”至“出氣惡血”,見《素問》卷七第二十四《血氣形志篇》,又見《靈樞》卷十二第七十八《九針論》,又見《甲乙經(jīng)》卷六第二,又見日本《醫(yī)心方》卷一《治病大體第一》。自“陽明多血氣”至末,《素問》、《靈樞》見同前篇。又自“陽明多血氣”至…

平按:此篇自“形樂志苦”至“出氣惡血”,見《素問》卷七第二十四《血氣形志篇》,又見《靈樞》卷十二第七十八《九針論》,又見《甲乙經(jīng)》卷六第二,又見日本《醫(yī)心方》卷一《治病大體第一》。自“陽明多血氣”至末,《素問》、《靈樞》見同前篇。又自“陽明多血氣”至“少陰少血多氣”,《靈樞》卷十第六十五《五音五味篇》亦有此文。

形樂志苦,病生于脈,治之以灸刺。

形,身之貌也。志,心之志也。心以主脈,以其心勞,邪氣傷脈,心之應也,故以灸刺補瀉脈病也。

形苦志樂,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

形苦筋勞,邪氣傷筋,肝之應也,筋之病也醫(yī)而急,故以熨引調(diào)其筋病也。藥布熨之引之,使其調(diào)也。

平按:“形苦志樂”一段,《素問》在“形樂志樂”一段下。

形樂志樂,病生于肉,治之以針石。

形志俱逸,則邪氣客肉,脾之應也,多發(fā)腫,故以砭針及石熨調(diào)之也!渡胶=(jīng)》曰:高氏之山,其上多玉,有石可以為砭針?耙云瓢b腫者也。

平按:注“多發(fā)癰腫”,“腫”字袁刻作“脾”。

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喝,治之以藥。

形志俱苦勞氣,客邪傷氣,在于咽喝,肺之應也。喝,肺喘聲也。有本作渴。故療之湯液丸散藥之也。

平按:“咽喝”《素問》作“咽嗌”,《甲乙》作“困竭”!八帯薄端貑枴纷鳌鞍偎帯保鹅`樞》、《甲乙》作“甘藥”,《醫(yī)心方》引《太素》仍作“藥”。

形數(shù)驚恐,筋脈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是謂五形。

驚恐主腎,形多驚懼,邪客筋脈,筋脈不通,腎之應也,痛生筋脈皮膚之間,為痹不仁,故以按摩醪醴。五形,言陳其所宜也。

平按:《素問》“筋脈”作“經(jīng)絡”;“五形”下有“志也”二字。《醫(yī)心方》無“是謂五形”四字。

故曰:刺陽明出血氣,

手陽明,大腸脈;足陽明,胃脈也。二脈上下連注,其氣最強,故此二脈盛者,刺之血氣俱瀉。

平按:“故曰”二字《素問》無,《甲乙》作“故志曰”。

刺太陽出血惡氣,

手太陽,小腸脈也;足太陽,膀胱脈也。二脈上下連注,津液最多,故二脈盛者,刺之瀉血,邪客之者,瀉去惡氣也。

刺少陽出氣惡血,

手少陽,三焦脈也;足少陽,膽脈也。二脈上下連注,其氣最多,故此二脈盛者,刺之瀉氣,邪客之者,瀉去惡血也。

刺太陰出血氣,bhskgw.cn/yaoshi/

手太陰,肺脈也;足太陰,脾脈也。此二太陰與二陽明雖為表里,其氣血俱盛,故并瀉血氣也。

平按:《素問》“出血氣”作“出氣惡血”,《甲乙》同。《素問》新校正云:“按《太素》云:刺陽明出血氣,刺太陰出血氣。楊上善云:陽明、太陰雖為表里,其血氣俱盛,故并瀉血氣。如是則太陰與陽明等俱為多血多氣。前文太陰一云多血少氣,二云多氣少血,莫可的知。詳《太素》血氣并瀉之旨,則二說俱未為得,自與陽明同爾!

刺厥陰出血惡氣,

手厥陰,心包絡脈也;足厥陰,肝脈也。與二少陽以為表里,二陽氣多血少,陰陽相反,故二陰血多氣少,是以二厥陰盛,以瀉血也,邪客之者,瀉去惡氣。

刺少陰出氣惡血。

手少陰,心脈也;足少陰,腎脈也。與二太陽以為表里,二太陽既血多氣少,亦陰陽相反,二陰氣多血少,是以二少陰盛,瀉于氣也,邪客之者,瀉去惡血也。

平按:“刺少陰”句,《素問》、《甲乙》在“刺厥陰”前。注“陰陽”上,袁刻脫“亦”字。

陽明多血多氣,太陽多血少氣,少陽多氣少血,太陰多血氣,厥陰多血少氣,少陰少血多氣。

此言刺三陰三陽,出血出氣差別所以也。

平按:“太陰多血氣”《素問》作“太陰常多氣少血”,《靈樞》作“多血少氣”,《甲乙》同!端貑枴沸滦U疲骸鞍础都滓bhskgw.cn/sanji/經(jīng)·十二經(jīng)水篇》云:太陽、太陰血氣多少,與《素問》不同。又《陰陽二十五人形性血氣不同篇》,與《素問》同。蓋皇甫疑而兩存之也!苯窨肌都滓医(jīng)·陰陽二十五人形性血氣不同篇》所云“太陰常多血少氣”,仍與《素問》異,或宋臣所見《甲乙經(jīng)》與今本《甲乙經(jīng)》不同,姑存之,以備參考。

足陽明、太陰為表里,少陽、厥陰為表里,太陽、少陰為表里,是謂足之陰陽也;手陽明、太陰為表里,少陽、心主為表里,太陽、少陰為表里,是謂手之陰陽也。

今知手足陰陽所在。

平按:《素問》兩“太陽少陰為表里”在兩“少陽”上;兩“陽明太陰為表里”在兩“少陽”下。注“今知手足”八字,《素問》將此注作經(jīng),惟“所在”作“所苦”。

凡治病必先去其血,去其所苦,伺之所欲,然后瀉有余,補不足。

凡療病法,諸有痛苦由其血者,血聚之處先刺去之,刺去血已,伺候其人情之所欲,得其虛實,然后行其補瀉之法也。

平按:《素問》“血”下有“乃”字,《靈樞》無此一段。注“血聚”,“聚”字袁刻誤作“刺”。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