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針剛剛接觸皮膚,病人就覺得很痛,而且痛得全身發(fā)抖。我覺得這好象是皮膚的感覺太敏感了(?)。變換一下進針的位置,有時也無助于事。
病人太痛,要么就放棄這個穴位,要么就不敢繼續(xù)把針扎進去。
諸位有什么辦法嗎?
-----------用飛針會不會好些?
我聽說進針快的就不會感覺刺痛,
如果病人暈針的話就在進針前分散注意力咯。
-----------關鍵是一針透皮,感覺象蚊子叮一口,扎過的就不怕了.
-----------[轉帖]淺析田維柱教授針刺施術特點(摘錄)(中國針灸2006年8月第26卷第8期)
田師平素勤求古訓,博采眾長,注重前人的經驗積累,從師彭靜山教授期間,對彭老的臨證經驗,尤其是有關無痛進針方面的經驗,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的整理,結合自己的見解經過臨床驗證,總結并完善了無痛進針的相關內容。
田師把無痛進針法的臨床運用分為針刺前的前期準備事項及進針時的操作要點細化。只有對各步驟的注意要點了然于心,手法嫻熟,按部就班,細致操作,進針方能達到微痛甚至無痛的效果。
針刺前準備事項的要點,田師總結為:cuan(手+喘-口)、切、虛、近、避、輕、穩(wěn)。
“cuan"即指cuan摸、cuan探。在針刺操作前醫(yī)者以押手的指腹在所選取的穴位及其局部進行cuan探按壓,體會其穴周皮膚的厚薄、皮膚溫度的涼熱。皮下肌肉的豐厚與否、穴周骨性標志及肌腱的相應位置等,從而為即將進行針刺操作的指力運用、針刺的角度、方向及深度提供直觀的信息,同時能夠提高穴位選取的準確性。《難經 七十八難》曰:“知為針者信其左,不知為針者信其右”,充分說明了押手在臨證操作時的重要作用。
“切”即爪切、切壓。醫(yī)者以押手的爪甲在所選取的穴位處進行切壓,施用的力量可參照“cuan”所提供的肌肉豐厚素材進行堙別,如肌肉較為豐厚,施用的力量可稍大,反之力量稍小。“切”在無痛進針法中占據較重要的地位,《難經 七十八難》云:“當刺之時,先以左手厭(壓)按所針滎俞之處,彈而怒之,爪而下之,其氣之來,如動脈之狀,順針而刺之!笨梢,古人已把爪切所要進針的穴位作為刺前的準備事項之一!稑擞馁x》曰:“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氣散;右手輕而徐入,不痛之因”,解稀為適度的按壓可使局部經氣離散,從而降低進針時的疼痛感,再配之以雙手的協(xié)調操作,可達無痛之效。
-----------功到自然成,此關鍵在乎術者的手勁.避開毛孔,將全身之意氣力運于指端,一般即可避免此類現象.
-----------應該先讓患者盡量放松,尤其是下針的地方一定要放松.然后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如讓患者咳一聲,隨咳進針.但注意進針要準而快(指的是破皮時要快 ).這樣能讓患者的痛感降到最低.
另外,進針前不要把針接觸患者的皮膚,那樣會使患者緊張的,肌肉一緊張就很難進針的了.
-----------我認為在針灸的時候,要多做病人的思想工作。沒有任何病人會輕輕松松的好病。真是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沒有一個堅定的信心是接受不了治療的。
-----------以刺入術式分法
1.插入法 即指針尖抵于腧穴皮膚時,運用指力不加捻轉或其他術式,直接刺入皮下的手法。
2.捻入法 即指針尖抵于腧穴皮膚時,運用指力稍加捻動將針尖刺人皮下的手法。
3.飛入法 即指針尖抵于腧穴皮膚時,運用指力以拇食指捻動針柄,拇指后退瞬即將針尖刺人,刺入皮下時五指放開作飛鳥狀的手法。
4.彈入法 即指針尖抵于腧穴皮膚時,運用指力,并以中指彈動針柄時瞬即將針尖刺入皮下的手法。
彈入法很好。
-----------經云:刺此者,必中氣穴,無中肉節(jié),中氣穴則 針染(一作路)于巷,中肉節(jié)即皮膚痛。
痛則是肉節(jié),須出針另刺。確實變換一下進針的位置,有時也無助于事。那干脆找個遠點的地方。
-----------說點通俗簡單的:一,消毒后要等酒精干了!75%的酒精滲進肉里不會好受,我習用碘伏,濃度低一點。二,要把皮膚撐開,皮膚松馳的地方,要用手撐開,或是捏起來,便于進針。三,選好針的粗細,沒學好用0.22mm的針的時候,還是要用回0.35的為好,不然不會因為你的針細了就會疼痛減少,反而會增加進針時間,增加疼痛。四,對于第一次來針灸的人,用新針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別用那些不知道已經用過多少年,高溫消毒過幾百遍的針,說到這也說說,針具使用前要檢查一下的,有些針尖已經有鉤。別的樓上已經說得差不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