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命門之實質
命門之實質
雒貴平
命門一詞,在中醫(yī)文獻里頻繁出現(xiàn),并且爭論頗多,令人莫衷一是;又其生理功能非常重要,直接關乎生命機體的生死,所以搞清楚這個概念及實質,很是必要,也是中西醫(yī)結合道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
為了論述的簡便,下面先簡單引用《中醫(yī)基礎理論》教材中關于命門的論述:
命門一次始見于《內經(jīng)》,謂“命門者目也。”《靈樞 . 根結》詳閱上下文,據(jù)意并非《難經(jīng)》所指命門。由于《難經(jīng)》為《內經(jīng)》之后的正宗經(jīng)典,所以下面所論述之命門,皆以《難經(jīng)》及后賢所論為準的。
一、命門的位置:
1、 左腎右命門說:《難經(jīng).三十六難》說“腎兩者,非皆腎也。其左者為腎,右者為命門”。遵此說者,有晉.王叔和《脈經(jīng)》,宋.陳無擇《三因方》,嚴用和《濟生方》,明.李梃《醫(yī)學入門》等。為主流派。
2、 兩腎總號命門說:明.虞摶否定上說,明確提出“兩腎總號為命門”,謂“夫兩腎固為真元之根本,性命之所關,雖為水臟,而實為相火寓乎其中,寓意當以兩腎總號命門”《醫(yī)學正傳》。明.張景岳認為:“腎兩者,坎外之偶也;命門一者,坎中之奇也。以一統(tǒng)兩,兩而包一。是命門總乎兩腎,而兩腎皆屬于命門。故命門者,為水火之府,為陰陽之宅,為精氣之海,為生死之竇”。(《類經(jīng)附翼.求正錄》)這一學說認為兩腎俱為命門,并非在腎之外另有一個命門。
3、 兩腎之間為命門說:俱以命門獨立于兩腎之外,位于兩腎之間:“此處兩腎所寄,左邊一腎屬陰水,右邊一腎屬陽水,各開一寸五分,中間是命門所居之官,其右旁即相火也,其左旁即天一真水也! (《醫(yī)貫》)。支持者有陳修園《醫(yī)學三字經(jīng)》,林佩琴《類證治裁》,張路玉的《本經(jīng)逢原》,黃宮繡《本草求真》等。
4、命門為腎間動氣說:明·孫一奎認為:“命門乃兩腎中間之動氣,非水非火,乃造化之樞紐,陰陽之根蒂,即先天之太極,五行以此而生,臟腑以繼而生。若謂屬水屬火屬臟屬腑,乃是有形之物,則外當有經(jīng)絡動脈而形于診,《靈》、《素》亦必著之于經(jīng)也”。(《醫(yī)旨緒余》)。其說認為命門存在于兩腎之間,但其間非水非火,而只是存在一種原氣發(fā)動之機,同時認為命門不是具有形質的臟器。此說是發(fā)展了《難經(jīng)》而來:《難經(jīng)·八難》“諸十二經(jīng)脈者,皆系于生氣之原。所謂生氣之原者,謂十二經(jīng)之根本也。謂腎間動氣也;此五臟天腑之本,十二經(jīng)脈之根,呼吸之門,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故氣者,人之根本也”。《難經(jīng)·三十六難》“命門者,諸神精之所舍,原氣之所系也”。兩難論述了命門乃腎間動氣之觀點。
二、命門的功能
1、命門為原氣所系,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難經(jīng)·三十六難》和《難經(jīng)·八難》(原文見上)認為命門是人體賴以生存的根本動力,缺此而生命不復存在。
2、命門藏精舍神,與生殖功能有密切關系:“命門者,精神之所舍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氣與腎通”。(《難經(jīng)·三十九難》)陳修園明確指出:“凡稱之曰門,皆指出入之處而言也。況身形未生之初,父母交會之際,男子施由此門處,女子受由此門入,乃胎元既定,復由此門而生。故于八門即飛門、戶門、吸門、賁門、幽門、闌門、魄門等七沖門(加上溺竅空門)之外,重之曰命門也”。(《醫(yī)學實在易》)。說明命門是生命開始之門,男子以貯藏精氣,女子以聯(lián)系子宮。
3、命門為水火之宅,包括腎陰、腎陽的功能:“命門為元氣之根,水火之宅,五臟之陰氣非此不能滋,五臟之陽氣,非此不能發(fā)”。(《景岳全書·傳忠錄·命門余義》)“命門之火,謂之元氣,命門之水,謂之元精”(《類經(jīng)附翼·求正錄》)可見張景岳認為命門的功能包括了腎陰腎陽兩方面的作用,并且又不止于這兩方面的作用,是含有更廣闊、更重要的功能的。
4、命門內寓真火,為人身陽氣之根本:“命門者,先天之火也,······心得命門而神明有主。如可以應物:肝得命門而謀慮,膽得命門而決斷,胃得命門而受納,脾得命門而傳輸,肺得命門而治節(jié),大腸得命門而傳導,小腸得命門而布化,腎得命門而作強,三焦得命門而決瀆,膀胱得命門而收藏,無不借命門之火而溫養(yǎng)也”。(《石室秘錄》)認為命火是各臟腑功能活動的根本。
縱觀以上教材中古代各個醫(yī)家對命門的認識:從形態(tài)言,有有形與無形之爭;從部位言有右腎與兩腎及兩腎之間之辯;從功能言,有主火與非火之爭。但對命門的主要生理功能,以及命門的生理功能與腎息息相通的認識是一致的。
本人通過認真學習西醫(yī)中有關腎與腎上腺的解剖和生理功能方面的知識,對命門和腎臟有一新的認識:
一、解剖方面:
古代對腎的描述比較粗淺,《醫(yī)宗金鑒》引
張介賓語說:“腎有兩枚,形如
豇豆,相并而曲,附于脊之兩旁,相去各一寸五分,外有黃脂包裹,各有帶二條”,F(xiàn)代解剖認為:腎為成對的實質性器官,形似“豇豆”,可分為上下兩端,前后兩面和內外側兩緣:位于腹腔的后上部,脊柱的兩旁,前面有腹膜遮蓋。左腎上端平第十一胸椎下緣;下端平第二腰椎下緣;右腎比左腎低半個椎體。腎實質分為兩部,周圍部稱為皮質,深部為髓質。腎的表面有三層被膜,由內向外依次是纖維囊、脂肪囊、腎筋膜:
纖維囊:為腎的固有膜,覆蓋于腎實質的表面,由致密結締組織及少量彈力纖維構成。正常狀態(tài)下易于剝離。此層是真正緊貼于腎表面的。此點很重要。
脂肪囊:位于纖維囊的外面,為腎周圍的囊狀脂肪層,包裹腎和腎上腺(此是差別處)。對腎有保護作用。
腎筋膜:包于脂肪囊外面,分為前后兩層。在腎上腺上方和腎的外側緣,前后兩層互相愈合,形成一個向內側和下方開放的囊。由腎筋膜發(fā)出結締組織小束穿過脂肪囊與腎纖維囊相連,具有固定腎的作用。(〈解剖學〉P104-105)
腎和腎上腺被兩層被膜包在一起,比肝和膽還鄰近,但是否為二呢?看看他們的血管,神經(jīng)系統(tǒng)方面:
腎與腎上腺的動靜脈起止線:腎上腺有三條動脈供應血液:中動脈左右各一,起自主動脈腹部側壁,向外側行分布到左右腎上腺;上腎上腺動脈來自膈動脈的分支:下腎上腺動脈來自腎動脈根部的分支。腎上腺靜脈右側的注入下腔靜脈,左側的注入左腎靜脈。
腎動脈較粗大,左右各一,起自主動脈腹部的側壁,橫行向外側到腎門分為4~5支進入腎內。腎靜脈從腎門橫行向內側注入下腔靜脈。左腎靜略長,并且更匯集了左腎上腺靜脈和左睪丸靜脈。
在神經(jīng)的分布方面:一般認為腎上腺沒有副交感神經(jīng)支配,而且到達腎上腺髓質的神經(jīng)纖維為交感神經(jīng)的節(jié)前纖維(短而快)。腎臟卻直接受交感神經(jīng)和副交感神經(jīng)的雙重支配。
從上看出,供應和支配腎及腎上腺的血管和神經(jīng)各不相同,有自己獨立的系統(tǒng)。
另外,腎上腺盡管也分為外層的皮質和內層的髓質,但結構完全不同于腎臟的皮質和髓質;且腎臟呈紅色,腎上腺呈黃色。從細微結構和顏色上二者也不同。
所以,雖然腎和腎上腺被兩層被膜包在一起,但從解剖學上來說,是完全獨立的兩個臟器。只是它們相鄰很近,某些構造相同,沒有引起古代醫(yī)學家的足夠重視罷了。
二、生理功能方面:
中醫(yī)認為腎臟藏精,主水液,主納氣,主閉藏,其氣與冬氣相應。西醫(yī)認為腎臟的基本生理功能是生成尿液,從尿中排出各種需要清除的水溶性物質。通過這一作用,達到調節(jié)機體的水和滲透壓平衡、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的作用,有效地維持了機體的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腎臟另外還有一些分泌功能,如產(chǎn)生促
紅細胞生成素、腎素、前列腺素和高活性的
維生素D3等。
而腎上腺分皮質和髓質。皮質按結構由外向內分三層:球狀帶、束狀帶和網(wǎng)狀帶。
球狀帶主要分泌醛固酮和脫氧皮質酮。前者稱為鹽皮質激素,主要作用是調節(jié)體內水鹽代謝,保鈉排鉀,維持有效地血容量。
束狀帶最厚,主要分泌皮質醇,對糖代謝有較強地作用:主要是分解蛋白質,增加肝糖元貯備,同時抑制
葡萄糖的消耗,使血糖升高,使脂肪向心性分布。另外,能使紅細胞、血小板和中性粒細胞數(shù)目增多,但淋巴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數(shù)目減少;保持血管的緊張性;在“應激反應”中,既在各種有害的刺激作用下如感染,饑餓,中毒等,常引起機體發(fā)生同一樣式的非特異性的全身反應,這時下丘腦--腺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tǒng)機能活動增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和糖皮質激素的分泌量大大增加,以增強機體對這些有害刺激的耐受力。此外,超生理劑量的糖皮質激素有抗炎癥、抗過敏、抗
休克和抗毒素的作用。糖皮質激素分泌還有晝夜規(guī)律(隨ACTH變化,晨高夜低,體現(xiàn)了早為陽,晚為陰的觀點)。
網(wǎng)狀帶分泌皮質醇和一定量的性激素,主要為雄激素,也有少量
雌激素,男女都一樣。
腎上腺髓質和交感神經(jīng)節(jié)一樣,直接受交感神經(jīng)膽堿能節(jié)前纖維支配,而膽堿能纖維與髓質中嗜鉻細胞接觸,形成“突觸”。嗜鉻細胞分泌和貯存兩種
兒茶酚胺激素:
腎上腺素和
去甲腎上腺素。糖皮質激素可促進髓質內去甲腎上腺素轉變?yōu)槟I上腺素。髓質與交感神經(jīng)系統(tǒng)構成交感神經(jīng)--腎上腺髓質系統(tǒng),或稱交感--腎上腺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在“應急反應”中發(fā)揮主要作用:當機體遭遇到特殊緊急情況時,如畏懼、失血等,這一系統(tǒng)立即被調動起來,腎髓激素分泌量大大增加,使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興奮性增高,反應靈敏,血液重新分配,內臟血管收縮,肌肉血流增多,心跳加快加強,心輸出量增加,呼吸加深加快,每分通氣量增多等等?傊箼C體得以同環(huán)境作“斗爭”。
以上從生理功能方面可以看出:腎臟和腎上腺的功能根本不同,腎上腺的功能是腎臟無法替代的;摘除了腎上腺,生命即將終結。所以,它對生命機體是無比重要的。
現(xiàn)在從以上中西兩方面的關于命門和腎上腺的論述,可以肯定的說:腎上腺即命門。
首先,從解剖位置上看,古今基本相同。古代醫(yī)家雖然有認為命門在兩腎中間者;有認為右腎為命門,左腎為腎者;有認為兩腎皆為命門者;有認為兩腎之間動氣不已而屬無形者;但都沒有離開腎臟而立論。腎上腺和腎只隔著一層纖維膜,又被兩層被膜包裹在一起,本來就是和腎在一起。古圣從臨床實踐和氣功證驗出發(fā),推導到有這一獨立臟器;但由于古代對人體解剖方面的束縛,使古人在解剖位置上出現(xiàn)了紛爭,不足為怪;再者,這也并未妨礙到臨床的治療效果。現(xiàn)在勿須再爭辯:命門存在于兩腎之上,左右都有,屬有形的獨立臟器。
其次,從生理功能上來看:1.腎上腺所分泌的鹽皮質激素,具有保鈉排鉀的作用,能維持有效的血容量;病理狀態(tài)下分泌過量,則出現(xiàn)
水腫,這與中醫(yī)陰盛水腫一理,應視為元陰(元精);2.腎上腺所分泌的糖皮質激素,對糖代謝起重要作用,又具有“應激反應功能”,還在一日中呈現(xiàn)有規(guī)律的晨高夜低現(xiàn)像,又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相當于中醫(yī)描述的元陽(元氣)方面的功能。這點同于張景岳的觀點。但筆者認為命門之元陽與元陰不同于腎之腎陽腎陰,以待后論。3.腎上腺還主要分泌一定量的性激素。這與命門的“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藏精舍神”的觀點一致;蛟S,這就是真正的先天之精,也即天癸的組成成份?上КF(xiàn)在缺少這方面的研究及論述。4.腎上腺髓質分泌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二者進入血液,加強心血管活動,使血壓升高。這種直接對心臟和血管的控制(心臟和血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都證明是為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嗎?不都證明是人體生命活動的陽氣根本所在嗎?“謂腎間動氣也。此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jīng)脈之根,呼吸之門,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故氣者人之根本也!薄峨y經(jīng)·八難》是最好的論述。所以用“應急學說”來解釋是很正確的。另外交感神經(jīng)遍布全身。而其興奮時末梢釋放的遞質為腎上腺素(從何而來?),其表現(xiàn)為陽性,非陰性,更證明了是人身陽氣之根本。
再次,命門其氣與腎通,那么腎上腺與腎具有這種關系嗎?有:
第一. 鹽皮質激素醛固酮的分泌受腎臟分泌的腎素的影響,即: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詳見《生理學》P269-270)。腎素由腎臟近球細胞分泌,能水解血漿中存在的血管緊張素原,使之生成活性較強的血管緊張素Ⅰ、Ⅱ、Ⅲ,主要刺激醛固酮的合成與分泌。血管緊張素的生成不僅有賴于腎素的作用,而且腎素釋放量的多少是決定血漿中血管緊張素濃度的關鍵。每當腎素、血管緊張素在血中濃度增加時,醛固酮在血中的濃度也相應增加。三者在血漿中的水平保持一致。因此,把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看作是一個作用相連接的功能系統(tǒng)。
第二. 腎血流有自身調節(jié),即在一定血壓變化范圍內(80--180mmhg)腎血流保持不變。但在應急狀態(tài)下交感神經(jīng)興奮時,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增多,均可使腎素分泌增多。而腎素的增多同時反過來又影響醛固酮的分泌增多。
以上兩點足可以說明腎與腎上腺的功能互相影響。再加上二者同時在生殖功能方面的作用,完全證明了命門與腎其氣相通,也即腎上腺與腎其氣相同。
由于每臟都有陰陽,但就其每一臟腑功能而言,有偏于陽和偏于陰的差別。因此,就命門和腎臟的功能言,筆者認為命門為陽,腎臟為陰。命門主一身之陽氣,為火臟;腎臟主一身之水液,為水臟。
最后,關于命門的脈診問題值得商榷。自古以來,一直認為命門當在右尺診之。細觀解剖,右腎上腺的靜脈直接進入上腔靜脈;而左側的靜脈卻匯入左腎靜脈,有被腎統(tǒng)之嫌;余無所見。再者右腎比左腎低了半個椎體。在中醫(yī)認為:“左為陰,右為陽”,“陰升陽降”,上述解剖上的差別是否為此理論的印證,還得繼續(xù)研究。果真是這樣的話,再加上命門為火臟,腎臟為水臟,那么脈診時理應命門主要在右尺診之。但是,右尺還具有腎陽的功能;左尺在體現(xiàn)腎陰的功能時,還體現(xiàn)了命門元陰的功能。如此,既分開又綜合的理解,才不致于被脈診的理論所束縛。
上述己見,不知正確與否,還望同仁指正為盼!如果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則不甚欣慰。
2006年5月20日
轉帖于中醫(yī)聯(lián)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