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什么是中文核心期刊? 對中國(不含港、澳、臺)出版的期刊中核心期刊的認定,目前國內比較權威的有兩種版本。一是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簡稱中信所)每年出一次的《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以下簡稱《引證報告》);另一種是北京大學圖書館與北京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聯(lián)合編輯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以下簡稱《要目總覽》)!兑靠傆[》不定期出版, 1996 年出版了第二版, 2000 版,2004年版。2008年版暫未出版!兑靠傆[》收編包括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等各種學科類別的中文期刊。其中對核心期刊的認定通過五項指標綜合評估。 《引證報告》統(tǒng)計源期刊的選取原則和《要目總覽》核心期刊的認定各依據(jù)了不同的方法體系,所以二者界定的核心期刊(指科技類)不完全一致。
3、什么是國家級期刊? 一般說來,“國家級” 期刊 ,即由黨中央、國務院及所屬各部門,或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各民主黨派和全國性人民團體主辦的 期刊 及國家一級專業(yè)學會主辦的會刊。另外,刊物上明確標有“全國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樣的刊物也可視為國家級刊物。
4.什么是“省級”期刊? 即由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及其所屬部、委辦、廳、局主辦的期刊以及由各本、?圃盒V鬓k的學報(刊)。
5、什么是學術期刊? 學術期刊刊發(fā)的文獻以學術論文為主,而非學術期刊刊發(fā)的文獻則以文件、報道、講話、體會、知識等只能作為學術研究的資料而不是論文的文章為主。由于《總覽》選刊的依據(jù)是 載文量多、收錄量大和被引次數(shù)多 ,并不強調學術期刊與非學術期刊的界線,對此自然也就沒有進行嚴格區(qū)分。 具體說來,《總覽》學術與非學術不分,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期刊的定性,二是期刊的宗旨
6、什么是CN類刊物 ? 所謂CN 類刊物是指在我國境內注冊、國內公開發(fā)行的刊物。該類刊物的刊號均標注有CN字母,人們習慣稱之為CN類刊物。
7、什么是ISSN類刊 ? 現(xiàn)在許多雜志則同時具有CN和ISSN兩種刊號。
所謂ISSN 類刊物是指在我國境地外注冊,國內、外公開發(fā)行的刊物。該類刊物的刊號前標注有ISSN字母。
8.什么是CSCD期刊 ?中國科學引文數(shù)據(jù)庫(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來源期刊簡稱為CSCD期刊。
中國科學引文數(shù)據(jù)庫分為核心庫和擴展庫。核心庫的來源期刊經(jīng)過嚴格的評選,是各學科領域中具有權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擴展庫的來源期刊也經(jīng)過大范圍的遴選,是我國各學科領域較優(yōu)秀的期刊。核心庫期刊:669種(以*號為標記); 擴展庫期刊:378種(動態(tài))。
9.什么是科技論文統(tǒng)計源期刊 科技論文統(tǒng)計源期刊又稱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是由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經(jīng)過嚴格的定量和定性分析選取的各個學科的重要科技期刊。2005年中國科技論文統(tǒng)計源期刊共1608種。
10.什么是SCI期刊 SCI(《科學引文索引》,英文全稱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美國科學情報研究所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獻檢索工具。它收錄全世界出版的數(shù)、理、化、農、林、醫(yī)、生命科學、天文、地理、環(huán)境、材料、工程技術等自然科學各學科的核心期刊3700多種。通過其嚴格的選刊標準和評估程序來挑選刊源,使得SCI收錄的文獻能夠全面覆蓋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
SCI從來源期刊數(shù)量劃分為SCI和SCI-E。SCI指來源刊為3500多種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盤版(SCI Compact Disc Edition, 簡稱SCI CDE),SCI-E(SCI Expanded)是SCI的擴展庫,收錄了5600多種來源期刊,可通過國際聯(lián)機或因特網(wǎng)進行檢索。SCI涵蓋學科超過100個,主要涉及農業(yè)、生物及環(huán)境科學;工程技術及應用科學;醫(yī)學與生命科學;物理及化學;行為科學。
11.什么是SSCI期刊 SSCI即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
所創(chuàng)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來對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社會科學論文的數(shù)量進行統(tǒng)計分析的大型檢索工具。1999年SSCI全文收錄1809種世界最重要的社會科學期刊,內容覆蓋包括人類學、法律、經(jīng)濟、歷史、地理、心理學等55個領域。收錄文獻類型包括:研究論文,書評,專題討論,社論,人物自傳,書信等。選擇收錄(Selectively Covered)期刊為1300多種醫(yī)學全在線bhskgw.cn。
SCI和SCI-E的區(qū)別主要有以下幾點:
(1)SCI-E是SCI的擴展版,目前前者收錄期刊3600多種,后者收錄期刊6000多種,被SCI收錄的期刊應該都被SCI-E收,但反之卻不成立。
(2)通常情況下,SCI收錄的期刊檔次更高一些,但有時候也會發(fā)現(xiàn)SCIE收錄期刊的影響因子可能比SCI還高,可能跟學科不同有關系。
(3)SCI是核心刊,全刊文章都被SCI收錄;SCI-E是擴展版的期刊,并非所有文章被SCI收錄.
期刊評價常用名詞解釋 為方便讀者查閱和使用,現(xiàn)將《中國學術期刊綜合引證年度報告》(CAJCES)中所使 用的期刊評價指標的理論意義和具體算法簡要解釋如下:
總被引頻次:指該期刊自創(chuàng)刊以來所登載的全部論文在統(tǒng)計當年被引用的總次 數(shù)。這是一個非常客觀實際的評價指標,可以顯示該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視的程度,以及在科學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影響因子:這是一個國際上通行的期刊評價指標。是E. 加菲爾德于1972年提出的。由于它是一個相對統(tǒng)計量,所以可公平地評價和處理各類期刊。通常,期刊影響因子越大,它的學術影響力和作用也越大。
即年指標:這是一個表征期刊即時反應速率的指標,主要描述期刊當年發(fā)表的論文在當年被引用的情況。
被引半衰期:指該期刊在統(tǒng)計當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數(shù)中,較新的一半是在多長一段時間內發(fā)表的。引用半衰期和被引半衰期都是測度期刊老化速度的一種指標。這兩種半衰期通常不是針對個別文獻或某一組文獻,而是指某一學科或專業(yè)領域的文獻總和而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