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胃腸道功能紊亂性疾病,發(fā)病率高,治療困難[1]。目前尚無一種藥物對所有IBS均有肯定療效。有研究發(fā)現(xiàn),腸道菌群的變化可能與IBS癥狀產(chǎn)生和持續(xù)存在有關,益生菌治療IBS的療效也在不斷的觀察中。本研究旨在觀察補充一定益生菌后,IBS患者腸道相關菌群的變化情況。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選擇 選擇2007年9月—2008年9月于新華醫(yī)院消化內科門診就診的IBS患者60例。診斷符合羅馬Ⅲ標準[2],經(jīng)體格檢查,血、尿、糞常規(guī),血生化及B超,電子結腸鏡等檢查,排除器質性疾病。排除標準:懷孕期或哺乳期患者,有腸道器質性疾病或其他系統(tǒng)嚴重疾病者,有腹部手術史者或其他無法充分合作者;且患者近2個月未使用過抗生素及相關益生菌制劑。同時根據(jù)年齡、性別比例,選取正常對照人群20人。一般資料見表1。
1.2 方法 將所有IBS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予以培菲康治療4周,2片,3次/d;對照組予以安慰劑治療4周。IBS患者分別于治療開始前及結束時,各收集糞便樣品1次。正常對照人群收集糞便樣品1次。
糞便樣品收集后立即厭氧保存于-70℃冰箱內。糞便樣本DNA提取運用QIA amp DNA Stool Kit(Qiagen,Hilden,Germany),提取后的糞便DNA樣品于-20℃冰箱內保存。所得DNA樣品通過熒光定量PCR檢測,與相應外標準品比對,檢測其相應細菌DNA的拷貝數(shù)。表1 研究對象一般資料
1.3 療效觀察 參照IBS醫(yī)療調查表設計有關胃腸道癥狀量表,治療前后由?漆t(yī)師進行癥狀評估及評分。
1.4 細菌DNA測定 參照Malinen等[3]報道,依據(jù)雙歧桿菌及乳桿菌16SrDNA基因序列設計屬特異性PCR擴增引物對,并在BLAST基因庫內比對引物序列特異性,上下游序列見表2。引物對由寶生物工程(大連)有限公司設計,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合成。熒光定量PCR試劑SYBR Premix Ex Taq購買自寶生物工程(大連)有限公司,實驗在LightCycle(羅氏公司)上完成,每個樣品均有空白對照。表2 雙歧桿菌和乳桿菌屬特異性引物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1.0統(tǒng)計軟件。由于糞便內雙歧桿菌及乳桿菌絕對值不呈正態(tài)分布,故取其對數(shù)值(log1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均值采用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治療前IBS患者與正常人群糞便中雙歧桿菌及乳桿菌數(shù)量分析 見表3。培菲康治療前,腹瀉型IBS患者糞便中雙歧桿菌及乳桿菌含量均少于正常人群(P<0.01);混合型IBS患者糞便中雙歧桿菌含量少于正常人群(P<0.01),乳桿菌含量與正常人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便秘型IBS患者及未分型IBS患者糞便中雙歧桿菌和乳桿菌含量與正常人群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醫(yī).學全.在.線網(wǎng)站bhskgw.cn。
2.2 治療前后IBS患者糞便中雙歧桿菌及乳桿菌數(shù)量分析 見表4、5。由于混合型IBS患者及未分型IBS患者病例數(shù)較少,該部分實驗僅包括腹瀉型IBS患者及便秘型IBS患者。IBS患者治療后,糞便中雙歧桿菌及乳桿菌含量均高于治療前(P<0.01),而安慰劑組治療后患者糞便中雙歧桿菌及乳桿菌含量與治療前無明顯差異(P>0.05)。表3 治療前IBS患者與正常人群糞便中雙歧桿菌及乳桿菌數(shù)量與正常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