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02,23(2):23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半夏、川黃連、黃芩、條參、干姜、大棗、甘草、土茯苓、蒲公英。 |
加減 | 返酸者加瓦楞子、烏賊骨;痛甚加烏藥、元胡;胃鏡示粘膜水腫明顯者加茯苓、桂枝;粘膜糜爛出血者加白芨、生三七粉;粘膜紅白相間以白為主者加附片、肉桂;伴膽汁返流者加柴胡、枳殼、川楝;伴腸上皮化生者加白花蛇舌草、苡仁、山慈菇。 |
功效 | 和胃降逆,開結(jié)除痞。 |
主治 | 幽門螺桿菌相關(guān)性胃炎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分3次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曲靖市中醫(yī)醫(yī)院苑靜,觀察了半夏瀉心湯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guān)性胃炎的臨床療效。隨機分為兩組。本組用半夏瀉心湯加味,對照組用胃必治2片,甲硝唑片0.4g,阿莫西林膠囊0.5g,均日3次口服。療效標準:治愈:HP檢測陰性,胃鏡示胃竇粘膜花斑狀改變及糜爛消失,無水腫及滲出物,臨床癥狀消失。顯效:HP檢測陰性,胃粘膜花斑狀改變及糜爛基本消失,臨床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有效:HP檢測陰性,胃粘膜損傷部分消失,臨床癥狀部分消失。無效:HP檢測陽性,胃粘膜及臨床癥狀無改善。結(jié)果:HP根除率:本組64例,HP轉(zhuǎn)陰56例,轉(zhuǎn)陰率87.5%;對照組30例,轉(zhuǎn)陰25例,轉(zhuǎn)陰率83.33%;胃鏡療效:本組胃粘膜炎癥恢復正常48例,胃粘膜炎癥好轉(zhuǎn)12例;對照組胃粘膜炎癥恢復正常17例,胃粘膜炎癥好轉(zhuǎn)4例;總療效比較:本組64例,治愈45例,顯效12例,有效4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3.75%;對照組30例,治愈18例,顯效5例,有效2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0%。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