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吉衛(wèi)藥字(1988) 22號。 |
劑型 | 注射劑 |
藥物組成 | 五倍子、明礬。 |
加減 | |
功效 | 消贅去腫,收斂固脫。 |
主治 | 內(nèi)痔,直腸脫垂,耳鼻喉科多種疾病,耳廊假性囊腫,慢性鼻炎,血管瘤等。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每支10ml,用法根據(jù)臨床用途來決定。 |
用藥禁忌 | 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術后臥床休息 2-3日,劑量不宜過大。 |
不良反應 | 1.感染出血:局部感染和出血多見于注射后2-3日,發(fā)生率約2%。2. 疼痛和水腫:疼痛和水腫同時發(fā)生,注射后肛門輕度腫脹6-12小時自行消失。3.繼發(fā)手術后肛門狹窄:用于各期內(nèi)痔,發(fā)生肛門狹窄約占0.8%,在內(nèi)痔注射術后20日,由于消痔靈的硬化萎縮作用而導致直腸粘膜粘連收縮失去彈性,會出現(xiàn)排便困難。個別特異性體質(zhì)病人出現(xiàn)快遞過敏反應,應立即停藥,并給于抗過敏藥救治。 |
臨床應用 | 治療痔瘡304例中,男222例,女82例;早期內(nèi)痔91例,中期內(nèi)痔75例,晚期內(nèi)痔26例,靜脈曲張型混合痔112例。結(jié)果:痊愈(便血、脫肛消失,肛門鏡下痔核萎縮、消失或僅有原痔核1/3以下,指診呈硬結(jié)或無)238例;好轉(zhuǎn)(便血、脫肛消失或明顯減輕,肛鏡下見痔核有萎縮,大部分痔核已愈)62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8.68%。 |
藥理作用 | 主要有致炎,抑菌,致痛等作用。 1.致炎作用:消痔靈注射液對大鼠后足掌有明顯的致炎作用。注射1小時以后,可見表皮水腫,皮下組織中有中性白細胞浸潤的急性炎癥表現(xiàn)。3-7小時后出現(xiàn)局部血管的急性炎癥改變,主要是小動脈、小靜脈有炎癥細胞浸潤,24小時后可見增生性動脈內(nèi)膜炎及動、靜脈血栓形成,3周左右則完全纖維化。消痔靈注射液能引起小鼠腹腔滲出性炎癥、另外,其各成分均能使大鼠組織產(chǎn)生增殖性炎癥。 2.抑菌作用:消痔靈注射液用傾注法和試管法測定對傷寒桿菌、福氏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副大腸桿菌、變形桿菌及綠膿桿菌都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3.致痛作用:小鼠腹腔注射消痔靈注射液、8%明礬液和酸化的注射用水(pH=3.0,劑量為0.1ml/10g體重),以小鼠扭體運動作為疼痛的指標,記錄給藥后10分鐘內(nèi)小鼠扭體運動的次數(shù)。結(jié)果表明,對照組為1.8±0.9次,消痔靈組為6.2±1.2次,8%的明礬液組為15.4±2.1次,兩者相比有顯著性差異,表明,小鼠注藥后的疼痛感,消痔靈注射液組明顯輕于8%明礬組。 |
毒性試驗 | 急性及亞急性毒性試驗;小鼠靜脈注射半數(shù)致死量為7.8±0.6ml/kg,小鼠皮下注射2和8ml/kg,連續(xù)14日未見異常。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