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外科大成1665年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歸尾4.5g,生地6g,赤芍3g,黃連(炒)6g,枳殼3g,黃芩(炒黑)3g,槐角(炒黑)9g,地榆(炒黑)6g,荊芥(炒黑)3g,升麻1.5g,天花粉2.4g,甘草1.5g。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濕熱侵入直腸,血絡(luò)損傷,痔瘡腫痛出血。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空腹服。用3-4劑。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痔瘡:用本方:生地15g,當(dāng)歸13g,赤芍10g,桃仁15g,紅花10g,枳殼10g,大黃10g,黃連10g,銀花20g,烏藥10g,仙鶴草10g,白芷10g,甘草10g。日1劑水煎,分3次服,禁酒、辛辣之品,治療痔瘡。78例均系門診患者,其中男性58例,占74.3%;女性20例,占25.6%;最大年齡80歲,最小年齡4歲;發(fā)病時(shí)間23日。結(jié)果:內(nèi)痔、外痔患者服中藥2劑治愈51例,占65.3%;混合痔、肛周膿腫、外痔并濕疹患者服中藥2劑治愈13例,占16.6%;美酮結(jié)合患者服中藥2劑治愈4例,占5%;嚴(yán)重外痔患者服中藥4劑治愈1例,占2.5%;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0.6%。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yàn)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