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湖北中醫(yī)雜志1984,(1):15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柴胡5g,黃芩5g,蘇葉5g,白芍6g,當(dāng)歸6g,白術(shù)6g,茯苓6g,山楂6g,六曲6g,麥冬6g,甘草3g。 |
加減 | 春加青蒿 5g,夏加生石膏15g,秋加桔梗5g,冬加麻黃3g,有食加妙枳殼6g,有痰加白芥子3g,嘔吐加白蔻4粒,腹瀉加豬苓6g,便秘加大黃3g,腹痛加檳榔6g,驚風(fēng)加人參3g,汗出減蘇葉,口涎多減麥冬。 |
功效 | |
主治 | 小兒發(fā)熱。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水煎,日4-5次分服。以上為1歲內(nèi)患兒量。3月內(nèi)患兒量減半,1-3歲各味藥量加重1g,3-6歲加重2g,7-14歲加重3g,14歲以上按成人量用藥。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小兒發(fā)熱200例,男113例,女87例;其中低熱45例,中等熱112例,高熱41例,過高熱2例;春季就診75例,夏68例,秋45例,冬12例。治療結(jié)果:體溫恢復(fù)正常,主要征候消除或減輕為有效共194例,無效6例,有效率為97%。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