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白燈籠、木常山
|
漢語拼音 |
hai tong
|
英文名 |
Twig and leaf of Tomentose Glorybower
|
藥材基原 |
為馬鞭草科植物海通的枝葉。
|
動植物形態(tài) |
灌木或喬木,高2-20m。幼枝近四棱形,密被黃褐色絨毛,髓部具黃色薄片狀橫隔。單葉對生;葉柄長1.5-5cm;葉片一近革質(zhì),寬卵形,卵狀披針或微偏斜,背密被灰白色絨毛。傘房聚花序疏散,頂生,我分枝,花有香氣,花序梗及花柄均密被黃褐色絨毛;苞片未見;小苞片小,線形;花萼鐘狀,淡綠色,長3-4mm,密被短柔毛和少數(shù)盤狀腺體,結(jié)果時變?yōu)榧t色而毛漸少,萼齒5裂,鉆形,長1.5-2.5mm;花冠白色或稀為淡紫色,外被短柔毛,花冠管纖細,長約1cm,裂片5,長圓形,長約3.5mm;雄蕊4,與花柱均伸出花冠外。核果近球形,幼時綠色,成熟后藍黑色,干后果皮常皺縮呈網(wǎng)狀,宿萼約包被果一半以上。花期7-12月,果期9-12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西南及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250-2200m的溪邊、路旁、山坡林緣或灌叢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收,切段,曬干或鮮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辛;平
|
歸經(jīng) |
肝;腎經(jīng)
|
功效 |
祛風通絡
|
功效分類 |
通經(jīng)藥
|
主治 |
半身不遂;小兒麻痹后遺癥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鮮品加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治小兒麻痹癥:鮮海通草二兩。冬蜜、開水肫服。(福建)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中國藥植志》:治半邊風。
|
考證 |
出自《中國藥植志》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Cacumen Et Folium Clerodendri Mandarinori;Clerodendron Mandarinorum Diels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Clerodendrum mandarinorum Diels
|
科屬分類 |
馬鞭草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