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川椒、紅椒、
蜀椒、
大紅袍。
來源 為
蕓香科植物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的果皮。
植物形態(tài) 高大灌木或小喬木。小葉5~11,卵形、橢圓形至廣卵圓形,長1.5~7cm,寬0.8~3cm,邊緣有細圓鋸齒,齒縫處有粗大透明腺點;葉軸具狹翅,下面生有向上升的小皮刺;ㄐ蝽斏;花被片4~8;雄花雄蕊5~7;雌花心皮4~6。果成熟時紅色至紫紅色,密生
疣狀突起的油點。花期3~5月,果期7~10月。生于山坡灌木叢中或向陽地、路旁。
采制 秋季采收成熟果實,曬干,除去種子及雜質(zhì)。
產(chǎn)地 四川、陜西、河北。
性狀 蓇葖果多單生,偶有2個,罕為3個并生,直徑4~5mm。果皮由腹面開裂或背面亦稍開裂;外表面紅紫色或紅棕色,極皺縮,散有多數(shù)疣狀突起的油點,直徑0.5~1mm;內(nèi)果皮淡黃色,常由基部與外層果皮分離并向內(nèi)反卷。香氣濃,味麻辣而持久。
化學成分 含揮發(fā)油,油中主成分為
檸檬烯(limonene)、月桂烯(mvrcene)、B-
羅勒烯(B-ocimene)。另含香草木堿(kokusaginine)、
茵芋堿(skimmianine)、脫腸草素(hernaiarin)等。
藥理 有抗實驗性
胃潰瘍作用,并對腸平滑肌運動有雙向作用;給大鼠分別灌服花椒水提取物10g/kg、20g/kg或醚提取物330ml/kg,都能預防電刺激頸動脈引起的血栓形成。此外還有抗
腹瀉、保肝、鎮(zhèn)痛、抗炎、局部麻醉、抑菌和殺疥螨作用。
性味 性溫,味辛。
功能主治 溫中止痛,殺蟲止癢。用于脘腹冷痛,
嘔吐泄瀉,蟲積
腹痛,蛔蟲癥;外治
濕疹瘙癢:用量3~6g;外用適量,煎湯熏洗。
配伍應(yīng)用 ①脘腹冷痛:配干
姜、
人參。
②蟲積腹痛:單味,或配
烏梅、
黃連、
干姜。
③濕疹瘙癢:配
苦參、
地膚子、
白礬等煎湯外洗。
附注 同屬植物青椒Zanthoxylum schinifolium Sieb.et Zucc.的果皮同等入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