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金石
祖國醫(yī)學的脈學,是唯心的還是唯物的?這個問題,應該從臨床的事實中去求得解答。我個人的意見,脈學不僅是一種經驗的診斷技術,而且它是有理論根據(jù)和指導的。先引內經的話吧:內經所“五氣入鼻,藏于心肺,外見五色修明,故聲音能彰。心肺有病,呼吸為之不利!闭罩嗅t(yī)原有理論來推衍:肺主氣,心主血。氣的吸入由心肺,呼出肝腎。氣入于肺,在外成為衛(wèi);氣入于心,在內成為營。營衛(wèi)循行流利,那就呼吸能彰了。
在四診中,脈學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仲景在講述診病的方法時,首先講脈學。如太陽篇說:“太陽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焙茱@然,先說脈象然后才敘癥候。同時以脈浮緊為
傷寒,脈泛浮緩為中風。
脈診為什么這樣重要?因為脈是營衛(wèi)的表征。內經說:呼吸一息,脈行六寸,一晝夜呼吸13500息,合共810丈。陽(衛(wèi))行25度,陰(營)行25度,合為50度。平旦大會于寸口。
內經說:理色脈以通神明,合之四時五行,
六曲八風,不離其常,然后百發(fā)百中。內經指出理色脈的重要性,但在診斷上為什么脈學又被強調著它的作用呢?這主要是由于脈征常反映經絡的變化,因此對機體的病理變化,反映亦最敏捷。仍以太陽病為例:仲景論太陽病頭項強痛不解的治法,曾經指示過先刺風池風府。太陽之脈,行身之背,太陽傳經的第一表現(xiàn),是由項至風府受邪。巢氏病源的傷寒候說:“巨陽者,諸陽之屬也。其脈連于風府,故為諸陽,主氣!鼻懊嬉颜f過,氣的吸入,是經由心肺的,風府為肺經的穴道,風池為心經的穴道。營衛(wèi)的循行,這里是必經的道路。
再說
桂枝湯證的汗出幾幾:幾幾是小鳥學飛振翼之貌,照這樣講,那么,汗出幾幾的解釋,應該是惡風的癥形之一;狀如小鳥振翼,也就是聳動肩膊。我們知道:肩膊前下是云門,后下是肺俞,都是肺穴。肺主皮毛,風寒由皮毛而入,故得浮脈。這是脈和經穴癥候的關系。
仲景說中風的脈象是浮緩。許多人以為緩是緩慢,這是就字面的看法。經驗上:結合浮緩來理解它,那么,以尺寸定陰陽脈位:假如陽分脈浮大濡,陰分脈也同樣是浮大濡。彼此都在浮中沉三部表現(xiàn)相同的脈象,這便是浮緩的脈形了。而數(shù)者互相比較,卻又以浮脈為特出。因此說是中風的陽脈,代表風為陽邪。因為這個緣故,所以
桂枝湯在脈證是的方義是:用桂枝生
姜行陽,
芍藥甘草和陰,行陽者為衛(wèi),和陰者為營。因此能治太陽病頭項強痛汗出惡風的見證。
脈象不僅可以知病辨證,而且可以判斷生死。然而它的鑒別和辨析是十分精細的。在脈象的互相聯(lián)系上,同一種脈象,而結論有所不同,生和死的區(qū)分也相去天壤。例如啄指的死脈(是一種疾脈),但若在孕婦見之,即非死脈。孕脈見于兩尺,尺脈滑利,其動搏指。所謂少陰動甚,謂之有子。因精氣流溢,轉相灌溉,加速脈的轉動所致;同時,沖脈復還于心,有此現(xiàn)象。左疾為男,右疾為女。結合色診:女腹如箕,色見三陰,丹田石門氣海有青紋,隨月份深淺,由大至細,由下而上。此外,胎女,母食欲強,動先右足而后重。男腹如釜,色見三陽,丹田石門氣海有紫紋。母不思食,動先左足而前重;膊粩(shù),胎必三月,但疾不散,五月可別。以脈息論:三個月的妊娠,脈的至數(shù)開始變化;三月多一至,四月多二至,五月以上多三至。有孕的脈的特征,是三部的脈至(波)有一線相連住。身雖有病,但無邪脈,亦為孕子,佃脈下必有一線,方為有喜。左脈滑疾特甚,是重陽,是二個男胎;右脈滑疾特甚,是重陰,是一個女胎。重陽重陰的意思,指脈波旺上加旺。還有宮外孕的脈,雖然有啄脈,流利滑大,但這樣脈不調節(jié),還一面出現(xiàn)不足的現(xiàn)象,而見澀脈。結合色診:在瞳人處及眼下胞下黃黯色。同時人中向外側左右翻。
還有:將產的脈,甚至離經,水下乃產。所謂離經,是離開了寸關尺的部位,而直上魚際。
再談談
胃潰瘍的脈象:右關多見弦大。浮中沉三部,隨著這種脈形的出現(xiàn),可以定其上中下胃脘的病變。
以上簡略的談了一些脈學的理論和實踐的根據(jù)。從這上面,可以看到脈診的信而有征,并非如一般所說脈診不過出于臆想那樣的虛玄。而且,由于脈象的錯綜互見的關聯(lián)上,我們可以理解到脈學是祖國醫(yī)學中符合辨證唯物的精神的一門診斷科學。
-----------王唯工博士的"氣的樂章"為脈診學的科學性做了很好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