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唇診秘訣
    

脈法精微:唇診秘訣

作者:靜庵

靜庵按:吾少年時患唇病,唇色紅如血染,上下唇均腫潰流血,疼痛難忍.經(jīng)中西醫(yī)治療年余不愈,神形日感衰困.自煎服”獨參湯”后,不但精神好轉,唇病亦因之而愈.
<內經(jīng) 五臟生成篇>:脾之合肉也,其榮在唇.
<六節(jié)臟象論>:其華在唇四白,其充在肌…….
舌在口腔之內,唇顯露在外,一內一外,相為表里.五臟六腑之氣通于舌,然亦達于脾,臟腑不和,在舌上必呈現(xiàn)不同的苔,在唇上亦顯露不同的色.故觀唇之榮枯,可知脾胃的強弱,審視唇色的燥潤,可曉氣血的盛衰.
唇質的診斷.
唇診是望診的一部分,其內容主要表現(xiàn)在唇質和唇色兩方面.
唇質:常人唇質,柔細均勻.如唇上出現(xiàn)唇屑,或唇繭,唇縮,唇瘡,唇裂,唇顫動,唇歪斜等,均屬唇質疾患.
一 唇屑
唇上生長皮屑,如魚甲翻起,唇皮有繃癢不適的感覺,撕揭則疼痛出血,老屑脫落,新屑復生,綿綿難愈.此因風燥之邪,干擾上焦,導致血不濡燥,液不養(yǎng)血之故.
辨證:此疾如用滋陰潤燥之劑,往往無效;應知病的主因是”風”,因”風”以致燥,”風”是主邪,”燥”是客邪.此疾首治風,風息而燥平.
治則:以辛散疏解風邪,佐甘寒平其燥.藥如:薄荷 荊芥 蟬衣 牛蒡 蔓荊 僵蠶 桑葉等.”輕可去實”之味甚效.
驗案:曾見陸仲鶴老師治一15歲男孩,上下唇皮鱗起,奇癢,撕皮則血出,痛難忍,已治數(shù)年無效.
陸老斷為”風燥”,用僵蠶10 蟬衣10 牛蒡15 荊芥10 白芷10 防風12 散其上郁之風.桑葉10 菊花10 竹葉10 枇杷葉20 旱蓮草25 瓜霜12 柿霜12.平其燥,三劑而愈.
病孩過去服滋陰之藥過多,致風邪不得發(fā)越,轉而更加燥化,陸老識此,以輕揚宣透,佐甘寒之劑而愈.唇質柔勻,不再生屑.
二 唇繭
<類證治裁>謂:唇口緊小不能開合,名唇繭.
唇繭者,上下唇繃急,唇口開合困難,飲食言笑受限,極感痛苦.此因心脾積熱不解,液聚化為痰火所致.
辨證:唇色烏紫兼黃,口苦痰多不利咽喉不適.唇色烏紫,熱積之象,兼黃色,乃積熱在脾.熱郁則口苦,郁則痰亦不利,津液不能上濡,咽喉自感不適,上唇尖屬心,下唇屬脾,痰火循經(jīng)上犯,發(fā)生唇繭.
治則:用軟堅化痰之味,兼降心脾郁熱.藥如:竺黃,蔞仁,覆花,蓮子心,黃連等.
驗案:男,患唇繭,治五月未愈.其人黑瘦,唇口緊小,開合困難,唇色烏紫黃,咽不適,痰不利.此痰為患.方用海藻10 昆布10 竺黃10 蔞仁10 鍛牙皂10 覆花10 蓮子心15胡黃連10 降香10 ,六劑而愈.

唇縮
形態(tài)和病因病機:上下唇各收縮露齒,唇皮驟然縮短,或兩唇日漸短縮,唇肌顯枯萎之象。
卒然收縮者,其病多實。日漸收縮唇肌枯萎者,其癥多虛。唇縮之疾,實者多因中風閉癥,或中暑,或痰閉。虛證,或因寒中三陰,或因痙厥,或因癲癇,或脾腎元氣日衰,或暴脫,皆能導致唇縮。
辨證:按上唇屬腎,下唇屬脾,人到老年腎氣衰,上唇向內收縮,按生理規(guī)律,不算是病。如年未老而因病唇縮者,除實癥而外,病勢均重。實癥唇縮,唇肌略顯滯黃色,虛癥唇縮,唇肌必顯枯萎之象。但又當細查唇質,如唇質榮和,病雖重亦無妨,因臟氣尚未敗壞。如唇質枯晦,一則病邪深入難解,一則臟氣虧竭,病勢必將逆轉,故非佳兆。
治則:暑閉唇縮,以苦寒清邪,兼芳香驅穢,寒中三陰之急候,急當溫里,如脾腎元衰,又當攝補,中下并治。痙厥唇縮,法當瀉中寓補,癲癇唇縮,又應于育陰鎮(zhèn)逆之中,開豁經(jīng)隧。
病案:吳X,男,41歲;颊咴\時,將入室而昏倒,急按脈,閉而不顯,唇肌向上收復縮,體溫39。8度,無汗,自言頭痛,欲吐不出,心情躁擾,略現(xiàn)神昏
經(jīng)診斷為“暑閉”(時7月),急服紫雪一瓶,少時再診,脈已洪大滿指。用石膏20 薄荷10 蒲公英30 漏廬20 fo手8 杭菊10,用辛寒之藥清熱解毒。紫雪午晚各服一瓶,同時調藥服。服后神清,躁煩定,唇肌亦恢復正常,但唇色轉現(xiàn)淡白,脈突變棉軟,熱雖退而額上汗不止。此因暑傷元氣。改用明參30 黃芪25 白術12 桂枝10 白芍10 扁豆25 甘草3 淮山藥25,服二劑,汗止,脈已有力,以‘參苓白術散’方,調理而愈。

唇瘡
形態(tài)和病因病機:瘡生上唇,唇質皺厚色紫,多屬心肺火郁。瘡生下唇,唇質粗糙色烏,多系脾經(jīng)蘊熱。如瘡生唇之四角,多是膏梁厚味沃積之邪火,蘊積腸胃。
辨證:唇瘡,火熱之癥為多,然有用清火敗毒不效者,因單純清火,測驗有除濕故無效,唇瘡多兼夾濕邪。瘡中多包含黃水,濕邪粘著,雖清火熱,然火熱為濕所郁,故不得解。如苦寒過甚,轉傷胃氣,而濕與火反兩不得解。瘡勢流連轉甚,經(jīng)久難愈,耗傷氣血。
治則:宣散上焦郁火,滲利脾經(jīng)濕邪,忌用滋柔之藥。
病案:已故中醫(yī)黃緒香,治一50歲男性,患者滿唇生瘡,經(jīng)久不愈。唇色深紅兼黃,黃老用大青葉,枝子,以清熱敗毒,重用防風以升散粘戀之濕邪,甘草居中而和,佐以通草滑石利濕。從上至下開邪之出路。每服水藥一杯,咀嚼紅參少許,兼食大棗一枚,以固胃氣,服藥三付,病愈。

唇疔
形態(tài)與病因病機:唇上生疔,疔頭白亮大如粟,唇肌四周白肉燒灼紅腫,劇痛,如弄破疔頭,走黃散毒,有生命危險!此因毒火內聚,壘積日久而發(fā),病勢險惡.
辨證:凡看唇疔,唇外白肉紅腫為順,如現(xiàn)烏黃之色為逆,口中唾液粘涎者為輕,唾液清而無沾涎者重.
治則:用辛寒敗毒之劑,兼佐苦降.病勢甚者,急用:”醒消丸”(古方)清酒和水燉化,服一丸,服后臥床靜躺,醒后巨痛即消.此丸能護心祛毒,一切疔毒,服之皆可見奇效.唇疔切忌用發(fā)散之藥,謹防散毒.

唇裂
形態(tài)與病因病機:唇肌裂口,裂縫處于痛出血,唇內側出現(xiàn)黃色,唇質干燥.
此疾如治不得當,流連不愈,甚有唇裂出血至二~三十年不愈,成為痼疾者.<類證治裁>謂此疾為”心脾之熱”,但亦有心脾之虛而唇裂者,又當細辨.
辨證:唇裂雖屬熱病為多,然投苦寒而無效,且久服寒涼,轉至寒中,唇裂更甚.心脾伏郁之熱,無由得出,須用發(fā)越之劑引伸之,唇即因之而愈.林老主用’瀉黃飲子’(云苓 防風 白芷 法夏 升麻 枳殼 石斛 甘草),余在臨床上多作其法加減,效好.又有寒邪郁于上焦,血郁化燥唇裂出血者,唇皮光亮,質粗厚,病見咳逆痰多聲嘶,用’麻黃湯’主之.又有陰虛唇裂口者,白日不疼,入夜裂口處燒灼痛,此陰虛血中伏火之故.還有唇裂干痛于白日,夜則安靜者,此脾陽不足,風冷之氣所致.
治則:1 心脾郁熱,’瀉黃飲子’減石斛,加葛根清熱升散.
     2     寒邪入肺絡,’麻黃湯’溫散之..
     3     陰虛血熱,’玉女煎’滋陰降火.

唇顫動
形態(tài)與病因病機:唇肌顫動,老人久病多有此象,此因脾腎虛,內風暗動之兆.老人中陽虛,誤服陰膩之藥,致陽氣愈傷,內風亦循脾經(jīng)鼓動而唇顫;青壯年唇顫,多屬邪火風痰犯絡所致.
辨證:老年脾腎陽衰唇顫動,其唇色必談胖無華;青壯年因痰火唇顫動,唇質多于澀紫紅.
治則:老年虛弱唇顫,溫補脾腎,’六君子湯’加桂,附,芪,益智,羊藿.青壯年痰火唇顫動,’導痰湯’加降香,蘇子,山枝仁.
                                                      唇色的診斷
一胭脂紅色的唇象
形態(tài)和病因病機:唇色胭脂之紅,其色鮮艷甚至于常人,此色多因臟腑久受濕熱,蘊郁不解,化生蛔蟲。
辨證:凡見此唇色,驗其大便,必有蛔卵。如兼紫色,略欠鮮明者,乃寒熱交雜之蛔癥。臨證稍加留意,則一目了然。
治則:如系濕熱化生之蛔蟲,師烏梅丸法,按癥化裁治之。
二下唇深紅
形態(tài)和病因病機:下唇深紅,但紅而晦黯無華,多屬脾虛運化不強,癥現(xiàn)食少神倦四肢困乏等象。
辨證:色雖深紅而不明勻,唇上神氣不充,晦而不潤。
治則:溫補脾腎,增強運化,六君子湯加益智仁,砂仁,yin羊藿。
三唇色紅如血染
形態(tài)和病因病機:唇色紅如血染,兩唇閉口合縫處,隱現(xiàn)煙熏之色,此三焦熱熾之象。如唇外側紅如血染,內側反現(xiàn)淡白無華,此為脾寒胃冷之故。
辨證:唇側現(xiàn)煙熏色,熱邪入營,證多見喉疼齒痛,心煩,便秘,溲赤,此三焦之熱閉郁不得疏解之故。唇外側雖紅如血染,而內側唇肌反淡白,乃脾土虛寒,故外唇反紅如血染。證見清唾滿口,兼有腹?jié)M胃脹,四肢疲乏,便溏等象,且環(huán)唇白肉多現(xiàn)青黃之色。
治則:治三焦郁熱,用辛苦寒涼,佐以清營解毒。治脾寒,溫中扶陽藥中少加一味苦寒,以從治之,其效佳。
四干紅色唇象
形態(tài)和病因病機:唇色干紅,出現(xiàn)此種現(xiàn)象,多因血熱之故。
辨證:唇皮干紅不潤,唇深紅無澤,白肉處隱現(xiàn)紫赤,此為液燥血熱的表現(xiàn)。其癥有熱氣上沖,眩暈,煩躁,或兼失血征象。
治則:甘寒涼血清降。
五上下唇異色
形態(tài)和病因病機:上唇深紅,下唇淡白。上唇屬胃,上唇白肉和人中屬腎,上唇左右兩角屬胃和大腸。因胃中伏熱不解,故上唇深紅。下唇屬脾,下唇白肉凹處屬脾和肝膽。下唇兩角,屬膀胱和小腸,下唇淡白,系脾寒血不充于下唇之象。
辨證:上唇戲而鮮明,下唇淡白微青,癥多現(xiàn)能食易瀉,面赤四肢倦等,此為胃熱脾寒之像。下唇深紅,上唇淡白,乃胃冷脾熱之象,癥見欲嘔,不思食,頭昏悶,胸痞。
治則:治胃熱脾寒,當溫脾清胃。治脾熱胃冷,當涼脾暖胃。
六灰黑色唇象
形態(tài)和病因病機:唇色略灰黑,唇質微胖。此種唇象多屬于痰飲為患。
辨證:唇皮略現(xiàn)光亮,癥見眩暈咳逆,大便結,小便黃。有時略感惡心,此為中陽不足,痰飲內停之象。
治則:當用辛甘溫化陽氣,兼滌飲除痰。
王老案:老人,年70,眩暈發(fā)喘,不食,便秘溲熱。醫(yī)用二陳湯用清利之劑,轉劇。王老見唇色略灰黑,且唇胖,脈長,按之勁而鼓指,舌苔干黃,中有灰黑苔。為寒水濁痰,留聚中宮,中下之陽不能鼓運所致。用大劑苓桂術甘湯加老,附子半夏,四劑而愈。
七微黑唇色兼紫紅
形態(tài)和病因病機:唇色微黑中兼見紫紅。此種唇色,多內實之邪淤積大腑。
辨證:其色鮮明,癥多見于心煩口干思飲。腹堅,夜不能眠等象。
治則:攻其淤積,通其雍滯,使其邪從大便出,自愈。
案:張X,癥如前。余用仁承氣湯加敗草,黃連,連服三劑無效。其丈人何X,為山鄉(xiāng)醫(yī),加大我方中大黃,再加韭子12。服后瀉大便多,愈。
八烏黑唇色皮厚
形態(tài)和病因病機:此淤熱壅于上焦,肺氣失其清肅,心陽失其宣化所致.
辨證:此癥多見于老人,多表現(xiàn)心悸氣喘,下肢腫脹,行動困難.肺主一身之氣,肺氣壅,諸氣均壅,當急平其壅.
治則:宜清邪行水,通淤清肺,使肺氣通暢,不致壅堵.
案:田X,證如上.治以自擬紅敗湯:敗醬草30,紅藤30,通草10,茜草15,紫草12,苡仁30,冬瓜仁30,桃仁12,白茅根30,豆卷30.十劑而愈.
九唇色紫黑如豬肝
形態(tài)和病因病機:此系淤血攻心之象.
辨證:產(chǎn)婦血暈以及劇烈的心絞痛多現(xiàn)此唇色.
治則:用攻淤活血.如血熱,加涼血之品,血寒加溫血之品,虛者,又當清中寓補.
案:閆姓婦,產(chǎn)后昏迷.唇色烏黑,肢冷,口流烏血水,諸醫(yī)皆謂不治之癥.余斷為淤血攻心,用三七,莪術,白芷,當歸,韭子,桂枝,生姜,山甲,加西洋參,童便,水酒為引,服之即醒,原方加減而愈.
十藍色唇象
形態(tài)和病因病機:少見.然偶有驟染時疫,外唇呈現(xiàn)淺藍色,唇皮燥裂,此火毒熾甚之象.
辨證:唇見藍色,則病危.肝膽急性疾病,唇上偶現(xiàn)淺藍,卒中也可見.如唇肌枯萎無華,唇色發(fā)藍,是肝之真氣將敗,難治.
治則:時疫火毒,黃連瀉心湯木香,青黛,助瀉以散肝膽積水.卒中暑毒,紫雪調益元散服,以清之.
十一淡白色唇象
形態(tài)和病因病機:證多因氣血虛寒,不能充營于唇所致.
辨證:淡白唇色,多見失血過多或婦女崩漏,癥象多見萎頓,唇色白,乃氣衰血少之故.
治則:偏于血寒氣虛的,宜溫補氣血.偏于陰虛氣弱的,宜育陰攝氣.
案:卓師治一女子,病帶下,唇淡白,晦而不明,形萎頓.卓老云:此氣血兩虛,兼夾濕邪肝郁.用歸脾湯遠志,加柴胡香附以舒肝郁,菌陳蒼術以除濕邪,服之而愈.
十二黃色唇象
形態(tài)和病因病機:此多因飲食內傷,兼濕熱郁于肝脾之故.
辨證:此病主因脾虛,中運不強,易傷于飲食.土弱木壅,濕熱亦因之而生.此唇色多現(xiàn)精神倦,四肢冷,頭暈等象.
治則:消導藥中兼固脾疏肝,使土實不為木邪所乘.
案:見高老治一學生.癥如上,高謂:本屬脾虛,兼夾濕熱,又內傷飲食,此內外虛實交雜之癥.用二芽,二術,二苓(均土炒)青陳皮,酒炒黃連,防風,木香,炙柴胡,大棗,炒黃柏,砂仁,蘇條參.十劑而愈.
-----------我也是唇 總是脫 皮的,
原來 有這么仔細的研究
真是受教啦
-----------太好了,收藏.
中醫(yī)的望診應該很豐富,就像此帖.
舌診,手診內容易找.但唇診首次見到這么細的,還有目診,不知有沒有這么詳細的.

如果聞診也能有這樣的信息就好了.
我做了word版,加了目錄,看起來可能方便點.

[ 本帖最后由 酸杏 于 2008/3/10 14:35 編輯 bhskgw.cn]
附件: 你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注冊
回復引用

舉報返回頂部

酸杏
  • 發(fā)短消息
  • 加為好友
酸杏當前離線
閱讀權限
50 
積分
1421 
注冊時間
2006/5/11 
最后登錄
2012/2/21 
在線時間
1338小時 
精華
日志
主題
帖子
1272 

銀牌會員

銀牌會員, 積分 1421, 距離下一級還需 1579 積分
4#
發(fā)表于 2008/3/10 15:57|只看該作者
健康商場善書免費結緣 玉歷寶鈔 壽康寶鑒 弟子規(guī) 無量壽經(jīng) 地藏經(jīng)
另附一個我的收藏.
附件: 你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注冊
回復引用

舉報返回頂部

張學萍zxp
  • 發(fā)短消息
  • 加為好友
張學萍zxp當前離線
閱讀權限
30 
積分
359 
注冊時間
2008/3/20 
最后登錄
2009/12/9 
在線時間
2020小時 
精華
日志
主題
帖子
348 

中級用戶

中級用戶, 積分 359, 距離下一級還需 141 積分
5#
發(fā)表于 2008/5/8 02:36|只看該作者

  • 所以都學不會中醫(yī)的,中醫(yī)是由自然和人文結合才能走進中醫(yī)天堂的,五行理論就是人文科學,它是了解人體的傳導的理論,而且不把自然理論和人文理論相結合,也是瞎子摸象,望大家不管是什么辨證都要去想想,不要什么都是好東西,離開了自然等于離開了人類生命的啟源。對中醫(yī)要達到高處是不可能的,每一病癥都不是獨立的,脾的好壞與肝膽,心,腎,有關系的,只要會切脈就知道病,也就是主病和次病,的關系,
    -----------唇診確實值得研究
    -----------如果有圖就更好了
    -----------我家人有唇裂, 看過后還是不會辯證, 不知該如何治療, 繼續(xù)學習.....
    -----------學習了,面診、手診,都很好的,現(xiàn)在有了唇癥,中醫(yī)真是奇妙無比。
    那個唇診的附件我不知道為什么不能下載。
    -----------我是那種唇周邊顏色發(fā)暗,中間正常的,應該屬于哪類呢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