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的《金匱要略》(陳紀藩 主編)。
書中引用這樣一段話:“(第一段)問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師曰: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補之。中工不曉相傳,見肝之病,不解實脾,惟治肝也。
(第二段)夫肝之病,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藥調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傷腎,腎氣微弱,則水不行;水不行,則心火氣盛,則傷肺;肺被傷,則金氣不行;金氣不行,則肝氣盛。故實脾,則肝自愈。此治肝補脾之要妙也。肝虛則用此法,實則不在用之!
疑問如下:
“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補之!标P于這段話,書中的闡述是“肝實脾不旺之病例”,“上工知曉惟有實邪則傳,故見肝實之病,知其肝邪必傳其所制約的脾”,“故在治肝的同時,當先實脾”。
既然如此,那原文后文中的“肝虛則用此法,實則不在用之”又如何解釋呢?
原文第二段話是解釋肝虛之病要先實脾的道理。后面還強調了“肝虛則用此法,實則不在用之”。而首段肝實之病仍然先實脾。此處想不通。
另外,書中解釋原文第二段的時候說道“第二自然段指出肝虛之病,宜直補肝臟,兼扶心脾,即‘虛則補其子’的治法!辈皇菓摗疤搫t補其母”嗎?此處亦不解。
請各位老師指點,謝謝了。
上文藍色部分是書中引用的金匱原文,紅色部分是書的原文。
-----------
響應學習一下: “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補之!标P于這段話,書中的闡述是“肝實脾不旺之病例”,“上工知曉惟有實邪則傳,故見肝實之病,知其肝邪必傳其所制約的脾”,“故在治肝的同時,當先實脾”。
既然如此,那原文后文中的“肝虛則用此法,實則不在用之”又如何解釋呢?
原文第二段話是解釋肝虛之病要先實脾的道理。后面還強調了“肝虛則用此法,實則不在用之”。而首段肝實之病仍然先實脾。此處想不通。
.
理解:由 “肝實脾不旺之病例”,“上工知曉惟有實邪則傳 可知: “ 肝實 ” 乃 “ 肝邪實 ” ,“ 肝虛 ” 乃 “ 肝(正)氣虛 ” 。“
實則不在用之 ”
的 “ 實 ” 才是指 “ 肝(正)氣實 ” 。不知是不是這樣理解?請各位老師指教。 另外,書中解釋原文第二段的時候說道“第二自然段指出肝虛之病,宜直補肝臟,兼扶心脾,即‘虛則補其子’的治法!辈皇菓摗疤搫t補其母”嗎?此處亦不解。
雖有 “ 五臟: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 六腑:虛則補其子,實則瀉克我 ” 的方法,但是此處是針對 “ 臟 ” 而不是對 “ 腑 ” ,的確不明白!盼有明師指點。-----------
書中引用這樣一段話:“(第一段)問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師曰: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補之。中工不曉相傳,見肝之病,不解實脾,惟治肝也。
(第二段)夫肝之病,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藥調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傷腎,腎氣微弱,則水不行;水不行,則心火氣盛,則傷肺;肺被傷,則金氣不行;金氣不行,則肝氣盛。故實脾,則肝自愈。此治肝補脾之要妙也。肝虛則用此法,實則不在用之!
疑問如下:
“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補之!标P于這段話,書中的闡述是“肝實脾不旺之病例”,“上工知曉惟有實邪則傳,故見肝實之病,知其肝邪必傳其所制約的脾”,“故在治肝的同時,當先實脾”。
既然如此,那原文后文中的“肝虛則用此法,實則不在用之”又如何解釋呢?
“肝虛則用此法,實則不在用之”請注意這句話是對第二段的解釋,并不是針對第一段,也就是說第一段說的是肝實克脾的問題,我們要肝病傳脾,所以要先行實脾,而第二段是說肝虛的時候我們要用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藥調之的方法來治療,肝實就不能用了)
書中解釋原文第二段的時候說道“第二自然段指出肝虛之病,宜直補肝臟,兼扶心脾,即‘虛則補其子’的治法!辈皇菓摗疤搫t補其母”嗎?此處亦不解。
我個人認為紅字的解釋是有錯誤的,原文說夫肝之病,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藥調之。助用焦苦就一定是補心嗎?當時我們老師說金匱里的
酸棗仁湯很符合這條原文,大家看看里面的
知母就知道了.還要說明的一點是,仲景這里治療肝虛的方法并不是用了內經里"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的方法,而是用了另一種五行相生相克的方法,大家看看原文就明白了.所以說我們解釋
傷寒論時不要刻意去用內經的理論去套用(內經自己本生就有很多矛盾的觀點,因非一人一時之作),胡老說傷寒論不是來源與內經有一定的道理,大家可以看看.
以上僅僅是個人的看法,不對的地方大家提出來,我們討論
-----------第二段是后世注家的衍文,不是仲景原文。見肝之病當先實脾的意思是:肝氣的條達,需要脾氣的推動才能上升。肝病必有氣逆,氣逆則脾氣不能上升,因此首先要實脾。這樣可以阻止變癥發(fā)生。脾氣旺盛,則肝氣周行后能夠自復,病易愈。我說不清的你可以詢問http://rrhealth.bokee。com/,此人是黃元御的六代傳人,麻瑞亭的研究生。
-----------多謝樓上幾位老師的解答。
水神老師提到的
“肝虛則用此法,實則不在用之”請注意這句話是對第二段的解釋,并不是針對第一段,也就是說第一段說的是肝實克脾的問題,我們要肝病傳脾,所以要先行實脾,而第二段是說肝虛的時候我們要用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藥調之的方法來治療,肝實就不能用了)
我想表達的是:為什么第一段肝虛的時候也要先實脾,第二段肝實的時候也要先實脾“故實脾,則肝自愈”,既然如此,還要分什么肝虛肝實呢?
水神老師的意思是不是,肝實的話,直接“先實脾”,而肝虛的話,則必須“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等同時進行。是這樣嗎?
第二段ww9188老師提到是后世注家的衍文,書上引用了尤在涇的觀點表達了,但也有許多注家都認為是原文。水神老師提到紅字部分(書的原文)可能是錯的,我也這么覺得,否則“虛則補其子”無法解釋呢,而且書中多次提到“虛則補其子”。
書后還闡述了陰陽和體用的關系,我也覺得很矛盾,回去翻下書上的原文再來補充。
-----------老衲來湊個熱鬧。
"為什么第一段肝虛的時候也要先實脾"
第一段是類似綱領總說。
第二段是實施,就是赫赫有名的仲景治肝三法。即:1.補用酸----正治法 2.助用焦苦--旁治法
3.益用甘味---反治法。
-----------第一段我是這樣理解的:臟腑相傳的規(guī)律正如《素問玉機真臟論》所云“五臟相通,移皆有次,五臟有病,則各傳其所勝”。所以一臟有病往往按照乘克相傳的規(guī)律傳變到其所克之臟。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意為在治肝的同時,注意調補脾臟,其實為仲景治未病之思想體現(xiàn)。但是疾病在臟腑之間傳變,必須具備一定條件。若脾臟本氣旺盛,則不必實脾。尤怡云“臟病,惟虛者受之,而實則不受;臟邪,惟實者能傳,而虛則不傳”。
第二段談肝虛的治法,正如樓上所說是著名的三治法?墒悄⿲W也存在疑惑,我的看法和尤怡差不多,酸入肝以下十五句疑非仲景原文。甘味之藥補脾,可脾也生金啊。請高人指點。
-----------我認為木魚兒說得對!
第一段是一個總的綱領,見肝之病,當實脾!
第二段是一個例子,一個
肝陰虛的例子.
因為肝病有陽病和陰病,實者直接克脾(木克土),
虛者,當通過脾->腎->心->金->木等...通過削弱各環(huán)節(jié)之實者,而達到削弱金對木的克制.于是出現(xiàn)了仲景治肝三法!
個人見解,請大家批評!
-----------你的跟木魚兒有些不同。
-----------樓主的陰陽五行掌握的不好啊。呵呵。
你搞清楚了陰陽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決。
你沒看《內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