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腰痛
    

景岳全書:腰痛

經(jīng)義《脈要精微論》曰∶腰者腎之府,轉(zhuǎn)搖不能,腎將憊矣。腎脈搏堅而長,其色黃而赤者,當病折腰。《邪氣臟腑病形篇》曰∶腎脈緩甚為折脊!段羼蛞簞e篇》曰∶五谷之精液和合而為膏者,內(nèi)滲入于骨空,補益腦髓,而下流于陰股。陰陽不和,則使液溢而下流于陰,髓液皆減…

經(jīng)義

《脈要精微論》曰∶腰者腎之府,轉(zhuǎn)搖不能,腎將憊矣。腎脈搏堅而長,其色黃而赤者,當病折腰。

《邪氣臟腑病形篇》曰∶腎脈緩甚為折脊。

《五癃津液別篇》曰∶五谷之精液和合而為膏者,內(nèi)滲入于骨空,補益腦髓,而下流于陰股。陰陽不和,則使液溢而下流于陰,髓液皆減而下,下過度則虛,虛故腰背痛而脛酸。

《本神篇》曰∶腎盛怒而不止則傷志,志傷則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

《經(jīng)脈篇》曰∶足少陰之別,名曰大鐘,當踝后繞跟,別走太陽。實則閉癃,虛則腰痛,取之所別也。膀胱足太陽也,是動則病沖頭痛,目似脫,項如拔,脊痛腰似折。肝足厥陰也,是動則病腰痛不可以俯仰。

《脈解篇》曰∶太陽所謂腫腰 痛者,正月太陽寅,寅太陽也,正月陽氣出在上而陰氣盛,陽未得自次也,故腫腰 痛也。少陰所謂腰痛者,少陰者腎也,十月萬物陽氣皆傷,故腰痛也。厥陰所謂腰脊痛不可以俯仰者,三月一振榮華,萬物一俯而不仰也。

《骨空論》曰∶督脈為病,脊強反折。腰痛不可以轉(zhuǎn)搖,急引陰卵,刺八 與痛上,八在腰尻分間。

《刺腰痛篇》曰∶足太陽脈令人腰痛。以下共十七證,各有刺法,具詳本篇。

《雜病篇》曰∶腰痛,痛上寒,取足太陽陽明;痛上熱,取足厥陰;不可以俯仰,取足少陽。

《終始篇》曰∶刺諸痛者,其脈皆實。故曰∶從腰以上者,手太陰陽明皆主之;從腰以下者,足太陰陽明皆主之。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bhskgw.cn/shouyi/頭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 。病痛者陰也,痛而以手按之不得者陰也,深刺之。病在上者陽也,病在下者陰也。癢者陽也,淺刺之。

《熱論篇》曰∶傷寒一日,巨陽受之,故頭項痛,腰脊強。

《刺瘧篇》曰∶足太陽之瘧,令人腰痛。足厥陰之瘧,令人腰痛。腎瘧者,令人灑灑然腰脊痛。先腰脊痛者,先刺 中出血。

論證(共三條)

腰痛證,舊有五辯∶一曰陽虛不足,少陰腎衰。二曰風痹、風寒、濕著腰痛。三曰勞役傷腎。四曰墜墮損傷。五曰寢臥濕地。雖其大約如此,然而猶未悉也。蓋此證有表里虛實寒熱之異,知斯六者庶乎盡矣,而治之亦無難也。

腰痛證,凡悠悠戚戚,屢發(fā)不已者,腎之虛也。遇陰雨或久坐,痛而重者,濕也。

遇諸寒而痛,或喜暖而惡寒者,寒也。遇諸熱而痛,及喜寒而惡熱者,熱也。郁怒而痛者,氣之滯也。憂愁思慮而痛者,氣之虛也。勞動即痛者,肝腎之衰也。當辯其所因而治之。

腰為腎之府,腎與膀胱為表里,故在經(jīng)則屬太陽,在臟則屬腎氣,而又為沖任督帶之要會。所以凡病腰痛者,多由真陰之不足,最宜以培補腎氣為主。其有實邪而為腰痛者,亦不過十中之二三耳。

論治(共七條)

一、腰痛之虛證,十居八九,但察其既無表邪,又無濕熱,而或以年衰,或以勞苦,或以酒色斫喪,或七情憂郁所致者,則悉屬真陰虛證。凡虛證之候,形色必清白而或見黎黑,脈息必和緩而或見細微,或以行立不支而臥息少可,或以疲倦無力而勞動益甚。凡積而漸至者皆不足,暴而痛甚者多有余,內(nèi)傷稟賦者皆不足,外感邪實者多有余,故治者當辯其所因。凡腎水真陰虧損,精血衰少而痛者,宜當歸地黃飲,及左歸丸、右歸丸為最。若病稍輕,或痛不甚,虛不甚者,如青娥丸、煨腎散、補髓丹、二至丸、通氣散之類,俱可擇用。

腰痛之表證,凡風寒濕滯之邪,傷于太陽、少陰之經(jīng)者皆是也。若風寒在經(jīng),其證必有寒熱,其脈必見緊數(shù),其來必驟,其痛必拘急兼酸,而多連脊背,此當辯其陰陽,治從解散。凡陽證多熱者,宜一柴胡飲,或正柴胡飲之類主之;若陰證多寒者,宜二柴胡飲、五積散之類主之。其有未盡,當于傷寒門辯治。

濕滯在經(jīng)而腰痛者,或以雨水,或以濕衣,或以坐臥濕地。凡濕氣自外而入者,總皆表證之屬,宜不換金正氣散、平胃散之類主之。若濕而兼虛者,宜獨活寄生湯主之。若濕滯腰痛而小水不利者,宜胃苓湯,或五苓散蒼術(shù)主之。若風濕相兼,一身盡痛者,宜羌活勝濕湯主之。若濕而兼熱者,宜當歸拈痛湯、蒼術(shù)湯之類主之。若濕而兼寒者,宜《濟生》術(shù)附湯、五積散之類主之。

腰痛有寒熱證,寒證有二,熱證亦有二。凡外感之寒,治宜溫散如前,或用熱物熨之亦可。若內(nèi)傷陽虛之寒,治宜溫補如前。熱有二證。若肝腎陰虛、水虧火盛者,治當滋陰降火,宜滋陰八味煎,或用四物湯黃柏、知母、黃芩、梔子之屬主之。若邪火蓄結(jié)腰腎,而本無虛損者,必痛極,必煩熱,或大渴引飲,或二便熱澀不通,當直攻其火,宜大厘清飲加減主之。

跌撲傷而腰痛者,此傷在筋骨,而血脈凝滯也,宜四物湯加仁、紅花、牛膝、肉桂、玄胡乳香、沒藥之類主之。若血逆之甚而大便閉結(jié)不通者,宜《元戎》四物湯主之,或外以酒糟、蔥、搗爛罨之,其效尤速。

丹溪云∶諸腰痛不可用參補氣,補氣則疼愈甚;亦不可峻用寒涼,得寒則閉遏而痛甚。此言皆未當也。蓋凡勞傷虛損而陽不足者,多有氣虛之證,何為參不可用?又如火聚下焦,痛極而不可忍者,速宜清火,何為寒涼不可用?但虛中挾實不宜用參者有之,雖有火而熱不甚,不宜過用寒涼者亦有之,若謂概不可用,豈其然乎?余嘗治一董翁者,年逾六旬,資稟素壯,因好飲火酒,以致濕熱聚于太陽,忽病腰痛不可忍,至求自盡,其甚可知。余為診之,則六脈洪滑之甚,且小水不通而膀胱脹急,遂以大厘清飲倍加黃柏、龍膽草,一劑而小水頓通,小水通而腰痛如失。若用丹溪之言,鮮不誤矣,是以不可執(zhí)也。(新按)一、婦人以胎氣、經(jīng)水損陰為甚,故尤多腰痛腳酸之病,宜當歸地黃飲主之。

述古(共三條)

陳無擇曰∶腎著之候,其體重,腰冷如水,食飲如故,小便自利,腰已下冷重如帶五千錢,治宜流濕,兼用溫散藥,腎著湯主之。又滲濕湯亦治腎著。

丹溪治法曰∶腎虛腰痛,用杜仲板、黃柏、知母、枸杞、五味之類,豬脊髓丸服。

瘀血用補陰丸加桃仁、紅花。濕熱,蒼術(shù)、杜仲、黃柏、川芎之類。痰積作痛,二陳加南星,加快氣藥佐之,使痰隨氣運。腰曲不能伸者,針人中立愈。

徐東皋曰∶腰者腎之外候,一身所恃以轉(zhuǎn)移闔辟者也。蓋諸脈皆貫于腎而絡于腰脊,腎氣一虛,腰必痛矣。除墜傷之外,不涉于虛。其于風寒濕熱,雖有外邪,多有乘虛相犯,而驅(qū)邪之中,又當有以究其本也。舉世之人,每每醉以入房,欲竭其精,耗散其真,務快其心,恬不知養(yǎng),其不虛者幾希。予見房室勞傷腎氣,腰脊兼痛,久則髓減骨枯,發(fā)為骨痿者有矣,豈直腰痛已哉,養(yǎng)生君子不可以不慎于斯也。甫年少時,常有腰痛及閃挫之病,每服補腎湯丸,僅得不甚而易愈,尚不知房室之害也。予稟性淡于欲事,自壬子以來,多游江湖間,欲漸稀而腰痛亦稀。至辛酉之后,集此書兼視病家,無暇而欲益寡,腰覺強健,而絕無痛作之因?梢姽延Γ瑑(yōu)于補劑多矣,并書于此,為君子告焉。

簡易方

《太平圣惠方》∶治風冷寒痹腰痛。用川烏頭三個,生搗為末,少加鹽水調(diào),攤于紙帛上,貼痛處,須臾止。

又方∶治卒患腰腳疼痛。用杜仲一兩,制,水二鐘,煎一鐘;再用羊腎四枚,細切去脂膜,入藥湯,煮熟;次入韭白、鹽、花椒、姜、、醋作羹,空腹食之,二三次即腰腳倍健。

針灸法

灸腰痛不可俯仰,令患人正立,以竹杖柱地,平臍點記,乃以度背,于脊中點記,隨年壯灸之。腎俞(三壯或七壯)、昆侖(三壯)、委中(剌出血沉腳腰腫痛)。

腰痛論列方

青娥丸(補一四三) 煨腎散(和二八二) 大厘清飲(新寒五) 四物湯(補八) 補髓丹(補一四一) 當歸地黃飲(新補二十) 補陰丸(寒百六十) 二至丸(熱一二八) 當歸拈痛湯(寒百三十) 左歸丸(新補四) 右歸丸(新補五) 《元戎》四物湯(攻二六) 二陳湯(和一)五積散(散三九) 滋陰八味煎(新寒十七) 平胃散(和十七) 胃苓湯(和百九十) 《濟生》術(shù)附湯(補四二) 五苓散(和一八二) 腎著湯(熱一二九) 羌活勝濕湯(和一七八) 滲濕湯(和一七四) 一柴胡飲(新散一) 獨活寄生湯(和二百七十) 蒼術(shù)湯(寒一三三) 二柴胡飲(新散二) 不換金正氣散(和二一) 通氣散(婦一三一) 正柴胡飲(新散六)

論外備用方

麋茸丸(補一三四) 加味青娥丸(補一四四) 滋陰大補丸(補一二六) 舒筋湯(和七七跌閃) 胡桃湯(和二八四 腎虛) 調(diào)營活絡飲(和bhskgw.cn/zhicheng/二八二 損傷瘀血) 芍藥散(婦一三一婦人血滯) 生附湯(熱二四 寒濕) 沉香桂附丸(熱百十一 陽虛)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