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行者老師講座錄音整理文稿:四圣心源勞傷解二
    

四圣心源:行者老師講座錄音整理文稿:四圣心源勞傷解二


今天給大家繼續(xù)講《四圣心源·勞傷解》.
上一節(jié)課,我給大家講一下主要是中氣,這個中氣有關中氣的理解,現(xiàn)在呢,對黃元御先生這個中氣有所了解以后,現(xiàn)在我們就講一下陰陽,先看一下黃元御先生講的陰陽原文吧:“中氣升降,是生陰陽,陰陽二氣,上下回周,陰位于下,自下而左升,則為清陽,陽位于上,自上右降,則為濁陰。清陽生發(fā)于木火,而不至于下陷,濁陰收藏于金水,而不至于上逆,清氣之不陷者,陽噓于上也,濁氣之不逆者,陰吸于下。大家要仔細體會這些話,濁氣不逆,則陽降而化陰,陽根下潛而不上飛,清氣不陷,則陰升而化陽,陰根上秘而不下走,彼此互根,上下環(huán)抱,是曰平人。而清氣之左升,賴乎陰中之陽生,陽生則浮動而親上,權在己土,濁陰之右降,賴乎陽中之陰生,陰生則沉靜而親下,權在戊土。戊己升降,全憑中氣,中氣一敗,則己土不升而清陽下陷,戊土不降而濁氣上逆,此陰虛陽虛所由來也”。這是黃元御先生關于中氣變化而現(xiàn)陰陽的這篇文章。
我們現(xiàn)在怎么理解呢?就是說,我們現(xiàn)在學中醫(yī)首先要理解什么叫陰陽,是不是,這個陰陽的這個理解,純粹是一種感性的,由于感知的越親切到最后逐漸形成理性,書面文字再出來,開始就是從象上去理解,我們?nèi)祟惸,一般的人呢就是,外念紛紜,這腦子里就是如野馬塵埃一般,是不,奔騰不息,自己也不知道是來呀,是去是上是下,在人生之間取舍往往是煩惱無窮,所以呢,要談起陰陽來總是錯綜復雜,搞不清什么是陰陽,為什么,心性不能定。
心性如果稍微安定一些呢,就能夠理出來一個大概方向,如果心性真凝定下來,對陰陽就有一個比較深刻的理解,所以呢,內(nèi)經(jīng)講,學醫(yī)之道虛靜為寶,又回到一個老話題上,就是說對醫(yī)學的學習吧,需要有一定靜定的功夫,這種功夫呢,無論你是打坐也好,是讀書也好,是念經(jīng)也好,只要是能夠沉靜下來,能夠專一下來,慢慢都會得到。
我們中國過去古代很多讀書人,沒有通過專門的打坐修道,一樣可以達到很高的靜定功夫,在古代的很多書中有記載,這種靜定功夫到底到達什么程度呢?到達了可以坐脫立亡的這種狀態(tài),什么叫坐脫立亡呢?過去大家可能在一些小說里,或者書中看到,有老和尚算我哪一天哪一天該走了,然后一打坐死了,說是圓寂了,過去我們一些修養(yǎng)高的讀書人也可達到,大勢臨危的時候,一盤腿,自己想走就走了,也就是死了,這是什么原因呢,這是因為他的這個心神意志凝定到一定程度可以跟身體這個,可以身心相互分離。
我們平常人呢,就是困在這個軀殼里,別說是出入了,就是連簡單的這種感知,都有時候經(jīng)常發(fā)生這些差錯,所以呢,就是因為內(nèi)在相火,就說各方面的思維,五臟之神不能夠凝斂的話,相火浮動,產(chǎn)生種種幻象,我們不能覺察到根本。
在這里呢,講無論讀書、打坐、修道,最終呢,我們要先有一定的靜定的功夫,然后來去躍過這個門檻,大家如果看過黃元御的書里面有一篇序我記得,黃元御先生自己寫的,玉揪子空明研悟,滌除玄覽,自負古今無雙,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說讀書人,功夫到一定的情況下話,他都這個概念,自負古今無雙,如果到達了就說這是中間的一個階段,如果到達這個階段沒有生起這種感覺是不對的,所以說有些人,做學問,做文化,做到一定的程度,非常就說非?,大家可能很多人問,覺得他很狂,很孤,這是什么意思,這是什么,這是他的功夫境界,你沒有這個功夫境界,你一個很謙和的人他不一定行。
但是呢,極高明,你到了這個階段以后你再躍過,那當然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當然這個每個人這個表述不一樣了,像他這里,像那個黃元御先生這里講的,空明研悟這一點,他通過自己的靜坐,通過自己的這種觀想,通過自己的這種讀書,這種思維條理慢慢達到一種空明的這種境界。在他的身心之中是一片空明,沒有任何就是說,沒有任何不清楚,沒有任何疑惑,沒有任何就是說陰暗的地方,沒有任何這個雜質、沉淀,全都是純一的境界,這是非常高的大家都知道,在讀書來說這是非常高的。
一般人來說,這個離坐脫立亡,程度上還是有差距的,滌除玄覽下一句是,因為這本書上,我今天記得這本書,以前寫得那本寫錯了,我記得好像是滌慮玄覽,其實應該是滌除玄覽,為什么呢,這是《道德經(jīng)》上的原話,老子說的,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就說能無疵乎,就說你把所有高明的見解,所有學的知識,所有學的道理,全部拋棄掉,全部溶解掉,全部化掉,就像火炬一樣把它燒成灰,再把灰燒掉,全部清洗掉,這個時候,就是一片幸福,這才是一片幸福,這個時候,還有一點兒瑕疵嗎?如果還點兒瑕疵,就不對,滌除玄覽,能無疵乎?
玉揪子空明研悟,滌除玄覽,說得就是這個,自負古今無雙,沒有什么古今,在他腦子里古今如一,現(xiàn)下里就除了他一個就無對,就古今無對,這玩意兒是這種自然而然的功夫境界,順便給大家說一下,大家可能以前讀過這個,關于過去古人,汪昂,不是汪昂,那叫什么來著,突然說起來,想起來忘了,叫什么,陳子昂,汪昂是醫(yī)學里的,寫得一個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這是什么意思,這個跟我們今天黃元御先生達到的狀態(tài)是一回事,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第三句話,念天地之悠悠,這就沒有滌除玄覽吧,就說呀他達到一種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這種思維狀態(tài),天地整個空明如一的這種狀態(tài)。
他達到這種狀態(tài)以后沒人來引導他,他也不知道,就是說就在我們學fo家里頭講究一個,見到空性的時候,有智慧的人哎呀會狂喜,是不是,平常呢一般的人會恐懼,當然了狂喜的人,也可能哭,喜極而涕下,一般的人感覺迷惑,甚至恐懼,空性現(xiàn)前了,這是兩種狀態(tài),所謂說有智慧了,什么叫有智慧,我們?nèi)朔钟兄腔鄹鷽]智慧兩種,什么叫有智慧,有智慧就是說,你在這條路上走久了,你就有智慧,你走得遲了,就沒智慧,老手就叫有智慧,新手就沒智慧,所以說這個有智慧和沒智慧沒有什么差別,大家是一個不斷演練,不斷熟悉的過程。
有人見到這個空性現(xiàn)前以后,心里非常高興,為什么呢,老朋友來了,找了好久沒找到,有人見了空性現(xiàn)前了以后,哎呀,身心相罷,所有東西一下都散掉了,感覺自己沒著沒落的,自己從來就沒有感受到這種狀況,感覺到一種無明未知的這種恐懼,這是他以前沒有經(jīng)歷過,這種空性呢就是我們要講到的,我們的這個世界,這個思維整個狀態(tài),本來的現(xiàn)前,這種煩惱,這種因果,這種所有的醫(yī)學的總源。
之所以有空象,所以才會有煩惱的產(chǎn)生,在這里呢,我們自己妄作了以后,產(chǎn)生了來去輪回,不斷產(chǎn)生各種差別現(xiàn)象的變化,有一念妄作的話,我們?nèi)藶槭裁磿聛砟,為什么一生下來大家稟賦各相不同,有人這個樣子,我們每個人又這幅德行,就說大家各不一樣呢,他生下來呢就各有稟賦,各有所受,就說我們每個人去受生,每個人生下來,都是稟賦著一團氣,不同的這種氣象,在中國文化就叫一氣,在五行里邊行,fo家里邊業(yè)力,就說這種力量,每個人自然有自己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運轉運動,fo家里邊業(yè)力,這個詞用的其實是非常高明的。
由于這一團無明之力呢,一動呢我們就分出陰陽來了,我們發(fā)現(xiàn)了自己這一動,本來是無明,動就動吧,也不知道,就是一片混沌狀態(tài),是不是,等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動的時候,這個就產(chǎn)生陰陽了,為什么,他發(fā)現(xiàn)自己動的時候必然另一個我,還有內(nèi)外,有他有我,這個時候,有向有背,就說,你運動就朝著一個方向去了,有外有內(nèi),就出現(xiàn)陰陽了,所以說這陰陽是這么產(chǎn)生的,那老子說了,一陰一陽之謂道也,天下無有一往而不返者,還有句話是返者道之動,返是哪個返,不是現(xiàn)在所謂說那個什么哎喲反,就是說反動派的反,反面的反,不是指這個,返就是循環(huán)往復,天地萬物之道就是在循環(huán)往復之中。
那些道家里邊那些搞權謀之術的人,返者道之動,你要背別人的思路走,你要背著大眾這種方向業(yè)力,你才能獨辟蹊徑,反正他那是為了能創(chuàng)造一套學說,另外的說法。
既然陰陽判出來了,有對應的,有往有復,這就是陰陽立判,然后第三個呢,就是中,為什么,你這個判別問題的這個所立的這個基點是什么,你這個基點你分判了就是說陰陽中三點,三才就顯現(xiàn)出來了,所以說積陽為天,積陰為地,天地陰陽交互往來,中間就是人。
人生于天地氣交之中,天地陰陽之氣交互往來的話,在這個氣機之中呢,使人感受了天地陰陽相互往來,這就是三才的顯現(xiàn),根據(jù)三才不同的變化,又分出六氣,然后,至于說四象八卦這是從另外一種方向來解釋的,對于宇宙之間就是說你要觀天象的時候,他用著的是一套理論,你要對于我們這種學醫(yī)學來說,對人本位去研究的話,用的是六經(jīng)六氣學說,這個是比較貼切的。
然后這里的話,所有的觀念呢,這個醫(yī)學的學習,這個不同種的學問呢,都需要有虛靜為寶,學醫(yī)之道,虛靜為寶,持針之道,虛靜為寶,持脈有道,虛靜為寶,把自己空虛下來,為道日損,是不,這種想法呢,這種觀念呢,都空下來,學醫(yī)的時候是怎么學呢,就像我們道家里講的一樣,不是我們把思維仆到整個書里面,去學習書本,而是把胸懷里的知識全部遣散掉,叫書本進來,我們胸膛就像一面鏡子一樣,里面是無限大的,然后叫書本知識全都映射進來,所有的東西都映射進來,然后再取類比象,然后再透過他們,把他們?nèi)客高^,所有的知識全部進來以后,大家互不相妨礙,然后再溶合起來,知道是怎么回事。
你學完這本書以后,你胸膛里面還是豁亮一般,像明鏡一樣,這本書你就學通了,你再學下一本,如果有所疑問呢,你先放到一邊,對了,好讀書不求甚解,有些東西不能夠強追究的,因為你的學識沒到達一定的地步話,你強追究的話,反而失之真容,對古人這個原意的曲解,對學問是一種踐踏其實,現(xiàn)在很多學者都,你像什么什么各個大學的教授、專家們,然后解讀古代的經(jīng)典,很多都是胡扯,沒有達到那種境界,一說出來都是外行話,怎么去明白,怎么去解釋?
更可笑的是拉出來一些考古,拿出來些東西,唉,你不知道這從哪個墳里面挖出來什么東西,都是些挖墳掘墓之徒,他們怎么能談得上這個學問,當然了有的東西大家可以糾正一下,他們根本就沒有這個做學問基礎,他們怎么去來分辨,舉個例子,就像練武功一樣,你沒有到達那種境界,怎么都領會不了,外行你只能看熱鬧,你就算把所有的練武的書籍都倒背如流,對于這個功夫來說根本就沒有辦法理解,因為這功夫是靠個人一點一點練習,一點一點感受出來的。
學醫(yī)也是一樣,也是靠感受出來的,不是靠那個什么,靠這個邏輯性推理出來的,不是靠幾個經(jīng)方、驗方,現(xiàn)在那個中醫(yī)學院當然就是很有這方面的弊病,再順便講一點,就是當然現(xiàn)在看到社會上、市面上一談起來,感冒了,首先分風寒感冒、風熱感冒,分風寒感冒、分風熱感冒首先就是一個誤區(qū),如果這么分的話,就說,都不是大而化之的錯誤,這是原則性的錯誤。
就說你分風寒風熱,人體這個受病,本來就是由外在的太陽寒水之經(jīng)受病,然后呢,由三陽經(jīng)要當降不得降,三陰經(jīng)當升不得升,然后產(chǎn)生出來的化寒化熱的種種現(xiàn)象,統(tǒng)一歸到風寒、風熱這么膚淺,病人已經(jīng)內(nèi)在已經(jīng)有陰癥化現(xiàn)了,由于三陰之上,還有三陽不得潛降,然后一味的用寒涼藥,連西醫(yī)的抗生素說實在的都不如。
另外吧如果劃分為風寒的,就用一味的辛溫解表,不知道劃分為風寒的他內(nèi)在有陽明不降有濕熱時時刻刻他都會化熱,所以呢,太陽之里是少陰,太陽之鄰是陽明,陽明不降,當然了你太陰不解呢,外就有寒,你這個時候,用方你就要根據(jù)他種種不同的變化而來進行調配,而不是分簡單的風寒、風熱,為什么現(xiàn)在外邊有很多的小孩,然后得了長期感冒,得了什么哮喘,這都是,就是以前三七生常說的一句話,西醫(yī)是憲兵隊,中醫(yī)是維持會,都來坑害老百姓。      講的就是說,我講的這個先天之陰陽的大氣,大家先理解一下,領會到了以后了就行,心念就說要靜定功夫,專一起來,你就能感受到陰陽的變化,任何一事一物的變動,你都能分清陰陽,這個是要感受的,不是我硬說,因為你思想不寧定,你要思想一寧定下來了,這個事物一來一往你馬上分判出來陰陽,對于事物的動靜都分判出來了,而進行類比,以至于你不用類比,自然而然的就知道了,這就是對陰陽的把握和感受,而不用腦子里另外還造一個陰陽。
那就是學問己經(jīng)學到外面去了,學問沒有去來有機的去利用起來,像我們古人荀子所說的話,君子之學為己,小人之學為人,就說君子之學呢,是為了修身養(yǎng)性,是為了更整理自己的思維,更加體利,更加就是說對自己的思想上的疑惑進行去破解,進行疑問去探討,是為了自己。
小人做學問呢,這里的小人,不是說是什么一般的壞人,小人就是他這個目光比較短淺,思維局量比較狹隘,這種人,他做學問,是為了別人,為了去干個好工作,為了去干個什么學科,當然這么說了,現(xiàn)在國內(nèi)這些做學問的人大部分呢都是小人了,真正是去為了個人的疑惑,為了去這個愛好,去自己搞的人少。
君子之學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以為禽贖,君子之學就是道潤身了,小人之學以為禽贖是什么意思呢,小人之學學好了以后,自己知識自己理解的好,自己對什么事情了解的比較清楚,自己就可以搞一些什么手腕陷井,去教育,或者是去那個什么,這個禽贖,禽就是禽獲的禽,贖呢就是說小牛贖,就是說對這些事情了解膚淺的人,君子之學是一入乎動靜,然后是整個體乎內(nèi),顧護四肢,形乎動靜。是整個全身心去感受而學習。
小人之學呢,入乎耳,出乎口,什么意思呢,我們學習的不是耳朵聽了,腦子思維思維嘴就說出去,而是要用到實踐行動之中,用到說實事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每一點一滴實踐之中,這才叫君子之學。
用以前荀子所說的,耳口之間,不足七寸,何足以美七尺之軀!就說呢,我們這個學習呢一定要有這種體會,要身體力行,記得以前,哪個人作過一首詩來著,書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個躬行是怎么躬行呢,不是你看病,你看病怎么躬行啊,大家可能想呢躬行就是看病,學醫(yī)躬行就是不斷看病,我給大家一說,有很多人開始行醫(yī)還行,越看病水平越倒退,每天就那么幾個方子,越用量越窄,越用方子越死,還不如剛開始讀書的時候思維寬廣一些。
這個躬行是每天進行思維的磨歷,每天看病的時候都是拿病人的狀態(tài),整個病人的這種現(xiàn)象,跟自己內(nèi)心去進行碰撞,進行感知,進行去這種就是說取類比象,這樣才叫躬行。
下面再回過來講,再繼續(xù)講黃元御先生講的,黃元御先生講的陰陽是什么?就是后天的陰陽其實,這天地一生,我們就說氣交之中人也誕生了,這個時候積陽為天,積陰為地,陰陽輪轉,這個由于天地之氣的影響,我們產(chǎn)生出來人類的這種現(xiàn)象。
由于受到地氣上升的感應,我們?nèi)梭w呢,這個也由于雙足象地,然后陰氣由足心足三陰經(jīng)而上,由于受到天氣這種積陽為天的天氣感應,我們?nèi)栔畾馊缓笫窍聰,在這個陰陽之中又分清濁,清陽濁陰,大家看到這兩點沒有,當然了有這兩點,進一步還分什么,有濁陽,既有清陽,當然了有濁陽,這個清陽跟濁陽的分別呢,他又要考慮到就是說這種后天的變化,因為往后天還要有中氣的這種化升,在上部的三陽之氣以斂降為順,是不是,不能斂降叫什么,這個就叫濁陽,濁陽上逆,再上就會有發(fā)熱,就我們統(tǒng)稱的我講統(tǒng)稱的上火。陽明經(jīng)之氣上來了口干、善饑,然后太陽經(jīng)上來了要體表發(fā)熱惡寒,少陽經(jīng)上來了那個什么耳朵,眼睛目赤生瘡,這個等等,這個陽氣就叫濁陽,是相火上逆,大家知道這個名詞,這個不論他提什么清陽濁陽。
清陽是什么,清陽是陰中生陽,這個陽氣經(jīng)過木氣升達上來了,就叫清陽,這個什么叫濁陽呢,這個當降不得降就叫濁陽,還一點就是說內(nèi)經(jīng)講清氣在下則生飧泄,這個陰中之清陽本來要上升,上升不下來為則生濁氣,清氣在下則生飧泄,飧泄就是完谷不化啊,諸般水液澄徹清冷,皆屬于寒,這個時候也會非常清澈,這個是什么,這個是清陽在下,不能在這清陰了,這就是這個意思大家了解一下,這個陰不一定是濁的。
由于三陽不得潛降了以后,導致的三陰彌漫于上,這個時候他就叫濁陰,也可以在上不降叫濁陽,就說從寒化熱化不同的現(xiàn)象,我們就說給他起了這些名詞,意思都是一樣,濁氣不降。由陰出陽,這個陰氣上為陽,化生為清陽,這個時候晴空一片,稱什么,稱君火,君火是靈冥不昧,清陽上展這種現(xiàn)象,這種元氣呢,開而后合,三陽之氣下斂,這個時候我們稱什么,陽氣要歸根,在我們?nèi)梭w呢,是以水火而用事的,在天地之間是以陰陽用事的,就說乾坤,所以呢在我們?nèi)梭w這個在就說,你要想天地之間輪換的時候,你在講君相的時候,就不是那么回事,咱們我們?nèi)梭w是以水火用事,心火跟腎水,水火用事的話,在上則為君火,講究的靈冥不昧,就是講五神,神氣收斂以后,都是清靈不昧的。
取類比象,舉例子就是,君火就好像一個國家的領導人一樣,真正的高明的領導人,就說他是晴空一片的,他沒有任何就是缺陷,沒有任何雜思,你也不知道他在想啥,你也不知道他在干啥,這叫君火。君火是不干任何事情的,什么叫相火呢,相火就好像是宰相,六部九卿,各思其職,大家各干各的事情,這個從君火下潛,然后相火以位,百官各思其職,這種君火的力量下達,然后導致相火推動周身的各種氣化,各種功能,各種用,就叫相火。
君火只要一弱,只要一出現(xiàn)相火上線,這是什么意思呢,君火肯定弱了,朝廷里一有奸臣,各職能機關,不能夠干自己的事情,肯定是君火弱了,君火一弱,相火就會上現(xiàn),就會上逆,這個時候呢,我們要壯君火,怎么壯,火神派這一路,這一律溫升往上,所以說我們臨床上看舌頭的時候,舌診,舌為心之苗,看舌診的話,不是說關鍵看黃呀、黑呀、白呀亂七八糟的,現(xiàn)在舌診,現(xiàn)在舌診對中醫(yī)的也是一種糟踏。
舌為心之苗,舌頭是什么,舌頭是紅色的,是這種淡紅色的,只要出現(xiàn)鮮紅、暗紅,各種各樣的顏色都是心火之弱,所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心火已弱這個時候,這個時候心火一弱,然后必須必須得要什么,必須及早溫化溫心火,你不管不管你是用清熱涼血還是清營,還是清什么,不管你是怎么清,心火上有瘀結,你中焦一定得固護住,你左邊木火一定得升達起來。
溫病學派很多醫(yī)家就搞不明白這個,又滋陰、又清熱、又解毒什么,到時候,心火的瘀結倒是打開了,也清開了,這個中土寒郁了,木郁水寒,最后導致就是說病人一派寒象,這是非常不好的,因為為什么,元氣一但衰退的話,外在藥物就像什么桂附呀,溫起來的話,他是有限度的。
就和一個國家一樣,是不是,大力發(fā)電,本來就是說,本來人口就這么多,那個資源就這么多,你去搞建設、搞什么的話,不能過。所以說這種病人他一旦虛損下來,再要養(yǎng)他,本錢也虧了,所以說呢君相二火都是以斂降為順的,內(nèi)經(jīng)講了,蒼天者,清靜則志意治,什么意思,天明則日月不明,就是講這個天氣啊在上的陽氣啊,君相之火一定要以收斂為順,君火要是明于上,要是不能下達了,下面相火各自就會亂作一團。
所以這里面又講了,明暗相生,君火如果明了話,相火就會暗,為什么,就說君王什么都干得好,什么都躬親去干,這相火就不會干活了,然后只會聽話,只會拍馬屁,君火如果不去干這些事,只是收斂下來,相火各自為用的話,相火慢慢地運動起來了,這講了明暗相生,君火一定不能明于上。
這點兒用上我們養(yǎng)生來說,就說我們對每件事情,身體的每個感覺,對外在的事物都不要過于關注,過于的去辨別,而是就說關照籠罩就行了,整個收斂下來,然后自然而然地在打坐之中,就是這種狀態(tài),君火潛降下來了,然后不去對外在的事物去那么關注了,不去明于上,而是收于內(nèi),這個時候,全身的相火以位,這種陽氣收斂歸根,相火在全身的作用功能,作用慢慢就推動起來了。通過這種打坐,通過這種靜定的功夫,身體慢慢恢復,很多疾病可以得到解決,然后年老的人身體慢慢就會強壯起來。
現(xiàn)在來講講看看陰虛這段,陰虛這段,黃元御這用的湯頭是地魄湯,半夏三錢,甘草兩錢炙,麥冬三錢,芍藥三錢,五味子一錢研。
五味子是有講究的,三錢不要用多,五味子甘溫,就說酸甘溫,酸味其實比較重一些,五味子的溫性也比較強一些,所以它就是說入肝經(jīng)、肝木,四氣里面寒熱溫涼,溫是屬于木的,就說這個五味子可以助肝木的生長,五味子不能多,多了以后燥,五味子太多了以后有溫燥之性,這個溫病學家,他們講得對這里就說很少。
再用我們中國古代的一些燥咳,虛勞燥咳這種癆瘵,就像這些個肺結核,五味子是常用藥,像孫思邈、孫真人經(jīng)常用這方子,經(jīng)常用這味藥,他用什么呀,五味子七枚,大家看,五味子七粒是多少,五味子七粒也就是也可能0.2~0.3g吧,相當小的量,五味子它就在上面輕輕的把肺氣一收,當然你看這個,溫病學派大家里講的一個就說,治上焦如羽非輕莫舉,入藥的時候你不要覺得五味子好像用了這么幾粒那起什么作用,恰恰不然,只要中土樞機還在,中土,胃為分經(jīng)之爐,你把所有東西都放進去,五味各從其性,這個五味子它入肺,入肺斂陰,放得少得話,它這個味道反而浮起來了,反而能入肺經(jīng)斂了,你要是放得多的話,它就沉滯了入于肝腎。
這個在于用藥上大家,就說關于這個輕重沉浮之間大家還需要慢慢去把握,這些東西呢,只有你學進去了,你感受進去了,不斷在用,在陰陽輕濁之間,去這種推納,去琢磨、去體會,自然會有感受,如果不然的話,這東西是沒有人講給你的,因為什么講給你也聽不懂,或者講給你了還害了你,叫你多了一個知識,你本來就雜亂不堪東西里面,又多了加劇,更加是障礙。
玄參三錢,牡蠣三錢,大家看這個地魄湯,黃元御就說所有方子都講究立法,就是立足于中土,首先呢,陰虛,什么叫陰虛呢,陰虛就是元氣斂降不足了,我們這個中氣要回轉,怎么樣,要肺斂,陽明胃氣要降,肺胃之一路、膽胃這一方面降,所以說呢,從上面首先要降肺胃,還有膽氣,是不是,必要的時候,下面腑道不通的時候,大腸、小腸種種,膀胱氣化,這一點講了以后,是以金水之收藏全賴戌土之降,這個戌土的潛降呢?這個戌土的潛降呢講的是后天的,關于陰虛上,黃元御立法都是偏于后天的,為什么,他講的這個關鍵是中土斡旋,講有中土的話,有很多東西都講到后天去了,就說中土的這種斡旋的話,以脾胃為基礎,就是脾升胃降,這一點,講到這個先天呢他這里面也有,你看清氣之不陷者,陽噓于上也,濁氣之不逆者,陰吸于下也,五臟藏精啊,五臟能把神氣收回來,能把精氣斂固住,像我們古人講的,叫精滿不思yin,就說真正精氣充沛的人,他這個yin欲的念頭非常非常淡的,就沒有yin欲的這個念頭,一般人是達不到這種凝定的狀態(tài)。
像我們過去在fo家就說楞嚴經(jīng)里面說過一句話是什么,余于橫陳時, 味如嚼蠟。哎呀就說沒能怎么怎么樣那場景,好像這個關系不在這生理心理顧及和變化,不起任何,這個是精氣大回補的一個現(xiàn)象,所以說講到這里面,就是說,是怎么回事,黃元御先生講的金水之氣不斂降,是胃土不斂降,第二點呢,濁氣呢是陰氣吸于下,下面他陰虛氣不足他吸不住了,這也是就說陰虛不得潛降的一個關鍵。
大家看這個立法,甘草、半夏、麥冬、芍藥、是不是,甘草二錢炙,這個在臨床上呢,我建議就說如果治療上焦有虛火的,如果想要清虛火,甘草用生甘草,炙甘草經(jīng)過火溫了以后偏走于左路,就說你看臨床上講究生甘草偏于清火,生甘草、炙甘草稍微有些差別,制半夏走得是陽明這一路,降胃氣,麥冬,麥冬可以降胃氣,芍藥、五味子可以斂肺,芍藥主要還是以降為主,降少陽火,少陽陽明之上,當然了,這個沒有外感了,你要是外感上三陽,這個時候,就要用點開降肺氣的藥,肺氣沒郁的上,桔梗、蘇葉之流,玄參,取金水相生,牡蠣、牡蠣有重鎮(zhèn)之性,也是秉水之精華。
它這里面講的這個陰虛啊,大家可以體會到,就是說跟我們往常學的這個大有不同的一點兒,它們沒有這些,什么二地啊、什么首烏啊、什么山萸肉啊、什么等等,這些就是說,甚至于玉竹知柏沒有這些,他用的這些不傷中土的藥,當然了在這個方子的基礎上,我們可不可以加上玉竹山萸,可以,黃元御先生在這里面塊缺了一個,沒寫這個,為什么,是因為當時就說整個對于這方面用藥用的有點太過,首先溫補派出來,見什么病不是六味就是八味,就是圍繞六味地黃丸那幾味藥轉悠,本身中土就失治了。
熱傷肺氣不能化水則用人參黃芪益氣生水,大家看,這點其實非常重要的,生黃芪、生曬參,要用生甘草,大家如果看過那個喻嘉言的一個《醫(yī)門法律》里面關于進退黃連湯就知道了,進退黃連湯關于這個生熟藥之間的升降它有一個講究,到時候大家翻開相應的書看一看,治療腎衰的一個方子,若熱傷肺氣,不能化水則用人參、黃芪益氣生水,人參、黃芪是什么,本身人參、黃芪健脾肺,肺氣是降的,所以呢?人生、黃芪是主降,人參、黃芪是往下降的,因為人參、黃芪補的是氣,什么主氣,肺主氣,肺一沖上來,自然就要往下降的,當然有些人說,一吃人參黃芪就上火,就覺得人參、黃芪往上頂,不是的,這是因為這個病人陽明之路沒有打開,中焦寒濕,脾不能升、胃不能降,這個時候脾不能升、胃不能降的時候,中土你不加點干姜茯苓這些個,砂仁半夏這些把中土調化開了,你一點人參一進去了,燥氣肯定壅滯,參芪一進去肯定壅滯,這個時候你要再加上干姜、茯苓這些、砂仁、半夏,加進去,它就不會上火,總之虛不受補,當然了也有虛不受補,虛不受補那個什么陽氣不得運化,當然補不動了。
行,今天課就給大家講這些,主要講的是地魄湯,跟陰陽方面的,大家關于這個地魄湯呢,回去以后好好看看,包括我給大家說的這一點,就是理解理解,這些東西在臨床上見到病人的話,思索思索,應用應用,地魄湯是個巧妙的方子,學好了以后,可以填補溫病學派的一些那個弊病,而且把溫病學派學說拿過來,你一眼看透他們臨床之中那些用藥是怎么回事,這些醫(yī)案是怎么怎么個講究,拿來這黃元御學說里面一目了然,而且能看清楚他們的缺陷。
他們這個用藥,病人突然壞了,他們都不知道,他們覺得,哎喲!這個病情,怎么怎么樣,病情又反復了,看來這個陰氣還傷得透了,繼續(xù)用寒涼藥,這在那個吳鞠通醫(yī)案中有很多,中土沒有固護好。
當然了,這個學完了以后,再去看火神派諸書的觀點以后,再補充進去將會非常好,因為黃元御先生關于這個一元盈縮的這個觀點沒有出來,沒有提到顯要的位置上,大家參看這個鄭欽安先生的這個學說相互補益的話,就會充實一些,有些病人啊,就是陰虛、陽虛啊,陰虛、陽虛止在升降,如果一牽扯到元氣的虧虛的話,大部分病人都得大力溫陽回陽,這個時候就不是說在這個升降這個小法下功夫,就在一元真氣的盈縮上,就在元陽的虧虛上有個大的認識才行。
問:我怎么用黃芪下元更虛。
我不知道你下盤怎么個更虛法,但是這個黃芪確實呢是偏于走于上,因為它入于肺啊,對于一般的這個就說精氣虧虛下的病人,再加上平常又虛勞煩躁,你光用黃芪的話,不行,你這用黃芪,其它藥你用不用,是不是,你其它藥配合在地魄湯里一塊用,自然是益氣生水,光用一味藥的話,它一味想下下不來,壅在上面肯定煩躁,上盛下虛。
問:燙傷的部位,附近出現(xiàn)兩條紅線。
我不知道這個怎么個紅法,因為我們在臨床講上,一般燙傷呢,燙是什么,這個我們就是說,千般災難不越三條,就我們?nèi)梭w受病呀,不論傳染病,千般災難不越三條,這個外感六氣,內(nèi)傷七情,從膚皮毛感受而入于六經(jīng)的,這是一種皮膚所傷,還有內(nèi)在五臟的本來就有瘀滯的外相感應的,這中風又是另外一種,然后第三種是房室、金刃、蟲獸等等一些創(chuàng)傷,這個燙傷是火熱之氣,就說這種火熱之性呢,然后是與人體相互感吸的話,它局部的營血肯定瘀滯在這,這個時候一般治燙傷我們都講究就是說,一方面就說清血涼血呀,然后是疏散,通行,出現(xiàn)兩條紅線,這兩條紅線就不好說,這兩條紅線是不是局部感熱的瘀結循經(jīng)產(chǎn)生的,這個熱氣循經(jīng)產(chǎn)生的這種紅線,不過這種病人呢一般是經(jīng)絡敏感型的容易出現(xiàn),一般經(jīng)絡比較滯的這種不容易出現(xiàn)這種反應。
問:針灸如何入門?
針灸沒什么入門,針灸你得拿個針天天去扎,你扎多了以后,然后很多全都在講,你講針灸如何得氣,如何運針,如何那個什么,經(jīng)絡之間如何高下,以及得氣以后,如何判斷,得氣時候的虛實,如何補瀉,這個都是慢慢來的,你先透過第一步吧,行,今天就講到這里。
-----------本貼由網(wǎng)友健康使者整理完成初稿!
-----------您們辛苦了!  謝謝!四圣心源勞傷解陰虛部分什么時候帖出?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