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問于岐伯曰∶水與膚脹、鼓脹、腸覃、石瘕、石水,何以別之?岐伯曰∶水之起也,目窠上微腫,如新臥起之狀,頸脈動,時咳,陰股間寒,足脛腫,腹乃大,其水已成也,以手按其腹,隨手而起,如裹水之狀;膚脹者,寒氣客于皮膚之間,彭彭然不堅,腹大,身盡腫,皮濃,按其腹,腹陷而不起,腹色不變;鼓脹者,腹身皆腫大,大與膚脹擬也,其色蒼黃,腹脈起;腸覃者,寒氣客于少腹,外與衛(wèi)氣相搏,氣不得營,因有所系,瘦而內著,惡氣乃起,息肉乃生,始也大如雞卵,稍以益大,至其成也,若懷子之狀,久者離歲月,按之則堅,推之則移,月事時下;石瘕者,生于胞中,寒氣客于子門,子門閉塞,氣不得通,惡血當瀉不瀉,血不留止,日以益大,狀如懷子,月事不以時下,皆生于女子,可導而下。(《醫(yī)心方》卷十)
治水腫方。
黃犍牛尿一飲三升,若不覺,更加服之,以得下為度,治老小者寧從少起,飲半,亦可用后方。(《外臺》卷二十)
又方
豬腎一枚,分為七臠,甘遂一分,末篩為散,以粉腎,微火炙令熟,食之,至三、四臠,乃可止,當覺腹中鳴,轉攻兩脅下,小便利,去水即愈。若三、四臠不覺,可食七臠令盡。(《外臺》卷二十)
治大水腫,腹如鼓,堅如石方。
葶藶(一升,熬) 椒目(一升) 芒硝(六兩) 水銀(十二兩)
上四味,以水煮練水銀三日三夜,數(shù)益水,要當令黃白以合,搗藥六萬杵,自令相合如梧子,先食服一丸,日三。日增一丸至十丸,不知,更從一丸始,病當從小便利,當飲好牛、
羊
二十)
周大候正大將軍平公于禮患氣兼水,身面腫,垂死,長壽公姚僧垣處二方,應手即瘥,先服湯方。
桑根白皮(四兩) 橘皮(二兩) 海藻(三兩,洗去咸) 茯苓 郁李仁(碎,各四兩) 赤小豆
上六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甚效!豆沤皲涷灐分螝馑砟[脹滿。
姚大夫治燕公雍州錄事于志光送云∶從來知不能服湯,事較急,勿不努力服之。服此湯若微覺為益,頻服三、兩劑,勿不服。此藥甚易,必無逆忤,如不能服,可服后丸,丸遲不應急耳。
又方
橘皮(五分) 郁李仁(十分) 茯苓(八分) 葶藶(六分,熬) 防己 桑根白皮(各五分)
上八味,搗下篩,蜜和丸,取 白皮火炙焦黃煮飲,服十丸如梧子,日再服,若不得宣通,稍稍加,常以宣為度?收唢嫶朔。老蔣公處與張大夫家效。忌酢物。(《外臺》卷二十)
治但兩足腫者方。
銼蔥葉煮令爛以漬之,日三、四度,良也。(《外臺》卷二十)
治膀胱石水,四肢瘦,腹腫方。
大豆(五升) 防己(四兩) 桑根白皮(切,三升) 白術(四兩) 澤漆葉(切,三升) 射干(
上七味,切,以水一斗半,煮取六升,去滓,內好酒三升,更煎取五升,分五服,日再夜一。余煎明日服之。(《外臺》卷二十)
治石水,痛引脅下脹,頭眩痛,身盡熱,灸法。
灸關元。(《外臺》卷二十)
又灸石水法。
灸章門、然谷。(《外臺》卷二十)
治暴患遍身腫滿方。
大豆
上一味,搗篩為散,粥清服三方寸匕,日再,甚良驗。(《外臺》卷二十)
治身體暴腫如吹方。
巴豆(三十枚,合皮 咀)
上一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綿內汁中以拭腫上,隨手減矣,日五、六拭,勿近目及陰。(《外臺》卷二十)
治男女心上脹滿,胸背痛,食進少,面微似腫,小便如澀方。
杏仁(八分,熬) 橘皮(五分) 蘇子(三合) 防己(五分) 葶藶(六分熬) 茯苓(八分)
上六味,搗篩,蜜www.med126.com和為丸,如小豆,細切桑根白皮煮為飲,用服此丸,初服十丸,日再,漸加至三十丸。(《外臺》卷二十)
治水腹大臍平者法。
灸臍中,腹無文理者不可治。(《外臺》卷二十)
治水腹脹皮腫法。
灸三里,風水灸解溪。(《外臺》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