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蘇子(二錢,微炒) 前胡 當(dāng)歸 半夏 陳皮 濃樸(各一錢) 沉香 炙草(各五分)
葶藶大棗瀉肺湯(《金匱》) 治支飲滿而肺氣閉,氣閉則呼吸不能自如,用此苦降,以泄實邪。
葶藶子(隔紙炒研如泥,二錢二分)
水一杯半,大棗十二枚,煎七分,入葶藶子服之。
方見《心腹痛》。
小青龍湯
方見《傷寒》。
貞元飲(景岳) 陰血為陽氣之根據(jù)歸,血虛則氣無所根據(jù),時或微喘,婦人血海常虛,多有此癥。景岳方意在濟之緩之四字。濟之以歸、地,緩之以甘草,頗有意義。今人加紫石英、黑鉛之重鎮(zhèn),則失緩之之義;加沉香、白芥子之辛香,則失濟之之義矣。且此方非為元氣奔脫而設(shè),時醫(yī)每遇大喘之癥,必以此方大劑與服。氣升則火升,偶得濡潤之藥,氣亦漸平一晌,旋而陰柔之性與飲水混為一家,則胸膈間純是陰霾之氣,其人頃刻歸陰矣。吾鄉(xiāng)潘市醫(yī)倡此法以局人神智,無一人悟及,誠可痛恨!
熟地黃(五七錢或一二兩) 當(dāng)歸身(三四錢) 炙草(一二三錢)
水三四杯,煎八分服。
苓桂術(shù)甘湯(《金匱》) 治氣短。喻嘉言云∶此治呼氣短。
茯苓(四錢) 白術(shù) 桂枝(各二錢) 炙草(一錢五分)
水二杯,煎八分服。
腎氣丸(《金匱》) 治氣短。喻嘉言云∶此治吸氣短,即八味地黃丸,但原方系干生地黃、桂枝。
茯苓甘草大棗湯(仲景) 治氣喘臍下動氣,欲作奔豚。
茯苓(六錢) 桂枝 甘草(炙,各二錢) 大棗(四枚)
用甘瀾水三杯半,先煎茯苓至二杯,入諸藥,煎七分服。作甘瀾水法∶取長流水揚之?dāng)?shù)百遍,或千遍愈妙。
真武湯(仲景) 鎮(zhèn)水逆,定痰喘之神劑。
茯苓 芍藥 生姜(切,各三兩) 白術(shù)(二兩)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bhskgw.cn/hushi/日三服。宜倍茯苓。咳嗽甚者,去生姜,加干姜一錢五分,五味、細辛各一錢。
黑錫丹 治脾腎虛冷,上實下虛,bhskgw.cn/zhuyuan/奔豚,五種水氣,中風(fēng)痰潮危急。
喻嘉言曰∶凡遇陰火逆沖,真陽暴脫,氣喘痰鳴之急癥,舍此方再無他法可施。予每用小囊佩帶隨身,恐遇急癥不及取藥,且欲吾身元氣溫養(yǎng)其藥,借手效靈,厥功歷歷可紀(jì)。即痘癥倒塌逆候,服此亦可回生。
沉香 附子(炮) 胡蘆巴 肉桂(各一錢) 小茴香 補骨脂 肉豆蔻 木香 金鈴子(去核,各一兩) 硫黃 黑鉛(與硫黃炒成砂子,各三兩)
上為末,酒煮面糊丸梧子大,陰干,以布袋擦令光瑩。每服四五十丸,姜湯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