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網(wǎng)友的帖子,我轉(zhuǎn)貼這篇帖子的目的不是為了和大家唱反調(diào),中醫(yī)的繁榮發(fā)展離不開這種百家爭鳴式的辯證、思索、積累和提升,但愿我的這篇帖子能夠帶給大家一個思考的空間。
今日上午李可老中醫(yī)來我院查房,患者是一個49歲男性,為
結(jié)腸癌術(shù)后2年,在外院已化療9次,目前有雙肺及全身多處骨轉(zhuǎn)移。癥見:
氣喘,活動后尤甚,畏寒,全身多處骨痛,服美施康定120mg q12h而不能止,納眠差,大便粘滯不盡感,每日3-5次,小便調(diào)。舌淡,邊有瘀斑,六脈沉細。李老認為其久病正氣虧虛,寒邪內(nèi)阻三陰,少陰腎氣不藏,重在溫暖脾腎,方如下:
北芪120 制
川烏30 炙
甘草60
黑大豆30
防風30
細辛45 紅參30(另)
白術(shù)90 干
姜90
生姜45
大棗20個
白芍45
蜂蜜150
茯苓90 制附片45
當歸50
山萸肉90
肉桂10(后下)
上方加水3000ml,文火濃煎到300ml,分3次服,之后每日將細辛、
附子加量10g,直到150g 為止。
洋洋灑灑18味藥,讓我真的見識了“中醫(yī)大家”的風采,不過主任尚未發(fā)表意見是否原方照用,具體療效請見續(xù)后報道……”
不知道李可老先生在自己生病的時候會不會這樣開方子,在自家人生病的時候會不會這樣開方子,他這樣開方子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覺得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嘩眾取寵,是他的虛榮心在作怪。開這樣的方子可以起到兩方面的作用,一、估計在當今中醫(yī)界沒有一個人敢這樣開方子(對了還有一個,是李可老先生帶出的那個傻徒弟劉力紅博士),不管有沒有效,都可以起到吸引大眾眼球的目的。二、如果辨證思路沒有錯,可以起到明顯的作用,因為用量大,藥力自然猛,這是必然的。但是,李老先生忘記了他針對的首先是一個人,其次才是病,用如此猛藥,即使獲得暫時的療效,甚至療效顯著,也必定給患者身體造成潛在的損害。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金庸在他的小說《倚天屠龍記》中寫的張無忌給常遇春療傷的情景,由于張無忌初入醫(yī)道,只知醫(yī)病,不知活人,給常下的藥量過重,胡青牛說他這個方子雖然有效,但是必定折常的壽命,果然常遇春年四十而暴亡。我們且不說這是個小說中的情節(jié),也不論金庸先生對中醫(yī)的感悟有多深,但是金庸先生一個小說家也曉得物極必反的道理,也曉得毒藥用量過重必然傷人于無形的道理。為什么被喻為中醫(yī)界奇人的李可老先生卻不能明白這個道理呢。我看張仲景先生看到李老先生的方子也會羞的無地自容吧。
縱看中醫(yī)歷史長河可謂名醫(yī)輩出,人才濟濟,但是用藥不至于離譜。李東垣先生處方用藥不可謂用藥不多,但是其只是所用的藥味多,用量卻是少之又少,許多佐使藥用量只有數(shù)分。葉天士老先生可謂是用藥輕靈的代表,無論是新病,還是痼疾,很少見其數(shù)十味之方,一劑數(shù)斤重之量,葉老用藥的經(jīng)驗不豐富嗎?葉老對藥性的把握不大嗎?顯然不是,因為這些名醫(yī)首先看到的是一個人,治病首先要活人,而不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近代名醫(yī)蒲輔周先生在他的醫(yī)療經(jīng)驗集中寫到,他到中年才明白李東垣、葉天士為什么用藥那么輕,因為病人的身體本身就虛弱,脾胃運化功能受限,甚至不全,運化食物就有困難了,何況是藥,用量太大不僅起不到治療效果,反而加重了脾胃的負擔,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治病要以顧護病人胃氣為先,在此基礎上用靈用巧,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這才是一個合格的中醫(yī),君不知是藥三分毒乎?何況附子、川烏這些有毒之品。
說到用藥量大者,名醫(yī)也不乏其人,我認為有代表性的應該是數(shù)傅青主、陳士鐸兩位。但是兩位用藥的量雖然大,但也不失靈巧,當大則大,當小則小,同一方中君藥有的用至數(shù)量,佐使之藥僅用數(shù)錢或數(shù)分。并且其用至數(shù)量的君藥大多是性和、無毒、可以久服之品,如
熟地、
金銀花、白術(shù)、
山藥、茯苓、
人參等藥。從不見在一方中無君臣之分,悉用至兩。
筆者自認為對各家學說略知一二,但是象李可老先生這樣用藥的,可謂是絕無僅有的(對了,還有他那個傻徒弟劉力紅博士)。李老先生這樣喜用附子,應該屬于溫補派,但是溫補派的代表張景岳老先生看到李可老先生的方子估計也會說后生可畏,“火神爺”鄭壽全看到李老先生的方子估計也會激動的從棺材里跳出來。筆者讀過鄭老先生的《醫(yī)法圓通》,也很佩服其善用溫補,但是鄭先生是當補則補,絕對不是人人都要用溫補(有興趣的可以讀一下)。
我也很贊同在學術(shù)界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也很討厭因為學術(shù)問題實施人身攻擊。也因為陳修園先生對李東垣進行過人身攻擊,好長時間不讀陳老的書,雖然現(xiàn)在也讀了一些,感覺陳修園確實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對中醫(yī)有其獨到的見解,為中醫(yī)的發(fā)展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是很是不幸,今天我對劉力紅博士進行了人身攻擊,首先向你表示歉意,但是我沒有改變我的表達方式。劉博士以一本《思考中醫(yī)》在當今中醫(yī)界掀起了軒然大波,吸引了無數(shù)眼球,使許多學子又燃起了對中醫(yī)的興趣,起到的這些作用是無可厚非的,雖然《思考中醫(yī)》中錯漏百出,自相矛盾。在這里我就不說這本書了,已經(jīng)有許多專家對這本書進行了客觀的評價,有興趣的可以翻翻三月份的中國中醫(yī)藥報,有個學者(我記不清名字了)對該書進行了指正,寫的不錯。在這里我只是想說說劉博士的臨床水平。劉博士在中醫(yī)理論方面確實有其獨到的見解,有過人之處,但是其臨床水平在下就不敢恭維了。去年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舉行了一次經(jīng)方學習研討班,邀請了劉博士,筆者也懷著激動的心情聽了劉博士的講座,說句實在話,聽完后感覺一般。這無所謂,陳景潤先生不也是一肚子學問講不出來嗎?那個時候劉博士剛剛跟李可老先生學習了幾天,我感覺劉博士的最大收獲應該是在李可那里學到了一個方子“潛陽丹”,在他的講座上對李老先生可畏是推崇備至,簡直當成了是圣人(從那里我知道了李可)。講座以后,還請劉博士進行了會診。看了四個病人,一個是門診的
心絞痛的患者,讀了劉博士的《思考中醫(yī)》,對劉的理論和劉本人推崇備置,因此聽說劉來講座就慕名而來,花了二百塊的診金討到一個方子;一個是一附院的醫(yī)生,慢性乙型肝炎,轉(zhuǎn)氨酶時而升高;兩個是一附院的住院病人(
慢性腎功能衰竭和
糖尿病周圍神經(jīng)病變)。四個病人開了三個潛陽丹,糖尿病那個病人開的是真武湯。開的方子儼然李可老先生再現(xiàn),每味藥的用量都在30g以上,附子用到60g。開完方子以后,給我的感覺是劉博士已經(jīng)迷失了自我,他的腦子里除了李可和潛陽丹之外什么都沒有了(對了,在講座上劉博士還說,在來的火車上他的研究生給一個乘客開了潛陽丹,真是一師之徒呀)。后來,病房里那兩個病人都沒有吃他的藥,因為主任都不敢在他的方子上簽字。那個心絞痛的患者吃完藥當天就住進了一附院急診科,因為突發(fā)
暈厥、心臟驟停,在急診住了將近一周,心率一度在30次左右徘徊,差點沒有裝起搏器。本院的那個醫(yī)生倒是堅持了一段時間,但是由于癥狀沒有改善,轉(zhuǎn)氨酶飚升,而不得不停止了服藥。嗚呼!劉博士呀,你太可愛了,你怎么咬住“潛陽丹”就不放嘴呢?你不知道肝臟體陰而用陽,肝病患者不可過用熱藥嗎?你難道就沒有讀過王旭高先生對治療肝病的論述嗎?你沒有學過
一貫煎嗎?不知道治肝以養(yǎng)肝陰、調(diào)肝陽為首要嗎?附子用到45g,嗨!我們中醫(yī)未來的泰斗……
我寫了這么多并不是僅僅對李可、劉力紅擔心,而是為我們的廣大中醫(yī)學子擔心,現(xiàn)在李、劉的學說已經(jīng)被傳為了一個神話,我不僅想起了幾年前的《發(fā)現(xiàn)
黃帝內(nèi)經(jīng)》和胡萬林,那個事件給多少人帶了希望,又給多少人帶來了痛苦呀!今天又出了《思考中醫(yī)》和李可,雖然二者不同,但是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注意呀!《內(nèi)經(jīng)》中說:調(diào)和陰陽,以平為期。中醫(yī)的精髓是在調(diào)和平上,而不是一味的蠻補。圣人張仲景說:渴欲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大家不要小看這一句話,這一句話也許老師沒有給你仔細講過,也沒有引起你的注意,但是其中卻包函著中醫(yī)理論的最高境界,渴欲飲水,表明了患者體內(nèi)津液虧損,因為缺少了才有這個欲望,少少與飲之,講的是治療的方法,其欲飲則予其飲,但是要少少,不可過多,為什么呢?擔心其疾病初愈,脾胃的運化功能欠佳,水停為飲。令胃氣和則愈,這是講的目的,這句話的重點在“和”上,這正是《內(nèi)經(jīng)》中調(diào)和陰陽,以平為期的具體體現(xiàn)。在臨床上無論針對什么病人,用何種療法,都應該依次為標準,為目的,為準繩。仲景治病用水尚且這樣謹慎,何況是用附子、
大黃等有毒之品。不知道李可老先生,對《
傷寒論》的見地已經(jīng)到達了大師級高度的劉力紅博士,對仲圣的這句話如何理解?也不知道仲圣看到劉博士這個傳人的方子有何感想。
筆者祖國醫(yī)學的精髓是和,是調(diào)。過寒、過熱、過攻、過補都不是祖國醫(yī)學的真諦。我們在歷史上吃這個虧已經(jīng)不少了。以劉完素為代表的“寒涼派”的興起是為了糾正局方的溫燥之弊,張從正倡汗吐下三法是因為時醫(yī)補法盛行,生靈含冤,薛己、張景岳等倡溫補流弊無窮,葉天士才作《景岳發(fā)揮》……這樣的例子太多了。希望后學末導覆轍,中醫(yī)是神奇的,也是平淡的,神奇是因為其療效,平淡是因為其方法。不要刻意去追求方子的奇特,不是誰的膽子越大、誰敢開附子就是好的醫(yī)生,而是誰能在損害患者身體最小的情況下治愈疾病才是好醫(yī)生。學好中醫(yī)沒有什么捷徑,好好讀書,好好臨證,多思考,多總結(jié)才是一個最有效的方法。
-----------真假孰辨?
-----------看別人做事,自己放屁是很容易的
-----------說的很好,李可、劉力紅之徒,沽名釣譽,禍害中醫(yī)。從其學者害人不淺,我曾深受其害。
-----------如果大家都開那種不死不活的方子,那中醫(yī)也離消亡不遠了。
-----------劉力紅姑且不論,個人認為李可老先生還是有很高水平的。
-----------各流派不同,但源流一也.仲景小
柴胡湯柴胡用到八兩.
-----------關(guān)鍵到不是他們開什么方,用什么藥,或藥用多用少,如果辨癥正確,效如桴鼓,則自然無可非異;然而服藥后所謂懸螟反應似乎歷來并不多見,也許是我等少見多怪了,也或許現(xiàn)在很多中藥添加了化肥,用了有毒物質(zhì)炮制了,所以現(xiàn)在的中藥也是很難說的了。
-----------頂,各家之言都需辯證地看問題
-----------他不明白"欲速則不達"的道理,他是一個庸醫(yī),他是方子就好像西醫(yī)的化療,傷人多于治人,"上工治國,中工治人,下工治病"李可充其量只是一個下工,治病傷人的方法只是下下工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