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謂少陰、厥陰、陰毒三證則宜灸,或用蔥熨等法,皆為身表涼故也。若陰氣在內(nèi),陽氣在外,身表壯熱,手足大溫或熱不等,則不宜灸之。若遇前三證,用熱醋炒麩注布袋中,臍下熏蒸熨極妙。又云∶三陰證陷骨、歧骨間,三五七壯灸,足溫生。
《活人》陰證,諸藥不效,并湯水不下,身冷脈絕,氣息短,不知人,用蔥熨法。本為上熱下寒也,二法雖妙。莫若用上醋拌麩炒熱,注布袋中,臍下熏蒸,比上二法尤速。若更以蔥白煎漿作湯,以沐四肢亦可。若病患服藥后,欲作汗時,用湯沐以接四肢陽氣尤佳。
外接法干姜二,炮為細(xì)末,石決明一,另研細(xì),稱拌勻,每服二三錢匕,手心中以津唾調(diào)如泥,以手奄其陰,至暖汗出為度。以牡蠣代決明亦可,牡蠣燒粉用。
一法∶治水 偏大,上下不定,疼痛不止,牡蠣不以少多,鹽泥固濟(jì),炭三斤, 令火盡,冷取二兩,干姜一兩,炮為細(xì)末,二bhskgw.cn/Article/味和勻,冷水調(diào)得所,涂病處,小便大利即愈。
bhskgw.cn/wsj/臍下六穴
神闕一穴,臍中,禁針,刺之令人出惡汁不止。
陰交一穴,臍下一寸。
氣海一穴,一名孛央,陰交下五分。
石門一穴,臍下二寸,三焦之募,女子禁灸,恐絕產(chǎn)也。
關(guān)元一穴,臍下三寸,小腸之募,為下紀(jì)三陰,任脈會。
中極一穴,臍下四寸,為氣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