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侶山堂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補藥門
    

醫(yī)學摘粹:補藥門

補氣類味甘微苦,入足陽明胃、足太陰脾經,益胃助脾。理中止渴。通少陰之脈微欲絕,除太陰之腹?jié)M而痛。久利亡血之要藥,盛暑傷氣之神丹。熟用溫潤,生用清潤!跷陡,氣平,性緩,入足太陰脾、足陽明胃經。備沖和之正味,秉淳濃之良資,入金木兩家之界,歸水火二氣之間…

補氣類

味甘微苦,入足陽明胃、足太陰脾經,益胃助脾。理中止渴。通少陰之脈微欲絕,除太陰之腹?jié)M而痛。久利亡血之要藥,盛暑傷氣之神丹。熟用溫潤,生用清潤。

味甘,氣平,性緩,入足太陰脾、足陽明胃經。備沖和之正味,秉淳濃之良資,入金木兩家之界,歸水火二氣之間,培植中州養(yǎng)育四旁,交媾精神之妙藥,調劑氣血之靈丹。上行用頭,下行用稍,熟用甘溫培土而補虛,生用甘涼泄火而消滿,熟用去皮蜜炙。

味甘微苦,入足陽明胃、足太陰脾經。補中燥濕,止渴生津,最益脾精,大養(yǎng)胃氣。

降濁陰而進飲食,善止嘔吐,升清陽而消水谷,能醫(yī)泄利。性頗壅滯,宜輔之以疏利之品,令其旋補而旋行,庶美善而無弊矣。產于潛者佳,選堅白肥鮮者,泔浸切片,盤盛,隔布上下鋪濕米,蒸至米爛曬干用。

味甘氣平,入足陽明胃、手太陰肺經。入肺胃而補氣,走經絡而益營。醫(yī)黃汗血痹之證,療皮水風濕之疾,歷節(jié)腫痛最效,虛勞里疾更良。善達皮腠,專通肌表。凡一切瘡瘍,總忌內陷,悉宜黃 。蜜炙用。生用微涼,清表斂汗宜之。

補血類

味苦辛微溫,入足厥陰肝經,養(yǎng)血滋肝,清風潤木,起經脈之細微,回肢節(jié)bhskgw.cn/Article/之逆冷。緩里急而安腹痛,調產后而保胎前,能通妊娠之小便,善滑產婦之大腸。奔豚須用,吐蛔宜加。寒疝甚良,溫經最效。

味平,入厥陰肝經。養(yǎng)陰榮木,補血滋肝,止胞胎之阻疼,收經脈之陷漏。最清厥陰之風燥,善調乙木之疏泄。蛤粉炒,研用。

味辛,微溫,入足少陰腎、足厥陰肝經。生精補血,健骨強筋。酥炙用,研碎,酒煮去渣,熬濃,重湯煮成膏最佳。

壯陽類

味辛甘,微溫,入足少陰腎、足厥陰肝經。強筋健骨,秘精壯陽。去梗,酒浸蒸曬。

味甘氣平,入足少陰腎、足厥陰肝經。強陰起痿,縮溺斂精。bhskgw.cn/wsj/

味苦辛,微溫,入足太陰脾、足厥陰肝、足少陰腎經。暖補命門,溫養(yǎng)子宮。興丈夫玉莖痿弱,除女子玉門寒冷。

味苦,氣平,入足少陰腎、足厥陰肝經。強筋健骨,秘精壯陽,補益精血,長養(yǎng)精神。

味辛苦,微溫,入足少陰腎、足厥陰肝經。榮筋強骨,起痿壯陽。羊脂拌炒。

味辛苦,氣溫,入足太陰脾、足少陰腎、手陽明大腸經。溫脾暖腎,消水化食。治膝冷腰疼,療腸滑腎泄。能安胎墜,善止遺精。收小兒遺溺,興丈夫痿陽,除陰囊之濕,愈關節(jié)之涼。鹽酒拌潤,炒研,曬干用。同青鹽、乳香,搽日久牙痛。

味甘咸,氣平,入足厥陰肝、足少陰腎、手陽明大腸經。暖腰膝,健骨肉,滋腎肝精血,潤腸胃結燥。

味甘微溫,入足太陰脾、足厥陰肝經。補脾養(yǎng)血,滋肝生精。

味辛氣平,入足厥陰肝經。榮筋壯骨,健膝強腰。

滋陰類

味甘微苦,入足太陰脾、足厥陰肝經。涼血滋肝,清風潤木,療厥陰之消渴,調經脈之結代。滋風木而斷疏泄,血脫甚良;澤燥金而開約閉,便堅亦效。曬干生用。

味酸微苦,微寒,入足厥陰肝、足少陽膽經。入肝家而清風,走膽腑而泄熱,善調心中煩悸,最消腹里痛滿,散胸脅之痞熱,伸腿足之攣急。吐衄悉瘳,崩漏胥斷。泄痢與淋帶皆靈,漏共瘰并效。

味苦微甘,性寒,入足少陰腎、足厥陰肝經。補陰壯水,滋木清風。

味甘微苦,微寒,入手太陰肺經。涼金泄熱,清肺除煩。水漬一宿,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煎湯用。

味苦微寒,入手太陰肺經。清金泄熱,消郁破凝。

味苦氣寒,入手太陰肺、足少陰腎經。清金化水。止渴生津,消咽喉腫痛,除咳吐膿血。

味甘微涼,入手太陰肺、足陽明胃經。清金潤燥,解渴除煩,涼肺熱而止咳,降心火而安悸。

味甘微苦,微涼,入手太陰肺經。清金除煩,潤燥生津。其性輕緩,宜多用乃效。

味甘微苦,入手太陰肺、足少陰腎經。清肺金,生腎水,滌心胸之煩熱,涼頭目之郁蒸。

味甘,入手太陰肺經,清肺金而潤燥,滋肝木而清風。

味甘微苦,微寒,入手太陰肺經。清肺生津,止渴潤燥,舒痙病之攣急,解渴家之淋癃。

健脾類

味甘微苦,微辛,微酸,微咸,氣香,入足太陰脾、足陽明胃經。補太陰己土之精,化陽明戊土之氣,生津潤肺而除燥,養(yǎng)血滋肝而息風。療脾胃衰損,調經脈虛芤。

味甘性平,入足太陰脾、足陽明胃、足少陰腎、手陽明大腸經。養(yǎng)中補土,保精斂神,善止遺泄,能住滑溏。

味甘氣香,入足太陰脾、足陽明胃經。燥土清金,利水泄?jié),補己土之精,化戊土之氣,潤辛金之燥渴,通壬水之淋瀝。最泄經絡風濕,善開胸膈痹痛。

味甘,入足太陰脾、手陽明大腸經。培中養(yǎng)胃,住泄止嘔。

潤腸類

味甘氣平,性滑,入足陽明胃、手陽明大腸、足厥陰肝經。潤腸胃之約澀,通經脈之結代。去殼,炒研用。

味甘辛,氣平,入足太陰脾、手陽明大腸、手少陰心、足厥陰肝經。潤燥除濕,斂氣寧神。

味甘,微咸,入足陽明胃、足太陰脾、手陽明大腸經。滑秘澀而開結,澤枯槁而潤燥。大便滑溏者勿服,入水四分之一,煉熟用。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