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千年不爛心、天泡草、毛和尚草、蜀羊泉、排風(fēng)藤、毛秀才、白毛藤、六甲草、毛藤子
|
漢語拼音 |
ku qie
|
英文名 |
Fruit of Bitter Nightshade, Fruit of European Bittersweet
|
藥材基原 |
為茄科植物歐白英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多年生無刺草質(zhì)藤本。無毛或被稀疏短柔毛。葉第生;葉柄長1-2cm;葉片卵圓狀橢圓形或提琴形,長3-7.5cm,寬1.5-4cm,先端漸尖,基部戟形,齒裂或3-5羽狀深裂,中裂片較長,兩面均疏被短柔毛。聚傘花序腋外生,多花;總花梗長約1.5cm;花梗長0.8-1cm;萼杯狀,5裂,裂片三角形;花冠紫色或白色,5裂,裂片橢圓狀披針形;雄蕊5,著生于花冠管口,花絲極短而扁;雌蕊1,子房卵形,2室,花柱纖細(xì),絲狀,柱頭小,頭狀。漿果球狀或卵狀,直徑6-8mm,成熟后紅色;種子扁平,近卵形,直徑1.5-2mm�;ㄆ谙募�,果熟期秋季。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四川、云南。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長于林邊坡地。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收全草,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性狀鑒別 莖圓柱形,長1-1.2cm,直徑2-7mm;外表黃綠或棕綠色,被稀疏短柔毛,質(zhì)硬脆,易折斷,斷面纖維性,中上部常中空。葉互生,葉柄長1-2cm;葉片皺縮卷曲,展平后呈卵圓狀橢圓形或提琴形,長3-7.5cm,寬1.5-4cm,齒裂或3-5羽狀深裂或不裂,裂片有波狀齒或淺裂,兩面疏被短柔毛。果實(shí)黃綠色或暗紅色,內(nèi)藏多數(shù)種子。氣微,味苦。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以粗壯、葉綠者為佳。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苦茄中所含生物堿的藥理作用,參見龍葵、白毛藤條。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苦;辛;性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驅(qū)風(fēng)除濕;清熱解毒
|
功效分類 |
利水藥;止痛藥
|
主治 |
風(fēng)濕疼痛;破傷風(fēng);癰腫;惡瘡;疥瘡;外傷出血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鮮葉搗敷;或全草研末,撒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國藥的藥理學(xué)》:為利尿藥,又為神經(jīng)痛藥及消腫藥。
|
考證 |
出自《國藥的藥理學(xué)》。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Solani Dulcamarae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Solanum dulcamara L.
|
科屬分類 |
茄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