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金匱》卷上。
|
藥物組成 | 麻黃(去節(jié))半兩(湯泡),甘草1兩(炙),薏苡仁半兩,杏仁10個(去皮尖,炒)。
|
加減 | |
功效 | 發(fā)汗解表,祛風利濕。
|
主治 | |
制備方法 | 上銼,如麻豆大。
|
用法用量 | 每服4錢,以水1盞半,煎至8分,去滓溫服。有微汗避風。
|
用藥禁忌 | |
臨床應用 | 1.多發(fā)性疣:唐某某,男,戰(zhàn)士。雙手背、前臂有百數(shù)個贅生物,診為多發(fā)性疣。曾用維生素B12加普魯卡因局部封閉治療無效,改用上方,服9劑后,贅生物開始剝落而愈。 2.風濕性感冒:李某,男,36歲,工人,1975年因汗出風吹,以致汗郁皮下成濕,濕郁化熱,今發(fā)熱已十余日不解,每日下午熱勢增重,全身痛重。伴有咽痛而紅腫,咳嗽痰白而粘稠,無汗,自用辛涼解表藥,更增惡寒,舌苔白膩,脈濡緩略浮,遂議為風濕性感冒病,因風濕郁閉,濕阻氣機,氣機不暢而出現(xiàn)各癥,勸其試服麻杏薏甘湯。麻黃、杏仁各10g,薏苡仁30g,甘草7g,更加秦艽10g,波蔻7g,僅服一劑,果然熱退身安;咽已不痛,咳嗽亦舒,勸其更服二劑,以鞏固療效。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古方新用》:方中麻黃散寒;薏苡除濕;杏仁利氣,助麻黃之力;甘草補中,給薏苡以勝濕之權。
|
備注 |
經論書籍: | 《經絡全書》 | 《四圣心源》 | 《內經評文》 | 《靈樞懸解》 | 《素問懸解》 | 更多>> |
傷寒金匱: | 《傷寒說意》 | 《傷寒心法要訣》 | 《傷寒懸解》 | 《傷寒尋源》 | 《傷寒醫(yī)訣串解》 | 更多>> |
診治書籍: | 《脈訣刊誤》 | 《脈訣乳海》 | 《脈理求真》 | 《脈確》 | 《脈象統(tǒng)類》 | 更多>> |
本草書籍: | 《本草崇原》 | 《本草從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經》 | 《本草綱目》 | 更多>> |
方言書籍: | 《洪氏集驗方》 | 《華佗神方》 | 《回生集》 | 《本草分經》 | 《急救便方》 | 更多>> |
內科書籍: | 《中國醫(yī)籍考》 | 《中風論》 | 《重訂靈蘭要覽》 | 《重訂廣溫熱論》 | 《止園醫(yī)話》 | 更多>> |
婦科書籍: | 《產寶》 | 《產鑒》 | 《婦科秘方》 | 《婦科秘書》 | 《婦科問答》 | 更多>> |
兒科書籍: | 《保嬰撮要》 | 《保幼新編》 | 《慈幼便覽》 | 《慈幼新書》 | 《達生編》 | 更多>> |
外科書籍: | 《金瘡秘傳禁方》 | 《救傷秘旨》 | 《立齋外科發(fā)揮》 | 《傷科補要》 | 《傷科大成》 | 更多>> |
五官書籍: | 《白喉全生集》 | 《白喉條辨》 | 《包氏喉證家寶》 | 《喉科秘訣》 | 《喉科指掌》 | 更多>> |
針灸書籍: | 《針經指南》 | 《針灸大全》 | 《針灸甲乙經》 | 《針灸聚英》 | 《針灸神書》 | 更多>> |
醫(yī)論書籍: | 《思考中醫(yī)》 | 《四圣懸樞》 | 《塘醫(yī)話》 | 《推求師意》 | 《外經微言》 | 更多>> |
醫(yī)案書籍: | 《馬培之醫(yī)案》 | 《奇癥匯》 | 《三家醫(yī)案合刻》 | 《邵蘭蓀醫(yī)案》 | 《孫文垣醫(yī)案》 | 更多>> |
綜合書籍: | 《急救廣生集》 | 《景岳全書》 | 《明醫(yī)雜著》 | 《明醫(yī)指掌》 | 《儒門事親》 | 更多>> |
養(yǎng)生書籍: | 《食療方》 | 《壽世傳真》 | 《壽世青編》 | 《心醫(yī)集》 | 《服食導餌》 | 更多>> |
其它書籍: | 《本草問答》 | 《瘋門全書》 | 《厘正按摩要術》 | 《醫(yī)暇卮言》 | 《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