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陳修園“勸讀十則”古今皆宜
    

岐黃密室:陳修園“勸讀十則”古今皆宜

陳修園“勸讀十則”古今皆宜

□ 聶惠民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勸讀十則”載于《長沙方歌括》卷首,是陳修園對《傷寒論》辨證精神,及其方劑應用價值與臨床經驗的深入體會,寫成十條“勸讀”原則,告誡后人應熟讀與應用,繼承與發(fā)揚《傷寒論》。
  1.勸讀仲師之《傷寒論》原文,深入理解其精神,強調臨床應用 作者對《傷寒論》十分推崇,倍加贊揚。如說:“明藥性始于《神農本經》,論病情始于《靈樞》、《素問》,以藥治病始于伊尹湯液,迨漢仲師出,集伊圣及上古相傅之經方,著《傷寒論》及《金匱玉函經》二書!薄秱摗房偨Y了秦漢以前的中醫(yī)藥理論,始創(chuàng)臨床醫(yī)學辨證著作,開辟了理法方藥的辨證論治體系,奠定了醫(yī)學發(fā)展基礎,故奉勸后世“讀仲師書為第—勸”。
  2.勸后世醫(yī)家遵循《傷寒雜病論》的理論,違背者要“知過必改” 陳氏進一步強調仲景書的實用價值,批駁后世醫(yī)家由于學習不夠,應用不強,而存在許多弊端,要知過必改。如說“仲景書文義古奧難讀,即劉張朱李四家,雖尊仲圣之說,鮮有發(fā)揮,更有庸妄者,顛倒是非”,又誤認為張仲景只“專攻傷寒,其桂枝、麻黃,只行于西北,宜于冬月”,只是“以芎、蘇、羌、獨、荊、防等為感冒切用之品;以補中、歸脾、八珍、六味等方為雜病平穩(wěn)之方”,而且“百病不究根由,只以多熱為陰虛,多寒為陽虛,自夸為挈領提綱之道,究竟偽術相師,能愈一大病否?”這些無知之談,是很缺乏修養(yǎng)的,而且有錯誤之處,故“以知過必改,為第二勸”。
  3.要知經方之療效神速,若用之得當其效如桴鼓 《內經》有記載:“一劑知,二劑已”,即言服—劑全料就有效,服兩劑則病愈!秱摗芬舱f“一服愈,不必盡服”,如桂枝湯服法,一服即服藥的1/3,如果服1/3藥就痊愈則不必將全劑都服完。“可知古人用藥,除宿病、痼病外,其效只在半劑、1、2劑之間”,即可治愈,說明經方用之得當,其效神速。陳氏指出后世有不同之見,如“薛立齋醫(yī)按云:服30余劑及百劑效!庇秩纭袄钍坎脑苽鋮⑽褰铮谟谌伦嘈!边@是服藥的效果,還是病氣已衰而自愈呢?所以應當奉勸用藥不當之人,應精益求精,深入辨證,用方用藥切當,為第三勸。
  4.強調《傷寒論》治療原則是“存津液”三個字,勸告后世醫(yī)家治療傷寒,不要耗竭津液 如說:“《傷寒論》113方,是以存津液三字為主!薄霸嚳垂鹬推浇饧。瑹o一非養(yǎng)液之品。即麻黃湯輕清走表,不加之辛熱,棗之甘壅,從外治外,不傷營氣,亦是養(yǎng)液之意!睂笫泪t(yī)家治傷寒,應用“芎、蘇、羌、獨、荊、防、蒼、芷,苦燥辛烈,大傷陰氣!弊詈喡缘氖怯行┽t(yī)生的習氣,認為“二陳湯為發(fā)汗平穩(wěn)之劑”,但是“方中陳皮之耗氣,半夏之耗液,茯苓滲利太早,皆所以涸其汁源,留邪生熱,以致變成煩躁大渴,譫語神昏等證,所謂庸醫(yī)誤人者此也!敝劣凇督饏T》之方劑,其主要的宗旨,是“調以甘藥”四字。如后世的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四物湯、八珍、十全、歸脾、逍遙等劑,都頗得“甘調之意”。勸導后世醫(yī)家治病以扶正氣、存津液為主,明經方之有利無害,這是第四勸。
  5.勸告后人不要輕易懷疑仲景之方,可大膽應用 “仲師為醫(yī)中之圣人,非至愚孰敢侮圣”、“所疑者其方也”,方中無見證治證之品。并且“銖兩升斗畏其大劑”,因而不敢輕易試用。關于用藥劑量的大小不同,是從“宋元諸家”開始,“而極于明之李時珍”。但能讀《本經》而通曉藥性者,也只是知道方中的三四味藥的神妙。況且古今的度量衡有不同,從上古到漢代,從漢到今(清)的劑量也不同,漢代的劑量僅是今日的十分之三,每劑藥分三服,因此,一服也不過是七八錢而已,這較之時方其劑量還為輕。因此,應用經方要通曉藥性,而且以今日的度量衡折算,是不可不知的,這是第五勸。
  6.勸導不要有“先入為主”的思想 應用經方治病應靈活掌握,辨證應用!跋热霝橹,人之通患也!比纭肮鹬⑿柴胡湯,無論傷寒雜病,陽經陰經,凡營衛(wèi)不和者,得桂枝湯而如神;邪氣不能從樞而外轉者,得柴胡而如神”,而又有人迷惑于“春夏忌桂之說”、“邪在太陽,誤用柴胡反致引入少陽說”,以及“李時珍虛人不可多用”,“張景岳制五柴飲列于散陣(解表劑)”中,都是對桂枝柴胡應用較偏,而先入為主,以致應用不敢用,而不知《神農本經》將柴胡、桂枝列為上品,“久服可以卻病延年”現(xiàn)在有些人不相信《神農本經》而相信今世醫(yī)家之言,是很奇怪的。作者又從本身經驗論述,“余用桂枝湯,萬無一失”。而用量“自三錢,亦用至八、九錢,而效者”。至于用柴胡一般不超過四錢,而且浙江江蘇醫(yī)生,每用時必以鱉血拌蒸,最多也不過二錢,這都是先入為主的思想所致,而《傷寒論》用柴胡到八兩,“取其性醇,不妨多服,功緩必須重用!逼渌有“細辛、五味,用不過一錢,大棗不過二枚,生姜不過二片,種種陋習,皆違經旨”,所以作者曰:“吾愿同事者,先進去市中徇人惡習,而以愈達愈上!睘榈诹鶆。
  7.經方運用得當可“起死回生” “起死回生,醫(yī)之道也”,這是醫(yī)生的天職,若庸醫(yī)無術,則病家待弊,究其原因,多為“雜法所誤”,而沒有按仲景法治療,如按仲師法:“四逆、白通以回陽;承氣、白虎以存津,助其樞轉,運其針機,臟腑調和,統(tǒng)歸胃氣,危急拯救”,不單靠人參,亦可救其十中二三。作者體會到行醫(yī)30余年,深知經方的效果,可造化生機,祛病延年而起死回生,即要“知經方之權奪造化”,這是第七勸。
  8.勸導學經方要“溫故知新” 陳氏說“經方愈讀愈有味,愈用愈神奇,凡日間臨證立方,至晚間一一于經方查對,必別有神悟!笨梢姇內张R證,夜晚讀書,是良好的方法,只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溫故”承經方之旨,神悟受納方能“知新”。這是第八勸。
  9.樹立仲景學術思想為臨床醫(yī)學之本 仲景是“醫(yī)門之仲師,即儒宗之宣圣”因此,可作為衡量后世醫(yī)術的標準和分水嶺,“凡有闡揚圣訓者則遵之,其悖者則貶之!比绾笫澜鹪拇蠹抑,有成就也有不足,如劉河間雖然有偏重于苦寒攻下之弊端,“尚有見道之言”;朱丹溪雖然沒有深入研究致病之根源,但“卻無支離之處”;張子和之作,“瑕瑜參半”;最后是李東垣,其“論以脾胃為主,立方以補中為先,徇其名而亡其實,燥烈劫陰,毫無法度。”后世醫(yī)著中還有一些人,只是“載其人富而好名,巧行其術,邪說流傳,至今不熄”,這正和仲景治傷寒“養(yǎng)津液及調以甘藥之法相反”并對后世醫(yī)家也有不同評論及批評。應以仲景學說為正宗,不能有“朱紫之亂”,故奉勸后世讀書當“專一不雜”為第九勸。
  10.說明撰寫“勸讀十則”的想法和目的 寫以上意見是作者直言不諱,對于醫(yī)學各家門戶之見,藉仲景先圣之功,溯委窮源,對于那些“陷溺未久及穎慧過人者,自必悔而就學”,以經典著作為基礎原則,則不至于走的過遠,所以,作者的目的,“凡我同人,務宜推誠相與,誠能動物,俾此道日益昌明,則以有言無隱,和氣可親”為第十勸。
  陳氏“勸讀十則”,根源于清,流承至今,所論內容豐富,見解明確實用,古今皆宜。此乃啟迪深思,備受人用,醫(yī)術醫(yī)德醫(yī)患,收益久遠矣。
-----------仔仔細細看過.收藏了.謝謝.
-----------活到老、學到老,本人從醫(yī)近二十年始體會到“書中自有黃金屋”的真諦
-----------bhskgw.cn/shouyi/
-----------如果仲景看到現(xiàn)在的中醫(yī)動輒讓人服藥數(shù)年,會有何感想.
仲景學術思想為臨床醫(yī)學之本
-----------從醫(yī)良則良策。

下載收藏。
-----------金玉良言,收藏。
-----------嘿嘿,2年了,頂出來曬曬吧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