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參是一味清熱燥濕殺蟲的一味良藥,在治療皮膚病中屢有運用,而且效果很好。該藥始載于《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是豆科多年生亞灌木植物,藥用根部。味苦,性寒。歸心、肝、胃、大腸、膀胱經(jīng)。
我認識和使用苦參起源于消風散。消風散(外科正宗.明.陳實功)是治療皮膚病的名方,很多名老中醫(yī)都喜歡用它,我也就學之。開始用于輕癥的皮膚病效果還不錯,但是對復雜性,長久性的皮膚病,尤其是頑癥牛皮癬,即西醫(yī)稱為的銀屑病就效果顯得不理想,對此百思不得其解,退爾勤求古訓,翻閱名賢醫(yī)案,終于發(fā)現(xiàn)問題所在。即消風散中的苦參一味藥很關(guān)鍵,用大用小大不一樣。
我過去治療牛皮癬時用消風散一般用苦參10g左右,這對于一般的癢疹和銀屑病還可以,但重癥就不行了,不管用多少劑,多長時間都無進展,后了經(jīng)過學習文獻,有幾則醫(yī)案,對我啟發(fā)很大,F(xiàn)引錄于下:
張子維運用苦參一得。
1984年秋,王叟年逾古稀,居城南郭,體豐壯,于八月上旬來院就醫(yī),自云患癬疾已數(shù)月,多治少效,診其脈浮數(shù)有力,解衣觀之遍體斑癬,體無完膚,白屑紛落,癢不可忍,余為乃因濕熱yin于血脈,郁于孫絡,風因熱生,蟲從濕化,治當清熱燥濕、疏風殺蟲。
乃用:苦參30g
元參13g公英30g
白蒺藜17g
蒼耳17g
丹皮12g
白鮮皮12g
烏蛇10g
甘草5g。三劑 水煎服,日服一劑,忌五辛。
患者服后癥狀小減,二次復診苦參加至4Og,服三劑后功效顯著,原方續(xù)服十余劑,癢止屑脫,癥狀大減,共服二十余劑病告痊愈。其翁乃日:“人皆謂我病此生難愈,誰知競?cè)绱怂傩,實出意外”?br >
本草云:“苦參味苦性寒,玄參為使”。為治風熱瘡疹之良藥。
近數(shù)年余用苦參治頑癬、濕疹其效頗佳,若脈浮數(shù)而熱勝者其效更顯,因此癥多因濕熱之邪浸于皮膚,yin于血脈,留滯不去,郁熱甚而生風,濕熱蘊而生蟲,風行蟲動故癢而難忍也。古人認為,風熱濕蟲為癬癩之主要因素,取苦參之苦寒,以其苦燥濕清熱。濕氣除,蟲無復生之機,熱氣清而風自熄也。
周玉朱重用苦參治療濕疹瘙癢。
張某,男,27歲,1998年6月8日初診。兩小腿腫癢、滲液一周,紅疹密布,抓痕累累,左足底長滿水皰,觸之灼熱,滲液較舌紅苔黃膩,脈弦滑。證屬濕熱下注。法當清熱利濕。
方用:苦參50g,黃柏、蒲公英、豨薟草、澤漆、地膚子、冬葵子、生薏苡仁、茵陳各30g,每日煎服頭劑,二煎水外洗。
一周后,小腿紅已退,滲液明顯減少。宗原方繼用10劑,其足底皮損已消,干燥而愈。
按:周老認為清熱利濕,苦參為先,臨證用苦參治療的外科疾病主要有急性皮炎、濕疹、痤瘡、銀屑病、脂溢性皮炎、急性膽道感染、丹毒等屬濕熱實證。
臨床表現(xiàn)多有患處紅腫熱痛,或癢,或起丘疹、紅斑、水泡、滲液,或有腹痛以脅肋為甚,伴發(fā)熱及身目尿黃,紅苔黃膩,脈弦滑或弦滑數(shù)。
常用量為10~50g,可酌情配伍芩、黃連、茵陳、薏苡仁等。周老認為苦參味苦性寒,歸心、肝、胃、大腸、膀胱經(jīng),臨床適用范圍較廣,對外科病癥為上中下三焦熱證者皆可應用,尤對各類皮膚病有較好的療效,可為首選之藥,既可煎服,又可外用,具有清熱燥濕、解毒止癢、祛風利水效。
張林運用消風散治松皮癬。
治尹某,于1978年12月聞余醫(yī)癬,叩門求治。自述半月前勞累、出汗、受風后,周身搔癢,并見較多的紅色扁平丘疹,曾服中、西藥半月余均無效。余診見:其周身有散在癬斑,肘膝關(guān)節(jié)的伸側(cè)面為多見,胸腹及背部散在發(fā)生。境界明顯,皮損直徑0.5~3厘米,有的融合成片,上復多層銀白色鱗屑,其屑脫落后,可見有出血點。其皮損形態(tài)有的呈點狀,有的呈錢幣狀、盤狀或地圖狀。舌淡紅,苔白膩,脈弦無力。診為松皮癬。治宜活血疏鳳,清營解毒,投以消風散加減。
方用:歸25g
川芎15g紅花15g
川羌活25g
獨活15g
木通15g
荊芥15g
防風30g
麻黃10g
蒼術(shù)25g
胡麻仁15g
蟬蛻25g
苦參40g 白蘚皮50g
甘草25g,一日一付,水煎,早晚空腹溫服。
患者服藥期間及愈后百日內(nèi),忌食魚、蛋、肥脂、辛辣、生冷及將煎剩的藥渣,放入臉盆內(nèi)加適量水,煎湯,趁熱熏洗患處,一日1-3次。內(nèi)外二法同用,奏效更快。
患者遵法服用,連用十劑癢止,脫屑多,大部分丘疹消退,未見新發(fā);颊哂钟梦鍎,皮損基本消失。共服二十四劑治愈。今已數(shù)年,多次隨訪來見復發(fā)。
通讀以上三則醫(yī)話醫(yī)案,可見方中其它藥均為常見用法,唯獨苦參用法不同,均為重量,這也是取效的關(guān)鍵點之一。通過學習領(lǐng)悟后我也將其經(jīng)驗大膽地運用于臨床取得了顯著的效果,F(xiàn)舉例示之:
我曾治一老婦,65歲,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和嚴重的很屑病;颊咭言谄渌嗅t(yī)機構(gòu)和某專門治療牛皮癬的老中醫(yī)看過,無效,經(jīng)人介紹找到我,不要求治高血壓和糖尿病,專冶牛皮癬,說此病已把人折磨的痛不欲生,幾次尋短見,這次找到你是最后一次治療,不效就再也不治了。我聽后,感覺壓力巨大。
刻診:人中等個,略顯富態(tài)身胖,舌淡紅,苔薄白,脈弦滑有力,飲食二便正常。查全身牛皮癬除面部無疾,無一處好地方。尤其是雙下肢,臀部,背部大面積皮癬,厚度有一個硬幣之多,上面覆有白屑,基底粉紅,個別地方抓撓出水,而且滿頭眥是,奇癢無比,影響美觀。曾在某中醫(yī)處吃過大量蜈蚣、全蟲、小白花蛇等藥,初期有效,后無效,F(xiàn)診為重癥牛皮癬,銀屑病,風熱郁表,濕毒浸yin。處方消風散合荊防敗毒散加減:
荊芥12g
防風12g
羌活15g
獨活12g
前胡12g
柴胡12g
麻黃6g
蒼術(shù)10g
當歸15g
川芎10g
生地30g雞血藤50g
胡麻仁15g
苦參40g
白癬皮50g
蟬衣12g
忍冬花30g
銀翹30g
豬牙皂3g
土茯苓60g
烏蛇30g
生甘草12g
七劑,水煎服,日三次,藥渣外洗。
一周后,復診,癬處已無流水,癢輕,無傷胃嘔吐副作用。效不更方,又服20劑,癬處迭加厚屑已退,接近正常皮膚,基本不癢,患者甚為高興,信心大增。再續(xù)30副痊愈收功。
我在臨床上治療頑固的濕疹和牛皮癬,現(xiàn)在基本上都是采取,在有效的方中加入大量的苦參30-50g,療效較過去大幅提高,實踐證明苦參重用是治療牛皮癬的有效藥物,值得重視。
然而任何藥物超劑量運用都有利有弊,苦參也一樣。宋永剛教授在《名方60首講記》中,論述消風散治療牛皮癬時寫到:筆者一朋友,醫(yī)傳三世,在交流經(jīng)驗時,謂其祖父善用本方加烏蛇治療銀屑病,藥多在30劑左右,直到患者服用本方至全身乏力,皮損消失方可。對于本方治療銀屑病的療效屢見雜志報端,筆者也予以肯定,但讓患者吃到周身乏力之時,恐覺不當。觀其處方,用量較大,均在10g以上,特別是苦參,每劑藥量達12g,敗胃較甚。以如此的劑量服至30劑,很容易達到周身乏力、胃口全無的狀態(tài)。而筆者認為,治療疾病不要只盯住局部,而要著眼于整體。藥之效不效,患者服后的感覺尤為重要,只要患者藥后舒適,這也是中藥取效的一種反應。
綜上所述,我們即要學會大膽用苦參的經(jīng)驗和技巧,也要注意在臨床中善于調(diào)整和避免苦參的副作用,真正做到揚長避短?鄥⒃谂R床上治療皮膚病外,還可以治療失眠、痢疾、高燒、心律不齊、手腳發(fā)熱、泌尿系感染等等,是一味很值得發(fā)掘的中藥。
古道瘦馬寫于2013.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