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先生在此設診所治病救人。實在令人敬佩。然而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其實現在社會象這里的先生這樣的醫(yī)生實在是太少。人又沒有不生病的。自己的家人隨時都會受到疾病的考驗。如果自己會看病開藥就好了。可是浩瀚的中醫(yī)理論書籍,各種名家名著,真是學無所從。幾年下來也學不下個所以然。畢竟還要工作。希望各位高人能整理一套中醫(yī)理論,或一本或幾本書,提綱挈領的讓初學者如中醫(yī)之門。讓那些想自救和救人的人很快學會。我想這也是民間中醫(yī)開辦的初衷之一吧。熱切盼望中!!敬禮!
[
Last edited by qywy on 2006/4/24 at 17:09 ]
-----------老話重題,你的答案在論壇上都有了,書也介紹了很多,只是君無心向學又何怨無書可看,書要自已讀,問題要自已想,如你說幾年學醫(yī)還難入陰陽,何苦在去廢思量?
-----------如何較快學會上乘中醫(yī)學
一..雜書勿看,先以黃元御醫(yī)書十一種搭個骨架.先背頌《四圣心源》,再背頌《長沙藥解》,小病就可以上手了,先宗一家之言,以一龍治水,則天下無旱.為什么最先僅讀黃元御,因為在仲景的后視鏡內,只有黃元御一人.
二..再對《
傷寒懸解》.《金匱懸解》下手,拿出考研沖刺的猛勁來.要爛熟於口,慢慢消化,并將《四圣心源》融會進去,建一個穩(wěn)固的根據地,誰都打不進來.
三..再讀《素問》.《難經》.《靈樞》及黃元御解,奠一個深而寬廣.厚的基礎,這樣就可起萬丈高樓.
四..《道德經》僅五千文,來回多耙?guī)状?將歷代老解都看看.去名相,去二元對立,建立象的概念,執(zhí)大象,天下往.學會守靜.觀復,建立一氣流行觀念.則龐雜的中醫(yī)頓時有序簡單起來.
五..易學.拙文先天橫圖稍有,點滴心得,可拿來作墊腳石.玩味八個基本卦象,用一元嬴縮,一氣流行串起來,則中醫(yī)生理..[載營魄抱一]可全部顯現.
六..鄭壽全的不朽功勛在于已悟到一元嬴縮及一點元陽真種子,這是除黃元御外,建安以后無人可及的.但初學撫得龍泉.湛盧,易一頭扎進
四逆湯中.
七..其它醫(yī)書,但觀其方.論壇理法方論中病情辯析,老朽在此恭侯各位.
[
Last edited by 心無掛礙 on 2006/4/24 at 17:16 ]
-----------謝謝指點。
-----------《中醫(yī)之鑰》也挺好的。
-----------唐云的走近中醫(yī)也不錯
-----------不知
三七先生怎么看?
-----------貼上一些中醫(yī)名家網的文章供參考
答網友問:學習中醫(yī)有捷徑1
中醫(yī)名家網總編輯
www.med126.com劉觀濤
近來,有很多網友在網上討論“如何從零起步學中醫(yī)”、“怎樣自學成為中醫(yī)師”等問題,特別是最初學習中醫(yī)的時候,到底該怎樣入手呢?
建議最多的是,先從四大經典讀起,《內經》、《傷寒》、《金匱》、《溫病》。事實上,老一代的中醫(yī)名家也大多數都這樣學習的。不把《傷寒論》背得滾瓜爛熟,就不能算邁進中醫(yī)的門檻!敲,一個當代人學習中醫(yī),是否仍然要遵守這樣的“千年之規(guī)”呢?
為什么要提出這個問題呢?因為:大家看到那么多喜歡中醫(yī)的網友們,都在試圖攻讀《傷寒論》,但是有多少人堅持到底,把傷寒論上百條方劑能夠靈活運用呢?——那么攻讀《內經》、《傷寒》的朋友們,又有多少人堅持到底,能夠每個條文都能脫口而出呢?我曾經追蹤過很多自學中醫(yī)的朋友,真正能夠堅持下來的不過百分之一而已!
這就是當前嚴峻的真實狀態(tài)!
為什么會這樣呢?讓我們看看一個類似的情況:
在清代以前,要成為文學家,必須熟讀唐詩宋詞、四書五經,甚至要求每位學子能夠熟讀熟背四書五經。然后才能開始學習寫作!搅爽F代、當代,如果你想走向文學之路,那么,你可以閱讀、體味你所喜歡的作家的作品,而不必非要讓你先從“熟讀唐詩宋詞、四書五經”開始。
再如,如果你想開車,直接進駕校上車學習,而不必像清華大學汽車系的學生一樣,從汽車機械、電子控制等課程學起。真很象是很多年前要學習計算機,必須先從復雜、專業(yè)的計算機“數學語言”學起一樣。
所以,也有很多中醫(yī)名家,比如《名老中醫(yī)之路》中很多中醫(yī)名家,建議學習中醫(yī)不妨“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先從簡易的《醫(yī)學三字經》、《湯頭歌訣》等學起,最后才學習《傷寒論》、《皇帝內經》。他們的觀點是:古人學習中醫(yī),大多是從很小的時候就學起,那么,古人就特別主張先將《傷寒》、《內經》背得滾瓜爛熟,倒背如流(就像現在社會中,很多小孩子要將很多首唐詩宋詞背得滾觀爛熟一樣)!催^來,如果你已經是成人了,再讓你背誦唐詩宋詞,你可能會覺得難度很大。不過,如果你喜愛文學,喜愛傳統(tǒng)文化,那么,你又可能對于四書五經、唐詩宋詞反復玩味,漸熟于心。雖不能說倒背如流,但這些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已經融入你的血液,會讓你在寫作、行文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閃現東方文化的內蘊和光芒!@,和學習中醫(yī)的經典著作,有著本質的契合和一致。
舉例來說,著名老中醫(yī)趙金鐸回憶自己學習中醫(yī)的道路:“下定決心,立志學醫(yī)。從何學起呢?我去請教本家的一位祖父,老人淡淡地對我說;‘你先去熟讀《內經》吧!犃怂脑挘伊吮尽
黃帝內經》閉門死讀起來,風雪嚴寒、烈日酷暑,無一日輟止。怎奈自己文識淺陋,其中大部分章節(jié),百思不解。為了解難釋疑,使我想到本族伯父、老中醫(yī)趙洛款。其人正直,學術造詣亦深。一日冒昧前往請教,言學醫(yī)之志,敬請指示門徑。老人聽后很誠懇地對我說::醫(yī)之為術,易學難精,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依你的條件,開始自學《內經》是不實際的,應先讀一些比較通俗、實際的著作。他當即將案頭上的《古今醫(yī)鑒》送給我,讓我用心熟讀。
——方法一變,耳目全新,因這些書文字較為通俗,且內容多涉臨證實際,故興趣油然而生,學思也大大地長進了。后來又在業(yè)師的指導下,由淺入深地讀了四部經典著作。
所以,當代很多中醫(yī)名家建議:除非你從小學習中醫(yī),或者有著類似李陽波先生那樣的天資稟賦(劉力紅的老師李陽波學習中醫(yī),先從最難的傷寒、內經入手),你可以在學習之初就從《皇帝內經》、《傷寒雜病論》學起(類似于學習電腦,先從計算機數學入手一樣)!獙τ谝话愕闹嗅t(yī)學習者(特別是成人學習者),還是遵循“從易到難,逐步跨越”的學習方式為好。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讓你迷失在《傷寒》、《內經》的大量難一讀懂的大量條文里,才能讓你不再是“三分鐘熱血”或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才能夠讓你能夠“從零起步”,迅速在三年之內接近于中醫(yī)大夫的平均水準。
-----------學中醫(yī)有捷徑2
那么,初學中醫(yī),從什么地方入手將非常切當呢?
除了手頭應該準備《黃帝內經》、《傷寒論》以備瀏覽,我們認為:當屬劉力紅的《思考中醫(yī)》、李陽波的《開啟中醫(yī)之門》。這些書都會讓你對中醫(yī)有著深切的感同身受,帶你從心靈深處走進中醫(yī)的神圣殿堂!
但是,也有很多網友雖然讀了這些書,可是還有很多地方半懂不懂,希望能夠提供更加通俗生動的優(yōu)秀出版物,讓讀者在很短時間內就對專業(yè)的中醫(yī)體系基本掌握。那么,我們曾專門針對這部分朋友,策劃出版《小說中醫(yī)》(張大明著,已出版)、《跟名醫(yī)學中醫(yī)》(暫名,正在編寫)、《業(yè)醫(yī)感悟:醫(yī)林火神盧崇漢演講錄》(光盤,已出版)!貏e是其中的《跟名醫(yī)學中醫(yī)》,將按照最權威的中醫(yī)大學教材的教學體系,讓讀者在短時間內“從零起步”,迅速將中醫(yī)的專業(yè)框架清晰了解,為此后學習更專業(yè)的中醫(yī)知識掃清障礙。
如果你已經初步學習了中醫(yī)的基本知識,準備更加精進地學習中醫(yī),該從何入手呢?
首先我先舉個身邊的例子:中醫(yī)名家網的四川網友、中醫(yī)愛好者劉軍發(fā)了一個帖子:
對運用薛老的系統(tǒng)療法的一個思路
感謝薛感謝薛老的無私奉獻,學生獲益良多,希望得到薛老感謝薛老的無私奉獻,學生獲益良多,希望得到薛的教誨。但是,我感覺,薛老的三焦學說,能否先補脾胃,用七分養(yǎng)、三分治(太醫(yī)養(yǎng)生寶典);再開淤,象申永彪老師先用下發(fā)(按摩有開氣門的說法,不開氣門,猶如關門捉賊,很有名的古典臟腑按摩發(fā)也是要先打開氣門);然后用三焦全息療法,整治河道,調理三焦(所謂的樞機);在用深山老牛的補腎發(fā)。則中醫(yī)系統(tǒng)發(fā)大備也,疾病無不治也!
從這個帖子上,可以看出:劉軍的確讀了不少中醫(yī)書,也很有些想法。學習中醫(yī)的目的,是希望最終成為臨床高手。我特別提醒大家的是: 翻看中醫(yī)圖書,“應手取效、效如桴鼓”、“起頑疾,除沉疴”,似乎寫書的中醫(yī)專家都是胸有成竹、百發(fā)百中的“神醫(yī)下凡”。我作為一家國家級出版社的編輯,曾經無數次地考察聲名赫赫的中醫(yī)專家,卻十有八九失望而歸:“看其專著,嘆為神醫(yī);跟其臨床,不過如此!”——現在的有些中醫(yī)專家所出版的醫(yī)學專著,對中醫(yī)學習者有著一種不自覺的“誤導”。因為醫(yī)著中所列舉的實例,多是典型病例、特殊病例,而且多是最終治好的病例!@也不能苛求專家,因為專著篇幅畢竟有限,所以,自然要“精選”典型的、治愈的病例。為什么看其專著和跟師學習是差別非常之大?為什么劉力紅博士一直呼吁“跟師學習”?因為跟師學習,才能真實地、沒有任何“摻假”地反映老師的療效、細節(jié),包括失誤、困惑、曲折等真實體驗。
對于劉軍網友提到的申永彪醫(yī)生,我在北京和他見過,根據我讀他的書,初步感覺:申永彪絕非浪得虛名,肯定有獨到之處。不過,他在書中公開提到:“目前尚不公開所有方藥”、“暫只告部分處方名,更未告處方具體用藥”!裕氵是沒法學到申永彪的學術。所以,“中醫(yī)系統(tǒng)發(fā)大備也,疾病無不治也!”的理想,還是落不到實處。
那么,該怎么辦呢?如果像劉力紅老師所倡導的,拜師學習,師承教育,就要放棄原有的工作、待遇,大多數人都是做不到的。一年放棄5萬元的收入,還要投入幾萬元的生活、學習費用,中醫(yī)師承教育的費用,也相當于高額的“MBA”、EMBA的十幾萬學費。——怎么辦呢?我反復思索,多次跟劉力紅博士探討。
-----------事實上,跟隨名醫(yī)學習是非常非常困難的,往往越是名氣大的名醫(yī)(絮我不列舉其名字了),越是個性極強,非常難于拜師學習。這方面,我也好、其他學習者也好,都是有著深刻的體會的。回想自己多年以來,到處拜師學習,坐火車、乘飛機、住宿、請老師吃飯,等等。每拜見一位老師都要花費少則百元,多則千元。——有位老中醫(yī)很坦率地告訴我:他們那個年代,師傅如父。對于師父來說,在古代,學生們是要為師傅養(yǎng)老送終的,你們現代的學生,又有誰能做到這一點呢?這也讓我啞口無言!
最后,我發(fā)現:我們可以用一種現代技術手段,接近于“完全還原”跟師學習、師承教育的全過程:也就是不間斷、長時間地記錄中醫(yī)名師的每個臨床案例;或者,不間斷、長時間地紀錄弟子與師父的學術對話。為什么我們要特別提出“不間斷”這個字眼呢?因為凡是“剪輯、精選”,就有可能不自覺地偏離“真實”,走向“粉飾”。所以,真正意義的“師承教育”,一定不要對“師父的完全錄音”做任何刪節(jié)、處理,哪怕錄音的過程有雜音、有干擾、有拖沓,也要尊崇完全真實的“師承理念”。——正如國際新聞界最著名的記者法拉奇,她在采訪各國總統(tǒng)、主席的時候,“用錄音機錄下訪問中的全部內容,然后一字不漏地以原對話形式全文加以發(fā)表!
這項在中醫(yī)學界史無前例的“師承全紀錄”工作,在2005年開始正式啟動了。我們尋找到的第一位師承導師,是一位農村家傳中醫(yī)薛振聲老大夫,他殫精竭慮寫成一部醫(yī)學專著,很多臨床中醫(yī)師用了他的方子覺得“立竿見影、療效很高!薄@位73歲的老中醫(yī),每天堅持到醫(yī)院里行診,星期六、星期天從來沒有休息過,即便是春節(jié)期間的大年三十,也堅持為病患者服務。每天晚上,我和他通電話,他口述他每天行醫(yī)所診治的每例病案的詳細情況(讀者甚至會聽到春節(jié)期間鞭炮齊鳴的“背景音樂”),并且從不諱言自己失敗的病例。——把自己的完全真實的病案,進行如實公布,需要極其之大的勇氣和膽識!這相當于把自己的醫(yī)術“赤裸裸地”公開給世人,沒有大海一樣的胸懷、過硬的臨床水平,并不敢這樣做!——所以,當我開始每天和薛老的“完全紀錄”工作之后,劉力紅博士寫到:“您能對中醫(yī)如此用心,功不唐捐,中醫(yī)會記住您,歷史也會記住您!”其實,我更認為:劉力紅對我的評價,更是對薛老——這位73歲農村家傳中醫(yī)、一位開拓性的中醫(yī)名家的評價。因為,薛老的這個“師承紀錄”行動,標志著中醫(yī)學術“師承教育”廣泛傳播的嶄新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