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起發(fā)證治歌(凡二十六首,共五十方)
    

幼幼集成:起發(fā)證治歌(凡二十六首,共五十方)

起發(fā)出來無定期,庸常計日強猜疑。不知毒瓦斯分深淺,妄執(zhí)方書只補脾。時俗醫(yī)云∶三日發(fā)熱,三日出形,三日起發(fā)。此鄙論也。蓋毒瓦斯有深淺,元氣有濃薄,出之先后,壯亦因之,大抵不出五六日間。彼毒淺氣濃者,其起發(fā)常易;毒深氣薄者,至五六日始壯者有之,未可以常期…

起發(fā)出來無定期,庸常計日強猜疑。不知毒瓦斯分深淺,妄執(zhí)方書只補脾。

時俗醫(yī)云∶三日發(fā)熱,三日出形,三日起發(fā)。此鄙論也。蓋毒瓦斯有深淺,元氣有濃薄,出之先后,壯亦因之,大抵不出五六日間。彼毒淺氣濃者,其起發(fā)常易;毒深氣薄者,至五六日始壯者有之,未可以常期準也。俗醫(yī)見其起發(fā)之遲,不認毒之淺深,概謂正氣不足,妄用補脾之劑,殊不知曾因吐瀉不能食者,補脾以助長可也;若無吐瀉能食,六根堅固,復用補藥,不免黨邪為害,非徒無益,而反害之。

起發(fā)如期貴適從,過猶不及類皆兇。先期痘出充膚腠,過后斑瘡腹里壅。

凡痘瘡起發(fā),只在六七日,謂之得中,蓋自發(fā)熱算起,正當六七日也。如未及期而驟發(fā),此毒火太甚,榮衛(wèi)氣虛,直犯清道而出,謂之邪氣太過。法當固表解毒,以防癢塌之變,宜黃 芍藥湯。

如過六七日不起發(fā),此臟腑虛弱,毒留于中,壅塞不出,謂之正氣不及。法當托里解毒,以防倒陷干黑之變,宜內(nèi)托護心散。

出形已定視根窠,紅活充肥氣象和。倘若青干兼紫黑,急宜解托勿蹉跎。

凡痘出現(xiàn)已盡,時當起發(fā),僅視根窠,以決輕重。如形充滿,色紅潤,此氣血和暢,毒瓦斯發(fā)越,大吉之兆,不須服藥;若形扁而塌,色枯而黑,此氣血多滯,毒瓦斯壅遏不能起,急用解毒托里之藥,用十宣散內(nèi)托之。

痘出稀疏正得宜,如斯平順不須醫(yī)。若然稠密休輕易,解毒常常慮險危。

凡痘出稀少,不須服藥。若稠密,其毒必盛,防氣血不足,起發(fā)不透,漸生變易。

當服解毒托里散。服藥之后,紅活光壯,此氣血內(nèi)實,毒不能留,即止后服;如服后病勢淹延,此邪氣盛、正氣虛,不能成就,宜屢服之;如服此藥當起不起,此必有變,不可治之,反取怨尤也。

乳郭充肥完且堅,色多蒼蠟或紅鮮。如逢破損多囂薄,縱有良方恐莫延。

凡痘乳郭充實,皮囊堅濃,以指擦之,堅實不破,其色蒼蠟而紅活,皆順證也,不喜干燥,yin濕。若瘡雖紅鮮,反干燥而不充肥,此火甚而血不足,宜輕清之劑退火涼血,用四物快斑湯。

如瘡充肥而帶濕yin,此濕盛而氣不足,宜利濕補氣兼風藥治之,蓋風能勝濕故也,四物快斑湯。

如瘡紅活充肥,以指擦之隨破,此名皮嫩瘡,破后必癢塌不合治,宜大補快斑湯。

如當起發(fā),如浮囊空殼,如蠶之殼,麥之麩,皮中無水色者,此血氣俱虛,用大補快斑湯治之。用藥后,若轉而潤澤,中涵水色者可治;否則,癢塌悶亂,叫哭而死矣。

形色須教著意觀,紫紅實熱白虛寒。倘然錯認分毫處,咫尺云泥禍害端。

凡痘瘡起發(fā),須諦觀形色,以定重輕吉兇。如根窠紅潤,頂蒼蠟色者上吉,根窠紅,頂灰白色者次之;根窠赤,頂亦赤而帶艷者,此火勝,用解毒瀉火湯清之。服藥色退者生,不退者兇。

如純白色者,作寒論,此血寒氣虛也。虛則補之,十全大補湯加丁香、鹿茸,回其陽氣,四肢冷者,加附子.如純紫色者,作熱論,此血熱氣實也。實者瀉之,黃連解毒湯加犀角之類,以平為期,服藥瘡色回者,十死一生。

四圍起發(fā)陷居中,陽氣虧衰尚未通。若是中枯成黑子,此名疔痘類非同。

痘瘡起發(fā),其形不一。有緊小而充實者,俗呼珍珠痘,此痘易壯易靨;有粗大而飽滿者,俗呼天痘,此痘早壯遲靨;有四圍起中心落陷者,俗呼茱萸痘,此痘有吉兇、有輕重。稀者輕而吉,密者重而兇,蓋因中氣不足,時日未到,但四圍起發(fā)而中心尚是好肉,未得起發(fā)耳,時日既到,自然充括而成血漿,輕稀者不須治,重密者用解毒化斑湯。若先有水,忽然干枯黑陷,此名疔痘,不可與中氣不足同例論。

中心微起四圍干,不久焦枯變一般。毒火熏蒸津液竭,開關啟龠治應難。

凡痘有中心微起含水色,四畔干枯者,此毒火熏蒸,津液枯竭,急以疔痘之法治之,否則盡枯。又復煩躁叫哭喘渴者不治。

痘疔只為火傷陰,濟急無如砭與針。解毒透肌兼發(fā)散,胭脂四圣效應深。

大抵痘之初出一點血,此一點屬正氣,覺毒瓦斯沖擊,隨腠理而出現(xiàn);其后,毒與血化為水,水化為膿,膿成毒解。若毒大甚,熬煎陰血,其血干枯而變黑色,不得化水,反閉塞毒出之路,以致毒瓦斯陷伏不得出,此名倒陷。其人煩躁腹脹,喘滿口渴,多不可救。故古方外以針刺破,吮出其血,或用燈火淬之,無非欲其開關啟龠,而使毒瓦斯得出也。宜四圣珍珠散治之,用藥后其瘡便回者吉,如不回,反添黑陷,死證也,不可妄治。內(nèi)服之藥,有用穿山甲燒人牙者,藥既非解毒發(fā)表之藥,又無托里快斑之能。愚者執(zhí)而用之,適足誤事,又不若四圣快斑散,屢多奇效。

密齋曰∶錢氏用百祥丸、牛李膏,必其人大小便秘結,煩躁作渴,故宜服之;若其人大小便自調(diào),身無大熱,則必不可用。今改去百祥丸、牛李膏,以宣風快斑散代之,服此以通為度,通后瘡回,以四君子湯徐調(diào)之。

若或因泄瀉,其瘡由灰白而變黑陷,此名倒靨,宜木香快斑散治之。

予按∶痘中壞證,惟黑陷最惡。凡見黑陷者,大便未必自調(diào),身體未必不熱,神情未必不擾攘,宣風快斑散或可治其輕者;若大便秘結,煩躁悶亂,大熱口渴,舌上黃黑者,舍百祥無以挽回。蓋黑陷兇危之證,非峻厲之方,不足以制其猖獗。今凡如百祥丸及棗百祥丸、無價散、胡荽酒,并外治忍冬湯五方,宜預制,以便臨證酌用。萬氏、錢氏兩存可也。

黑陷瘡為壞證先,此名惡候古今傳。若教出現(xiàn)渾身上,盧扁無功莫怨天。

凡黑陷用以前治法,其瘡紅活,根據(jù)期光壯,吉兆也;倘服藥如故,則不可治。若痘本稀,其中起發(fā)者多,略有數(shù)個黑陷,此則可治;假如稠密,又不起發(fā),或灰白、或紫赤、或青干,又加黑陷者,治之無功。

灰白遲延頂復平,紫紅 腫候須明。且將氣血分虛實,莫棄圓機執(zhí)一行。

凡痘瘡喜紅活充實,若不紅活充實虛也,紅腫太過實也。假如灰白色,當起不起,而頂平陷者,此氣虛也。

必問其人初起證候,如初因吐瀉不能飲食,其后瀉止而灰白頂平者,此正氣虛弱,宜大補快斑湯以補之。

如泄瀉一向不止,用異功快斑湯兼豆蔻丸;如服以上之藥,泄瀉仍甚,用附子理中湯以溫其中。

若其人素日虛怯,而吐瀉不止,此元氣不足,用補元快斑湯;如誤服解毒寒涼,及誤飲冷水者,用調(diào)中快斑湯。

若灰白色又加癢塌、頂陷、腹脹,此不治之證;假如紅 紫腫,血熱也,宜涼血快斑湯。

若其人素實,初起誤服熱藥,以致紅 紫腫,宜三黃解毒湯清解之;若紫赤變黑,喘渴不寧者,不治。

起發(fā)猶如錫餅鋪,皮膚光若水精壺。其人能食方無慮,不食將為鮑肆枯。

凡痘瘡稠密,要根據(jù)次起發(fā),紅活尖者吉。一齊起發(fā),遍身白色如錫餅形,頭目浮腫,此惡候也。但看其人之食飲何如∶若能食,大便堅,小便清,無他證,往往延至日久,渾身皮脫而愈;若不能食,后加吐瀉熱渴瘙癢,必死之證。能食者,宜服解毒之藥,用助脾快斑湯扶其中氣。

起發(fā)之時未試漿,口唇瘡色早焦黃。如斯惡候無人識,慢自矜夸強立方。

口唇,脾之候也。脾司運化以養(yǎng)血氣,所以痘瘡不宜脾胃受傷。如初出起發(fā)之時,漿水未試,口唇瘡色內(nèi)帶黃漿,此惡候也。時人不識,喜其成漿,便呼為吉,不知六七日間,其瘡先靨,剝落一層而死矣。

瘡頭起發(fā)漿先白,不問何經(jīng)皆是賊。慢夸妙手有仙方,七日應為泉下客。

凡痘由紅點而水泡,由水泡而膿泡而結痂,有自然之序。初起發(fā)時,頭帶白漿,此疫癘也,不可治。

發(fā)時磊落最堪夸,相串牽連事可嗟,若又四圍添小粟,定然瘙癢證來加。

凡痘起發(fā),顆粒分明,尖圓磊落者吉;若彼此牽連成一片者兇。如上分氣血虛實,用解毒快斑治之;虮径黄鸢l(fā),或于根窠四畔又旋出小者,攢簇本瘡,成叢似粟者,不待養(yǎng)漿,即加瘙癢而死矣。

起發(fā)時常驗四肢,發(fā)而不透成兇危。此緣脾胃多虛弱,發(fā)散還須當補脾。

凡痘瘡宜視手足何如∶若手足循序起發(fā),此脾胃素強,毒瓦斯得越,不必憂慮;若遍身俱起,手足起不透,此脾胃本弱也。蓋脾胃主灌溉四肢,今既虛弱,不能行其津液,使毒得越,所以手足起發(fā)不齊,宜補脾快斑湯助長可也。

起發(fā)之時貴謹扶,調(diào)和何必問醫(yī)巫!暑寒食飲須當慎,后悔噬臍莫可圖。

痘瘡有輕變重者,犯禁,或誤醫(yī)藥,或犯風寒,有重變輕者,反是。然輕者吉兇之變,存乎起發(fā)之時,調(diào)護不可縱弛也;蛴霰╋L驟雨、迅雷閃電,即當以密布幃 ,緊飾房戶,以防客風怪氣之侵。如失調(diào)護,為寒涼所郁,不能起發(fā),宜正氣快斑湯。

凡痘起發(fā)之時,遇久陰雨不能起發(fā),宜平胃快斑湯以燥其濕。

凡痘當起發(fā),遇天氣暄熱,俗人不知,謂痘欲溫暖,蓋覆太濃,以致毒火郁遏,不得發(fā)越。此壯火食氣,反虛其氣,宜白虎快斑湯。

凡痘當起發(fā),誤傷生冷,以致脾虛不能起發(fā)者,用理中快斑湯。

凡痘瘡起發(fā),內(nèi)傷飲食,腹中飽悶或痛,以致中氣郁遏,不能起透者,宜寬中快斑湯。

自此常宜大便堅,如常調(diào)理保安然。若逢泄瀉無休歇,寒熱須教仔細研。

痘瘡自起發(fā)之后,大便要堅,雖三四日一次亦無事;小便常要清利,若見小便赤少,宜四苓新加湯。

或有忽然泄瀉,宜分寒熱治之。視其所bhskgw.cn/hushi/泄之物,或焦黃酸臭,此內(nèi)熱也,或傷飲食,宜胃苓和中湯。

若泄出之物,清白澄冷,里寒也。用附子理中湯方見前。如久泄不止,用理中湯吞送豆蔻丸方見前。

其人能食素脾強,大便雖溏也不妨。但用補中消導bhskgw.cn/zhicheng/藥,六君加味信良方。

其人能食,雖有泄瀉不能為害,當用補中之藥,宜六君子湯固其中氣。

起發(fā)預防頭面腫,大頭時氣可兼醫(yī)。瘡宜磊落色宜潤,反此傾危命必隨。

凡痘瘡起發(fā),有頭面由漸而腫,此毒瓦斯發(fā)越,聚于三陽,欲作膿血,故皮肉 腫。此雖正病,亦當解毒、護目、救咽喉而兼治之,宜清毒化斑湯。

若頭面不腫,必瘡本稀疏磊落,痘根輕淺,雖作膿血,卻不占處,故且不腫,不必治之。

若痘稠密,應腫不腫,此毒郁于內(nèi),不能起發(fā),急服托里快斑湯。服藥后,瘡起者吉,不起者兇。

至于腫時,又要觀其皮色何如,磊落紅活者吉;模糊黑黯灰色者,多不可治。

亦有痘將起發(fā),便頭目先腫。此天行疫癘之氣,名大頭瘟者是也。急解其毒,宜苦參散。

面腫頭浮眼不開,如斯惡候實堪哀。未應開處偏開早,搔癢頻加兇禍來。

痘瘡起發(fā),頭面浮腫,有不閉目者,但觀其痘之輕重疏密。若疏輕者,目雖不閉亦不妨,重密者,其目要閉,宜閉不閉者兇。蓋眼封鼻塞,神氣內(nèi)固而不外馳,吉兆也。但遇封眼之時,必待其收靨之時而后漸開可也;若未及收靨,漸生瘙癢,而腫消目開者,大兇!

痛癢原來有實虛,癢虛痛實載于書。都來痛者終為吉,諸癢難言吉自如。

大凡諸痛為實,癢為虛。謂之實者,邪氣實也;謂之虛者,正氣虛也。蓋痘瘡始終氣以載之,血以養(yǎng)之,氣血充實,則禁固其毒,不得橫行,所以緊實而為痛也。痛乃美事,不須服藥,茍欲治之,宜涼血芍藥湯。

瘡痘作癢,邪氣橫行,泛濫皮肉,不任條約,侵螫是為癢也。蓋痘瘡惟回頭作癢,容或有之,此否極泰來之兆。若發(fā)熱及養(yǎng)漿時作癢,皆危證也,內(nèi)宜托里解毒之藥,外用熏洗之法,令無致于癢塌破陷可矣。仍要分虛實治之,若能食而大便秘者,此邪氣內(nèi)實,正氣外虛,宜加味四圣解毒湯,外用洗法;若有泄瀉而作癢者,乃正氣里虛,邪氣外實,宜調(diào)元托里湯,外用熏法。

起發(fā)之時渴又臨,火邪內(nèi)迫熱偏深。急宜解毒生津液,休得俄延向外尋。

凡痘瘡起發(fā),身上作熱,不可除其熱。若不熱則痘不發(fā),如熱太過,甚于常時,唇焦口燥,小便短少,不可不治,宜導赤解毒湯微解之。

若痘瘡作渴,此是常事。蓋由胃中津液不能滋養(yǎng)本元,內(nèi)則熾于毒火,外則灌潤于瘡,故宜渴耳。凡一切瓜果生冷之物,不可與食,惟炒米湯飲之為宜。若渴太甚,看其人虛實而治。

若飲食如常,大便堅實而渴者,此內(nèi)熱也,宜生津地黃湯潤之。

若泄瀉而渴,此內(nèi)虛津液不足,不能上潮于口,宜七味白術散滋之。

聲啞無音更切牙,憎寒躁擾亂紛嘩。錯喉干嘔多昏悶,形氣俱傷最可嗟。

痘瘡始終要聲音清朗,人事安靜,五臟堅實,飲食如常。若起發(fā)之時,忽然失聲切牙,寒戰(zhàn)煩躁,昏迷嗆水,錯喉干嘔,痰氣喘急,泄瀉不止,腹痛悶亂,俱皆兇證。古人云∶痘出而聲不變者,形病也;痘未出而聲變者,氣病也;痘出而聲不出者,形氣俱病,將欲治之,誠難為力。咳嗽而失聲者,非此論。

痘兒嘔噦不堪聞,不是寒邪是火焚。妄進湯丸如拙匠,內(nèi)傷臟腑非妖氛。

凡痘瘡干嘔無物,或時常噦逆,此臟腑內(nèi)傷,沖任之火上犯清道,故為嘔噦之惡聲。經(jīng)曰∶弦敗者,聲必嘶;木陳者,葉必落;臟敗者,聲必噦。針灸無功,湯藥無效。此之謂也。若飲食而嘔,當分寒熱而治。

如曾傷冷物,受寒氣,此寒嘔也,宜二陳理中湯;如未傷冷物及寒氣,此熱嘔也,宜二陳一連湯和之。

若飲食哽塞而嘔噦者,咽中有瘡,必作痛,閉塞而嘔,宜加味鼠粘子湯,外用控涎散吹之。

渾身痘密精神耗,補瀉無功煩復躁?裱蕴淇抟姽砩,臟腑敗傷天命到。

凡痘稀少,自然易壯。密者切防氣血虧損,起發(fā)不透,即是病之所在。如前法治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在氣補氣,在血補血,隨機應變,每中權衡,不可執(zhí)方以誤人命。若補瀉無功,反增沉重,或啼哭不止,日夜呻吟,煩躁悶亂,狂言妄語,如見鬼神,此臟腑傷敗,神魂離散,復何為哉!

【入方】

黃 芍藥湯 治痘起發(fā)太快,毒火作崇。

官揀參 炙黃 生白芍黃芩連翹防風 牛蒡子桔梗干葛 荊芥穗 炙甘草竹葉十片為引,水煎服。

內(nèi)托護心散 治痘起發(fā)太遲,正氣不足。

官揀參 大當歸 北防風 酒黃連 酒黃芩 酒黃柏 牛蒡子 荊芥穗木通 青化桂 凈蟬蛻 炙甘草便秘加大黃、紫草。水煎,入燒過人屎調(diào)服。

十宣內(nèi)托散 治痘起發(fā)之時,形扁塌,色枯黑。

官揀參 炙黃 全當歸 正川芎 芽桔梗 荊芥穗 牛蒡子 北防風 炙甘草大便秘加酒大黃、紫草;小便澀,加木通;渴,加花粉、麥冬、葛根。水煎,入燒過人屎同服。燒人屎,痘科之圣藥也。

解毒托里散 治痘出過于稠密,防起發(fā)不透。

芽桔梗 牛蒡子 荊芥穗 鮮紅花 北防風 當歸尾 凈蟬蛻 綠升麻 粉干葛 赤芍藥 凈連翹 炙甘草水煎,入燒過人屎同服,令易壯易靨。

四物快斑湯 治痘瘡干燥,形不充肥。

全當歸 正川芎 京赤芍 懷生地 綠升麻 粉干葛 凈連翹 鮮紫草 荊芥穗 牛蒡子水煎,和燒過人屎服。

四君快斑湯 治痘雖充肥,而帶yin濕。

官揀參 炙黃 白云苓桂枝 荊芥穗 香白芷 北防風 廣陳皮 杭白芍 炙甘草凈水煎,熱服。

大補快斑湯 治痘起發(fā),皮嫩易破,防癢塌。

官揀參 炙黃 全當歸 大川芎 赤芍藥 懷生地 牛蒡子 炙甘草 北防風 連翹殼 柳楊桂水煎,入燒過人屎同服。

解毒瀉火湯 治痘出根窠紅赤,頂赤帶艷。

酒黃芩 牛蒡子 當歸梢 黑梔仁 凈連翹 山豆根 生甘草 芽桔梗 綠升麻 粉干葛 地骨皮水煎,入燒過人屎調(diào)服。服后色退者生,不退者兇。

十全大補湯 治痘出純白色,此血寒氣虛也。

官揀參 漂白術 白云苓 懷生地 青化桂 當歸身 大川芎 杭白芍 炙黃 公丁香 嫩鹿茸 炙甘草煨姜三片,大棗三枚引,水煎服。

黃連解毒湯 治痘出純紫赤色,血熱氣實也。

正雅連 川黃柏 枯黃芩 黑梔仁 懷生地 牛蒡子燈芯十根為引,水煎,熱服。

解毒化斑湯 治痘四圍起發(fā),中心陷下不起。

官揀參 炙黃 生甘草 當歸梢 正川芎 牛蒡子 北防風 凈連翹 荊芥穗 冬月加上薄桂水煎,入燒過人屎服。

四圣珍珠散 治痘疔。

豌豆綠豆(各四十九粒,燒灰存性) 油頭發(fā)(一握,燒灰) 海蚌珠(七粒,研末)

上將四味研為細末,用胭脂取汁,和上四末調(diào)勻,以針挑破其疔,納藥于中,更以胭脂汁涂四圍,其瘡色回者吉,不回反添黑陷者死。

四圣快斑散 治痘瘡黑陷,解毒托里。

淮木通 凈連翹 生黃 鮮紅花 鮮紫草 炒麻黃 人中黃辰砂(另研) 絲瓜(連蒂,燒灰)

燒過人屎(各等分)

共為細末。白湯調(diào)服二三錢。

宣風快斑散 治黑陷而身無大熱,大小便調(diào)者。

淮木通 陳枳殼檳榔 川大黃 牽牛末 生甘草俱等分水煎服,以大小便通利為度。

木香快斑散 治由灰白而變黑陷。

官揀參 南木香 炙黃 青化桂 杭青皮 訶子肉 炙甘草 當歸身 漂白術 廣陳皮姜、棗引,水煎服。中病即止,不可多服,恐增熱證。

百祥丸 治痘黑陷,大小便秘,煩躁悶亂,喘急,舌黑。

紅芽大戟不拘多少,水煎極軟,去骨,日中曬干,復內(nèi)原汁中煮汁盡,焙干為末,水丸如粟米大。每一二十丸,研,赤脂麻湯下。

棗變百祥丸 治證如前,方稍緩。

紅芽大戟(去骨,一兩) 青州大紅棗(三十個,去皮核)

上用水一碗,以前二味同煮,水干為度,去大戟不用,將棗肉搗爛為丸。從少至多,木香湯下,以利為度。

無價散 治黑陷由疫毒而致。

用人、、豬、狗糞等分,于臘月內(nèi)燒灰,瓷缸收貯。用時,以砂糖水調(diào)服二三錢。

胡荽酒(即芫荽也) 治痘疹倒陷不起。

胡荽四兩切碎,以好酒入瓶內(nèi),先煎一二沸,入胡荽在內(nèi),蓋定勿煎,勿令泄氣,放冷。每吸一口,微噴患者,從背至足,勿噴頭面。病患常令聞此胡荽氣。

外浴忍冬湯 治痘疹倒陷,黑陷不起,皆良。

忍冬藤,俗名銀花是也。春冬用枝,夏用枝葉,銼碎,以長流水一大釜,煎七分,將三分之一置浴盆內(nèi),以手試之,溫熱得中。先宜服用湯藥,然后浴洗,漸漸添湯,以痘起光壯為度,不拘次數(shù)。

予按∶忍冬湯,治痘焦枯倒陷不起,誠為良法,第嚴寒時令,深為可慮。予嘗見寒月當風浴洗,痘未起而作搐死者矣,蓋傷于寒也。愚意必于帳中卷去被褥,用小盆盛湯,抱兒入帳中,垂帳以洗,則暖氣熏蒸,斷不致受寒生變。此法有益無損,不可不知。

大補快斑湯 治痘起發(fā),由吐瀉不能飲食而灰白。

官揀參 炙黃 漂白術 炙甘草 杭白芍 全當歸 正川芎 南木香 上薄桂 廣陳皮 藿香葉大棗三枚為引,水煎,半饑服。

異功快斑湯 治痘證久瀉不止。

官揀參 炙黃 炙甘草 漂白術 南木香 全當歸 青化桂 廣陳皮 公丁香 白云苓 訶子肉大棗三枚為引,水煎,半饑服。

豆蔻丸 治證同前,服異功不愈者。

肉豆蔻(煨) 南木香(煨) 西砂仁(炒) 石龍骨( ) 訶子肉(煨) 赤石脂( ,以上各五錢)

枯礬(七錢五分)

共為末,面糊為丸胡椒大。每服十五丸,米飲化下。

附子理中湯 治痘證中寒泄瀉,糞色青白。

官揀參 漂白術 黑炮姜 熟川附 炙甘草量兒大小加減分兩,水煎,溫涼服。

補元快斑湯 治痘兒脾胃元氣素弱,而吐瀉不止。

官揀參 炙黃 漂白術 全當歸 炙甘草當歸土拌炒,姜、棗引,水煎服。

調(diào)中快斑湯 治痘疹誤服寒涼及冷水,以致泄瀉。

官揀參 漂白術 白云苓 法半夏 炙甘草 青化桂 南木香 廣陳皮 漂蒼術 川濃樸 藿香生姜三片引,水煎服。

涼血快斑湯 治痘疹紅 紫腫,血熱故也。

凈連翹 當歸尾 懷生地 鮮紅花 綠升麻 牛蒡子 生甘草大便秘,加紫草,甚者,加大黃;小便秘,加木通。燈芯十莖為引,水煎,熱服。

三黃解毒湯 治痘初起,誤服熱藥,以致紅 紫腫。

酒黃芩 酒黃連 酒川柏 淮木通 生甘草 黑梔仁 綠升麻 凈連翹 牛蒡子淡竹葉為引,水煎,熱服。

助脾快斑湯 治痘稠密,一齊起發(fā),形如錫餅。

廣陳皮 山楂肉 荊芥穗 牛蒡子 南木香 杭青皮 陳枳殼 淮木通 炙甘草水煎,服一二劑,不宜多。

補脾快斑湯 治痘疹手足起發(fā)不齊。

大官揀 炙黃 北防風 漢防己 柳楊桂 炙甘草水煎服。若手足痘見而復隱,起而復塌,此本根已廢,枝葉先萎之象,必死不治。

正氣快斑湯 治痘犯暴風疾雨,寒涼所郁,不能起發(fā)。

羌活 漂蒼術 北防風 芽桔梗 當歸身 粉干葛 香白芷 正川芎 炙甘草冬月,加上薄桂,生姜為引,水煎服。

平胃快斑湯 治痘值天時久雨,濕滯不能起發(fā)。

漂蒼術 廣陳皮 川濃樸 川羌活 北防風 上薄桂 結豬苓 白云苓 炙甘草凈水煎,半饑熱服。

白虎快斑湯 治痘值炎天暑月,誤用蓋覆,以致毒火郁遏,閉其腠理,不能起發(fā)。

官揀參 熟石膏 大麥冬 粉干葛 綠升麻 淡竹葉 生甘草昏迷者,加辰砂末。小便赤者,加木通。大便堅者,加生石膏。粳米一撮為引,以米熟為度,熱服。

理中快斑湯 治痘誤傷生冷,寒凝不能起發(fā)。

官揀參 漂白術 白云苓 青化桂 黑姜炭 南木香 炙甘草嘔,加半夏;泄瀉,加懷山。生姜三片,大棗三枚引,水煎服。

寬中快斑湯 治痘誤傷飲食,中氣抑遏,不能起發(fā)。

廣陳皮 法半夏 漂白術 陳枳殼 六神曲楂肉 西砂仁 正雅連 南木香 川紫樸 杭青皮 凈連翹炙甘草生姜一片為引,水煎,熱服。

四苓新加湯 治痘已起發(fā),小便赤少。

結豬苓 宣澤瀉茯苓 淮木通 白滑石 凈連翹 甘草梢燈芯、淡竹葉為引,水煎服。

胃苓和中湯 治痘已起發(fā),忽然泄瀉,或傷飲食。

結豬苓 宣澤瀉 漂白術 白云苓 廣陳皮 訶子肉 炙甘草 川黃連 南木香 綠升麻 藿香葉粳米一撮為引,水煎服。

六君子湯 治痘起發(fā),能食而泄瀉,雖無害,亦宜調(diào)其中氣。

官揀參 漂白術 白云苓 廣陳皮 法半夏 炙甘草 炙黃 六神曲 南木香綠升麻 西砂仁生姜、大棗為引,水煎服。

消毒化斑湯 治痘瘡起發(fā),頭面作腫。

芽桔梗 牛蒡子 凈連翹 北防風 紫草茸 綠升麻 凈蟬蛻 密蒙花龍膽 人中黃水煎,食后服。

托里快斑湯 治痘稠密,頭面應腫不腫。

川羌活 北防風 牛蒡子 芽桔梗 綠升麻 荊芥穗 凈連翹 粉干葛 當歸梢 上薄桂 炙甘草竹葉十片為引,水煎服。

苦參散 治痘瘡初壯,頭面未應腫而腫,天行瘟疫也。

川羌活 北防風 牛蒡子 芽桔梗 凈連翹 酒黃芩 荊芥穗 人中黃 嫩苦參水煎,入竹瀝、姜汁調(diào)勻,徐徐服。

四圣解毒湯 治痘瘡作癢,能食而大便秘。

紫草茸 淮木通 陳枳殼 炙黃 柳桂枝 錦大黃(酒炒)

水煎,空心熱服。

洗法 治痘瘡作癢。

綠升麻 漂蒼術 全麻黃 槐樹枝 柳樹枝煎濃湯,乘熱拭之

調(diào)元托里湯 治痘瘡作癢而兼泄瀉。

官揀參 炙黃 炙甘草 南木香 廣陳皮 訶子肉 嫩柳桂 北防風 川羌活 赤芍藥 荊芥穗生姜為引,水煎服。

熏法 治痘瘡作癢,泄瀉內(nèi)虛者。

茵陳蒿 蘄艾葉二味燒煙熏之,如用上二法而癢止者吉,反甚者兇,不治。

導赤解毒湯 治痘起發(fā)時,身熱太甚,唇焦口渴。

淮木通 北防風 大麥冬 凈連翹 地骨皮 綠升麻 白芍藥 粉干葛 懷生地天花粉 炙甘草燈芯十根為引,水煎服。

生津地黃湯 治痘起發(fā),大便堅實而渴。

懷生地 大麥冬 凈知母 天花粉 炙甘草竹葉十片為引,水煎,熱服。

七葉白術散 治痘起發(fā),泄瀉而渴。

官揀參 漂白術 南木香 藿香葉 白云苓 粉干葛 炙甘草生姜、大棗為引,水煎服。

二陳理中湯 治痘曾傷冷物,受寒氣而嘔者。

官揀參 漂白術 廣陳皮 法半夏 炙甘草生姜三片為引,水煎服。

二陳一連湯 治未傷冷物、寒氣而嘔者,熱也。

廣陳皮 法半夏 白云苓 酒川連 炙甘草竹茹、生姜為引,水煎,熱服。

加味鼠粘子湯 治咽喉中生瘡,閉塞而嘔者。

芽桔梗 牛蒡子 新射干 北防風 山豆根 廣陳皮 荊芥穗 凈連翹 炙甘草水煎,熱服。

控涎丹 吹咽中生瘡。

辰砂(五分) 明雄黃(三分) 兒茶(五分) 川柏(五分)

共為末,吹喉中。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