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貼內下載]傷寒論現(xiàn)代研究叢刊-傷寒論文獻通考(錢超塵)
    

傷寒雜病:[貼內下載]傷寒論現(xiàn)代研究叢刊-傷寒論文獻通考(錢超塵)

本帖最后由 雪山來客 于 2011/3/20 21:58 編輯 bhskgw.cn/pharm/

傷寒論現(xiàn)代研究叢刊-傷寒論文獻通考》(錢超塵)pdf掃描版。866頁。

是全面研究考證《傷寒論》各種版本內容及流傳的最權威資料。

   



   



   



   



   



   






附件: 你需要登錄才可以下載或查看附件。沒有帳號?注冊
收藏0分享0
回復引用

舉報返回頂部

雪山來客
  • 發(fā)短消息
  • 加為好友
雪山來客當前離線
閱讀權限
60 
積分
13041 
注冊時間
2009/6/5 
最后登錄
2013/7/14 
在線時間
6995小時 
精華
日志
35 
主題
35 
帖子
1213 

金牌會員

金牌會員, 積分 13041, 距離下一級還需 9986958 積分
2#
發(fā)表于 2011/3/20 22:04|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雪山來客 于 2011/3/21 10:28 編輯

    下載說明:

    1、由于操作誤差,最下一行左邊的一個壓縮包,第12#的那個是多余的,因為無法刪除,只好保留在頁面上面,敬請諸位不要下載。

    2、將其他13個壓縮包全部下載到同一個子目錄中,解壓其中的一個,就可以恢復得到一個完整的pdf電子書。

    3、對下載操作有困難的同仁,可以直接到以下鏈接下載:

    “愛問網”:(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1425936.html)


    -----------傷寒論版本研究大家——錢超塵先生力作《傷寒論文獻通考》——學苑出版社

    書名:《傷寒論文獻通考》
    圖書編號:1908272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ISBN:750770557
    作者:錢超塵

    內容簡介及目錄

         本書由《傷寒論》學大家、中醫(yī)文獻訓詁學家、全國醫(yī)古文學會主任錢超塵教授撰寫。本書對多種傷寒傳本,如《脈經》、《玉函》、唐本、宋本、成本、敦煌本、淳化本、康治本、康平本等,以豐富史料,一一考訂,分析精深而審慎,對重要《傷寒論》注家,亦有評考;對《傷寒論》中的難解字詞,均有確詁詳解。


    自序
         《傷寒論文獻通考》應該說是我從事宋本《傷寒論校注》和《傷寒論語譯》工作的一項副產品!靶Wⅰ焙汀罢Z譯”是衛(wèi)生部和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下達的科研課題,在《傷寒論臨證指要》序言中已經講過了。從1984年春,我開始系統(tǒng)地讀了許多《傷寒論》著作,深感北宋治平二年以前八百余年間《傷寒論》的流傳,亂如紛絲,不但傳本歧出,而且頭緒紛繁,因此,下決心把從王叔和始至北宋治平二年止這八百余年《傷寒論》流傳史,理出一個脈絡。從1984年春開始積累資料,至1989年資料基本充實,從1989年10月動筆,至 1993年2月10日寫完最后一頁,一共用了九年時間。

    九年成一書,孰不云拙遲?但這“拙遲”,卻是有原因的!秱摗吩谥嗅t(yī)學上的價值,無論給它怎樣高的評價,也不過分。但是它在北宋治平二年林億、孫奇校定之前至王叔和整理仲景遺文之后,中間相隔八百余年,《傷寒論》傳本歧出,史志著錄忽此忽彼,顯晦離合,錯節(jié)盤根,極難理清頭緒。以宋本《傷寒論》而言,凡治《傷寒論》者,莫不以得宋本為無尚幸福,無尚榮耀。

    可是,從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趙開美輯刻《仲景全書》以后,至1991年6月劉渡舟錢超塵任主編副主編的《傷寒論校注》出版之前,中間相隔三百九十余年,大部分學者讀的都是成無已的《注解傷寒論》。本世紀以來,能見到全帙而不加刪節(jié)的宋本《傷寒論》(即趙開美《仲景全書》中的《傷寒論》)者,百不一見。雖然書肆有售所謂宋本《傷寒論》者,但所據(jù)之底本,均非趙開美《仲景全書》本。至于北宋林億、孫奇校定《傷寒論》所據(jù)的底本,其來源如何,從叔和至北宋,《傷寒論》怎樣流傳演變,學者鮮有論及,而且即使論及,也是言人人殊,每多意必之言,殊難令人滿意。
     在北宋治平二年之前,除林億孫奇校定的《傷寒論》本以外,還有如下重要傳本:

    ①王叔和《脈經》卷七《傷寒論》本;
    ②《隋書經籍志》著錄的《辨?zhèn)肥肀荆?br >③《金匱玉函經》八卷本;
    ④唐初孫思邈收錄于《千金翼方》卷九卷十的《傷寒論》二卷本,本書稱之為唐本;
    ⑤北宋初荊南國末主高繼沖進獻給朝廷的《傷寒論》本,本書稱之為高繼沖本;
    ⑥本世紀初敦煌石室中發(fā)現(xiàn)的《傷寒論》殘卷,等等。

    說《傷寒論》在北宋治平二年以前傳本歧出,是事實嗎?無疑是事實。如果不把這些傳本的來源考證出來,如果不把這些傳本之間的互相關系考證出來,那么,在治平二年之前,《傷寒論》的流傳,豈不成一本糊涂帳了嗎?

      問題還不僅如此。讀書和考證,首先當從目錄上問途!端鍟浖尽分洝侗?zhèn)肥碚f,此書著錄于梁朝阮孝緒的《七錄》,而到編《隋志》時“亡”了。難道真“亡”了嗎?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自序中說,他的著作名叫《傷寒雜病論》,計一十六卷,可是,在我國正史的目錄中,除《新唐書·藝文志》外,從來也沒有《傷寒雜病論》這個書名,在《隋書經籍志》中卻有《張仲景方》一十五卷,此書在《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中亦加著錄,說明此書至唐末猶存。試問:《傷寒雜病論》與《張仲景方》有什么關系?二者是否同書而異名?

    還有更困難的《金匱玉函經》的來源問題,有的學者認為它成于孫思邈以后,有的學者認為它成于南朝醫(yī)師,國學大師章太炎即持此說,有的學者認為它是王叔和親自整理之《傷寒論》的祖本,這些尖銳分歧的問題不加考證,勢不能解決。還有,《金匱玉函經》為什么首見于《宋史藝文志》,而不見于《新唐志》《舊唐志》《隋志》?《金匱要略》與《張仲景方》有無關系?為什么直至北宋王洙才始加發(fā)現(xiàn)?高繼沖本是在什么歷史背景下獻出來的?它是何代傳本?敦煌《傷寒論》殘卷抄寫于何代?等等,等等,這些學術問題,只有在博極群書,融匯貫通、聯(lián)系思考、找出關鍵的基礎上,才能基本解釋清楚。

      《傷寒論文獻通考》對上述諸問題,以及其他有關問題,均在提供大量翔實資料的基礎上,作了比較深入的考證與解答。這是九年撰成此書的重要原因。


      本書分為七章:
    第一章、是《張仲景事狀及著作考》,較充分地考證了張仲景的有關事績及仲景著作散亂時間、整理時間、流傳演變以及王叔和《脈經》卷七《傷寒論》與仲景著作的關系。該章所論,多發(fā)前人所未發(fā),考證皆以史實為根據(jù),完全摒棄意必之言。

      第二章、是《金匱玉函經的研究與考證》,確認《金匱玉函經》是《張仲景方》中的組成部分,而《張仲景方》為叔和親自整理,因此,《金匱玉函經》是《傷寒論》早期傳本!督饏T玉函經》之名,約出現(xiàn)于東晉葛洪以后,在葛洪之前,它就叫《傷寒論》或《辨?zhèn)贰1菊碌谝还?jié)《金匱玉函經流傳簡史考》詳于《玉函》從唐至清之流傳,唐以前流傳簡史,當參閱第一章《金匱玉函傷寒古本》一節(jié)。本章其余各節(jié),依《玉函》章節(jié)次第,與《脈經》、唐本、宋本對比考證,資料充分翔實,從考證中,可以看出,孫思邈的唐本《傷寒論》是以《金匱玉函經》為底本又加以調整而撰成的。

      第三章、是《唐本傷寒論校注與考證》,本書第一次全面系統(tǒng)地采用窮盡性的校勘方法,對唐本《傷寒論》作了首次?!短票緜摗吩凇秱摗穼W術發(fā)展史上,具有承前啟后的巨大作用。它可上溯六朝,下啟有宋,它與《金匱玉函經》關系至密,不但內容基本相同,而且條次亦多相同。本章之考證與?保钛a了唐本《傷寒論》研究之空白。

      第四章、是《宋本傷寒論研究與考證》,除詳考了自王叔和至現(xiàn)在一千七百余年《傷寒論》流傳史外,第一次對宋本《傷寒論》子目進行了詳細、充分、認真的考證與研究,對“法”與“證”提出了作者的看法與定義,并以大量翔實資料第一次證明厥利嘔噦當獨立成篇。

      第五章、是《高繼沖本傷寒論校注與考證》。本章第一次對高繼沖本的來源、特點、進獻背景、高繼沖家族、高繼沖生卒時間作了詳盡考證,史料頗為豐富。高繼沖本從編入《太平圣惠方》至今已經一千年,但是它也沉睡了一千年,沒有人關心它,沒有人注意它,更沒有人研究它。本書第一次用提供資料的方法加以?。嚴格地說,提供資料僅是學術研究的準備工作,但既已提供了資料,我相信一定會有朋友繼續(xù)作?迸c研究工作。

      第六章、是《敦煌傷寒論殘卷?迸c考證》,對三個《傷寒論》殘卷的抄寫年代和它們在《傷寒論》學術研究上的重要價值進行了研究,對三個殘卷也進行了?。

      當對本書小樣校完第二遍的時候,我感到作為《傷寒論文獻通考》,尚需對唐代傳到日本去的兩個重要《傷寒論》傳本——即康治、康平本加以研究和考證,于是寫了《康治本康平本傷寒論研究與考證》,作為本書的第七章。

      以上七章,基本上把北宋治平二年以前眾多《傷寒論》傳本一一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與考證。猶如眾水,百派歸一!秱摗冯m然傳本歧出,至北宋治平二年,才結束了傳本紛出局面。此后《傷寒論》發(fā)展演變的歷史就簡單多了,所以《傷寒論文獻通考》對治平二年以后諸多注家之書,概未涉及。

      《傷寒論文獻通考》寫作時間較長,又不是從第一章依次寫到第七章的,而是先寫第六章,此章成于1989年底;繼寫第三章《唐本傷寒論校注與考證》,至1991年4月完成;接著依次寫第四章、第二章、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各章在資料的運用上,有些章節(jié)有重復之處。但作為獨立的一部分來看,這些資料又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也就不再刪削。

      從八十年代初至今,十年過去了。我不知疲倦地工作著,以奪回“文革”十年失去的寶貴光陰,先后出版了《中醫(yī)古籍訓詁研究》、《簡明中醫(yī)訓詁學》、《內經語言研究》、《戰(zhàn)國策譯注》、《古代漢語》、《山海經故事》等書,參與編著了全國高等中醫(yī)藥院校通用第四版、第五版、第六版《醫(yī)古文》教材、編寫了高等教育成人自學考試《醫(yī)古文》教材,撰寫論文六十余篇,合計三百余萬言。撰寫上述著作和文章,從來沒有象寫《傷寒論文獻通考》這樣困難,這樣耗費精神。盡管如此,《通考》仍然有些地方不能令人滿意,我誠懇地希望廣大讀者和專家予以指正。
    -----------錢超塵



    百科名片(http://baike.baidu。com/view/2506887.htm-)
       
    錢超塵
    錢超塵教授(1936.3-),現(xiàn)任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國巴黎國立第十三大學波比尼醫(yī)學院名譽教授,中華中醫(yī)藥學會醫(yī)古文研究分會、李時珍研究分會、王清任研究會主任,中華中醫(yī)藥學會中醫(yī)藥文化研究分會常務副主任,中華中醫(yī)藥學會中醫(yī)藥文獻研究分會副主任,中國訓詁學會理事等職。1972年底到北京中醫(yī)藥大學醫(yī)古文教研室任教至今。

    目錄
    錢超塵        1
    個人簡介        2
    成就        2
    主要著作        2
    主要參與出版著作        2
    《輔行訣五臟用藥法要傳承集》        3
    《洪氏集驗方考注》(藍泉齋藏書)        3
    《傷寒要旨藥方考注》(藍泉齋藏書)        4
    《傷寒明理論》(藍泉齋藏書)        6
    《北山醫(yī)案》        7
    《傷寒論文獻通考》        8
    黃帝內經太素新校正》        8
    采訪資料及評價        9
    印象        9
    家庭環(huán)境        9
    好老師的教誨        9
    刻苦鉆研        11
    治學方法        11
    鍥而不舍        11
    學以致用        12
    對知識的渴求        12
    治學心得        12
    神靜心清,即是養(yǎng)生        13


    -----------個人簡介
      錢超塵教授,我國著名中醫(yī)訓詁學家和中醫(yī)文獻學專家。1936年3月17 日出生于河北省玉田縣,即清代著名醫(yī)家王清任的故鄉(xiāng)。1961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恰逢我國第一屆古漢語研究生招生,他由于成績突出被推薦為該校中文系古代漢語研究生,師從我國著名古漢語專家陸宗達教授,學習以《說文解字》為核心的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考據(jù)學而成為乾嘉學派正統(tǒng)傳人。錢教授兢兢業(yè)業(yè)、勤勉治學,積數(shù)十年精力所萃,傾注于考據(jù)與訓詁中,以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目錄學和考據(jù)學等作為研究中醫(yī)古籍的手段,在中醫(yī)文獻研究及中醫(yī)經典著作的語言研究方面開拓出許多的新領域,填補了多項學術空白,并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醫(yī)古籍相關學科的傳承與普及作了大量工作,積極推進了中醫(yī)文獻的研究工作,為中醫(yī)學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成就
      他在傳道授業(yè)之余,潛心于中醫(yī)訓詁學、中醫(yī)文獻整理的研究,并在這一領域填補了多項學術空白,尤其是他以上古音韻學為手段,參照《甲乙經》、《黃帝內經太素》改正現(xiàn)行本《素問》、《靈樞》訛衍倒奪60余處,體現(xiàn)了他在中醫(yī)音韻訓詁方面頗深的造詣。


    主要著作
      《輔行訣五臟用藥法要傳承集》、《洪氏集驗方考注》、《傷寒要旨藥方》、《傷寒明理論》、《北山醫(yī)案》、《傷寒論文獻通考》、《黃帝內經太素新校正》、《黃帝內經太素研究》、《內經語言研究》、《中醫(yī)古籍訓詁研究》、《傷寒論文獻通考》、《唐本傷寒論》、《千金翼方詮譯》、《宋本傷寒論校注》、《戰(zhàn)國策譯注》、《古代漢語》和《醫(yī)古文》等,發(fā)表學術論文70余篇。


    主要參與出版著作

    《輔行訣五臟用藥法要傳承集》
      
       
      
    內容簡介:
      《輔行訣五臟用藥法要》原題“梁•華陽隱居陶弘景撰”,原藏敦煌藏經洞,是一部罕見的極為重要的中醫(yī)著作。原書寫于帛卷之上,全文雖僅8000字上下,但保存著大量久已失傳的中醫(yī)古籍內容,如部分《桐君藥錄》、《湯液經法》等,在中醫(yī)發(fā)展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此書1918年河北張偓南先生得獲此書,世襲珍藏,后張大昌先生獻出公之于世。
      經過錢超塵教授、趙懷舟同志及張大昌眾弟子的共同努力,將保存于張大昌弟子手中的21個抄本匯集于一,按時間先后全文收錄,說明抄本來源、傳承經過,撰成《輔行訣五臟用藥法要》一書。并精撰23篇研究性論文,對重要問題進行考證,為研究敦煌原卷及研究中國醫(yī)學史先秦至六朝之發(fā)展提供翔實材料,亦為研究張仲景《傷寒論》所據(jù)底本及其流傳演變提供不可或缺的珍秘資料。


    《洪氏集驗方考注》(藍泉齋藏書)
      
       
      
    內容簡介:
      《洪氏集驗方》五卷,南宋洪遵(1120~1174)撰。遵官拜資政殿學士。臨政之暇,熟讀醫(yī)書,關心民瘼,收集醫(yī)方,并事治療,多獲效驗。晚年將其多年搜求有效醫(yī)方刊刻成書,名《洪氏集驗方》。初刻本印于官府公文紙背,紙如蟬翼,至今仍可看清紙面文字。初刻本僅存一部,是為孤本,今藏北京國家圖書館,《中華再造善本叢書》據(jù)孤本再造之。南宋目錄學家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著錄之,宋末元初詩人鮮于樞題寫詩跋曰:“賢人留意濟斯民,學仕之馀未舍勤,猶訪醫(yī)方治疾病,豈因富貴墮心身。乃知后世家風遠,想見當年德業(yè)新,愧我長貧仍懶惰,不能望見屬車塵。 洪公當宋盛時,為侍從官,兄為宰相,其富貴為何如也?而不忘救民之事,著成方書,百世行之! 明文徵明、明末清初季振宜、清中葉黃丕烈、汪士鐘迭加收藏,流傳有序。清末為瞿鏞所得。瞿鏞《鐵琴銅琴樓藏書目錄》刊刻于光緒二十四年(1898),卷十四著錄該書云:“《洪氏集驗方》五卷,宋刊本。不題名。后有跋云:右《集驗方》五卷,皆余平生用之有著驗或雖未及用而傳聞之審者,刻之姑孰,與眾共之。乾道庚寅十二月十日番陽洪遵書。每半頁九行,行十六字。丸字避諱俱作園。后有鮮于樞題詩。其書以淳熙七、八兩年官用紙背所印,中鈐官印,惜不可識。后有黃蕘圃、顧澗賓跋。卷首有玉蘭堂、竹塢、季振宜滄葦諸朱記!焙髿w北京國家圖書館收藏。清中葉黃丕烈據(jù)初刻本雕版印刷,收入《士禮居叢書》。今以孤本及再造叢書本為底本參以士禮居本校讀之成此書,書末附考證。


    《傷寒要旨藥方考注》(藍泉齋藏書)
      
       
      
    內容簡介:
      《傷寒要旨藥方》二卷,南宋李檉撰。檉字與幾,安徽省姑孰(今當涂)人,官至尚書左司郎。南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傷寒要旨》二卷,李檉撰。列方于前,而類證于后,皆不外仲景!绷碜秱畏ù橐、《小兒保生方》,均佚。
      《傷寒要旨藥方》初刻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1990年上海中醫(yī)學院出版社《中國醫(yī)籍通考》載其版本傳承云:“《傷寒要旨》李檉撰,二卷,存。陳振孫曰:《傷寒要旨》李檉撰,列方于前,而類證于后,皆不外仲景,F(xiàn)有版本:據(jù)宋乾道七年(1171)姑孰郡齋刊本照相本!1991年中醫(yī)古籍出版社《全國中醫(yī)圖書聯(lián)合目錄》云:“《傷寒要旨》一卷,附《藥方》一卷。宋李檉撰。宋乾道七年辛卯(1171)姑孰郡齋刻本!眲t自1171年至1991年八百二十年間無翻刻者。乾道七年初刻本今藏北京國家圖書館,今以初刻本及中華再造善本叢書所收本為底本考注之。


      《傷寒要旨藥方》上卷為《傷寒藥方》,從北宋校正醫(yī)書局校定之《傷寒論》抄錄方劑107首,另加白園子一首(非《傷寒論》原有),計有108首方。下卷為《傷寒要旨》,從北宋校正醫(yī)書局校定之《傷寒論》六經病中選錄條文172條,從“可”與“不可”中選錄10條。


    《傷寒明理論》(藍泉齋藏書)
      
       
      
      《傷寒明理論》《傷寒明理方論》是與成無己《注解傷寒論》同等重要的著作,欲明成氏《注解傷寒論》的深奧含義,必須同時參閱此兩書。成無己之三部著作,猶鼎之三足,卓然而立。

      讀書貴得佳本。以《注解傷寒論》言之,汪濟川本、吳勉學本、趙開美本均非佳本,唯元刊本《傷寒論注解》最稱佳善,惜尚待刊行。

    成無己《金史》無傳。山東聊攝人。公元1142年(金皇統(tǒng)壬戌二年)河南洛陽錦屏山嚴器之《傷寒明理論前序》云:“聊攝成公,家世儒醫(yī),性識明敏,記問該博,撰述《傷寒》,義皆前人未經道者!庇诠1144年(皇統(tǒng)四年甲子)在《注解傷寒論序》中,嚴氏又云:“昨者邂逅聊攝成公,議論該博,術業(yè)精通,而有家學,注成《傷寒論》十卷!惫1172年農歷十月十五日(大定壬辰下元日)王鼎《注解傷寒論后序》云:“此書乃前宋國醫(yī)成無己注解,四十余年方成,所謂萬全之書也。后為權貴挈居臨潢,時已九十余歲矣。仆曩緣訪尋舍弟,親到臨潢,寄跡鮑子颙大夫書房百有余日,目擊公治病,百無一失!惫1172(金大定十年壬辰)年王緯序云:“今者聊攝成無己先生《注解》,內則明人之經絡,外則合天之運氣,中則說藥之性味,深造運氣之用,錯而綜之,以釋其經,由是仲景之意,較然大著!惫1205年(南宋開禧元年)五月甲子日歷陽張孝忠跋成公書云:“成公博極研精,深造自得,本《難》《素》《靈樞》諸書,以發(fā)明其奧,因仲景方論,以辯析其理,極表里虛實陰陽死生之說,藥病輕重去取加減之意,毫發(fā)了無遺恨,誠仲景之忠臣,醫(yī)家之大法也!1172年農歷九月重陽日,澠池令魏公衡云:“張仲景所著《傷寒論》,聊攝成無己為之注解,未及刊行而成君不幸去世!泵餍扉F云:“聊攝七十八歲撰成《明理論》,八十歲時,注完《傷寒論》,未暇注《金匱論》。”嚴器之、魏公衡、王緯、王鼎與成公皆同時人,而器之、王鼎與成公交誼頗厚,則所述皆確切無疑。張孝忠撰跋之時上距《注解傷寒論》雕板完成之年(1172)僅32年,則孝忠謂“成公當乙亥(1155)丙子(1156)歲,其年九十余,則必生于嘉祐(1056~1063)、治平(1064~1067)之間”,亦信實無誤也。


    綜合以上資料,《醫(yī)林列傳》成無己之條,其文取資張孝忠跋語為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〇三云:“明吳勉學刻此書題曰宋人,誤也!逼湔`何在?《總目提要》云:“無己,聊攝人,生于宋嘉祐、治平間。后聊攝地入于金,遂為金人,至海陵王正隆丙子年九十余尚存,見開禧元年歷陽張孝忠跋。”然則聊攝何時陷入金國、成氏較確切生年為何、《注解傷寒論》《傷寒明理論》始撰何時、撰訖何時、兩書何時刊刻、成公何時由故鄉(xiāng)聊攝北徙臨潢、大約卒于何時等等,均罕論及。今綜考諸序、南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及《金史》以考其大略。古語云:“知人論事”,謂論其事乃可深知其人其學也。

    《北山醫(yī)案》
      
       
      
    內容簡介:
      此叢書是由陳存仁先生主編的日本漢方醫(yī)學經典著作之匯編,1936年初刊。由于該叢書卷帙浩繁,讀者閱之不易。應讀者要求,學苑出版社邀請中醫(yī)古籍專家錢超塵教授、漢方醫(yī)學臨床專家黃煌教授,聯(lián)袂將日本漢方醫(yī)學著作中“臨床指導性強、有效率高”的專著進行重新精編、增補。

    《傷寒論文獻通考》
      
       
      
    內容簡介:
      本書由《傷寒論》學大家、中醫(yī)文獻訓詁學家、全國醫(yī)古文學會主任錢超塵教授撰寫。本書對多種傷寒傳本,如《脈經》、《玉函》、唐本、宋本、成本、敦煌本、淳化本、康治本、康平本等,以豐富史料,一一考訂,分析精深而審慎,對重要《傷寒論》注家,亦有評考;對《傷寒論》中的難解字詞,均有確詁詳解。


    《黃帝內經太素新校正》
      
       
      
    內容簡介:
      《黃帝內經太素》三十卷,唐初楊上善奉赦類編撰注,此書與《靈樞》、《素問》并列書林,為醫(yī)家研讀之重典。自《黃帝內經太素》手抄本復出至今將近200年,中日兩國學者競相研究,碩果累累,有眾多復抄本、復刻本問世。但因條件所限,尚無以仁和寺原抄影印件為底本對原書進行全面校勘者。本書作者經過5年努力,將本書奉獻給讀者。


    采訪資料及評價

    印象
      還記得初見錢超塵教授是在遠遠的講臺上,他是深受敬仰、學識廣博、細致嚴謹?shù)膶W者,當時還在讀研究生的我覺得他是那么遙不可及。隨著日后工作的不斷開拓,我與錢教授接觸的機會逐漸增多,我發(fā)現(xiàn)錢教授不僅刻苦鉆研、醉心學問,而且還非常和藹可親、樂觀豁達、謙遜淡泊,對待后學更是關愛鼓勵有加。近日錢教授在百忙之中應邀接受本刊的專訪,他以淡淡的樸實無華的話語對其一生求學、治學、教學等進行了系統(tǒng)的回顧,短短兩個多小時的采訪,讓我深深地感動于他幾十年甘坐冷板凳扎扎實實做學問的學術品格,也感動于他對學術研究的滿腔赤誠與嚴謹,更感動于他對祖國醫(yī)學和傳統(tǒng)文化的強烈感情和責任。幾十年來,《說文解字》《傷寒論》被他翻爛了,《素問》《本草綱目》也被他翻爛了。汗水終究會被風干,但書架上一本本寫滿注解的書籍依舊伴隨著他,見證了他思索的痕跡,也見證了他研究的歲月。錢教授似乎就是在不斷地研究和探索中實現(xiàn)著生命的樂趣和意義。下面就和我一起走近他,體會他的學術人生,解密他的治學之道。


    家庭環(huán)境
      錢超塵教授出身于一個普通的教師家庭,其父深諳中國傳統(tǒng)文化,能詩善畫,藏書頗豐,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圍和淳樸的鄉(xiāng)情,滋養(yǎng)著他年幼的心靈,給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長環(huán)境。他自幼即開始接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尤其是對《詩經》《論語》等經典著作的誦讀,對培養(yǎng)他傳統(tǒng)文學功底起到了重要作用。1961年,先生從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yè)后,被推薦為古漢語專業(yè)研究生,受業(yè)于我國當代著名訓詁學家陸宗達先生,學習文字音韻訓詁之學,不僅開啟了他學術研究的大門,也讓他成為乾嘉學派的正宗傳人。陸宗達先生是近代音韻訓詁大師黃侃(季剛)先生的入室弟子,黃侃先生師從近代經學大師章炳麟(太炎)先生,太炎先生出自清末經學家及訓詁學家俞樾(曲園)先生門下,由此錢教授的師承授受可以直溯清代乾嘉學派的奠基人顧炎武先生。


    好老師的教誨

    一個好老師,可以讓人一生受益無窮。錢先生說:“跟隨陸師學習是我學習生涯中最難忘的時光”,每談及此,錢老總是有些動情,這種動情包含著錢先生對老師無限的景仰和深深的懷念。錢教授說:“陸師在教學中非常重視學生基本功的培養(yǎng),因此也就特別重視許慎的《說文解字》,它是中國第一部系統(tǒng)分析漢字字形和因形釋義的書,是乾嘉學派研究的重點,是乾嘉學術傳承的核心。戴震、段玉裁、王念孫、章太炎、黃侃直到陸宗達,都精心地研究許慎的《說文解字》。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是研究《說文》成就最為突出的著作。陸先生把段氏書列為研究生學習的重點!


    錢先生回憶說,陸宗達為了使自己的研究生領會乾嘉學派研讀《說文》的方法和激發(fā)研究生學習《說文解字注》的興趣,講述了他跟隨黃侃學習《說文》的故事:黃侃讓陸宗達點讀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第一遍要求三個月點完,三個月后黃侃看到陸先生點讀時所寫眉批,深感滿意,于是又讓陸先生另買新書點讀第二遍,規(guī)定兩個月點讀完,兩個月后檢查合格,又讓另買新書點讀第三遍,要求一個月點讀完。陸先生日以繼夜讀書,按要求點讀三遍《說文解字注》。


    陸先生說:這三遍點讀,收獲很大,段玉裁許多重要注釋至今記憶猶新。陸先生按照黃侃先生的教學方法指導錢先生學習《說文解字注》、要求錢先生背誦《說文解字注》卷末的《六書音韻表》和深入研究中國傳統(tǒng)語言文字學。這種教學原則的核心是一絲不茍地閱讀經典著作,對經典著作不是翻檢閱讀,而是反復研讀。錢先生謹記陸師從黃侃先生那里得到的治學教誨:“不許殺書頭”,就是拿來一本書翻閱前面幾頁,不讀完就擱置在一邊,這是很不好的讀書習慣。

    陸先生的指導,使錢先生在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等方面不僅得到了豐富的知識,而且學到了做學問的具體方法。隨后陸先生又講解《詩經》、《左傳》、《論語》、《孟子》、《爾雅》,錢先生把《十三經注疏》所收錄的這幾部書的經注全文,全部點讀完了。陸先生講授《史記》和《昭明文選》,進一步拓寬了錢先生的傳統(tǒng)文化視野,深化了中國傳統(tǒng)文學功底,為日后從事中醫(yī)文獻研究及中國傳統(tǒng)語言學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學術基礎。


    錢先生一直謹記乾嘉學派“以經考字,以字考經”治學方法。陸先生反復強調,“以經考字,以字考經”,是乾嘉諸老?庇栐b考據(jù)的經驗總結。戴震把這個方法傳授給弟子段玉裁,段玉裁又傳授給弟子陳奐,直到清末俞樾撰寫《諸子評議》等著作,仍然沿用著這個方法。錢先生的學術著作,貫穿了這一重要的治學方法。


    錢教授告訴我“我讀研究生時,陸師每周講六節(jié)課,每周按時給學生輔導,還經常另請著名語言學家講課,絕沒有放羊式的指導方法。我指導博士碩士研究生20名,我給自己列出課程表按時上課,一方面是為了規(guī)范自己,另方面是為了按計劃循序漸進地傳授知識!比缃皴X先生在教學過程中秉承乾嘉學派的樸實學風和教學方法,依舊高度重視基礎知識結構的充實與完善,以老一輩為楷模,每周按時為研究生講課。

    刻苦鉆研


      研讀中醫(yī)經典和歷代醫(yī)家著述,是學好中醫(yī)的重要途徑和方法,這就要求中醫(yī)學子要有良好的古籍閱讀能力。醫(yī)古文作為一門基礎課對提高中醫(yī)學子的文學素養(yǎng)和臨床水平都具有重要作用。1972 年,錢先生調到北京中醫(yī)學院教醫(yī)古文,開始教授醫(yī)古文課,錢先生雖然不是中醫(yī)出身,但其扎實獨特的古文字學背景在中醫(yī)藥大學得到了很好的發(fā)揮和運用。錢先生將乾嘉小學及章黃陸傳統(tǒng)語言學運用于中醫(yī)文獻研究中,充分吸收當代的科學成果,開辟了中醫(yī)古籍研究領域的新格局,尤其在《傷寒論》、《黃帝內經》、《本草綱目》等方面的研究可謂獨占鰲頭。

    治學方法

      錢先生秉承“以字考經,以經考字”的治學方法,凡研究某一專題,均深思熟慮,抓住主線,尋根溯源。將歷代的有關研究成果細細整理,理清歷史脈絡,找到疑點,再進行深度挖掘。不從前人的學術成果,即使前人已經做過的研究也要站在今天的立場上重新審視,敢于質疑,勇于創(chuàng)新。他運用傳統(tǒng)語言學研究中醫(yī)經典著作的文字音韻訓詁,改正《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本草綱目》等書相沿已久許多訛字,如《傷寒論》“項背強幾幾”,金成無己讀“幾幾”為“殊殊”,訓為“短羽鳥飛幾幾也”。成無己注大誤!墩f文》卷十四己部有“巹”字:“讀若《詩》云赤舄幾幾。居隱切。”謂“巹”與“幾”的讀音都是“居隱切”(jin),“幾幾”有拘緊義,見《詩經•豳風》!皫讕住敝疙棻呈芎i項拘緊,轉動不靈活。這一改誤糾正了八百余年的誤讀。又如:經考證,通行本《傷寒論》《金匱要略》所有“搏”字全是訛字,正確字形為“摶”(簡化作“摶”)。同時指出,《內經》中有些“搏”字也是“摶”的訛字。根據(jù)古韻確證《內經》語言經過漢人潤色與整理,考證出《素問•七大論》為東漢之作,以上均見所著《內經語言研究》及獲得西南西北地區(qū)科技進步二等獎的《中醫(yī)古籍訓詁研究》和榮獲北京市科學進步三等獎的《黃帝內經太素研究》之中。


    鍥而不舍

      錢老在學術研究過程中,特別強調“要善于捕捉有學術價值的選題,通過積極發(fā)掘中醫(yī)古籍善本進行校正考注,以鍥而不舍的精神深入研究。并且要注重版本的選擇,來不得半點虛假,如此才能為讀者提供切實可靠的學習資料!彼晃烽L期的伏案勞形,編寫了《仲景醫(yī)學全書》,其中收錄珍秘罕見的今藏于臺灣的《宋本傷寒論》、《日本安政本傷寒論》、《北宋淳化本傷寒論》、《唐本傷寒論》、《元鄧珍本金匱要略》和《金匱玉函經》計六部善本,為讀者提供具有重要臨床價值的張仲景著作!饵S帝內經太素新校正》則以罕見的日本仁和寺影印本《太素》為底本詳加校正,改正誤字一百多個!督鹆瓯颈静菥V目新校正》以上海圖書館珍藏的金陵本及日本珍藏的金陵本影印本為底本、以江西本為校本詳加校正,改正金陵本及江西本誤字七百余個!逗槭霞灧健贰秱妓幏健窞楸本﹪覉D書館所藏南宋孤本,據(jù)以校注考證之,撰成《洪氏集驗方考注》《傷寒要旨藥方考注》,已由學苑出版社出版!遁o行訣五臟用藥法要》原藏敦煌,舊題梁陶弘景撰。1908年法國伯希和至敦煌藏經洞盜掠經卷,《輔行訣》流落河北民間,1966年被紅衛(wèi)兵毀滅,僅有一些抄本存世。錢先生費盡心力,搜求到21個抄本,主編《輔行訣五臟用藥法要傳承集》,撰寫長篇考證論文,亦由學苑出版社出版,為《輔行訣》之保存與流傳做出巨大貢獻。

    學以致用
      錢先生認為學以致用,才能充分體現(xiàn)學術研究的價值,而著書立說是學術傳承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錢先生在清儒“欲免俗儒需讀史”思想影響下,深入研究學科發(fā)展歷史,撰寫?茖W術史。所著《本草名物訓詁發(fā)展史略》是對從“本經”開始至清末雅學本草名物訓詁的歷史回顧與研究之作,將本草名物訓詁發(fā)展史作以初步總結。《傷寒論》是中醫(yī)學的靈魂之作,開中醫(yī)學辨證論治的先河。錢先生為了深入研究《傷寒論》,通讀了《章太炎全集》第八集的所有醫(yī)學論文,先生關于《傷寒論》的文章數(shù)十遍,他說不僅每次閱讀都有新的啟發(fā),而且更開啟了他學術研究的智慧之門,錢先生所著《傷寒論文獻通考》即是《傷寒論》多種版本的傳承史。錢先生對學術研究有種使命感,當他發(fā)現(xiàn)《傷寒論》尚無一本流傳版本史的時候,他立即全身心投入到這個專題進行深入研究,著成《傷寒論文獻通考》填補了這一學術空白,獲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科技進步二等獎。目前,錢先生與他培養(yǎng)的研究生正在整理研究日本江戶時期著名中醫(yī)文獻學家的著作,以期對我國中醫(yī)文獻之研究有所借鑒。

    對知識的渴求
      錢先生博覽群書,關注各種文化博覽會和學科發(fā)展動態(tài),如今依然勤奮好學,充滿了對新知的激情與渴望。錢老說,“一個好的習慣,可以改變人的一生,而良好的讀書習慣,是一個人不斷提升自己的最有效途徑之一! 錢先生利用閑暇時間,大量閱讀書籍,每有心得啟發(fā),當即記錄,不斷積累和完善自身知識體系,并貫穿于教學之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寬了課堂教學的深度和廣度。


    治學心得
        當問及他治學心得時,錢老說:“做學問要沉潛其中,要坐好冷板凳,才能厚積薄發(fā)!彪S即錢老抑揚頓挫地誦起孔夫子和傅山的名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君子疾夫沒世而名不稱焉!” 傅山曰:“過其戶宛若無人,批其闈,其人斯在!彼赋鋈松哪繕,應該是寫出真正的好文章,年壽也好,榮樂也好,隨著自已生命的結束便沒有了,但一篇篇佳作卻是不朽的,時間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人生短暫,要珍惜并合理安排時間。

    先賢的這些名言一直激勵著先生,使他惜時如金,長期忘我地投入到科研和教學工作中。他看似從容的工作難掩內心的緊迫感。先生強烈地感受到對中醫(yī)古典著作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考證的重要性,幾十年來,以中醫(yī)經典著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傳承沿革,校正其文字訛誤,力求最大限度的還其版本原貌,以便于臨床醫(yī)生不斷從中醫(yī)古籍中汲取真知。

    1996年,錢教授在韓國釜山講學,教學任務繁重,每周要教授l8節(jié)課,雖然如此,先生都將課余和節(jié)假日時間用于寫作,每天都是寫作到深夜,從未在午夜前就寢過,最終用6個月的時間完成了這部40余萬字的著作,于是我們看到了《黃帝內經太素研究》的誕生。面對工作中的艱辛和困難,先生時時以孟子的話自勉:“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绷己玫膫鹘y(tǒng)文化塑造了先生堅強廣博的精神世界,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時代機遇成就了他無限珍惜的事業(yè),他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忘我地工作著,滿足著工作帶給他的快樂。

    神靜心清,即是養(yǎng)生
        健康是我們每個人共同的追求,當問及錢老有什么養(yǎng)生秘訣時,錢老說:“《黃帝內經》告訴我們 “智者之養(yǎng)生也,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jié)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 錢老淡泊豁達,他說追求健康的目的不是單純的長壽,而是為了更好的做自己喜歡的事業(yè)。他欣然說起他自創(chuàng)的“養(yǎng)生十六字訣”,即基本吃素,心平無怒;起居有節(jié),日行萬步。他認為現(xiàn)代人生活在鋼筋水泥的大都市里,工作的忙碌、社交的頻繁,容易過度緊張和精神疲勞,故要多抽出一些時間貼近大自然,感受天然生機,順應自然之道,吸取天地精華。錢老如今年過七十,依然身體健康、步伐輕快。可見,良好的心態(tài)、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一個人健康的關鍵所在。

    錢老的一生不走仕途,不慕榮利,心如澄水,性若朗月。一生待人,唯誠唯肯;一生治學,唯嚴唯謹。他深受顧炎武“非關六經者,一字不書”的影響,不關學術者,一字不書。先生一生站在講臺,傳道授業(yè)解惑,傾囊相授。歲月漫漫流逝,不變的是他依然真誠清澈的眼神,當一代又一代的學子從他的課堂走上中醫(yī)之路,暢飲中醫(yī)藥古籍的知識瓊漿,感悟中醫(yī)理論精髓,為百姓的健康帶去福音的時候,錢先生也收獲他的自足自樂。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