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教程 > 正文:外科理例 87 論精血 上課筆記
    

外科理例教程:87 論精血

論十六味流氣飲五十六丹溪曰:夫十六味流氣飲。乃表里氣血藥也。復以疏風助陽之藥參入。非脈之洪、緩、遲、緊、細者不宜用。諸家往往不分經絡脈癥。不具時宜。但云消毒化毒。又云不退。加補 氣血藥。此又使人不能無疑也。 論十宣散五十七經曰: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言…

論十六味流氣飲五十六

丹溪曰:夫十六味流氣飲。乃表里氣血藥也。復以疏風助陽之藥參入。非脈之洪、緩、遲、緊、細者不宜用。諸家往往不分經絡脈癥。不具時宜。但云消毒化毒。又云不退。加補 氣血藥。此又使人不能無疑也。

論十宣散五十七

經曰: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言其常也。如瘡盛形羸。邪高痛下。始熱終寒。此反常 故當察時下而權治?墒帐。此表里氣血之藥。若用于疽。初發(fā)或已發(fā);騼韧;蛏砭霅汉疅嵘佟;蛎}緩澀;蛳摇;蚓o細。宜用之散風寒以助陽。乃始熱終寒之變也。若施于積熱 毒。更不分經絡時宜。不能不無懼也。

丹溪曰:精要謂治未成也速散。已成者速潰。若用于輕小癥候。與冬月時令。盡有內托 。冬月腫瘍。用之亦可轉重就輕。移深于淺。夏月潰瘍用之。其桂樸之溫散。佐以防風、白 芷。雖有參、耆 ,亦難倚仗。世人用此不問是癰是疽。是冬是夏。無經絡。無前后。如人 騎瞎馬。半夜臨深池。危哉。又曰:燥血瀉氣藥太多。涉虛者勿輕用。

一士背臀腿節(jié)次生疽。率用五香連翹湯、十宣散。致不救。

一人年六十。好酒肉。背疽。與獨參膏十五六斤而愈。若用十宣。寧保無危。

論內托散五十八

精要謂一日至三日進十數服。防毒瓦斯攻臟腑。名護心散。切詳綠豆丹毒。又言治石毒 甘入陽明。性寒能補為君。以乳香去惡毒。入少陰。性溫善竄為佐。甘草性緩。解五金八石 及百藥毒為使。想此方專為服丹石發(fā)疽者。設不因丹石而發(fā)疽。恐非必用之劑。

丹溪曰:癰疽因積毒在臟腑。非一朝一夕。治當先助氣壯胃。使本根堅固。而以行經活 佐。參以經絡時令。使毒外發(fā)。施治之。早。可以內消。此乃內托之本意。(又云)內托散性 冷。治嘔有降火之理。若夫老年者病深。諸癥備者。體虛者。綠豆雖補。將有不勝重任之患

一婦年七十。形實性急。好酒。冬病腦疽。與麻黃桂枝湯而愈。此亦內托。豈必皆冷藥

論神仙追毒丸五十九

精要曰:初成膿宜烙。得膿利為效,亦服追毒丸。

丹溪曰:追毒丸下積取毒之藥。決無取膿之效。今用烙而得膿。若在里而血氣實。則膿 。如托不出。何不以和氣活血藥。佐以參 補劑。使膿托出也。其方用五倍子。消毒殺蟲解 風為君。山慈菇、千金子大戟、皆驅逐走泄為臣。佐以麝香升散。用之以治癰疽。實非所 宜。果見臟腑有積毒;虍愊x纏滯深固而體氣不虛者,亦是快藥、但戒勿輕用耳。

論獨勝散六十

謂癰疽皆綠氣滯血凝;蛞蚺瓪馑。用香附子去毛。以生汁淹一夕。研干為末。白 湯調服二錢。無時。

丹溪曰:本方謂疽后常服。半年尤效。此皆施于體實氣郁之人也。

一人濃味氣郁。形實性重。年近六十。背疽。醫(yī)與他藥皆不行。惟飲香附米甚快。始終只 此一味而安此千百而一二。

論柞木飲子六十一

柞木葉(四兩半) 干荷葉中心蒂 干萱草甘草節(jié) 地榆(各一兩) 細銼。每服半兩。水二碗。分二服。早晚各一服。未成者自消 。膿者自干。

丹溪曰:荷蒂去惡血。萱根下水。解毒。利胸膈。柞木有芒刺。能驅逐。地榆主下焦血 病。輕小癥候。或可以為防托。

阿膠飲子六十二

(蠟礬丸 國老遠志酒)

丹溪曰:阿膠飲子以牛膠屬金屬土。補肺氣。實大腸。壯胃止泄。黃蠟丸以蠟味甘淡。實大腸。補而難化。國老膏以甘草化毒行經。遠志酒、忍冬酒皆有補性。歸心歸血。用之頗切。善用者以之 配入腫瘍之散。結潰瘍之補虛,亦奏捷效。

論六味車螯散六十三

車螯(四個黃泥 紅。出火毒。研末) 栝蔞仁(新瓦上。炒令香。) 甘草節(jié)(二錢。炒 燈草(三十莖。) 上除車螯為粗末。作一服。用酒二碗。煎耗半碗。去渣。入蜜一大匙和勻 。調車螯末二錢。膩粉少許?招臏胤。取下惡物。

丹溪曰:車螯散一以輕粉為佐。一以燈心為佐。其散腫消毒下積。安詳穩(wěn)重。輕小癥候 ,亦可仗之。

論飛龍奪命丹六十四

飛龍奪命丹 治疔瘡惡腫。初發(fā)或發(fā)而黑陷。毒瓦斯內陷者。

丹溪曰:世多用之。香竄燥毒之劑。無經不至。故能宣泄。備汗、吐、下三法。病因食 禽畜毒發(fā)。及瘡脈沉、緊、細、數。蘊毒在里。并濕毒。用之神效若大熱大渴。毒瓦斯 發(fā)而 脈浮洪在表。及膏粱積熱之人。未宜輕舉。

論加味十全湯六十五

凡治癰疽后。補血氣。進飲食。實為切要。蓋膿血出多。陰陽兩虛。此藥可以回生起死 其不分經絡時令。須在識者觸而長之。今醫(yī)以腫平痛寬。遂以為安。漫不加省。往往于結痂 后兩三月或半年。虛證乃見。醫(yī)者不察。而加補養(yǎng)之功。因而轉成他病者多矣。一人因腳弱 。詳見后條。

論五香湯六十六

精要云:大凡癰疽不可舍五香湯。

丹溪曰:吾不知良甫之時。有許多大府秘堅。病氣郁塞。若是之頑濃。可以驟散而大下 ,亦當開陳時之先后。癥之可否。庶乎后人不敢孟浪殺人。殊不知此小寒熱;蛘哂善錃庋 不和而然。便以為外感而行表散。害人最速。

防風通圣散六十七

此表里氣血藥也。治一切風毒。積熱瘡腫。脈候弦、洪、實、數、浮、緊。氣血盛實者

丹溪曰:秘傳以是方加人參、黃耆、蒼術、赤茯苓、銀花。名消腫托里散。雖以參、主。復云人參無亦可。則又不能無疑而難用也。且臨癥加減。須較表里。如表癥多者。當從 此方以辛甘為主散之也。里癥多者。須當從變。

大黃六十八

精要云:大黃宣熱散毒。治癰疽要藥。癰疽始作。皆須大黃等湯極轉利之。排日不廢。

又曰:瘡疽泄利。皆是惡候。

丹溪曰:此皆不能使人無疑。借曰用大黃?忠虼蟾囟◇w實。有積熱沉痼者發(fā)也。破結導滯。推令轉動而已。豈可謂極轉利之。而且排日不廢耶若下利之后。又與利藥?址 防微杜漸之意。瘡之始作。腫在肌肉。若非大滿大堅實之癥。自當行仲景發(fā)表之法。借五香 湯為例。散之于外可也。何必遽用峻下之藥。奪其里哉。或曰。癰疽用大黃走泄以去毒。孫 真人嘗言之。良甫祖述其說耳。曰。孫以盛名行奇術于公卿間者。良甫宋人。若其交游亦皆 公卿之家。肉食之輩。固皆捷效。今不分貧富苦樂。一概用之寧免孟浪之過乎。況有心勞而 虛者。憂怒而虛者。強力勞動而虛者。大醉飽而虛者。皆氣少而澀。血少而濁。生疽固是難 治。若大府秘而稍安谷。甘淡薄而守戒律。猶為可治。不免尚費調補。茍因旬日半月。大府 秘實。不知亦有其氣不降而然者。便以為實而行大黃。豈不殺人。

白蠟六十九

白蠟稟收斂堅凝之氣。外科要藥。生肌止痛。接骨續(xù)筋。補虛用合歡樹皮。同入長肉膏 。有神效。但未試其可服否。合歡皮嘗服之驗矣。

蓖麻子七十

(附皂角刺 神異膏 麥飯石膏) 蓖麻子性善收。能追膿取毒,亦要藥也。皂角刺治癰疽未破已破。能鉆引至漬處。神異 說膏藥方甚多。神效無出于此。麥飯石膏膿潰后圍瘡口。一說內冷惡寒不(注∶“不”下疑

論流氣飲十宣散七十一

夫氣血凝滯。多因營衛(wèi)之氣弱。不能運散。豈可復用流氣飲以益其虛。況各經氣血多少 。心包絡、膀胱、小腸、肝經。多血少氣。三焦、膽、腎、心、脾、肺。少血多氣。人年四 十以上。陰血日衰。若于血少經分而病癰腫;蛎}癥不足。當以補接為主。

丹溪曰:腫瘍內外皆壅。宜托里表散為主。乃補氣血藥而加之以行散之劑。非專攻之謂 或者腫 痛甚。煩躁脈大。其辛熱之劑。不但腫瘍不可用。雖潰瘍亦不可用也。凡患者須分 經絡、血氣、地部遠近、年歲老幼、稟氣虛實。及七情所感、時令所宜而治之。常見以流氣 、十宣散二藥。概治結腫之癥。以致取敗者多矣。大抵癥有主末。治有權宜。治其主則末病自退。用其權則不拘于時。泥于守常。必致 危甚。況雜用攻劑。動擾各經。故丹溪云:凡瘡發(fā)于一經。只當求責本經。不可干擾余經

敗毒散流氣飲七十二

凡治瘡瘍。不審元氣虛實。病在表里。便服敗毒流氣等藥。蓋敗毒散。發(fā)表藥也。果有 。止宜一二服。多則元氣損。毒愈盛。雖有人參亦莫能補。流氣飲耗血藥也。果氣結胸滿。只宜二三服。多則血反致敗。雖有芎、歸,亦難倚仗。丹溪曰:此不系膏粱丹毒之變。因虛 勞氣郁所故也。

蠟礬丸七十三

一人肩患毒。腫硬作痛。惡癥迭見。用礬末三錢糊丸。以蔥白七莖煎湯調下。腫痛悉退 礬末蔥湯調下。因末難服。故以蠟為丸。一方士治瘡疽。不問腫潰。先用此藥二三服。后用 消毒藥甚效。常治芻蕘之人。用此即退。不用托里亦愈。蓋止熱毒為患。血氣不虧。故用多 效若金石毒藥發(fā)疽者。尤效。以礬能解金石之毒也。一方用礬末五錢。朱砂五分。熱酒下。亦效此藥托里固內、止泄、解毒、排膿。不動臟腑。不傷氣血。有益無損。其藥易得。其功 甚大。偏僻之處不可不知此方;蛳x犬所傷。溶化熱涂患處。更以熱酒調末服皆效。

汗之則瘡已七十四

東垣曰。其瘡外有六經之形癥。內無便溺之阻隔。飲食如故。清便自調。知不在里。非 也。小則為。大則為癰。其邪所受于下。風濕之地氣。自外而來。侵于身也。經曰:營氣 不從。逆于肉理。乃生癰腫。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此元氣不足。營氣逆行。其瘡初出。未有傳變。在于肌肉之上。皮膚之間。只為風熱六經所行經絡地分出矣。宜泄其風濕熱瘡之 情勢,亦舊然高起。結硬作痛。此瘡自外而入。其脈只在左手。左手主表。左寸外洪緩。左 關洪緩而弦是客邪客于血脈之上。皮膚之間。宜急發(fā)汗而通其榮衛(wèi)。則邪氣出矣。托里榮衛(wèi) 湯此足太陽藥表里氣血之劑。

黃耆 紅花 桂枝(各五錢) 蒼術(三錢) 柴胡 連翹(各二錢) 羌活 防風 歸身 甘草(炙) 黃芩(各半錢) 人參(一錢)
上銼。每服一兩。水酒各半。煎。

醫(yī)學.全在線bhskgw.cn論須針決七十五

凡瘡不起者托而起之。不成膿者補而成之。使不內攻。膿成宜及時針之。若畏痛而不肯 。又有恐傷良肉而不肯針。殊不知瘡雖發(fā)于肉薄之處。若膿成。其腫亦高寸余。瘡皮又濃分 許。用針深不過二分。若發(fā)于背。腫高必有三四寸。針入止于寸許。況患處肉已壞矣。何痛 之有。何傷之慮。怯弱之人。及患附骨疽。待膿自通。必致大潰不能收斂。血氣瀝盡而亡者

論痛七十六

上部脈數實而痛者。宜降火。
上部脈數虛而痛者。宜滋陰降火為主。
尺部脈數而作渴者。滋陰降火。如四物加黃柏、知母
大抵瘡之寒熱虛實。皆能為痛。熱毒痛者。藥用寒涼折之。寒邪痛者。藥用溫熱散之。
痛者除風。因濕痛者導濕。燥而痛者潤之。塞而痛者通之。虛而痛者補之。實而痛者泄之。
膿郁而閉者開之。惡肉侵蝕者去之。陰陽不和者調之。經絡閉澀者利之。慎勿概用寒涼之藥 。蓋血脈喜溫而惡寒。若冷氣入里。血即凝滯。反難瘥矣。又曰:大抵瘡疽之癥雖發(fā)疼痛。
情勢高碩。煩渴不寧。脈若有力。飲食頗進?杀o虞。其膿一潰。諸癥悉退。多有因膿不 得外泄以致疼痛。若用敗毒寒藥攻之。反致悟事。若有膿急針之。膿出痛止。膿未成而熱毒 作痛。用解毒之藥,亦有腐爛尺余者。若無惡癥。投以大補之劑。肉最易生,亦無所妨。

論癰疽虛實七十七

瘡瘍之癥。五善之中見一二善癥者可治。七惡之內見一二惡癥者難治。若虛中見惡癥者 。實中無惡者自愈。此癥雖云屬火。未有不由陰虛而致者。故經云督經虛從腦出。膀胱經 虛從背出。豈可專泥于火而用苦寒藥治。夫苦寒之藥。雖治陽癥。尤當分表里、虛實、次第 、時宜。豈可始末悉用之。
凡瘡腫堅而不澤。(不澤。不光澤而色夭)堅如牛領之皮。瘡頭如粟。脈洪大。按之則澀 。此精氣已絕。不治亦死。
凡癰疽之作。皆五臟六腑蓄毒不流。非獨榮氣壅塞而發(fā)。其行也有處。其主也有歸。假 于喉舌者心之毒。皮毛者肺之毒。肌肉者脾之毒。骨髓者腎之毒。發(fā)于下者陰中之毒。發(fā)于上 者陽中之毒。外者六腑之毒。內者五臟之毒。故內曰壞。外曰潰。上曰從。下曰逆。發(fā)于上 者得之速。發(fā)于下者得之緩。感于六腑者易治。感于五臟者則難治也。
發(fā)背、腦疽、大疔、懸癰、脫疽、腳發(fā)之類。皆由膏粱濃味。盡力房勞。七情六yin。或 補藥。精虛氣耗所致。非獨因榮衛(wèi)凝滯而生也。必灸之以拔其毒。更辨其因。及察邪在臟腑之 異、虛實之殊而治之。庶無誤也。凡大癰疽。藉氣血為主。若塌而不起;驖⒍桓;虿 收斂。及膿少;蚯。皆氣血虛也。宜大補之。最忌攻伐之劑,亦有膿反多者。乃氣血虛不 能禁止也。若潰后發(fā)熱作渴。脈大而膿愈多。屬真氣虛邪氣實也。俱不治。常見氣血充實之 人。患瘡皆腫高。色赤。易腐潰而膿且稠。又易收斂。怯弱之人多不起。發(fā)不腐潰。及難收 斂。若不審察。妄投攻劑。虛虛之禍不免矣。
大抵瘡之始作。先發(fā)為腫。氣血郁積。蒸肉為膿。故多痛。膿潰之后。膿退肌寬。痛必漸 減。元太醫(yī)令。)瘡疽之癥。有臟腑氣血。上下真邪。虛實不同也。不可不辨。如腫起堅硬膿稠 者實也。腫下軟慢膿稀者虛也。瀉利腸鳴。飲食不入。嘔吐無時。手足并冷。脈弱皮寒。小 便自利;蛐”銜r難。大便滑利。聲音不出。精神不爽。悉臟腑虛也。大便硬。小便澀。飲 食如故。腹?jié)M膨脹。胸膈痞悶。肢節(jié)疼痛?诳嘌矢伞┰甓嗫。身熱脈大。精神昏塞。悉 臟腑實也。凡諸瘡疽。膿水清稀。瘡口不合。聚腫不赤。肌寒肉冷。自汗色脫者。氣血虛也 。腫起色赤。寒熱疼痛。皮膚壯熱。膿水稠粘。頭目昏重。氣血實也。頭痛鼻塞。目赤心驚 。咽喉不利?谏嗌。煩渴飲冷。睡語切牙者。上實也。精滑不禁。大便自利。腰腳沉重 。睡臥不能者。下虛也。肩頭不便。四肢沉重。目視不正。睛不 。食不知味。音嘶色 。四肢浮腫者。真氣虛也。腫 尤甚。痛不可近。多日不潰。寒熱往來。大便秘澀。小便如 淋。心神煩悶。惚恍不寧者。邪氣實也。又曰:諸痛為實。諸癢為虛。又曰:其脈洪大而數 者實也。微細而軟者虛也。虛則補之。和其氣血托里也。實則瀉之。疏利而導其氣。內經謂 血實則決之。氣虛則掣引之。
潰瘍雖有表癥。發(fā)熱宜以托里藥為主。佐以表散之劑。

論附骨疽七十八

疽乃流注之敗癥也。如用涼藥。則內傷其脾。外冰其血。脾主肌肉。脾氣受傷。飲食必 肌肉不生。血為脈絡。血既受冰。則血氣不旺而愈滯。宜用理脾。脾健則肉自生。血氣自運 行矣。又曰:白虎飛尸。留連周期;蛘罐D數歲。冷毒朽骨出盡自愈。若附骨腐者可痊。正 骨腐則為終身廢疾矣。有毒自手足或頭面腫起;蚣嫣弁。止至頸項骨節(jié)去處。如 瘍貫珠 此風濕流氣之癥也。宜加減小續(xù)命湯獨活寄生湯主之。有兩膝腫痛起;蛑帘樯砉翘弁凑 。此風濕痹。又名 節(jié)風。宜附子八物湯。又有結核在項腋或兩胯軟肉處。名曰 癰。屬 冷癥也。又有小兒宿痰失道。致結核于項頸、臂膊、胸背之處,亦冷癥也。俱用熱藥敷貼。以上諸癥。皆原于腎。腎主骨。腎虛則骨冷而為患也。所謂骨疽皆起于腎,亦以其根于 此也。故用大附子以補腎氣。腎實則骨有生氣。而疽不附骨矣。

論瘡疽所致之由七十九

若氣血充實。經絡通暢。決無患者。若氣血素虧;蚱咔樗鶄。經絡郁結;螂砝聿 密。六yin外浸。隧道壅塞。醫(yī)者須當察其所由。辨其虛實。庶不誤人。

論癰可治不可治八十

發(fā)背、腦疽、脫疽、腫痛赤色。水衰火旺之色。尚可治。若黑或紫;饦O以水之象也。乃腎水已竭。精氣已涸。決不治。凡腫不高。色不赤。不 痛。脈無力。不飲食。腫不潰。腐不爛。膿水清。或多而不止 肉不生。屬元氣虛也。皆難治。宜峻補之。或膿血既泄。腫痛尤甚。膿水敗臭。煩躁時嗽。腹痛渴甚。泄利無度。小便如淋。乃惡癥也。皆不治。未成膿不灸。膿熟不開。腐不取。多致不救。腫而一日至四五日未成膿而痛者。宜灸至不痛。灸而不痛或麻木者。明灸之。腫硬不作膿。或痛或不痛;蛭⑼础;虔忣^如黍者。灸之尤效,亦有數日色尚微赤。腫 尚不起痛不甚。膿不作者。尤宜多灸。勿拘日期。更服甘溫托里藥。切忌寒涼之劑。瘀肉不腐。桑柴火灸之。脈數發(fā)熱而痛者。發(fā)于陽也?芍。脈不數。不熱不痛者。發(fā)于陰也。難治。不痛最 惡。不可視為常疾。此癥不可不痛。不可大痛煩悶者不治。

腫瘍八十一

腫高 痛脈浮者。邪在表也。宜托之。如內托復煎散。腫硬痛深脈沉者。邪在內也。宜下之。如黃連內疏湯。仙方活命飲苦參丸。外無 腫。內則便利調和者。邪在經絡也。宜調和榮衛(wèi)。如托里榮衛(wèi)湯。白芷升麻輩。痛燥煩;蜓矢勺骺收。宜降火。如黃連解毒湯。痛發(fā)熱;蚓屑薄;蝾^痛者。邪在表也。宜散之。如荊防敗毒散。人參敗毒散輩。大痛或不痛者。邪氣實也。隔蒜灸之。更用解毒。如仙方活命飲。煩躁飲冷 痛脈數者。邪在上也。宜清之。如清涼飲;蚪疸y花散。惡寒而不潰者。氣實兼寒邪也。宜宣而補之。如十宣散。痛發(fā)熱。汗多。大渴。便秘。譫語者。結陽癥也。宜下之。如黃連內疏湯。破棺丹輩 不作膿或熟而不潰者。虛也。宜補之。如補中益氣湯。八物湯。十全大補湯輩。痛或不痛及麻木者。邪氣盛也。隔蒜灸之。腫痛或不作膿者。邪氣凝結也。宜解之。如仙方活命飲。腫痛飲冷發(fā)熱睡語者;鹨。宜清之。如清心湯;蚍里L通勝散加黃連。不作膿。或不潰。及不斂者。陽氣虛也。宜補之。如托里消毒散。瘡后當調養(yǎng);己螽斦{養(yǎng)。若瘰 流注之癥。尤當補益。否則更患他癥矣。必難措治。慎之。蠟礬丸 。敗毒散。流氣飲。

潰瘍八十二

膿熟不潰者。陽氣虛也。宜補之。如圣愈湯。瘀肉不腐者。宜大補陽氣。更以桑柴火灸之。如參 歸術。膿清或不斂者。氣血俱虛。宜大補。如八物湯。潰后食少無睡;虬l(fā)熱者。虛也。宜補之。如內補黃耆湯。倦怠懶言。食少不睡者。虛也。宜補之。如黃耆人參湯。寒氣襲于瘡口。不斂;蛳菹虏粩空摺匮a之。如十全大補湯。脈大無力;驖。而肌肉遲生者。氣血俱虛也。峻補之。如十全大補湯。出血或膿多煩躁不眠者。乃亡陽也。急補之。膿多或清者。血氣俱虛也。宜峻補之。右關脈弱而肌肉遲生者。宜健脾胃。如六君子湯。膿清補之不應及不痛;蚰緪灱皥杂舱摺>悴恢巍

潰瘍作痛八十三

膿出而反痛者。虛也。宜補之。凡膿潰之后。脈澀遲緩者易愈。以其有胃氣故也。脈細而沉時直者。里虛欲變癥也。若痛尚未痊。洪滑粗散者難療。以正氣虛邪氣實也。脈數虛而痛者屬虛火。宜滋陰。如托里散加生地黃。脈數實而痛者。邪氣實也。宜泄之。脈實便秘而痛者。邪在內也。宜下之。如清涼飲。脈澀而痛者。氣血虛寒也。溫補之。如定痛托里散。若有膿為脂膜間隔不出;蜃髅浲凑。宜用針引之;蛴美。剪之。腐肉堵塞者去之

潰瘍發(fā)熱八十四

脈浮或弱。而熱或惡寒者。陽氣虛也。宜補氣。如補中益氣湯。脈澀而熱者。血虛也。宜補血。如四物湯人參養(yǎng)榮湯。午前熱補氣為主。如四君子湯。午后熱者補血為主,如四物湯。脈浮數發(fā)熱而痛者。邪在表也。宜散之。如補中益氣湯。脈沉數發(fā)熱而痛者。邪在內也。宜下之。

東垣云:發(fā)熱惡熱。不渴不止。煩躁肌熱。不欲近衣。脈洪大。按之無力;蚰客幢歉煞白虎湯癥也。此血虛發(fā)熱。宜用當歸補血湯。又有火郁而熱者。如不能食而熱。自汗氣短者。虛也。以甘寒之劑瀉熱補氣。如能食而熱?谏喔稍。大便難者。以辛苦大寒之劑下之。以泄火補水。膿bhskgw.cn/shouyi/血大泄。當大補氣血為先。雖有他癥。以末治之。凡癰大潰發(fā)熱惡寒。皆屬氣血虛甚。若左手脈不足者。補血藥當多于補氣藥。右手脈不 足者。補氣藥當多于補血藥。切不可發(fā)表。附余諸癥十五條。

論寒熱八十五

大抵七情皆能動火。各經之熱亦異。當分治之。東垣曰。晝則發(fā)熱。夜則安靜。是陽氣 自旺于陽分也。

晝則安靜。夜則發(fā)熱煩躁。是陽氣下陷入陰中也。名曰熱入血室。晝則發(fā)熱煩躁。夜亦 煩躁。是重陽無陰也。當急瀉其陽。峻補其陰。王注曰。病熱而脈數。按之不動。乃寒盛格陽 。非熱也。形癥是寒。按之而脈鼓。擊于指下而盛者。此為熱盛拒陰。非寒也。傷寒論曰。寸口脈微。為陽不足。陰氣上入陽中。則灑淅惡寒。尺脈弱為陰不足。陽氣下陷入陰中。則 發(fā)熱也。肺熱者。輕手乃得。微按全無。日晡熱甚。乃皮毛之熱。其癥必見喘咳。寒熱輕者 瀉白散。重者涼膈散地骨皮散。心熱者。微按至皮膚之下則熱少。加力按之則不熱。是熱 在血脈也。其癥煩心。心痛。掌中熱而噦。以黃連瀉心湯導赤散、朱砂安神丸。脾熱者。輕按之不熱。重按之亦不熱。不輕不重。熱在肌肉。遇夜尤甚。其癥必怠惰嗜臥四肢不收。無氣以動。瀉黃散。肝熱者。重按之。肌肉之下。至骨之上乃熱。寅卯時間尤甚。其脈弦 。四肢滿悶。便難。轉筋。多怒。多驚。四肢困熱。筋痿不能起于床。瀉青丸。柴胡引子。腎熱者。重手按至骨分。其熱蒸手如火。其人骨蘇蘇如蟲蝕。其骨困熱不任,亦不能起于床 。滋腎丸主之。徐用誠云。面熱者。足陽明。

口中熱如膠。足少陰?跓嵘喔。足少陰。耳前熱。手太陽。掌中熱。手厥陰。少陰。太陰。足下熱而痛。足少陰。足外熱。足少陽。身熱膚痛。手少陰。身前熱。足陽明。灑淅 寒熱。手太陰。肩上熱。肩似拔。手太陽。中熱而喘。足少陰。肩背熱。及足小指外 脛踝 后。皆屬足太陽。一身盡熱?穸勍娡浴W汴柮。熱而筋縱緩不收。足痿。足陽明 。厥陰。手少陰。

溪曰:惡寒者。衛(wèi)氣虛衰不能溫。分肉實表而惡寒者。又有上焦之邪。隔絕營衛(wèi)。不能 出表而惡寒者。東垣云:晝則惡寒。夜則安靜。是陰氣上溢于陽中也。夜則惡寒。晝則安靜 。是陰血自旺于陰分也。夜則惡寒。晝亦惡寒。是重陰無陽也。當急瀉其陰。峻補其陽。

七情所傷八十六

經云:神傷于思慮則肉脫。意傷于憂愁則肢廢。魂傷于悲哀則筋攣。魄傷于喜樂則皮槁 。志傷于盛怒則腰脊難以俯仰也。七情所傷。氣血所損之癥也。當先滋養(yǎng)血氣。

論精血八十七

夫月水之為物。乃手太陽手少陰二經主之。此二經相為表里。在上為乳汁。下為月水。絡之余氣。茍外無六yin所侵。內無七情所傷。脾胃之氣壯。則沖任之氣盛。故為月水。適時 而至。然面色痿黃。四肢消瘦。發(fā)熱口干。月水過期且少。乃陰血不足也。非有余瘀 之癥 。宜以滋養(yǎng)血氣之劑。徐而培之。則經氣盛而經水自依期而下。

又云:精未通而御女以通其精。則五體有不滿之處。異日有難狀之疾。陰已痿而思色以 精。則精不出而內敗。小便道澀而為淋。精已耗而復竭之。則大小便道牽疼。愈疼則愈欲大 小便。愈便則愈疼。女人天癸既至。逾十年無男子合則不調。未逾十年思男子合亦不調。不 調則舊血不出。新血誤行;驖⒍牍;蜃兌鵀槟[;螂m合而難子。合男子多則瀝枯虛。又產乳眾則血枯殺人。觀其精血。思過半矣。又曰:夫人之生以血氣為本。人之病未有不先 傷其氣血者。世有室女童男。積想在心。思慮過當。多致勞損。男子則神色先散。女子則月 水先閉。何以致然。蓋憂愁思慮則傷心。心傷則血逆竭。血逆竭則神色先散。而月水先閉也 ;鸺仁懿。不能營養(yǎng)其子。故不嗜食。脾既虛則金氣虧。故發(fā)嗽。嗽既作。水氣絕。故四 肢干。木氣不充。故多怒。鬢發(fā)焦。筋骨痿。俟五臟傳遍。故卒不能死。然終死矣。此一種 于勞中最難治。蓋病起于五臟之中。無有已期。藥力不可及也。若或自能改易心志。用藥扶 接。如此則可得九死一生。

又云:室女月水久不行。切不可用青蒿等涼劑。醫(yī)家多以室女血熱。故以涼藥解之。殊 血得熱則行。冷則凝。(養(yǎng)生必用方)言之甚詳。此說大有理。不可不知。若經候微少。漸漸 不通。手足骨肉煩疼。日漸羸瘦。漸生潮熱。其脈微數。此由陰虛血弱。陽往乘之。少水不 能滅盛火。火逼水涸亡津液。當養(yǎng)血益陰。慎勿以毒藥通之。毒藥 悍。甚助陽火。陰血得 之則妄行。脾胃得之則愈虛。惟宜柏子仁丸、澤蘭丸。

水腫八十八

月水不通。久則血結于內。生塊變?yōu)檠,亦作?。血水相并。壅塞不通。脾胃虛弱 為水腫。所以然者。脾候身之肌肉象于土。土主克水。水血既并脾氣衰弱。不能克消。致水 氣流溢。浸漬肌肉。故腫滿也。觀此豈宜用克伐之劑。

論婦人病八十九

婦人情性執(zhí)滯不能寬解。多被七情所傷。遂致遍身作痛;蛑(jié)腫痛;驓馓钚貪M; 核塞喉。咽吐不出。或痰涎壅盛。上氣喘急;驀I逆惡心。甚者渴悶欲絕。產婦多有此癥。宜服四七湯。先調滯氣。更以養(yǎng)血之藥。若因思憂致小便白濁者。用此藥吞青州白丸子。屢

論婦人熱勞九十

婦人熱勞者。由心肺壅熱。傷于氣血。氣血不調。臟腑壅滯。熱毒內積。不得宣通之所 。其候。心神煩躁。頰赤頭痛。眼澀神昏。四肢壯熱。煩渴不止?谏嗌。神思昏沉。嗜 臥少寐。飲食無味。身體酸疼;驎r心怔;驎r盜汗。肌膚日漸消瘦。故名熱勞也。

自汗忌利小便九十一

自汗。小便少。不可以藥利之。既已自汗。則津液外亡。小便自少。若利之則榮衛(wèi)枯竭。無以制火。煩熱愈甚。當俟熱退汗止。小便自行也。兼此癥乃陽明經。大忌利小便。

論下血九十二

下血服涼血藥不應。必因中氣虛。不能攝血。非補中升陽之藥不能愈。切忌寒涼之劑。傷濕熱之食成腸癖而下膿血者。宜苦寒之劑。以內疏之。脈弦絕澀者難治;笕岷驼咭字

論血崩九十三

婦人崩中。由臟腑傷損沖任二脈。血氣俱虛故也。二脈為經脈之海。血氣之行。外循經 內營臟腑。若氣血調適。經下依時。若勞動過極。臟腑俱傷。沖任之氣虛。不能約制其經血 。故忽然而下。謂之崩中。治宜大補氣血之藥。以養(yǎng)脾胃。微加鎮(zhèn)墜心火之藥治其心。補陰 瀉陽。經自止矣。

論治病不可責效太速九十四

凡治病。若患者責效太速。及不戒七情。或藥不分經絡虛實。俱難治。

論寡婦病九十五

寡婦之病。自古未有言者。惟倉公與褚澄略而論及。寡者言師尼喪夫之婦。獨居無陽。子而不可得。是以郁悒而成病也。夫處閨門。欲心萌而未遂。致陰陽交爭。乍寒乍熱。有類 瘧疾。久則為勞。又有經閉。白yin。痰逆。頭風。膈氣。痞悶。面 。瘦瘠等癥。皆寡之 。診其脈。獨肝脈弦出寸口而上魚際。皆血盛而得。經云:男子精盛則思室。女人血盛則懷 胎是也。

論痿與柔風腳氣相類九十六

人身有皮毛、血脈、筋膜、肌肉、骨髓以成其形。內則有心、肝、脾、肺、腎以主之。情妄用喜、怒、勞、佚。致五內精血虛耗。使皮血筋骨肉痿弱。無力以運動。故致痿 。狀 與柔風、腳氣相類。柔風腳氣皆外所因。痿則五內不足之所致也。

論病犯不治九十七

飲食不為肌膚。水谷不能運化。精微灌溉臟腑。周身百脈。神將何依。故氣短而促。真 也。怠惰嗜臥。脾氣衰也。小便不禁。膀胱不藏也。時有燥熱。心下虛痞。胃氣不能上榮也 ;秀健忘神明亂也。犯此數者。病皆不治。

論腳氣九十八

若飲食自倍。脾胃乃傷。則胃氣不能施行。脾氣不能四布。故下流乘其肝腎之虛。以 腫。加之房事不節(jié)。陽虛陰盛。遂成腳氣,亦有內傷食。脾胃之氣有虧。不能上升。則下注 為腳氣者。宜用東垣開結導引丸開導。引水運化脾氣。如脾氣虛。濕氣壅遏不通。致面目發(fā) 腫或痛者。宜用導滯通經湯以疏導之。腳氣由腎虛而生。然婦人亦有病腳氣者。乃因血海虛而 七情所感。遂成斯疾。今婦人病此亦眾。則知婦人以血海虛而得之。與男子腎虛類也。男女 用藥同無異。更當兼治七情。無不效也。腳氣雖云腫有淺深。感有輕重。其所受皆因真氣虛 弱。邪氣得以深襲。若真氣壯實。邪氣焉能為患耶。故附骨疽及鶴膝風癥。腎虛者多患之。前 人用附子者。以溫補腎氣。而又能行藥勢。散寒邪也。凡濕痰濕熱。或死血流注關節(jié)。非辛溫之劑。開發(fā)腠理。流通隧道。使氣行血和。焉能 。但人謂附子有毒、多不肯服。若用童便炮制。何毒之有。況不常服。何足為慮。予中氣不 足。以補中益氣東加附子。服之三年。何見其毒也。經云:有是病用是藥也。故大防風湯、活絡丹。治腳氣、鶴膝風癥。多效。

活絡丹 夫病深伏在內。非此藥莫能通達。但近代始云此藥引風入骨。如油入面之說。故后人多不肯服。大抵有是病用是藥。豈可泥此。以致難瘥。

論表虛及小便多少肺癰肺痿九十九

經曰:肺內主氣。外司。皮毛。若肺氣虛則腠理不密。皮毛不澤。肺受傷則皮毛錯縱。肺癰。肺痿。腸癰。必致皮毛如此。以其氣不能榮養(yǎng)而然也,亦有服表藥。見邪不解。又復 發(fā)表。殊不知邪不解者。非邪不能解。多因腠理不密而邪復入也。專用發(fā)表則腠理愈虛。邪 愈易入。反為敗癥矣。宜胗其脈。邪在表者。止當和解而實腠理。乘虛復入者,亦當和解。兼實腠理。故用托里益氣之藥。若小便赤澀為肺熱所傳。小便短少為肺氣虛蓋肺為母。腎為 子。母虛不能生子故也,亦有小便頻數者,亦為肺虛不能約制耳。大抵勞傷血氣。則腠理不 密。風邪乘肺。虛風熱相摶。郁滯結不散。以致喘嗽。若誤汗下過度。則津液重亡。遂成肺 癰、肺痿之癥矣。

桷按以上一十五條。原系后病案中互發(fā)揮者。雖非外科。以其議論有切于雜癥。不敢脫 略。故采附諸論之后。俾學人以便觀覽。


點擊查看:<<外科理例>>目錄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