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男,25歲,身高1米7,體重56Kg,很瘦。脫發(fā)7年左右。以前頭及頭頂為主。另外頭部油多,頭皮屑多,很容易癢。很擔心,常會不知不覺想到這個問題,煩心。對溫度敏感,天氣一變冷一些就要加衣服,不然很容易
感冒。手足易冷,一緊張手心就出汗,胃口一般,喜熱飲,難以入睡,小便較多,色清。長期
便秘,3~5天一行而無所苦,午后有時有潮熱。舌淡紅胖大有齒痕,較潤,苔薄白,偶有地圖舌,脈弦,左大于右。人比較內(nèi)向,有什么想法會悶在心里,有時也會生悶氣。以前找中醫(yī)開了2個月的補腎養(yǎng)血之類的方,效果不明顯,
各位老師,給個方吧,學生不勝感激。
-------------------
-------------------
試試溫膽湯,每日晚上睡前1小時服;睡中途醒后也服。盡量早睡。其中
半夏用生半夏,如果是制半夏量加倍。盡量把藥濃縮,能兩口就喝完最好。
生半夏20
枳實20
陳皮30
茯苓15
甘草10
紅棗2個生
姜10片
服一劑就知道有沒有效果了。最多兩劑,無效就停。
有沒有效果記得反饋一下。
-------------------
-------------------
典型
炙甘草湯體質(zhì)
柴胡體質(zhì)復(fù)合體
炙甘草加荊芥
連翹湯打粉裝膠囊
服用2月以后漸有效果
先服用半年
不要吃辛辣
-------------------
-------------------
-------------------
-------------------
-------------------
我也脫發(fā) 我找的 傳承中醫(yī)論壇 的許家棟 老師 開的方子 吃了 4付 后頭脫發(fā)的地方 就長出 來了 3次處方如下 一 制
附子50 白
人參30 生
白術(shù)40 茯苓40 生
白芍30 龍骨30 桂枝30
生姜40
黃芩30
黃連10 生旱半夏40 炙甘草30
干姜40
大棗40
梔子20
淡豆豉40 二生姜40 黃芩30 黃連10 生旱半夏40
白人參30 炙甘草30 干姜10 大棗40
梔子30 淡豆豉50
豬苓20 茯苓20
生白術(shù)20
黃柏20
三 梔子30 淡豆豉50
枳殼20
野菊花20
蛇床子20 防風20
白薇20 白蒺
藜20
浮萍20
麻黃20 制附子10
滑石10
阿膠10 豬苓20 茯苓20 生白術(shù)20 制
川烏10
赤石脂30
川椒10 干姜10
蜂蜜一兩 你參考下 你可以到傳承論壇 和他交流下
-------------------
-------------------
-------------------
后背 還是有點怕冷 手心腳心喜歡 出汗 頭上有頭皮 癢 癢比以前 好一點 嘴唇干 嘴里有口水 和服藥前 沒有什么變化 大便次數(shù)多 一天 2.3 喝水和以前一樣 喜歡喝水喝的肚子咕咕的 才舒服 泛酸比以前 好點 活動急了 心慌 小便現(xiàn)在余利小了
這是我的癥狀
-------------------
非常感謝各位!!
回空穴來風及此案彼岸:請問二位用溫膽湯是為了治我的
失眠嗎?其實我的失眠并沒有那么嚴重,我的“難以入睡”是睡在床上大概要半小時左右入睡,還是能睡著的,而且睡著了打雷都不醒(我看了一本書上說難以入睡而一旦入睡則很深的屬脾虛)。也許你們是覺得我想得太多?好的,我決定試你們的方法,吃一段時間后再說說效果。
回蘭洪喜老師:蘭老師的方法我覺得也可行,省去了煮藥的麻煩。謝謝。
回岐伯:這個方我剛開始看《仲景50味藥證》時就吃了幾個星期,可惜,效果不明顯。但還是謝謝你。
回中醫(yī)皮毛:感謝你幫我找了這么多資料,有點同病相憐的感覺但是我現(xiàn)在已看到這種大處方就害怕了,如今我更傾向于經(jīng)方。
-------------------
請問蘭洪喜老師,您開的炙甘草加荊芥連翹湯打粉裝膠囊,各藥的比例如何?
-------------------
-------------------
-------------------
這幾天吃了兩付四逆散加溫膽湯(濃煎,睡前一小時服),感覺總體癥狀無明顯改善,睡眠也是。去藥店買荊芥連翹湯來打粉,可惜在中山買不到膠囊,只好用勺子吃,慢慢吃,我不著急只是現(xiàn)在頭皮還是很癢,叫我抓狂。
-------------------
兄弟,不知道你是不是從事中醫(yī)藥行業(yè)的,如果僅僅是出于興趣和愛好,真的更要感謝你!感謝你對中醫(yī)、對經(jīng)方的理解與信任!好多人吃了兩付中藥,沒有明顯改善,就認為中醫(yī)不行。殊不知對于很多慢性疾病,真的是病去如抽絲,絕非一朝一夕可以完全解決的。所謂效如浮鼓,大多是針對急癥重癥的。如仁兄所述癥狀,個人感覺就是體質(zhì)原因,建議不要完全依靠藥石之力,重要的還是在飲食、日常生活習慣及身體鍛煉上著手。當然,經(jīng)方在調(diào)理身體狀態(tài)方面的作用肯定也是很有效的,期待仁兄早日擺脫煩惱并反饋治療效果。
-------------------
需要炙甘草合荊芥連翹湯合用才可以的
瘦人體質(zhì)陰血虧虛炙甘草主之
血虛風燥荊芥連翹湯治之
合用最佳
-------------------
宿舍斷網(wǎng)了,好久沒上論壇,今天反饋一下療效,也感謝各位高手的關(guān)心;18樓東邪大哥,我是學醫(yī)的,只是目前還在實習階段。我對中醫(yī)有著無比的信心,盡管我現(xiàn)在運用經(jīng)方還見不找多大成效,但是我就是相信中醫(yī)!自從學了中醫(yī)之后就再也沒吃過西藥,有啥事都用中藥解決的。謝謝你對我的鼓勵今天再看了一次蘭老師開的藥方,我追悔莫及啊,“炙甘草合荊芥連翹湯”,我開始以為是一味炙甘草合上荊芥連翹湯呢,現(xiàn)在恍然大悟-----是炙甘草湯合上荊芥連翹湯啊。虧大了,哈哈哈。蠢蛋一個。
-------------------
吃溫膽湯一段時間了,效果不明顯,感覺這個方不適合我。前段時間用了柴胡龍牡湯,怕不夠力,又合上
酸棗仁湯,用了一副,當晚睡覺很快就入睡了,盡管宿舍當時還是挺吵的(舍友在打游戲)。經(jīng)方神效啊我是一副藥今天煮一次,頓服,藥渣子明天再煮一次,頓服。因為經(jīng)常沒時間煮藥呀,得實習呢。這里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事情,我常常是把頭次煮的藥喝了,第二天就有大便(每服藥
大黃3克),很順暢,但是把藥煮第二遍再喝,第二天就沒大便了,隔天一次大便。哈哈,這樣是不是也是“寒熱往來”延伸呀
-------------------
看了蘭老師的臉型與體質(zhì)的幾篇文章,我臉瘦長,身瘦長,應(yīng)該是柴胡龍牡體質(zhì)吧,怪不得用柴胡龍牡湯效果這么好。至于頭發(fā)的問題.......還沒啥效果。因我抓錯藥了,真是對不起蘭老師的一片苦心,今天下午再重新去抓藥去。有效果馬上匯報。
-------------------
昔劉渡舟以三黃
瀉心湯治頭皮癢出油之掉發(fā),憶岳美中以
甘草瀉心湯治中焦痞塞之便干,皆神來之筆。今汝之皮癢出油掉發(fā),此非上熱耶?舌胖有齒痕,便秘,此非下寒兼水濕耶?
上熱下寒,易之否卦,當辛開苦降、溫補下焦,當以三黃瀉心湯合
理中丸化裁。但古人早以創(chuàng)造甘草瀉心湯以化裁上熱下寒,不需合方!汝之脾寒便秘,用大黃肯定越用越糟,雖有一時之快!服甘草瀉心湯后,可能先瀉,中病之佳兆,此乃半夏芩連之逐痰,痰之下行也,無怪之,后將正常排便,頭癢發(fā)掉亦將自愈。同時當飲食清淡!
-------------------
回“l(fā)ili523”:你說的很對,我感覺我就是個上熱下寒的癥,因為我除了上述癥狀外還有
耳鳴,內(nèi)經(jīng)說所謂耳鳴者,陽氣萬物浮越于上也。另外我還發(fā)現(xiàn)一個很有趣的事情,傳說有的人能憑借一個人的筆跡診病,如果我寫幾行字的話,就是上面幾個字大,下面的字就小了,我想,這不也是“上熱下寒”嗎?我看黃元御的書說是甲木不降,本質(zhì)一樣的我感覺。大黃我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用了,但是現(xiàn)在大便都挺正常的,現(xiàn)在早餐就吃麥片,基本每天都有大便,果真是毒藥治病,十去其六啊,哈哈哈,藥補不如食補。
感謝lili523給我的建議,明天就去抓甘草瀉心湯,再配合蘭洪喜老師的炙甘草和荊芥連翹湯,雙管齊下,看看效果如何
-------------------
-------------------
回“霜寒”:請教用此四方的依據(jù)?謝謝,學生愚鈍,不解其意
-------------------
你屬于功能不足加功能不調(diào)態(tài)!
真陽虛弱、內(nèi)斂力不足、水不養(yǎng)肝、外邪易襲!
我的治療思路主要是恢復(fù)你的功能,而不是固發(fā)。
-------------------
回“霜寒”:分析得很有道理啊,那按你的思路四個方輪流吃,一個方吃多少付再換下一個呢?
-------------------
呵呵,采用的是門純德先生的聯(lián)合組方之意,老師是門老的傳人嗎
-------------------
有些脫發(fā)的病機為肺失肅降。飲食入胃,化為水谷精微,由脾上輸于肺,肺具宣發(fā)和肅降作用,將清的部分向上、向外宣發(fā),滋養(yǎng)皮膚和毛發(fā),將濁的部分向下肅降滋養(yǎng)臟腑。若肅降不足,宣發(fā)太過,則水谷精微中濁的部份向上宣發(fā)于頭面,故頭面出油,油脂阻塞毛囊,毛發(fā)失養(yǎng)而脫落。治宜斂降肺氣、滋腎健脾、舒肝解郁,方藥
葶藶子
桑葉杏仁生桑
白皮茯苓黃芩
枇杷葉 yin羊藿制首烏柴胡枳實
郁金 香附子白芍炙甘草
-------------------
-------------------
發(fā)為血之余。樓主一片虛寒之象。
可以用
烏梅丸溫臟腑之寒。
干姜、附子、
蜀椒溫中;
細辛、桂枝驅(qū)表寒;
烏梅解毒(下氣,除熱,煩滿,安心,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志,惡疾。)
黃連、黃柏:清火除熱、治痢,胸中熱氣。
當歸補血活血。
人參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