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農歷大年初四,我正式跟隨黃老師門診,歷時半年。一年臨床輪訓歸來后,繼續(xù)跟隨老師門診抄方,但有間斷。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那時我對經(jīng)方還沒有真正入門。說得具體一些,“中醫(yī)是什么樣的醫(yī)學”、“中醫(yī)在醫(yī)療活動中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之類的問題一直盤旋在我心里,有的時候比較懷疑、甚至是抵觸中醫(yī)。
一段時間以后,在黃老師的熏陶下,在經(jīng)方團隊的多次活動里,我逐漸品味出了中醫(yī)的味道,并扭轉了過去的認識。我的心扉打開了,感覺很輕松。06年曾參加一次義診活動,我發(fā)現(xiàn)自己好像就坐在黃老師的診室里,面前的患者就是那些常見的“方-病-人”模型,我用著黃老師的診療思路,輕松的看完了好幾位病人。
對于我來說,經(jīng)方的入門是我有勇氣、有底氣給前來咨詢的患者、親戚、朋友、學生開方。
近段時間,有幾個印象比較深的病人。如我的小姑媽,50余歲,半工半農,體格粗壯,面色偏暗,性格急躁易怒。主訴頭暈數(shù)年,無
頭痛,無視物旋轉,無
嘔吐,無
心悸胸悶等伴隨癥狀。無特殊病史。大便偏干,飲食睡眠可。已絕經(jīng),但現(xiàn)每月仍有乳房脹。以前月經(jīng)量少,兩天即凈,色黑,有血塊。腹部充實有力,無明顯壓痛。下肢皮膚粗糙。脈搏沉而有力,舌質淡紅,不胖大,無齒痕,舌尖有瘀點。
患者沒有做過任何體檢,當時考慮頭暈可能與其血壓有關,囑其測量血壓。方證考慮祛瘀血劑。后處以
當歸芍藥散湯劑,常規(guī)藥量,五帖藥。另,家中正好有大黃zhe蟲丸,囑其用湯藥送服。湯藥煎服完后單吃丸藥半月。兩天后,姑媽即來到我家告訴我,中藥昨天吃第一劑,效果很明顯,“以往在室內的彎腰、直立等動作都會伴隨"晃動感",而現(xiàn)在緩解了很多!
我覺得起效是在預料之中的事情,但又有一些困惑。此案從體質看,大柴胡體質、苓桂證應該不錯,雖然腹診未見明顯壓痛點,我還是傾向于
大柴胡湯合桂枝
茯苓丸。如人精神不振,易疲乏,頭眩心悸,舌胖腳腫,還當考慮
苓桂術甘湯證、真武湯證等。與我一同診治的張老師覺得應該用
當歸芍藥散,主要考慮脈沉,為血水互結之證。從體質上看,當歸芍藥散體質的人體格多瘦弱,面色黃暗,多偏血虛而有水,與
桂苓丸體格壯實,面紅,有瘀血者區(qū)別較明顯。但此案患者頭暈、便干,
川芎、當歸、芍藥也是必用的。另外,案中丸、散同用,孰為起效之劑?
現(xiàn)在有了體會,臨證處方用藥時要盡量簡化處方,這樣便于觀察療效、總結經(jīng)驗。如果在特定條件下診治特定的患者,也可以膏、丹、丸、散、針灸、推拿、刮痧、拔火罐等等一并施用。但初學者,需要摸索藥證、方證,一定不能開大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