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肺要注意調(diào)節(jié)呼吸
轉自清艾軒先生搜狐博客勸病館@清艾軒
發(fā)表日期:2008-04-04 ***********************************************************************
肺主呼吸,據(jù)說一般人可以七天不吃飯,三天不喝水,但我們想想,我們可以幾天不呼吸呢?恐怕幾分鐘不呼吸就不行了!可見呼吸的重要性。有很多書告訴我們應該怎么吃東西、怎么喝水才能保健,但告訴我們?nèi)绾魏粑臅很少見。其實,呼吸是大學問呢!
我們平時的呼吸是處于無意識狀態(tài),我們不能注意到自己的呼吸,更無法注意呼吸隨外部情況和我們內(nèi)心的變化而變化。而我們有必要稍微花點時間,放點兒心思在呼吸上面。調(diào)節(jié)調(diào)節(jié)它。這就叫“調(diào)息”。道家、佛家的修行功課里,調(diào)息都是相當重要的一環(huán)。其實,調(diào)息并不神秘,很簡單易行。它與心有關系。
人在心理緊張的時候、心情不愉快的時候,或是在從事繁重的腦力勞動的時候,呼吸都會變得短淺。這時候,人體氧消耗增大而供氧減少,于是慢慢處于缺氧狀態(tài)中了。一旦缺氧,我們體內(nèi)的能量物質(zhì)就會發(fā)生不完全氧化。不完全氧化是一個很恐怖的概念,我們知道,木炭、煤炭完全氧化生成的是
二氧化碳,對人體無害;但一旦在缺氧的環(huán)境中燃燒,經(jīng)過不完全氧化,生成的就是一氧化碳,那就是殺人的毒氣了。我們身體里的能量物質(zhì)也是如此,在正常情況下,它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而在缺氧的情況下則生成酸性物質(zhì),留在體內(nèi)。這種物質(zhì)是有害的。所以我們累了就能感覺身上酸溜溜的,甚至連氣質(zhì)都變酸。古人說書生有股“酸氣”,那就是讀書勞累、神情緊張,加上不善養(yǎng)生所致,F(xiàn)代社會,身上有酸氣的人更多,遠不止書生了。我們看很多白領、金領,面有菜色,言行舉止無不是酸酸的。
懂得食療養(yǎng)生的人說:“工作太累,身體的酸性增強,要多吃堿性食品,中和中和!钡,堿性食物把留在我們身體內(nèi)的酸給中和了,又產(chǎn)生什么物質(zhì)了呢?這些物質(zhì)到哪里去了?有沒有用呢?這個問題太復雜,誰也不敢說他研究透了。萬一生成的是有毒物質(zhì)呢?或者生成了不易溶解排出體外的固體物質(zhì)呢?即使生成的物質(zhì)無毒、能排出體外,那也是一種浪費啊。
因此,最高妙的方法是,讓那些不完全氧化的酸性物質(zhì)繼續(xù)氧化,一方面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去,另一方面為我們的身體提供能量。這就需要調(diào)息了。
調(diào)息先要練習,做到呼吸深長。莊子說:“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本褪钦f,懂得養(yǎng)生的人的呼吸非常深,能深到腳后跟,而平常人的呼吸非常短淺,氣剛被吸進喉嚨便被呼出來了。當我們呼吸短淺的時候,肺部的確處于一種惰性狀態(tài),它只動用了很少的一部分肺泡,既不能充分吸收
氧氣,有不能及時排出肺部深處的濁氣。在練習深長呼吸的時候,首先要靜心,把心念集中到氣的進出上,吸氣的時候,我們感覺氣體從鼻子進去,到肺里,再到丹田(小肚子),這時我們的小肚子鼓起來了;然后,小腹收縮,我們感覺氣體從丹田回到肺部,再從鼻孔呼出。呼氣的時候要呼到再也呼不出來為止,這樣把濁氣徹底呼出去。
如此反復,慢慢地我們就會形成用小腹的起伏控制呼吸的習慣,不光在休息或靜坐的時候可以這樣,在做任何事的時候都可以這樣去作深長的呼吸。為什么有的人干活不累,還能一直精力充沛?奧秘就在呼吸上!
調(diào)息還有助于靜心,靜坐的人往往把信念集中在呼吸上面,觀想氣沉丹田,在從丹田緩緩流出,心就靜下來了。
人體處于缺氧狀態(tài),就是給癌細胞的生長提供了溫床,人心不得安靜,雜念叢生,也是百病的根源。我們何不練習呼吸呢?在呼吸中靜心,在靜心中呼吸,很快就能養(yǎng)成習慣,就可以“無為”地獲得健康!
-----------生命在呼吸中延續(xù)!人心不得安靜,雜念叢生,也是百病的根源
-----------怎樣才能踵息呢?
-----------我一注意呼吸,或者說做腹式呼吸就會覺得氣緊,呼吸困難。請教樓主,是我的方法不對,還是別的什么原因。
-----------人心不得安靜,雜念叢生,也是百病的根源。我們要常記心中。
-----------用聽呼吸的方法。氣均而勻,出氣莫令耳聞。
-----------很喜歡深呼吸,心無雜念的感覺!
-----------過一會,或者忙一個什么事情,就打亂了節(jié)奏,或者忘了調(diào)息?是不是得下意思地鍛煉才可以做到?
-----------貴在堅持
-----------耳目一新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