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藥學理論 > 有毒中藥古籍文獻 > 正文:皂莢功效主治/皂莢中毒古籍文獻查詢
    

有毒中藥皂莢古籍文獻

  
異名
釋名
產地 生雍州川谷及魯鄒縣,圖經曰:皂莢,出雍州川谷及魯鄒縣,今所在有之,以懷、孟州者為勝。
生境
性味 味辛、咸,溫,有小毒。
歸經
藥物形態(tài)
品種考證 唐本注云:此物有三種:牙皂莢最下,其形曲戾薄惡,全無滋潤,洗垢不去;其尺二寸者,粗大長虛而無潤;若長六、七寸,圓厚節(jié)促直者,皮薄多肉,味濃大好。
養(yǎng)殖栽培
采收 九月、十月采莢,陰干。
加工
鑒別
貯藏
炮制 雷公云:凡使,須要赤膩肥并不蚛者,然用新汲水浸一宿了,用銅刀削上粗皮,用酥反復炙,酥盡為度。然出捶之,去子搗篩。
質量鑒定 如豬牙者良。
主治 主風痹死肌邪氣,風頭淚出,療腹脹滿,除咳嗽,囊結,婦人胞不落,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皂莢,使。主破堅癥,腹中痛,
功用 利九竅,殺精物,消谷,明目,益精?蔀殂逅,日華子云:皂莢,通關節(jié),除頭風,消痰,殺勞蟲,治骨蒸,開胃及中風口噤。
用法
用量
毒副作用
臨證應用
配伍應用 柏實為之使,
配伍禁忌 麥門冬,畏空青人參、苦參。
妊娠禁忌 能墮胎。
食忌
使用注意 不入湯。
附方
醫(yī)案
藥用機理
全文 皂莢
味辛、咸,溫,有小毒。主風痹死肌邪氣,風頭淚出,利九竅,殺精物,療腹脹滿,消谷,除咳嗽,囊結,婦人胞不落,明目,益精?蔀殂逅,不入湯。生雍州川谷及魯鄒縣,如豬牙者良。九月、十月采莢,陰干。(柏實為之使,惡麥門冬,畏空青、人參、苦參。)
陶隱居云:今處處有,長尺二者良。俗人見其皆有蟲孔而未嘗見蟲形,皆言不可近,令人惡病,殊不爾。其蟲狀如草菜上青蟲,莢微欲黑便出,所以難見爾。但取青莢生者看,自知之。唐本注云:此物有三種:豬牙皂莢最下,其形曲戾薄惡,全無滋潤,洗垢不去;其尺二寸者,粗大長虛而無潤;若長六、七寸,圓厚節(jié)促直者,皮薄多肉,味濃大好。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云:皂莢,使。主破堅癥,腹中痛,能墮胎。又曰:將皂莢于酒中,取盡其精,于火內煎之成膏,涂帛,貼一切腫毒,兼能止疼痛。陳藏器云:鬼皂莢作浴湯,去風瘡疥癬,挪葉去衣垢,沐頭長發(fā)。生江南澤畔,如皂莢,高一、二尺。日華子云:皂莢,通關節(jié),除頭風,消痰,殺勞蟲,治骨蒸,開胃及中風口噤。入藥去皮、子,以酥炙用。
圖經曰:皂莢,出雍州川谷及魯鄒縣,今所在有之,以懷、孟州者為勝。木極有高大者。此有三種:《本經》云:形如豬牙者良。陶注云長尺二者良。唐注云長六寸,圓厚節(jié)促直者,皮薄多肉味濃,大好。今醫(yī)家作疏風氣丸、煎多用長皂莢,治齒及取積藥多用豬牙皂莢,所用雖殊,大抵性味不相遠。九月、十月采莢,陰干用。張仲景治雜病方,咳逆上氣,唾濁但坐不得臥,皂角丸主之。皂莢杵末,一物以蜜丸大如梧子,以棗膏和湯服一丸,日三、夜一服。崔元亮《海上方》療腹脹滿欲瘦病者。豬牙皂角相續(xù)量長一尺,微火煨,去皮、子,搗篩,蜜丸大如梧子。欲服藥先吃煮羊肉兩臠,呷汁三兩口,后以肉汁下藥十丸,以快利為度。覺得力,更服,以利清水即停。瘥后一月以來,不得食肉及諸油膩。又治熱勞。以皂莢長一尺續(xù)成者亦可,須無孔成實者,以土酥一大兩微微涂,于火上緩炙之,不得令酥下,待酥盡即搗篩,蜜丸如梧子大。每日空腹飲下十五丸,漸增至二十丸。重者不過兩劑瘥。其初生嫩葉芽,以為蔬茹更益人。核中白肉亦入治肺藥。又,炮核取中黃心嚼餌之,治膈痰,吞酸。又,米醋熬嫩刺針作濃煎,以敷瘡癬,有奇效。
雷公云:凡使,須要赤膩肥并不蚛者,然用新汲水浸一宿了,用銅刀削上粗皮,用酥反復炙,酥盡為度。然出捶之,去子搗篩。皂莢一兩,酥二分,子收得。揀取圓滿堅硬不蛀者,用瓶盛下水于火畔煮,待泡熟,剝去硬皮一重了,取向里白嫩肉兩片,去黃,其黃消人腎氣。將白兩片用銅刀細切,于日中干用。圣惠方:治時氣三日,頭痛煩熱。用皂角燒作灰為末,非時新汲水一中盞,生汁、蜜各少許,和二錢服之。先用暖水淋浴后服藥,須臾汗出愈。外臺秘要治卒中風口?。以皂角五兩,去皮為末,以三年大醋和。右?涂左,左?涂右,干更敷之,瘥。又方:齲齒方:搗皂角去皮,炙為末,涂齒上,吐之。又方:溺死一宿者尚活,搗皂角紙裹,納下部,須臾出水即活。千金方:齆鼻。炙皂角末如小豆,以竹管吹鼻中。又方:鬼魘不悟。皂莢末刀圭起死人。又方:難產。吞皂角子二枚,立瘥。肘后方:卒腫滿身面洪。用皂角剝炙令黃,銼三升,酒一斗漬,合器煮令沸,服一升,日三服,頻作。又方:小兒身上惡瘡。先以皂角水洗,拭干。以少油麻搗爛,敷,焦即瘥。經驗方:治食氣遍身黃腫,氣喘,食不得,心胸滿悶。不蛀皂角(去皮及子,涂好醋炙令焦為末)一錢匕,巴豆七枚(去油、膜),二件以淡醋及研好墨,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食后陳桔皮湯下,日三服。隔一日增一丸,以利為度。如常服,消酒食。梅師方:治霍亂轉筋。皂莢末,吹一小豆鼻中,得嚏便瘥。又方:治卒外腎偏疼。皂莢和皮為末,水調敷之良。孫真人:治咳嗽。皂莢燒研碎二錢匕,豉湯下之。又方:治大小便不通,關格不利。燒皂莢細研,粥飲下三錢,立通。又方:傷寒無問陰陽神驗方:以皂角一挺(肥者),燒令赤為末,以水五合和,頓服。陰陽傷寒以酒和服。又方:治腰腳不覆地。取子一千二百個,凈洗令干,少酥熬令香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招囊暂子、酸棗子湯下三十丸。又方:治卒死,以末吹入鼻中。又方:治誤食物落鼻中及入眼不出,吹皂角取嚏。又方:人好魘,以末吹鼻中。斗門方:治卒頭痛。以皂角末,吹入鼻中,令嚏則止。簡要濟眾:治中風口噤不開,涎潮吐方:用皂角一挺去皮,涂豬脂炙令黃色,為末。每服一錢匕,非時溫酒服。如氣實脈盛,調二錢匕。如牙關不開,用白梅揩齒,口開即灌藥,以吐出風涎瘥。博濟方:治皂莢水并惡水入口內,熱痛不止。以皂莢子燒存性一分,沙糖半兩,先殺研皂子令細,續(xù)入沙糖勻和如膏,含之。十全方:治牙疼。用豬牙皂角、鹽等分燒為末,揩疼處良。靈苑方:治急喉閉,逡巡不救方:以皂莢去皮、子,生半兩為末。每服少許,以箸頭點腫處,更以醋調藥末,厚敷項下,須臾便破,少血出,即愈。孫尚藥:治卒中風,昏昏若醉,形體昏悶,四肢不收,或倒或不倒,或口角似利,微有涎出,斯須不治,便為大病,故傷人也。此證風涎潮于上,膈痹氣不通,宜用救急稀涎散。豬牙皂角四挺,須是肥實不蚛,削去黑皮,晉礬一兩,光明通瑩者,二味同搗羅為細末。再研為散。如有患者,可服半錢,重者三字匕,溫水調灌下。不大嘔吐,只是微微涎稀冷,出或一升、二升。當時惺惺次緩而調治。不可便大段吐之,恐過傷人命。累經效不能盡述。感應神仙傳:崔言者,職隸左親騎軍,一旦得疾,雙眼昏,咫尺不辨人物,眉發(fā)自落,鼻梁崩倒,肌膚有瘡如癬,皆為惡疾,勢不可救。因為洋州駱谷子歸寨使,遇一道流,自谷中出,不言名姓,授其方:曰:皂角刺一、二斤為灰,蒸久曬研為末。食上濃煎大黃湯調一錢匕,服。一旬鬢發(fā)再生,肌膚悅潤,愈,眼目倍常明。得此方:后卻入山,不知所之,又鐵砧以煅金銀,雖百十年不壞,以槌皂莢,則一夕破碎。
衍義曰:皂莢,其子炒,舂去赤皮、仁。將骨浸軟,煮熟,以糖漬之,可食。甚疏導五臟風熱壅。其莢不蚛肥者,微炙,為末一兩,入生白礬末半兩,膩粉半兩。風涎潮塞氣不通,水調灌一、二錢。但過咽,則須吐涎。凡用白礬者,分隔下涎也。又暑中濕熱時,或久雨,合蒼術燒,辟溫疫邪濕氣。
語義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10,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