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并治第十二
    

訂正仲景全書金匱要略注: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并治第十二

寸口脈動而弱,動即為驚,弱則為悸!鹤ⅰ淮缈谕ㄖ溉恳。脈動而弱,主驚悸病也。動即為驚,以驚為外觸而動也;弱即為悸,以悸為內(nèi)生而怯也。『集注』徐彬曰∶驚為外邪襲心,故其寸口脈動。動者,脈來亂動也。悸乃神不自主,故其寸口脈弱。弱者,脈沉無力也。邪之所襲…

寸口脈動而弱,動即為驚,弱則為悸。

『注』寸口通指三部也。脈動而弱,主驚悸病也。動即為驚,以驚為外觸而動也;弱即為悸,以悸為內(nèi)生而怯也。

『集注』徐彬曰∶驚為外邪襲心,故其寸口脈動。動者,脈來亂動也。悸乃神不自主,故其寸口脈弱。弱者,脈沉無力也。邪之所襲,因心之虛,故驚悸并見。

李 曰∶此寸口脈兼三部而言。蓋驚自外至者也,驚則氣亂,故脈動而不寧;悸自內(nèi)惕者也,悸因中虛,故脈弱而無力。

師曰∶夫脈浮,目睛暈黃,衄未止,暈黃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

『注』浮脈主陽主表,若目睛清潔,主陽表病也;目睛暈黃,主血脈病也。蓋以諸脈絡(luò)于目,而血熱則赤,血瘀則黃。今目睛黃暈,知其衄未止也;若黃暈去,目睛慧了,知其衄已止,故曰∶衄今止也。

又曰∶從春至夏衄者,太陽;從秋至冬衄者,陽明。

『注』衄血,陽絡(luò)傷也。下血,陰絡(luò)傷也。

太陽主外,春夏主外,故從春至夏衄血,屬太陽也。陽明主內(nèi),秋冬主內(nèi),故從秋至冬衄血,屬陽明也。

『集注』李 曰∶衄血出于鼻。手太陽經(jīng)上 抵鼻,目下為 ;足太陽經(jīng),從巔入絡(luò)腦,鼻與腦通;手陽明經(jīng)挾鼻孔;足陽明經(jīng)起鼻交額中。四經(jīng)皆循鼻分,故皆能致衄。太陽行身之表,經(jīng)云∶太陽為開。是春生夏長,陽氣在外有開之義,故春夏衄者太陽。陽明行身之里,經(jīng)云∶陽明為闔。是秋斂冬藏,陽氣在內(nèi),有藏之義,故秋冬衄者陽明。

尤怡曰∶少陽之脈不入鼻額,故不主衄。

衄家不可汗,汗出必額上陷脈緊急,直視,不能 ,不得眠。

『注』衄,該吐血而言也,衄血吐血之家,陰已亡矣,若發(fā)其汗,汗出液竭,諸脈失養(yǎng),則額角上陷中之脈為熱所灼,緊且急也。目直視,目瞪不轉(zhuǎn)睛也。不能 ,目睫不合也。

亦為熱灼其脈,引縮使然也。不得眠,陽氣不能行于陰也。凡此之病,皆陽盛陰微之危證,故衄家慎不可汗也。

『集注』趙良曰∶足太陽經(jīng)主表,上巔入額,貫目睛,衄則在上絡(luò)脈之血己脫,若更發(fā)汗,是重竭津液,津液竭則脈枯,故額上陷中脈緊而急,牽引其目,視不能合也。無血陰虛,故不得眠。

病患面無血色,無寒熱,脈沉弦者,衄;脈浮弱,手按之絕者,下血;煩咳者,必吐血。

『按』脈沉,當是“脈浮”;脈浮,當是“脈沉”,文義始屬。必傳寫之訛。

『注』赤色,血色也,面無血色,謂面白之人,純白而天赤;面黃之人,純黃而不紅也。人有恐怖則面色脫白,其狀驚駭;人有愧心,乍白乍紅,其狀惶怯。今無故而面天血色,則可知非驚愧致氣亂血散也;且無寒熱病,又可知非虛損不生血少血也。既非血散,又非血少,當詢之病患,必有失血之故。診之于脈,必有吐衄、下血之因。衄吐屬陽,故脈見浮弦,按之必芤,營血空也;下血屬陰,脈見沉弱,按之欲絕,營氣微也。且脈色如斯,而證兼煩咳,是病在心肺,故必吐血也。

夫吐血,咳逆,上氣,其脈數(shù),而有熱,不得臥者,死。

『注』吐血咳逆,肺大傷也;上氣,肺無降也;脈數(shù)有熱,火爍肺金也;不得臥者,陽不入陰,故曰死也。

『集注』趙良曰∶脈數(shù)有熱,陽獨勝也;不能臥,陰已絕也。陰既絕,陽豈獨生耶?故死。若得臥者,陰未絕,未可言死。

程林曰∶吐血、咳逆。上氣,則肺臟傷矣。脈數(shù)則虛熱不去,火來刑金矣。陰血消亡,故不得臥,死可必矣。

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因極飲過度所致也。

『注』酒性大熱,潰脈傷經(jīng),極飲過度,必致咳嗽吐血也。

『集注』徐彬曰∶此言吐血,不必由于氣不攝血,亦不必由于陰火熾盛。其有酒客而致咳,則肺傷已極,又為咳所擊動,必致吐血,故曰∶極飲過度所致。則治之者,當以清酒熱為主也。

亡血不可發(fā)其表,汗出則寒栗而振。

『注』凡失血之后,血氣未復為亡血也,皆不可發(fā)汗。失血之初,固屬陽熱,亡血之后,熱隨血去,熱雖消而氣逐血虛,陽亦微矣。若發(fā)其汗,則陽氣衰微,力不能支,故身寒噤栗而振振聳動也。發(fā)陰虛之汗,汗出則亡陰,即發(fā)吐衄之汗也,故見不得 ,不得眠,亡陰之病也。發(fā)陽虛之汗,汗出則亡陽,即發(fā)亡血之汗也,故見寒栗而振,亡陽之病也。

『集注』李 曰∶奪血者無汗,以汗與血俱屬心液,血亡液竭,無復余液作汗也。今又發(fā)表,則陰虛且更亡陽,表間衛(wèi)氣虛極,故寒栗而振。

吐血不止者,柏葉湯主之。

『注』吐血之病,熱傷陽絡(luò),當清其熱;勞傷陽絡(luò),當理其損。今以柏葉湯溫散之品,而治吐血不止者,則必是熱伏陰分,用此宣發(fā),使熱行陽分,血不為熱所迫,則自止矣。

柏葉湯方

柏葉 干(各三兩) 艾(三把)

上三味,以水五升,取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分溫再服。

『集解』程林曰∶《神農(nóng)經(jīng)》云∶柏葉主吐血,干姜止唾血,艾葉止吐血。馬通者,白馬尿也。凡尿必達洞腸乃出,故曰通,亦微溫止吐血。四味皆辛溫行陽之品,使血歸經(jīng),遵行隧道,而血自止,故吐血不止,以柏葉湯主之也。

心氣不足,吐血、衄血,瀉心湯主之。

『按』心氣“不足”二字,當是“有余”二字,若是不足,如何用此方治之,必是傳寫之訛。

『注』心氣有余,熱盛也,熱盛而傷陽絡(luò),迫血妄行,為吐、為衄。故以大黃bhskgw.cn/shiti/、黃連黃芩大苦大寒直瀉三焦之熱,熱去而吐衄自止矣。

瀉心湯方

大黃(二兩) 黃連 黃芩(各一兩)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

病患胸滿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無寒熱,脈微大來遲,腹不滿,其人言我滿,為有瘀血。

『注』表實無汗,胸滿而喘者,風寒之胸滿也;里實便澀,胸滿煩熱者,熱壅之胸滿也;面目浮腫,胸滿喘不得臥者,停飲之胸滿也;呼吸不快,胸滿太息而稍寬者,氣滯之胸滿也。今病患無寒熱他病,惟胸滿、唇痿、舌青、口燥,漱水不欲咽,乃瘀血之胸滿也。唇、舌,血華之處也,血病不榮,故痿瘁色變也。熱在血分,故口燥漱水不欲咽也。脈微大來遲,陰凝之診,則當腹?jié)M,今腹不滿,詢之其人,言我滿在胸在腹也,與上如是之證推之,為有瘀血也。

病者如熱狀,煩滿,口干燥而渴,其脈反無熱,此為陰伏,是瘀血也。當下之。

『注』此承上文互詳證脈,以明其治也。如熱狀,即所謂心煩胸滿,口干燥渴之熱證也。其人當?shù)脭?shù)大之陽脈,今反見沉伏之陰脈,是為熱伏于陰,乃瘀血也。血瘀者當下之,宜核承氣、抵當湯丸之類也。

『集注』李 曰∶血瘀內(nèi)無實熱,故外證但如熱狀,而其脈不數(shù)疾,反元熱也。煩滿者,血瘀經(jīng)氣不舒;燥渴者,血瘀津液不布。血屬陰,瘀則脈伏于內(nèi),故為陰伏。當下之,以去瘀生新也。

下血,先便后血,此遠血也,黃土湯主之。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當歸散主之。

『注』先便后血,此遠血也,謂血在胃也,即古之所謂結(jié)陰,今之所謂便血也。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謂血在腸也,即古之所謂腸 為下血,今之所謂臟毒、腸風下血也。一用黃土湯以治結(jié)陰之血,從溫也;一用赤小豆當歸散以治臟毒之血,從清也。

『集注』趙良曰∶腸胃陽明經(jīng)也,以下血言,胃居大腸之上,若聚于胃,必先便后血,去肛門遠,故曰遠血,若聚大腸,去肛門近,故曰近血。故治遠血黃土湯主之,治近血赤小豆當歸散主之。

黃土湯方

甘草地黃 白術(shù) 附子(炮) 阿膠 黃芩(各三兩) 灶中黃土(半斤)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溫二服。

赤小豆當歸散方(見惑)

寸口脈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寒虛相擊,此名曰革。婦人則半產(chǎn)漏下,男子則亡血。

『注』詳見《傷寒·辨脈篇》內(nèi),不復釋。

火邪者,桂枝芍藥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主之。

『按』此方是治火逆驚狂者,與首條之脈動驚病不合,必是錯簡。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方

桂枝(三兩) 甘草(炙,二兩) 生姜(三兩) 牡蠣(熬,五兩) 龍骨(四兩) 大棗(十二枚) 蜀漆(洗去腥,三兩)

上為末,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減一升,內(nèi)諸藥,煮三升,溫服一升。

心下悸者,半夏麻黃丸主之。

『按』此方是治寒水心卞悸者,與首條之脈弱悸病不合,必是錯簡。

半夏麻黃丸方

半夏 麻黃(等分)

上二味,末之,煉蜜和丸,小豆大,飲服三丸,日三服。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