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
咳嗽所因,浮風、寒緊、數熱、細濕、房勞澀難。右關濡者,飲食傷脾;左關弦短,疲極肝衰。浮短肺傷,法當咳嗽。五臟之嗽,各視其部,沉緊虛寒,沉數實熱,洪滑多痰,弦澀少血。形盛脈細,不足以息;沉小伏匿,皆是死脈。惟有浮大而嗽者生。
證
傷風咳者,脈浮,憎寒壯熱,自汗惡風,口干煩躁,鼻流清涕,欲語未竟而咳也。
傷寒咳者,脈緊,憎寒發(fā)熱,無汗惡寒,煩躁不渴,遇寒而咳。
傷暑咳者,脈數,煩熱引飲,口燥,或吐涎沫,聲嘶咯血。
傷濕咳者,脈細,骨節(jié)煩疼,四肢重著,或自汗,小便澀。
治
咳者,無痰而有聲,肺氣傷而不清也。治以防風、桔梗、升麻,杏仁、五味子、生姜、甘草、桑白皮、蘇子、枳殼。
嗽者,無聲而有痰,脾濕動而為痰也。治以半夏、白術、五味子、枳殼、防風、甘草、枳實、山楂、蒼術、橘皮。
咳嗽者,有痰有聲,因傷肺氣而動脾濕也。治以半夏、白術、五味子、桔梗、枳殼、桑白皮、麥門冬、甘草之類。
風寒嗽者,鼻塞聲重,惡風惡寒,或自汗,或無汗者是也。治當以發(fā)散行痰,用二陳湯加麻黃、桔梗、杏仁。
風寒郁熱于肺夜嗽者,治以三拗湯加知母。脈大而浮,有熱,加黃芩、生姜。
痰嗽者,嗽動便有痰聲,痰出嗽止者是也。主豁痰,用二陳湯,或以半夏、栝蔞仁各五兩,桔梗、貝母各一兩,枳殼一兩半,知母一兩,姜汁蒸餅為丸服。
火郁者,有聲痰少,面赤者是也。主降火清金化痰。
干咳嗽者,系火郁之甚,難治。乃痰郁火,邪在肺中,用桔梗開之,再用補陰降火之藥。不已則成勞,須行倒倉法。此癥多是不得志者有之。有痰因火逆上者,必先治其火。然亦看痰火孰急,若痰急,則先治痰而后治火,在乎醫(yī)者之隨機變可也。
勞嗽者,痰多盜汗是也;蜃骱疅,宜補陰清金,四物湯加竹瀝姜汁。陰虛火動而嗽者,四物、二陳,順而下之。加黃柏,知母尤妙。陰虛喘嗽,或吐血者,四物湯加黃柏、知母、五味子、麥門冬、桑白皮、地骨皮、牡丹皮、山梔子。咳嗽聲嘶者,乃血虛受熱也。用青黛、蛤粉,蜜調服。一方用芩連四物湯。好色之人元氣虛,咳嗽不已者瓊玉膏。
肺脹而嗽者,動則喘滿,氣急息重者是也。宜收斂肺氣,用訶子、杏仁,青黛、海粉、半夏、香附、栝蔞仁之類。肺脹郁遏不得眠者難治。
凡治咳嗽,最要分肺虛肺實。若肺虛久嗽,宜五味子、款冬花、紫菀、馬兜鈴之類斂而補之;若肺實有邪,宜黃芩、天花粉、桑白皮、杏仁之類散而瀉之。
凡治嗽,有用五味子者,以收肺氣,乃火熱必用之劑。若有外邪而驟用之,恐閉住邪氣,必先發(fā)散,然后可用。訶子味酸苦,有收斂降火之功。杏仁散肺中風寒,然形實有熱,因于寒者為宜。桑白皮瀉肺氣,然性不純良,用之者當戒。馬兜鈴去肺熱而補肺也。生姜辛能發(fā)散也。罌粟殼不可驟用,乃后收功藥也。人參以其氣虛,或新咳挾虛者可用。若風寒邪盛,或久嗽肺有郁火者,不可用也。栝蔞仁甘能補肺,潤能降氣,胸中有痰者自降。
凡咳嗽口燥咽干有痰者,不可用南星、半夏,宜用栝蔞仁、貝母。若飲水者,又不宜栝蔞,恐泥膈不松快耳。
方
參蘇飲 治四時感冒,發(fā)熱頭疼,咳嗽聲重,涕唾稠粘,中脘痞滿,嘔吐痰水。寬中快膈,不致傷脾。此藥大解肌熱潮熱,將欲成勞瘵之證,神效。
紫蘇(一錢) 前胡(一錢) 桔梗(一錢) 枳殼(一錢) 干葛(一錢) 陳皮(一錢)半夏(一錢) 白茯苓(一錢) 甘草(七分) 人參(七分,實熱者去之) 木香(五分,氣盛去之)
上銼作一劑,生姜三片,黑棗二枚,水煎食后溫服。若天寒感冒,惡寒無汗,咳嗽喘促;或傷風自汗,鼻塞聲重,咳嗽,并加麻黃二錢,去皮杏仁一錢,金沸草一錢,以汗散之。若初感冒,肺實有熱,加杏仁、桑白皮、黃芩各一錢,烏梅七個。胸滿痰多,加栝蔞仁一錢。氣促喘嗽,加知母、貝母各一錢。肺寒咳嗽,加五味子、干姜各七分。心下痞滿,或胸中煩熱,或停酒不散,或嘈雜惡心,加黃連、枳實各一錢,干葛、陳皮倍用之。鼻衄,加烏梅五個,麥門冬、茅根各一錢。心盛發(fā)熱,加柴胡、黃芩各一錢。頭痛,加川芎一錢,細辛八分?人酝卵,加升麻、牡丹皮各一錢,生地黃一錢五分。勞熱咳嗽,久不愈,加知母、貝母、麥門冬各一錢。吐血,加阿膠、牡丹皮、赤芍藥各一錢,生地黃一錢五分,烏梅七個?人蕴抵幸娧,以本方加四物湯,名茯苓補心湯。妊娠傷寒,去半夏,加香附。
清金降火湯 瀉肺胃中之火,火降則痰消嗽止。
陳皮(一錢五分) 半夏(泡,一錢) 茯苓(一錢) 桔梗(一錢) 枳殼(麩炒,一錢)貝母(去心,一錢) 前胡(一錢) 杏仁(去皮尖,一錢半) 黃芩(炒,一錢) 石膏(一錢)www.med126.com栝蔞仁(一錢) 甘草(炙,三分)
上銼一劑,生姜三片,水煎,食遠臨臥服。
二母寧嗽湯〔批〕(按此方治四時一切痰嗽,無問新久,肺氣有余者宜之) 治因傷酒食,胃火上炎,沖逼肺金,以致咳嗽吐痰,經旬不愈,一服即瘥。
知母(去毛,錢半) 貝母(去心,錢半) 黃芩(一錢二分) 山梔仁(一錢二分)石膏(二錢) 桑白皮(一錢) 茯苓(一錢) 栝蔞仁(一錢) 陳皮(一錢) 枳實(七分)五味子(十粒) 生甘草(三分)
上銼一劑,生姜三片,水煎。臨臥時,細細逐口服。
潤肺豁痰寧嗽湯(云林制)〔批〕(按此方治痰嗽兼陰虛者宜之)
陳皮(五分) 半夏(姜制 五分) 白茯苓(四分) 甘草(炙,三分) 黃柏(酒炒,五分) 黃芩(酒洗,三分) 知母(酒炒,五分) 貝母(去心,五分) 天冬(去心,三分)麥冬(去心,三分) 紫菀(酒洗,三分) 款冬花(酒洗,三分) 桔梗(三分) 熟地黃(五分) 當歸(三分)
上銼一劑,生姜三片,水煎溫服。
吸藥如神散(陳太醫(yī)傳)〔批〕(按此方治久年痰嗽專攻之劑) 治風入肺中,久嗽不愈。
雄黃 fo耳草 鵝管石 款冬花 甘草 寒水石 青礞石( 過) 白附子 枯礬 孩兒茶(各等分)bhskgw.cn/jianyan/
上為細末,紙燃燒煙,令病患吸之。
灸法 治久患咳嗽,百藥無效,可用此法。
將病者乳下,大約離一指頭,看其低陷之處,與乳直對不偏者,此名直骨穴。其婦人即按其乳頭所到之處,即是直骨穴也。艾灸三壯,其艾圓如小豆大。男左女右不可差,其咳即愈。如不愈,其病再不可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