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曰∶諸家方書論水病甚詳,未嘗有言膜外氣者。唐天寶間有徒都子者,始著膜外氣方
書,本末完具,自成一家,今并編之。然究其義,本于肺受寒邪,傳之于腎,腎氣虛弱,脾土又衰,不能制水,使水濕散溢于肌膚之間,氣攻于腹膜之外,故謂之膜外氣。其病令人虛脹,四肢腫滿,按之沒指是也。
徒都子論病本膜外氣者,或謂之水病起于他疾,不可常定。或因患瘧,或因積勞,或因腎臟中風,或因肺腑傷冷,或因膈上氣,或因沖熱遠行,或因酒肉中所得,始于肺,終于腎,或因咳嗽,或多涕唾,或因蓄聚,冷氣壅塞不散,遂使肺臟熱氣攻心,五臟冷氣下化為水,流入膀胱,在大腸膜外,所以切脈不能知,針灸不能及。蓋人腎為命本,不可虛也。本固即葉茂,本虛即易枯。況四時衰旺,皆乘腎臟之氣,腎損即五臟皆衰,是致胃閉而脾不磨,氣結而小便澀。
輕重之候,在大小便耳。若小便不通則氣壅,攻擊腹內,沖出膜外,化而為水,使人手足頭面浮腫。若大小便微澀則微腫;極澀則極腫;大小便俱不通,三日即遍身洪腫;至重則陰亦腫。夫陰腫有二,有腫而小便自出者,有腫而小便出澀者,又有莖頭連少腹臍皆腫者,此并bhskgw.cn為死候,宜速治之。若患此疾,腫亦不常定,或先手足面目浮腫,或先腰肋微腫,或先手足小腫。其候或消或甚,三五日稍愈,或三五日再發(fā),亦以小便通澀為候,積漸變成洪腫。婦人得之,與此略同。凡患此疾,令人腹脹煩悶,胸間氣急,此由肺脹甚即喘如牛吼,坐臥行立不得,或中夜后氣攻胸心,重者一年二年方死,有一月兩月死者。若將息失度,誤食毒物,十日五日即甚也。愚醫(yī)多以針灸出水為功,又以鯉魚赤小豆為藥,又令病患飲黃牛尿、服商陸根,反有所損,少有瘥者。大抵此病尤忌針灸,華佗云,患水病未遇良醫(yī),第一不得針灸,言氣在膜外,已化為水,水出即引出腹中氣,水盡則死。扁鵲云,水病在膜外,常針不可及,常藥不可療,憔神針良藥可也。有此疾者,宜向陽行坐,遇陰雨則愈覺壅滯,房中常須存火,服藥后夜臥覺胸間熱甚,宜含紅雪與好茶之類,慎勿飲酒及冷茶冷水。若渴,宜吃五靈湯方,錄在卷后。尤忌鹽、生冷醋滑。
治膜外氣水病,不限年月深淺,洪腫大喘,須臾不可過,朝服暮瘥。防己湯方。
防己 大戟 木香 赤茯苓(去黑皮) 海蛤 犀角(屑) 胡椒 白術 葶藶 防風(bhskgw.cn去叉) 木通 桑根白皮 紫蘇 陳橘皮(炙) 牽牛子 訶黎勒(去核) 郁李仁 白檳榔(各一
上二十味等分,唯大黃一味倍用,并須新藥,銼了秤為二劑,以水三升宿浸,明日五更,用鐺文火煎,減去一升,絞取飲可三盞。平旦空腹,且服一盞,如人行五里更服一盞,又如人行五里更服一盞,至第二第三服。如藥冷,用重湯暖之,不可冷服。若久病腹中虛,服至第三盞,即微利三兩行。若腹中實者,至日午即轉瀉,宜用盆盛驗之,必有惡濁黃水,或青里惡物出三五升,并氣化為之。瀉若不甚困,慎勿止之,必自住。若覺力乏,即服漿水粥補之。后隔三五日,更服一劑,還根據(jù)此法服之。按徒都先生云,服第一劑則病減半,至第二劑則去根本,前后歷試。絕重者,朝服一劑,而暮已瘥。根本深者,服藥當日腫消能起。但覺小腹內有塊結,則須后劑去之。其藥滓慎勿拋棄,布囊盛,懸于風中。他日或覺微有發(fā)動,則更煎藥滓,可更治兩人。徒都先生云,人家有此藥滓,懸于戶上,一家終不患疫氣。此飲不獨治水氣,凡是氣病,皆治之。若患肺氣,不限年月深淺,于此藥二十味中,減去大黃及訶黎勒,加貝母、人參,以童子小便煎,每日空心服之,當去病根。有患肺氣困重者,因逢患水氣人服此藥,偶得一盞服之,盒飯永瘥。有人一生患香港腳,時時沖心,服此飲亦除根本。
以此推之,但是氣皆治,不獨治水氣而已。產(chǎn)婦有娠人服之亦無妨,小兒及老人隨意如減,瘥后宜服順氣丸。
治水氣。順氣丸方。
防己(一兩半) 大黃(二兩半) 犀角(炙,鎊) 訶黎勒皮 牽牛子 赤茯苓(去黑皮) 葶藶(炒) 海蛤 芎 干地黃(焙) 木通(銼) 大戟 桑根白皮(銼) 陳橘皮(去白) 防風上一十七味,搗羅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空腹米飲下。覺壅不快,則加至十五丸;覺通,則減至三五丸;大小便不通,即加至三十丸。此藥不獨治水氣,其功與前飲相類。若患水氣人,服前飲后腫既消,便服此順氣丸,氣順血滑,體氣輕健即止。患香港腳人,常合此藥備急。服前飲瘥,百日內即宜服五靈湯。
治水氣。五靈湯方
訶黎勒皮 木通(銼) 赤茯苓(去黑皮) 防己(銼)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
上五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渴即飲之。覺熱,即吃好茶。
治水氣。牽牛五靈煮散方。
牽牛子(炒) 檳榔(銼) 木香 赤茯苓(去黑皮) 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
上五味,搗羅為散,如茶法煎三兩沸,渴即飲之。此藥兼治一切肺氣香港腳。每覺心胸煩悶時,服一盞即愈;奔豚氣上筑心胸不可忍者,并三兩盞立效。
治水氣。紫蘇煮散方。
上四味,搗羅為散,如茶法煎三兩沸。覺熱,即去白術,加甘草。功效如前方所說。又有蛇蠱,狀與水病相似,四肢如故,小便不甚澀,但腹急腫而蠱脹不下食,凡醫(yī)多誤作水氣治之,宜仔細詳審,當服太上五蠱丸。
治百病及諸色蠱,常合隨身備急。五蠱丸方。
雄黃(研) 椒目(炒) 巴豆(出油盡) 莽草 真珠末(研) 芫花(醋浸,炒焦)鬼臼礬石(燒令汁枯) 藜蘆(去蘆頭) 獺肝(各一分) 蜈蚣(一寸) 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 斑蝥(去翅、足,炒十枚)
上一十三味,搗研為末,煉蜜丸如小豆大,瓷合密收。每食后服一丸,如未效,日增一丸,以利為度。當有蟲出,形狀不可具載。蟲下后七日內,切宜將攝。凡服此藥一劑,蠱不能侵,百病盡除。勿食五辛。又蛇毒甚者,合五蠱丸未及,且以大豆?jié)n酒,絞汁服半升即瘥。
又酒服桔梗、犀角末方寸匕,日三服。中毒甚不能自服,干口開與之。藥下心頭當煩悶,須臾即穌。如此服七日后,宜食豬脾臟補養(yǎng)。今所錄蛇蠱方,在卷末者,緣蛇蠱狀似水病,恐人不辨,誤作水病治之,且謂水藥不驗。楊馨所傳地仙徒都先生神方一十五首,皆治惡病。
而膜外水氣,方具于首,蛇蠱次之,余方世人無有傳者。楊馨云,曾有親識患水病,洪腫滿在床,頃刻必死。旦服此藥,至暮獲安。不忍棄其滓,常以絹囊盛之。凡煎防己湯,須用舊鐺于火中燒令通赤,揩磨取凈,免有油膩。又于藥名二十味中,各取一字,合成四句之歌,庶使年久不忘。胡牽犀藶海,漢茯戟通桑,青黃訶麝橘,白郁紫防榔。
治膜外水氣,神效。牛李子丸方。
牛李子(微炒) 牽牛子(微炒) 吳茱萸(水浸一宿,炒干) 青橘皮(去白,焙各半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生用十五枚) 葶藶(紙上炒少許)
上六味,搗羅為末,用水浸蒸餅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夜后煎橘皮湯下,以轉下氣為度。
澤漆(微炒一兩) 水銀(煉) 葶藶(紙上炒) 大戟(微煨) 郁李仁(湯浸去皮,炒) 枳殼(去瓤,麩炒各一兩半) 甘遂 椒目(微炒各一兩)
上八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丸,空腹米飲下。未利,加至十五丸。
治膜外水氣身腫。十水丸方。
本(去苗土) 澤漆(微炒) 大戟(微煨) 連翹 葶藶(紙上炒) 甘遂(微炒)芫花(醋浸,炒焦) 桑根白皮(炙,銼) 赤小豆(微炒各三分) 巴豆(去皮、心、膜,麩炒,出油盡一兩)
上一十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丸,空心米飲下,不利加至十丸。
治膜外氣。白牽牛散方。
白牽牛子(炒) 青橘皮(去白,焙,炒) 木通(銼各一兩)
上三味,搗羅為散。每服一錢匕,煎商陸湯調下,大便下黃水為度。忌鹽一百日。
治膜外水氣。甘遂餅方。
甘遂 大麥面(各半兩)
上二味,搗羅為末,以水和作餅子,燒熟,熱服之。如不利,以熟飲投之;如利,以冷水洗手面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