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痿論三十四
    

素問懸解:痿論三十四

黃帝問曰:五臟bhskgw.cn/job/使人痿何也?岐伯對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脈,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腎主身之骨髓,故肺熱葉焦,則皮毛虛弱急薄,著則生痿躄也。肺主氣而化津,皮毛、血脈、筋膜、肌肉、骨髓,分主于五臟,而皆肺氣肺津之所充灌也。故肺…

黃帝問曰:五臟bhskgw.cn/job/使人痿何也?岐伯對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脈,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腎主身之骨髓,故肺熱葉焦,則皮毛虛弱急薄,著則生痿躄也。

肺主氣而化津,皮毛、血脈、筋膜、肌肉、骨髓,分主于五臟,而皆肺氣肺津之所充灌也。故肺熱葉焦,不能滋潤皮毛,則皮毛虛弱急薄。由皮毛而內,推之筋脈骨肉,皆失榮養(yǎng),著于何處,則生痿躄之疾也。

心氣熱則下脈厥而上,上則下脈虛,虛則生脈痿,樞折,脛縱而不任地也。

心氣熱則君火上炎,下脈厥逆而上,上則下脈陽虛,虛則生脈痿之疾。脈痿則樞紐斷折,足脛縱緩,而不能任地也。

肝氣熱則膽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則筋急而攣,發(fā)為筋痿

肝膽表里,肝氣熱則相火上炎,膽泄口苦,筋膜枯干,干則筋膜急攣,發(fā)為筋痿也。

脾氣熱則胃干而渴,肌肉不仁,發(fā)為肉痿。

脾胃表里,脾氣熱則金土枯燥,胃干而渴,胃從陽明燥金化氣。肌肉不仁,發(fā)為肉痿也。

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fā)為骨痿。

腎脈貫脊,腰者,腎之府也,腎氣熱則腰脊不舉,骨枯而髓減,發(fā)為骨痿。

帝曰。何以得之?歧伯曰:肺者,臟之長也,心之蓋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則發(fā)肺鳴,鳴則肺熱葉焦,故曰五臟因肺熱葉焦,發(fā)為痿躄,此之謂也。

五臟皆受氣于肺,肺者,五臟之長,心之華蓋也。有所失亡而不存,或有所營求而不得,則心急火炎,氣喘而肺鳴,鳴則肺熱葉焦,故曰五臟因肺熱葉焦,發(fā)為痿躄,此之謂也。緣肺金枯燥,不能化氣生津,灌溉五臟,是以成痿耳。

悲哀太甚則胞絡絕,胞絡絕則陽氣內動,發(fā)則心下崩,數(shù)溲血也。故《本病》曰:大經空虛,發(fā)為肌痹,傳為脈痿。

心為丁火,膀胱為壬水,本相合也,合則膀胱之胞,爰有絡脈,通于心中,是謂胞絡。心主喜,悲哀太甚,傷其心神,丁壬不交,則胞絡絕矣。心主脈,脈舍血,血藏于肝,火之熱者,木之溫氣所化,故心火生于肝木。而肝木實生于壬水,水生而化木,是陰升而化陽也。陰升而化陽,故血隨木升,行于脈中,而不下泄。胞絡既絕,丁壬不交,則木郁而陽陷,故陽氣內動。郁動不已,陷沖前竅,在女子則為血崩,在男子則為溺血,是以病發(fā)則心下崩決,數(shù)溲血也。蓋脈者,血之堤防,木陷血積,泄于溺孔,是即河水沖決,堤防崩潰之義也,而崩潰之原,則在心下,以心主脈也,故謂之心下崩。《本病》,古書。營血陷亡,故大經空虛。血亡則肌肉失養(yǎng),麻痹不仁,經絡堙阻,傳為脈痿也。

思想無窮,所愿不得,意yin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縱,發(fā)為筋痿,及為白yin。故《下經》曰:筋痿者,生于肝使內也。

思想無窮,而所愿不得,意思yin泆于外,則相火升泄,陽根不密,加以入房太甚,泄其腎氣,水寒木萎,宗筋弛縱,發(fā)為筋痿,及為白yin。白yin者,白物yin衍,流溢而下,即男女帶濁之疾也!断陆洝罚艜。肝使內者,色過而肝傷也。

有漸于濕,以水為事,若有所留,居處相濕,肌肉濡漬,痹而不仁,發(fā)為肉痿。故《下經》曰:肉痿者,得之濕地也。

漸,習染也,有漸于濕,以水為事,若水有所留,居處濕潤,人感其氣,傳染于身,則肌肉濡漬,痹而不仁,發(fā)為肉痿。肉痿者,得之濕地之外yin也。

有所遠行勞倦,逢大熱而渴,渴則陽氣內伐,內伐則熱舍于腎。腎者水臟也,今水不勝火,則骨枯而髓虛,故足不任身,發(fā)為骨痿。故《下經》曰:骨痿者,生于大熱也。

有所遠行勞倦,途大熱而燥渴,渴則陽氣燔蒸而內伐,內伐則熱氣舍于腎部。腎者水臟也,其主骨髓,今水不勝火,則骨枯而髓虛,故足軟不能任身,發(fā)為骨痿。骨痿者,生于大熱之內爍也。

帝曰:何以別之?歧伯曰:肺熱者,色白而毛敗。心熱者,色赤而絡脈溢。肝熱者,色蒼而爪枯。脾熱者,色黃而肉蠕動。腎熱者,色黑而齒槁。

肺主皮毛,其色白,肺熱者,色白而毛敗,心主脈,其色赤,心熱者,色赤而絡脈溢。絡脈,經脈之浮者也。肝主筋,其色蒼,肝熱者,色蒼而爪枯。bhskgw.cn/shiti/爪者,筋之余也。脾主肉,其色黃,脾熱者,色黃而肉蠕動。蠕動,蟲動貌也。腎主骨,其色黑,腎熱者,色黑而齒槁。齒者,骨之余也。

帝曰:如夫子言可矣,論言治痿者獨取陽明,何也?岐伯曰:陽明者,五臟六腑之海,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沖脈者,經脈之海也,主滲灌溪谷,與陽明合于宗筋。陰陽總宗筋之會,會于氣街,而陽明為之長,皆屬于帶脈,而絡于督脈。陽明虛則宗筋縱,帶脈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陽明者,臟腑之海,主滋潤宗筋,宗筋,諸筋之總也。諸筋者,皆屬于節(jié),五臟生成論語。骨節(jié)聯(lián)屬,則機關便捷,故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也。沖脈者,經脈之海,主滲灌溪谷,氣穴論:肉之大會為谷,肉之小會為溪。與陽明合于宗筋。陰陽之脈,總宗筋之會,足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沖、任、督、蹺九脈,皆會于前明。會于陽明之氣街,陽明動脈,在骽腹之交。而陽明為之長,皆屬于帶脈,帶脈環(huán)腰如帶,總束諸脈者。而絡于督脈,督脈在背,諸脈之綱。陽明虛則宗筋縱緩,帶脈不能收引,諸筋松懈,故足痿不用也。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各補其滎而通其俞,調其虛實,和其逆順,筋脈骨肉各以其時受氣,則病已矣。帝曰:善。

五臟之脈五腧,曰井滎俞經合。六腑之脈六腧,曰井滎俞原經合。諸經之所溜為滎,所注為俞。治痿雖獨取陽明,而脈肉筋骨,各有所主,如脈痿則兼治手少陰,肉痿則兼治足太陰,筋痿則兼治足厥陰,骨痿則兼治足少陰。各補其滎穴,以滋經陰,通其腧穴,以泄經熱,調其虛實,使陽不偏實,陰不偏虛,和其逆順,使陽氣順降,陰氣逆升,筋脈骨肉各以其自王之時受氣,則病已矣。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