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xué)考研
醫(yī)學(xué)論文
醫(yī)學(xué)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biāo)準(zhǔn)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xué)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xué)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教程 > 正文:仁齋直指方論 卷17 消渴 上課筆記
    

仁齋直指方論教程:卷17 消渴

消渴方論水包天地,前輩嘗有是說矣。然則中天地而為人,水亦可以包潤五臟乎?曰天一生水,腎實 三 謂 石 為 漫, 熱蓄 冷, 髓虛 析之 強中 事于 但 則發(fā)為癰疽,此又病之深而證之變者也。總前數(shù)者,其何以為執(zhí)劑乎?吁!此虛陽炎上之熱 也 心 孰知脾土不能制腎水,而心…

消渴方論

水包天地,前輩嘗有是說矣。然則中天地而為人,水亦可以包潤五臟乎?曰天一生水,腎實 三 謂 石 為 漫, 熱蓄 冷, 髓虛 析之 強中 事于 但 則發(fā)為疽,此又病之深而證之變者也。總前數(shù)者,其何以為執(zhí)劑乎?吁!此虛陽炎上之熱 也 心 孰知脾土不能制腎水,而心腎二者皆取氣于胃乎?治法總要當(dāng)服真料參苓白術(shù)散,可以養(yǎng)脾,自生津液,兼用好粳米煮粥,以膂肉碎細(xì),入鹽醋油酒,蔥椒茴香調(diào)和,少頃粥熟而后入,以此養(yǎng)腎,則水有所司,又用凈黃連濕銼,入雄豬肚中密扎,于斗米上蒸爛,添些蒸飯,臼中杵粘,丸如桐子。每服百粒,食后米飲下,可以清心止渴。

消渴證治

www.med126.com茯菟丹 三消渴通用,亦治白濁。
菟絲子(酒浸三宿,水淘,砂盆研細(xì),捏餅,焙干,一十兩,) 北五味子(七兩) 白茯苓
上末,山藥六兩,末,為糊,攪和搗三百杵,丸桐子大。每五十丸,食前米湯下,神妙。

降心湯心火上炎,腎水不濟,煩渴引飲,氣血日消。
人參 遠(yuǎn)志腌,取肉,焙) 當(dāng)歸 川芎地黃 白茯苓 黃耆 (蜜炙) 北五味
上銼細(xì)。每三錢,棗煎,食前服。

生地黃膏 渴證通用。
生地黃(束如常碗大,二把) 冬蜜(一碗) 人參(半兩) 白茯苓(一兩)
上將地黃洗切,研細(xì),以新水一碗調(diào)開,同蜜煎至半,次入?yún)ⅰ④吣┌韬,磁器密收,匙?

黃耆湯 治諸渴疾。
黃耆 茯神 栝蔞根 麥門冬(去心,各一兩) 北五味子 甘草(炙,各半兩) 生干地黃
上銼細(xì)。每四錢,新水煎服。

豬肚丸 治諸渴疾。
川黃連(五兩) 凈白干葛 知母 茯神 麥門冬(去心) 大熟 地黃(洗,焙,各二兩) 栝
上木臼中同搗為散,入凈豬肚內(nèi)縫密,置甑內(nèi)蒸極爛,乘熱再杵細(xì),若硬加蜜,丸桐子大。

又方 一味黃連末,入豬肚內(nèi)縫密,滿甑粳米上蒸熟,曬過,杵丸如前法。

川黃連丸 治諸渴。
川黃連(凈,五兩) 白天花粉 麥門冬(去心,各二錢半)
上末,以生地黃汁并牛乳汁夾和搗,丸桐子大。每三十丸,粳米飲下。

玉泉丸 治煩渴口干。
麥門冬(去心,曬) 人參 茯苓 黃 (半生半蜜炙) 烏梅肉(焙) 甘草(各一兩) 栝蔞根
上末,煉蜜丸,彈子大。每一丸,溫湯嚼下。

止渴銼散
枇杷葉(新布拭去毛,炙) 白干葛 生姜(切片,焙,各一兩) 大烏梅(七個) 大草果(二
上銼,每四錢,新水煎服。

衛(wèi)生天花丸 治渴通用。
黃連(凈三兩,童尿浸三宿,焙) 白扁豆(姜制,去皮炒,二兩) 辰砂 白茯苓 牡蠣
上末,取栝蔞根生汁和生蜜,丸桐子大。每三十丸,麥門冬湯下。

桑椹 治渴疾。桑椹熟時,盡意食之為妙。

又方 生牛乳細(xì)呷。

又方蘿卜搗取汁,時飲少許。

蠟苓丸 補虛,治濁,止渴。
黃蠟 雪白茯苓(各四兩)
上茯苓為末,熔蠟和丸,彈子大。每一丸,不饑飽細(xì)嚼下。

繭絲湯 治渴神效。煮繭搔絲,湯任意飲之,頓效。如非時,以絲或綿煎湯服。

辰砂妙香散 治渴證,小便澀數(shù)而瀝,兼有油濁。(方見疸門。)用燈心草、茯苓煎湯下。

花粉 治消渴,飲水多,身體瘦。
天花粉 黃連(去須,各一兩) 茯苓 當(dāng)歸(各半兩)
上末,煉蜜丸桐子大。每三十丸,茅根煎湯下

瓜連丸 治消渴骨蒸。
黃連(凈銼,用冬瓜汁浸一宿,曬干,凡七次)
上末,冬瓜汁丸桐子大。每三四十丸,半饑飽熟水下,或五十丸米飲下。

玉壺丸 治消渴引飲無度。
人參 栝蔞根(等分)
上末,煉蜜丸桐子大。每三十丸,麥門冬煎湯下。

天花散 治消渴。
天花粉 生干地黃(洗,各一兩) 干葛 麥門冬(去心) 北五味子(各半兩) 甘草(一分)
上粗末。每服三錢,粳米百粒,同煎服。

錢氏白術(shù)散 治消中,消谷善饑。
人參 白術(shù) 白茯苓 甘草(炙) 藿香葉(一兩) 白干葛(二兩) 木香(半兩) 加北五味子
上粗末。每三錢,新水煎服。

茯神丸 治消中,煩渴消谷,小便數(shù)。
人參 茯神 生干地黃 黃連(凈) 麥門冬(去心,焙) 枳殼(制) 牡蠣粉(各一兩) 石蓮
上末,煉蜜同搗三百杵,丸桐子大。每五十丸,清粥飲下。

菟絲子 治消腎,以天花粉、北五味子煎湯下。(方見疸門。)

枸杞子丸 治消腎,久渴困乏,小便滑數(shù)。
枸杞 菟絲子(酒浸,研,焙) 白茯苓 黃 (炙) 牡蠣粉 牛膝 熟地黃(洗) 麥門冬( 丹皮(各
上末,煉蜜和搗三百杵,丸桐子大。每五十丸,食前粥飲下。

八味丸 治消腎,補虛止渴。(方見痼冷門。)本方去附子,以北五味子代之,納澤瀉截塊

平補丸 治消腎不渴,肌肉瘦削,小便澀數(shù)而瀝,如欲滲之狀。
菟絲子(酒浸,研,焙) 山茱萸(酒浸,焙) 當(dāng)歸 益智仁(各半兩) 川楝肉 牛膝 葫香(二錢)
上末,糯米糊丸桐子大。每五十丸,棗湯或鹽湯食前服。

雙補丸 治腎虛水涸,燥渴勞倦。
鹿角膠(二兩) 沉香(半兩) 澤瀉(截塊再蒸,半兩) 覆盆子 白茯苓 人參 宣木瓜 薏 碾焙) 北五味
上末,煉蜜丸桐子大,朱砂衣。每五十丸,空心棗湯下。

煞蟲方 治消渴有蟲。(出夷堅志。)
苦楝根取新白皮一握,切焙,入麝少許,水二碗,煎至一碗,空心飲之。雖困頓不妨,自后

附諸方

麥門冬飲子 治膈消,胸脹滿,心煩,津液干燥,短氣消渴。
人參 茯神 麥門冬 知母 五味子 生地黃 甘草(炒) 栝蔞根 葛根(各等分) 每服水二鐘,竹葉十四片,煎,去滓溫服。

生津甘露飲子(東垣方) 治膈消,大渴飲水無度,舌上赤澀,上下齒皆麻,舌根強硬腫痛, 善嚏
石膏(一錢二分) 人參 炙甘草(各二錢) 生甘草 山梔子 蓽澄茄豆蔻白芷 連 錢) 黃連 木香 當(dāng)歸身(半錢) 全蝎
上件為細(xì)末,如法湯浸蒸餅,和勻成劑,捻作餅子,曬半干,杵碎篩,如黃米大。食后每服 ..中滿

枇杷葉 治消渴,胸滿心煩,津液大消。
枇杷葉(去毛,水洗二張) 麥門冬(去心,一錢) 五味子(去梗,五分) 栝蔞實 生地黃 草(炙。以
上作一服,水二鐘,竹葉十四片,入烏梅一個,去內(nèi)仁,煎七分,去滓,食遠(yuǎn)溫服,不拘時

人參石膏湯(即白虎加人參湯) 治膈消,上焦燥渴,不欲飲食。
人參(半兩) 石膏(一兩二錢) 甘草(四錢) 知母(七錢) 東垣加黃芩杏仁
上 咀,每服一兩,水二盞,粳米一撮,煎至一盞,去滓,通口服。

朱砂黃連丸(秘方) 治心虛蘊熱,或因飲酒過多,發(fā)為消渴。
朱砂(二兩,另研) 黃連(三兩) 生地黃(二兩)
上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燈心棗子湯送下。

人參白術(shù)湯(《宣明方》) 治胃膈癉熱煩滿,饑不欲食,癉成為消中,善食而瘦,燥熱郁甚 過積毒 ..
人參 白術(shù) 當(dāng)歸 芍藥 大黃 山梔荊芥薄荷 桔梗 知母 澤瀉(各半兩) 茯桂(各一分,
上為細(xì)末。每服抄五錢,水一茶盞,入盆硝半兩,生姜三片,煎至半盞,絞汁,入蜜少許,結(jié),

調(diào)胃承氣湯 治消中,暑熱在胃而能飲食,小便黃赤。(方見傷寒門。)

三黃丸(方見火門)

加減八味丸 治腎水枯竭,心火炙炎,煩燥渴,小便頻數(shù),白濁陰痿,飲食不多,肌膚日削

六味地黃丸(方并見虛勞門)

針灸法 脾俞二穴,(在十一椎下,各開寸半。)中脘一穴,(在臍上四寸。) 治飲不止渴。足

卷之十七 脹滿

脹滿方論

陰陽愆伏,營衛(wèi)凝滯,三焦不能宣行,脾胃不能傳布,此脹滿之所由生也。曰谷脹,曰 水脹 谷氣 制水 不得 厥逆 陰寒 常脹 以溫 或

脹滿證治

十隔散 治七氣為隔,飲食不消,谷脹、氣脹通用。
人參 茯苓 濃樸(制) 橘紅 莪術(shù) 枳殼(制) 半夏曲 甘草(炙) 生白姜 辣桂檳榔
上粗末。每三錢,姜二片,棗二枚,煎服。

大異香散 治谷脹、氣脹。
三棱 莪術(shù) 青皮 陳皮 半夏曲 藿香 北梗 益智仁 枳殼(制) 香附(炒 各半兩)
上銼散。每三錢,姜五片,棗二枚,煎服。

五膈寬中散 治七氣留滯,飲食不下,氣滿膨脹。(方見諸氣門。)

蓽澄茄丸 治痞滿脹痛,欲脹、氣脹通用。
蓽澄茄 白豆蔻仁 縮砂仁 青皮 蘿卜子 木香(各三分) 肉豆蔻 茴香(炒) 辣桂丁
上末,飛面煮稀糊,丸桐子大。每三十丸,陳皮煎湯下。

調(diào)氣散 治氣滯脹滿,宿食不消。(方見諸氣門。)

大半夏湯(方見痰涎門。) 小半夏茯苓湯(方見水飲門。)二藥加橘紅、北梗、檳榔、甘草(

和劑流氣飲 調(diào)營衛(wèi),利三焦,行痞滯,消腫。(方見諸氣門,加減見水飲門。)

調(diào)降湯 治氣脹。(方見喘門。)

沉香降氣湯 治陰陽交滯,心腹脹滿,留飲停酸,積冷諸證。(方見諸氣門。)

人參芎歸湯 治血脹。
當(dāng)歸 半夏(制,三分) 川芎(一兩) 莪術(shù) 木香 縮砂烏藥 甘草(炙 各半兩) 人
上銼散。每服三錢,姜五片,棗二枚,紫蘇四葉煎,食前服。

溫胃湯 治冷則氣聚脹滿,不下食。
熟附子 當(dāng)歸 濃樸(制) 人參 橘紅 半夏曲 生白姜 甘草(炙 各一兩) 川椒(去合口
上銼散。每服三錢,棗二枚,食前煎服。

順氣木香散 治冷證腫脹泄瀉。(方見諸氣門。)

枳殼銼散 治熱證脹滿。
濃樸(制) 枳殼(制) 北梗(各半兩) 甘草(炙) 大黃(蒸,各一分)
上銼,每三錢,姜五片,棗二枚,烏梅一枚,煎服。

感應(yīng)丸
丁香 木香(各一兩半) 干姜(一兩,煨) 深村百草霜(二兩,凈) 大杏仁(一百四十個,酒煮) 麻油(一兩
上將丁香、木香、姜、蔻為細(xì)末,并三味研極得所,煉油、蠟和劑,油單裹,漸丸綠豆大。
只可治 前氣類多用之,方卻在此。

附∶諸賢論

東垣曰∶《六元政紀(jì)論》云:太陰所至為中滿。(云云。)太陰所至為蓄滿。(云云。)諸濕腫 為 ..篇 ..而致水谷聚而不散,而成脹滿。經(jīng)云:腹?jié)M 脹,支膈 脅,下厥上冒,過在太陰、陽明,乃寒濕郁遏也!睹}經(jīng)》所謂中寒則脹滿者是也。(《針經(jīng).三卷.雜病第八》)∶腹?jié)M,大便不利,上走胸嗌,喘息喝喝然,取足少陰,又云:脹取三陽。三陽者,足太陽寒水為脹, 在《通評虛實論》說∶腹暴滿,按之不下,取太陽經(jīng)絡(luò),胃之募也。正同取者,瀉也。經(jīng)云 ∶中滿者,瀉之于內(nèi)者是也。宜以辛熱散之,以苦瀉之,淡滲利之,使上下分消其濕,正如 開鬼門,潔凈府。溫衣繆bhskgw.cn/wsj/處,其處是先瀉其血絡(luò),后調(diào)其真經(jīng)。氣血平,陽布神清,此治之 正也。或曰∶諸脹腹大,皆屬于熱者。何也?此乃病機總辭。假令外傷風(fēng)寒有余之邪,自表 傳里,寒變?yōu)闊,而作胃實腹(jié)M,仲景以大承氣湯治之。亦有膏粱之人,濕熱郁于內(nèi)而成脹 滿者,此熱脹之謂也。大抵寒脹多而熱脹少,治之者,宜詳辨之。《心法.附錄》曰∶心肺,陽也,居上;腎肝,陰也,居下;脾居中,亦陰也,屬土。經(jīng)曰∶飲食入胃,游溢精氣, 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diào)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jīng)并行。是脾具坤靜 之德,而有干健之運,故能使心肺之陽降,腎肝之陰升,而成天地交之泰,是為無病。今也 七情內(nèi)傷,六yin外侵,飲食不節(jié),房勞致虛,脾土之陰受 能運化,故陽自升,陰自降,而成天地不交之否,清濁相 濕,濕熱相生,遂成脹滿,經(jīng)曰;鼓脹是也。以其外雖堅 固,難以療治,又名曰蠱,若蟲侵蝕之義。理宜補脾,又 滋腎水以制火,使肺得清化。卻濃味,斷妄想,遠(yuǎn)音樂 效,病者苦于脹,急喜行利藥,以求通快,不知寬得一 氣傷矣。古方惟禹余糧丸,又名紫金丸,制肝補脾,殊 朝急氣虛;終日急,氣血皆虛。嚴(yán)氏曰∶脹,脈浮

平肝飲子(《濟生方》) 專治喜怒不節(jié),肝氣不平,邪乘脾胃,心腹脹滿,頭暈嘔逆,脈來浮弦。
防風(fēng)(去蘆) 桂心(不見火) 枳殼 赤芍藥 桔梗(去蘆,炒,各一兩)甘草(炙) 木香(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五片,煎服。不拘時。

木香順氣湯 治濁氣在上,則生 脹。
木香(一錢二分) 濃樸(制。一錢六分) 青皮 陳皮 益智 白茯苓(去皮) 澤瀉 干姜 泔浸,二錢) 草豆
上 咀,分二貼,每貼水二盞,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溫服。忌生冷硬物,恚怒。

廣茂潰堅湯 治中滿腹脹,內(nèi)有積聚,堅硬如石,令人坐臥不能,二便澀滯,上喘氣促,面
濃樸(制) 黃芩 草豆蔻(面裹煨) 益智仁(炒) 當(dāng)歸(酒洗,各二錢半) 黃連(三分) 半 草(炙) 柴胡
上 咀,分二貼,每貼水二鐘,姜三片,煎八分,食遠(yuǎn)服。

木香塌氣丸 治中滿腹脹。
陳皮 蘿卜子(炒,各五錢) 胡椒 木香 草豆蔻(面裹煨) 青皮(各三錢) 蝎梢(炒,去
上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遠(yuǎn)米飲下。

禹余糧丸 治中滿氣脹,喘滿及水氣脹。
蛇含石(三兩,煨) 真針砂(五兩) 禹余糧(三兩,同上砂炒)
以上三味為主,其次量人虛實,入下項藥。

木香 牛膝 莪術(shù)(炮) 白蒺 桂心 川芎 白豆蔻 茴香(炒) 三棱(炮) 羌活
上為細(xì)末,拌勻,以湯浸蒸餅,去水搗勻,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送下。

中滿分消丸 治中滿鼓氣,水氣等證。
黃芩(炒,五錢) 姜黃 白術(shù) 人參 甘草(炙) 豬苓(各一錢) 黃連(銼,炒,五錢)制) 知母(炒,
上為末,湯浸蒸餅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食遠(yuǎn)白湯下。

中滿分消湯 治中滿寒脹,寒疝,大小便不通,四肢厥冷,食入反出,心痞奔豚。
益智 半夏(湯洗) 茯苓 木香 升麻(各二錢) 川烏(炮) 澤瀉 人參 青皮 當(dāng)歸(酒 茱萸(洗) 草豆蔻(
上 咀,每貼一兩,水二鐘,姜三片,棗一枚,煎八分,食后溫服。

人參定喘湯 治蠱脹有喘。
人參(一兩) 杏仁(去皮尖,炒,一兩) 陳皮(五錢) 木香(三錢) 甘草(五錢)
上為末。每服三錢,食遠(yuǎn),濃煎蘇木湯調(diào)服,三服喘即止。

秘傳諸蠱保命丹
蓯蓉(三兩) 皂礬(一斤) 紅棗(一斤,煮熟去核) 大麥芽(炒,一斤半) 香附(一斤。
上為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好酒下,食后服,日進三服,量人大小用。

四炒枳殼丸
枳殼 去穣,咀,分四份∶
一份同蒼術(shù)一兩炒,一份同蘿卜子一合炒,
一份同干漆一兩炒,一份同小茴香一兩炒。
上各炒枳殼黃色為度,揀出,為細(xì)末;卻將蒼術(shù)等四味,用水二碗,煎至半碗,去滓,攪面

一方 治血鼓,腹如盆脹。
三棱(煨) 莪術(shù) 干漆(炒煙盡) 牛膝(去蘆,酒洗) 蟲蟲(糯米炒) 琥珀 肉桂
上為末,用生地黃自然汁和米醋調(diào)勻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空心溫酒送下,童便

敷法 治腹緊硬如石,或陰囊腫大。先用甘草煎湯一鐘服之,后用此藥敷。
大戟 芫花 甘遂 海藻(各等分)
上為末,醋糊和藥,涂腫脹處。

針灸法 脾俞二穴,(在第十一椎下兩旁相去各一寸半,隨年壯。) 肝俞二穴,(在九椎下 焦俞

卷之十七 虛腫

虛腫方論

賈洛陽以病腫不治必為痼疾,雖有扁,亦莫能為,則知腫之危惡非他病比也。夫人所以得水, 是三 ..咳 者 ..然而證雖可下,又當(dāng)權(quán)其重輕,不可過用芫花、大戟、甘遂猛烈之劑,一發(fā)不收,吾恐峻決者易,固閉者難,水氣復(fù)來而無以治之也。雖然水之為腫特一耳,曰風(fēng),曰氣,曰血,合而有四焉。風(fēng)腫者,皮粗麻木不仁,走注疼痛;氣腫者,皮濃四肢瘦削,腹脅脹膨,其或煩躁漱 多 ..若 ..于 ..盆 ..女 ..

虛腫證治

青龍湯 治表有水。十棗湯量用,治里有水。(方詳見水飲門。)

安腎丸多用,青木香丸少用,二藥夾和,食前溫湯下,治水腫屢效。(方見水飲門。)

溫白丸 治十種水病,積聚脹滿,癥癖塊痛,久瘧諸風(fēng)。
吳茱萸(蕩洗七次,焙) 柴胡 北梗 石菖蒲 干姜 肉桂 黃連(去須) 茯苓 人參 川皮膜,出油。
上細(xì)末,和勻,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丸,食后姜湯下,加至五七丸止。治水腫,溫白丸用

集香湯
沉香 丁香(各二錢) 木香 青木香 藿香 川芎 赤茯苓 檳榔 枳殼(制) 甘草(炙
上粗末。每二錢半,姜三片,紫蘇三葉,空心煎服。凡虛腫,先用諸香以透其關(guān)絡(luò),然后審

蘿卜子飲 治水病浮腫。
蘿卜子 赤茯苓(生,各半兩) 牽牛末(炒) 葶藶(炒香) 甘草(炙,各四兩) 半夏(制)
上銼,每服三錢,姜四片,不饑不飽,煎服。

三和散(方見諸氣門)加縮砂、赤茯苓煎,吞青木香丸,治水蠱,氣脹腹腫,腎腫面浮。
青木

神助散 治水腫
牽牛(炒,取末) 葶藶(炒香,各二兩半) 木豬苓(水浸軟,去皮,切,焙) 澤瀉 木香(
上末。先以蔥白三莖,漿水一盞,煎半盞,入老酒半盞,調(diào)藥末三錢,空心服。

行水丸 治水腫,氣腫。
葫蘆巴(炒) 故紙(炒) 縮砂仁 蓽澄茄 真川椒(去目,紙上炒,出汗) 烏梅肉(焙干。
上末,稀面糊丸綠豆大。每五丸,食后姜湯下。

姜蔻散 治胸滿腹腫,大瀉不止,時或干嘔。
人參 川濃樸(制) 草果仁 良姜 訶子(炒) 川白姜(生) 藿香 丁皮 蒼術(shù)(炒) 真橘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煎,食前服。仍以木香、縮砂煎湯,濃調(diào)正料參苓白術(shù)散佐之。

桑皮 治肺間積水,頭面浮腫。
桑白皮(炒) 青皮 陳皮 檳榔(制) 枳殼 赤茯苓 木青香 當(dāng)歸 川芎 石韋(炙,去 各一分半)
上銼,每三錢,姜四片,煎服。

防風(fēng)散 治風(fēng)腫皮粗,麻木不仁,或時疼痛。
麻黃(去節(jié)) 牽牛(炒,取末) 甘草(炙,各一分半) 杏仁(去皮) 防風(fēng) 半夏(制) 芍藥
上銼,每三錢,姜四片、紫蘇三葉煎服。

消蠱湯 治氣作蠱脹,但腹?jié)M,而四肢頭面不腫。
紫蘇莖葉 縮砂 肉豆蔻(生) 枳殼(制) 青皮 陳皮 三棱 莪術(shù) 檳榔 辣桂 白豆蔻
上銼,每三錢,姜棗煎服。

加味枳術(shù)湯 治氣為痰飲所隔,心下堅脹,名曰氣分。
枳殼(制) 白術(shù) 紫蘇莖葉 辣桂 陳皮 檳榔 北梗 木香 靈脂(炒,各一分)半夏
上銼,每服三錢,姜四片,煎服。

調(diào)榮飲 治瘀血留滯,血化為水,四肢浮腫,皮肉赤紋,名曰血分。
華陰細(xì)辛 莪術(shù) 辣桂 赤芍藥 延胡索 當(dāng)歸 川芎 白芷 檳榔 大腹皮 桑白皮(炒 各一分半)
上銼,每服三錢,姜棗煎,食前服。

續(xù)斷 治血分如前。
延胡索(微炒) 當(dāng)歸 川芎 牛膝 川續(xù)斷 赤芍藥 辣桂 白芷 五靈脂(炒) 羌活(各
上銼散。每服三錢,姜四片,食前煎服。

土狗方 治遍身腫,外腎腫。生土狗一個,手足全者,研細(xì),入縮砂末等分,老酒調(diào)下。

虛腫方 以大香附杵凈,以童尿浸一日夜,取出,別換童尿又浸一日夜,再取出,又換童尿 十丸

又方
生綠豆(一合,碾末) 橘皮(二錢) 良姜(一錢,細(xì)銼)
上橘皮二錢,良姜一錢,細(xì)銼,煎湯候冷,調(diào)綠豆末得所,然后略暖,連三日空心服。

青皮 木香 黃連 橘紅(各一分) 胡椒(一錢半)
上為末,入巴豆肉,不用去油一錢,面糊丸胡椒大,每三四丸,姜湯下。大便利,腫自消;

又方 二十四味大流氣飲一貼,加枳殼一錢,用紫蘇連莖三條截碎,燈心一握,生姜七片,見浮

治外腎腫大,莖物水泡通明方 二十四味流氣飲加白芷、木通、紫蘇煎,吞青木香丸百 粒,

附諸方

治十種水氣病根源證方法

先從面腫者,曰熱水,其根在肺,桑白皮為主。
先從四肢腫者,曰黃水,其根在脾,大戟為主。
先從背腫者,曰鬼水,其根在膽,雄黃為主。
先從胸腫者,曰食水,根在皮膚,茯苓為主。
先從脅腫者,曰飲水,其根在肚,芫花為主。
先從腰腫者,曰肝水,其根在胃,甘遂為主。
先從腹腫者,曰冷水,其根在肺,商陸為主。
先從陰腫者,曰勞水,其根在腎,澤瀉為主。
先從手腫者,曰心水,其根在腹,巴戟為主。
先從腳腫者,曰清水,其根在心,葶藶為主。
上十味為末,所主藥加倍,余藥各等分。每服一錢,空心井水調(diào)服,以利為度。忌鹽百日,

調(diào)補藥方
肉桂 干姜(炮) 肉豆蔻 青皮 白術(shù) 川芎 檳榔 桔梗(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每服三錢,食遠(yuǎn)白湯調(diào)服。

神效丸 治十種水氣。
大戟(微炒) 澤瀉 葶藶(炒) 連翹 桑白皮 木香(炒) 甘遂(炒) 赤小豆(炒) 芫花(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桑白皮湯送下。

道滯通經(jīng)湯 治脾濕有余,氣不宣通,面目四肢浮腫。
桑白皮 白術(shù) 木香 茯苓 澤瀉 陳皮(各等分)
上 咀,每服七錢,水二盞,煎八分,去滓,食遠(yuǎn)溫服。

香蘇飲 治上氣喘嗽,面目浮腫。
紫菀 蘇子(炒,各一錢二分) 大腹皮 烏梅肉 杏仁(去皮尖) 五味子 陳皮 桔梗
上 咀,分二貼,每貼水二盞,姜三片,煎八分,食遠(yuǎn)溫服。

葶藶丸 治肺氣咳喘,面目浮腫,喘促不安,小便赤澀。
防己 木通 甜葶藶(紙炒,各一兩) 杏仁(去皮尖,麩炒黃) 貝母(煨,各一兩)
上為末,棗肉搗膏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遠(yuǎn)桑白皮煎湯下。

治男子、婦人十種水氣,取水法。
大鲗魚(一個,去腸肚) 大戟 甘遂(各二錢半) 雄黃(另研,半錢) 木香 牽牛(各半錢)
上先以大戟同甘遂一半,入魚肚里,水濕紙裹,煨令焦,取出焙干,同眾藥為末。每服三二

涂臍膏 治腫滿小便少。
地龍 豬苓 針砂(各等分)
上為末,蔥涎調(diào)敷臍中寸高,以帛束之。

五皮飲 治水氣,遍身浮腫,宜先此藥數(shù)日,次服消水丸。
茯苓皮 陳皮 生姜皮 大腹皮 桑白皮 加蘿卜子 蘇子 葶藶子 漢秋子
上四子同炒, 咀。每服五錢,水一鐘,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時服。

一方 治酒腫及脾虛作腫。
蘿卜(十枚) 皂角(五斤)
上二味,用水同煮干,去皂角,將蘿卜搗爛,入蒸餅和丸如雞頭實大,蘿卜子煎湯,如意送

一方 治水腫氣蠱。
木香 檳榔 陳皮 青皮 大戟 甘遂 肉豆蔻(各二錢半) 牽牛(末,一兩半)
上為末,水丸或商陸汁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白湯下。

三花神 丸 治一切水濕腫病,大腹實脹,喘滿。舟車丸。(方見濕門。)

針灸法 水分一穴(在臍上一寸,灸七壯,療腹腫不能食,若是水病,灸大良。),神闕一穴 主 ..主 ..水腫,惟得針?biāo)疁,若針余穴,水盡即死,此《明堂銅人》所戒也。庸醫(yī)多為人針?biāo),?..


點擊查看:<<仁齋直指方論>>目錄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xué)論壇 - 醫(yī)學(xué)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xué)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rèn)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