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左) 感風入肺,肺失清肅?人蕴瞪S濃,夜重日輕。脈象帶數(shù)。宜肅肺化痰。
粉前胡(一錢) 馬兜鈴(一錢五分) 牛蒡子(三錢) 茯苓(三錢) 橘紅(一錢) 炒杏仁(三錢)竹瀝半夏(一錢五分) 冬瓜子(三錢) 象貝(二錢) 肺露(一兩)
二診 咳仍不止,痰黃而濃,咽癢頭脹。風溫外薄,肺胃內(nèi)應,氣熱而肺失肅耳。肅肺以清氣熱。
山梔皮(三錢) 川貝母(二錢) 粉前胡(一錢) 花粉(二錢) 桔梗(一錢) 冬瓜子(四錢)馬兜鈴(一錢五分) 炒杏仁(三錢) 枇杷葉(去毛四片)
三診 咳漸減疏,口燥咽干輕退。再清金潤肺,而化氣熱。
北沙參(四錢) 川貝母(二錢) 光杏仁(二錢) 炒枳殼(一錢) 桔梗(一錢) 冬瓜子(四錢)馬兜鈴(一錢五分) 炒竹茹(一錢) 枇杷膏(五錢)
宋(媼) 冬藏不固,感召風邪,肺合皮毛,邪襲于外,肺應于內(nèi)?人匝试。宜清肅太陰。俟咳止再商調(diào)理。
川貝母(二錢) 桔梗(一錢) 杏仁泥(三錢) 花粉(二錢) 茯苓(三錢) 桑葉(一錢)冬瓜子(三錢) 前胡(一錢) 川石斛(四錢) 菊花(一錢五分) 枇杷葉(去毛四片)
二診 清肅太陰,咳仍不減,夜重日輕,舌干咽燥。肺腎陰虛,虛多實少。宜兼治本。
北沙參(三錢) 川貝母(二錢) 甜杏仁(三錢) 川石斛(四錢) 青蛤散(四錢) 茯苓(三錢)前胡(一錢) 桔梗(八分) 枇杷葉(去毛四片) 瓊玉膏(四錢二次沖服)
秦(童) 風溫襲于肺胃?人詺饽,身熱頭脹。脈數(shù)右大。肺本清虛,今為風邪所阻,則降令無權(quán)。宜清肅太陰,疏泄肌表。
牛蒡子(三錢) 光杏仁(三錢) 薄荷(一錢) 炒枳實(一錢) 廣郁金(一錢五分) 粉前胡(一錢)廣橘紅(一錢) 茯苓(三錢) 象貝母(二錢) 冬桑葉(一錢五分)
陳(右)腎本空虛,封藏不固,暴涼暴暖,感于肌表,肺輒內(nèi)應,痰飲因而復發(fā)。氣喘胸悶,痰不得出,痰從偏左而來,以肝用主左,肝氣挾痰上逆,所以其勢尤甚。藥餌之外,務須怡情以條達肝木,使氣不上逆,勿助痰勢,其病自然少發(fā)也。
代赭石(四錢) 杜蘇子(三錢) 制半夏(一錢五分) 橘紅(一錢) 川桂枝(四分) 旋復花(二錢)杏仁泥(三錢) 煨石膏(四錢) 枳殼(一錢) 郁金(一錢五分)
陸(左) 肺有伏寒,至冬寒水行令,陽氣不化,以致寒飲停于肺下,咳嗽右脅作痛。宜溫疏太陰之表,以覘動靜如何。
不去節(jié)麻黃(三分另煎去沫沖) 制半夏(二錢) 茯苓(四錢) 冬瓜子(四錢)不去皮尖杏仁(三錢) 生香附(一錢五分) 橘紅(一錢) 旋復花(一錢包) 不去節(jié)甘草(三分)炒蘇子(三錢) 枳殼(一錢) 磨郁金(五分沖)
二診 溫疏太陰之表,咳略減輕。而脈象微數(shù),營液不足之征。論病宜續(xù)進苦溫,然肺雖惡寒,心則惡熱,脈沉帶數(shù),未便耗傷營分,再出之以和平。
粉前胡 廣橘紅 制半夏 云茯苓 旋復花 杏仁泥 炒蘇子 炒黃川貝母 蜜炙紫菀
另附梨膏方麻黃(四錢蜜炙去沫) 茯苓(四兩) 煨石膏(二兩) 桔梗(八錢) 枳殼(八錢) 姜汁(二錢) 大荸薺(八兩) 甜杏仁(七兩荸薺同打汁沖) 杜蘇子(絞汁沖四兩) 白萊菔(打汁沖一斤) 竹瀝(四兩沖) 荊瀝(二兩沖) 雪梨(一斤)
上藥熬膏,每日服一調(diào)羹,開水送下。
鮑(左) 久咳而痰滯肺絡,痰為陰類,所以每至暮夜,則凝聚郁塞,窒礙肺氣,氣逆咳頻,至日中陰得陽化,咳即大減。若非祛盡宿痰,則根株不能杜截。但為病已久,不易祛逐耳。
制半夏 炙紫菀 茯苓 炒黃川貝 苦桔梗 海蛤殼 炒枳殼 橘紅 苦杏仁 桑葉絡 生甘草 蘇子霜水泛為丸,每服三錢。
邵(左) 肺感風溫,復以熬夜受寒,寒束熱郁。由咽痛而致嗆咳,痰不爽出,頭脹惡寒。脈象沉弦。邪郁太陰,金失降令。擬辛溫寒合方,以徹肺邪。
蜜炙麻黃(四分) 生甘草(四分) 蜜炙橘紅(一錢) 茯苓(三錢) 前胡(一錢) 煨石膏(二錢)光杏仁(三錢) 炒枳殼(一錢) 老生姜(三片)
二診 辛溫寒以徹肺邪,咳仍不減。脈弦微數(shù)。熱郁于肺。再宜清金肅肺。
炙桑皮(二錢) 生甘草(五分) 淡芩(一錢五分) 茯苓(三錢) 冬瓜子(四錢) 地骨皮(二錢)肥知母(二錢) 前胡(一錢) 川貝母(二錢) 枇杷葉膏(五錢)
周(左) 航海感風而咳劇,雖經(jīng)養(yǎng)肺而咳止住,然肺絡之中,邪未盡泄,所以稍一感觸,輒喉癢咳劇。疏其新感,咳即漸減腠理日疏,邪仍內(nèi)踞。金病則不能制木,木火自必刑金。然右脈浮滑,病仍在肺。前賢謂邪在肺絡,或邪未楚而適投補益,以致邪伏難泄者,三拗湯主之。然苦溫疏散,恐傷肺體。茲擬肺露而變其法,作日就月將之計,庶幾疏不礙表,補不滯里耳,請備方家正之。
不落水豬肺(一只) 不去節(jié)麻黃(六錢) 不去皮尖杏仁(三兩) 不去節(jié)甘草(一兩)三味與豬肺一同蒸露,隨意溫服。
王(左) 降化溫疏,脈證相安。久病而投猛劑,行僥徼幸,固知者所不為,然邪與正不能并立,不去其邪,何以保全其正氣,則和平緩治,是猶畏瘍潰之痛而養(yǎng)毒也,再作背水之計。
粉前胡 光杏仁 制半夏 廣橘紅 茯苓 炙紫菀 荊芥穗 炒蔞皮 蘇梗子 梨肉
二診 肺感風邪,不為疏解,反為補益,以致邪戀而不得泄,咳久不止。脈濡而氣口獨浮。既從外感而來,雖經(jīng)日久,不得不為疏泄也。
不去節(jié)麻黃 不去節(jié)甘草 不去皮尖杏仁 炒蔞皮 炒枳殼 炒蘇子 廣郁金 茯苓 蜜炙橘紅 桔梗
楊(左) 咳嗽氣逆痰多,遍身作痛。脈象弦滑。痰飲阻肺,肺失降令,絡隧因而不宣。姑辛溫寒以開飲邪。
川桂枝(五分) 白茯苓(三錢) 光杏仁(三錢) 炒蘇子(三錢) 煨石膏(三錢) 廣橘紅(一錢)甜葶藶(五分) 制半夏(一錢五分)
二診 辛溫寒合方,咳嗽氣逆,十退五六。的是肝氣挾飲上逆。再以退為進。
姜半夏(二錢) 炒蘇子(三錢) 白茯苓(三錢) 猩絳(五分) 炙黑草(三分) 廣橘紅(一錢)川桂枝(四分) 旋復花(二錢) 上川樸(七分) 青蔥管(三分)
三診 痰喘大退,咳嗽未定,兩脅作痛亦止。再為溫化。
白芥子(四分炒研) 廣橘紅(一錢) 茯苓(三錢) 旋復花(二錢包) 光杏仁(三錢) 制半夏(一錢五分)炒蘇子(三錢) 枳殼(一錢) 廣郁金(一錢五分) 猩絳(五分)
馬(左) 肺有伏寒,感風咳逆。且疏新感,俟咳減再商。
制半夏 光杏仁 白茯苓 枳殼 砂仁 炒蘇子 薄橘紅 前胡 桑葉
又 咳嗽稍減。的是肺有伏寒,而肺氣暗虛。前法出入再進。
光杏仁 橘紅 制半夏 款冬花 生薏仁 炒蘇子 茯苓 炒黃川貝 炙紫菀肉
另方
川貝母(一兩去心) 炒萊菔子(四兩) 豆腐鍋巴(八兩) 白果肉(一兩) 白冰糖(四兩)
五味研為細末,每服四錢,開水調(diào)糊送下;蛏约犹撬。
張(左) 音塞不揚,兩年之久,遂起嗆咳,卻不見紅。脈象氣口不調(diào)。寒熱互阻于肺,然肺為水之上源,恐肺金日損,而變假為真。
不去節(jié)麻黃(三分) 杏仁(三錢不去皮尖) 煨石膏(三錢) 炒蘇子(三錢) 不去節(jié)甘草(三分)制半夏(一錢五分) 枳殼(一錢) 橘紅(一錢) 茯苓(三錢)
二診 用麻杏甘膏并不汗出,咳嗽音塞,尚復如前。肺邪伏匿既深,恐變假為真。擬重藥輕服法。
麻杏甘膏加細辛前胡橘紅茯苓枳殼(其人竟服七劑未見過節(jié))
三診 用辛溫寒合方,音塞較開,咳嗽大減。然天氣溫燥,嗆咳復甚。脈象左大。伏匿之邪,雖得漸解,而肺氣陰液,早為并損。再清金養(yǎng)肺。
南沙參(四錢) 光杏仁(三錢) 炒天冬(三錢) 白茯苓(三錢) 生甘草(三分) 川貝母(二錢)生扁豆衣(三錢) 水炒竹茹(一錢) 生雞子白(一枚沖服)
魏(左) 肺有伏寒,稍一感冒,咳嗽即甚。茲當天氣漸寒,更涉重洋,咳嗽因而尤甚,動輒氣逆。脈沉弦重按少力,舌紅苔薄白并不濃膩。此風寒痰飲有余于上,而腎本空虛于下。用雷氏上下分治法。
炒蘇子(三錢) 制半夏(一錢五分) 川樸(八分) 橘紅(一錢) 白茯苓(三錢) 熟地炭(四錢)嫩前胡(一錢五分) 當歸(炒透一錢五分) 老生姜(三片)
二診 上下兼治,喘嗽稍減。的是上實下虛,前法擴充。
制半夏(一錢五分) 菟絲子(鹽水炒三錢) 巴戟肉(三錢) 白茯苓(三錢) 廣橘紅(一錢) 懷牛膝(鹽水炒三錢) 紫蛤殼(四錢) 炒于術(二錢) 炒蘇子(三錢) 附子都氣丸(三錢晨服)
吳(左) 咳逆得食即定,中虛顯然?壬跤诔。痰在肺下,因臥而不旋運,所以至陽氣初展之時,而為之咳也。下虛上實。擬補氣立方。
奎黨參 炒蘇子 炙甘草 制半夏 粉前胡 薄橘紅 川桂枝 福澤瀉
徐 (左) 汗出略減,而咳嗽仍然不定,甚則嘔涎。脈細濡軟,舌黃苔白。時有凜寒之象。經(jīng)謂久咳不已,則三焦受之。三焦者氣之海也。進黃耆建中法。
川桂枝 炙綿 炙甘草 白芍 茯苓 郁金 煨姜
張(左) 肺邪未徹,復感新風,與濁相合。頭脹咳嗽身熱,痰氣帶穢。宜以疏化。
池菊(一錢五分) 橘紅(一錢) 牛蒡子(三錢生打) 光杏仁(三錢) 桑葉(一錢五分) 冬瓜子(三錢)荊芥穗(一錢) 枳殼(一錢五分) 前胡(一錢五分) 生薏仁(三錢) 廣郁金(一錢)
二診 疏泄肺邪,咳仍不減,痰氣帶穢。脈大。風邪與濁交蒸,肺胃熱郁。厥陰之病,在藏為肝,在色為蒼,而風氣通肝,所以痰帶青綠也。
冬瓜子(三錢) 生薏仁(四錢) 云茯苓(三錢) 桔梗(六分) 桑葉(一錢) 光杏仁(三錢打)甜葶藶(四分) 粉前胡(一錢) 水炒竹茹(一錢)
三診 咳嗽不減,痰不爽利,色帶青綠。下虛上實。再清金潤肺。
川貝母(二錢) 光杏仁(三錢) 蜜炙桑葉(一錢) 炒蔞皮(三錢) 冬瓜子(三錢) 生薏仁(三錢)黑梔皮(一錢五分) 白茯苓(三錢) 青蘆管(八錢) 枇杷葉膏(五錢分二次服)
四診 痰色仍帶青綠,心中空豁。脈象虛細,舌紅苔心霉黑。痰熱上盛,真水下虛。再上下分治。
玉泉散(三錢) 川貝母(二錢) 光杏仁(三錢) 炒蔞皮(三錢) 桑葉(一錢五分) 冬瓜子(三錢)阿膠珠(二錢) 水炒竹茹(一錢) 枇杷葉(四片炙去毛)
五診 心中空豁較退,苔霉痰綠嗆咳俱減。的是風熱痰郁于肺胃,遂有火爍金傷之勢。再用喻氏清燥救肺法。
阿膠珠(三錢) 生甘草(三分) 光杏仁(三錢打) 浮石(四錢) 桑葉(一錢五分) 煨石膏(三錢)冬瓜子(三錢) 川貝母(一錢五分) 枇杷葉(去毛四片) 蘆根(一兩)
六診 用喻氏法,病退十六,效方再望應手。
阿膠珠(三錢) 桑葉(一錢五分) 生甘草(三分) 地骨皮(二錢) 煨石膏(三錢) 川貝母(二錢)冬瓜子(三錢) 干枇杷葉(三片) 肺露(一兩沖)
七診 咳嗽較定,而痰阻肺之支絡,欲咳稍舒。舌心灰潤。再開痰降肺。
光杏仁(三錢) 冬瓜子(三錢) 海浮石(二錢) 炒蔞皮(三錢) 郁金(一錢五分) 枳殼(一錢)桔梗(一錢) 茯苓(三錢) 池菊(一錢五分) 桑葉(一錢) 枇杷葉(四片)
朱(右)每至經(jīng)來,輒先腹脹,茲則感風咳嗽痰多。先治新感,再調(diào)本病。
牛蒡子(三錢) 前胡(一錢五分) 橘紅(一錢) 茯苓(三錢) 桔梗(八分) 桑葉(一錢)光杏仁(三錢) 白蒺藜(三錢) 象貝(二錢) 丹參(二錢) 池菊花(一錢五分)
二診 咳嗽稍減,音仍帶澀。還是肺邪未清。經(jīng)來腹脹,再商。
前胡(一錢) 橘紅(一錢) 茯苓(三錢) 大力子(三錢) 丹參(二錢) 蘇梗(三錢)杏仁(三錢) 川貝(二錢) 蟬衣(一錢) 制香附(二錢)
三診 音澀漸開,咳未全止。再擬清金潤肺。
川貝母(二錢) 白茯苓(三錢) 炒蔞皮(三錢) 桔梗(一錢) 前胡(一錢) 光杏仁(三錢)冬瓜子(三錢) 生甘草(四分) 生梨肉(一兩)
孫(孩) 咳嗽甚則嘔吐。脈濡滑,舌白。童質(zhì)泄瀉之后,脾運不及,生痰聚濕。復感暑風,邪與痰合,肺胃因而失降。宜降宜下。
制半夏(一錢五分) 廣橘紅(一錢) 白茯苓(三錢) 枳實(三分) 光杏仁(三錢打) 大力子(二錢)粉前胡(一錢) 炒竹茹(一錢) 六一散(荷葉包三錢) 鮮fo手(一錢)
二診 大便暢行所下穢濁甚多,凝痰乳食從此而達,發(fā)熱因而大退。然肺胃邪戀未清,咳嗽嘔吐未止。再從疏肺之中,參以甘辛法。
前胡(一錢) 制半夏(一錢五分) 茯苓(三錢) 杏仁(二錢) 橘紅(一錢) 薄荷(七分后入)炒竹茹(一錢) 薏仁(三錢) 姜汁(三滴) 枇杷葉(二片去毛) 活水蘆根(六錢)
三診 發(fā)熱已退,咳亦遞減,大便數(shù)日方行。再疏肺化痰,氣降則大府自通也。
前胡(一錢) 橘紅(一錢) 制半夏(一錢五分) 牛蒡子(一錢五分) 炒竹茹(一錢) 杏仁(三錢)茯苓(三錢) 桑葉(一錢) 枇杷葉(去毛二片) 蘆根(五錢) 姜汁(二滴)
董(左) 邪戀肺損,咳久不止,大便艱澀。損而難復。
蜜炙麻黃(二錢另煎去沫沖入) 白萊菔汁(一湯碗) 荸薺汁(半茶杯) 杜蘇子(八兩水浸打絞汁) 光杏仁(八兩去尖浸水絞汁) 竹瀝(一茶杯) 雪梨汁(二中碗) 姜汁(一調(diào)羹)
上藥同熬,將桔梗一兩五錢桑葉一兩煎汁加入,白蜜二兩冰糖一兩五錢收膏,每服半調(diào)羹。
邵(左) 夜臥受寒,咳嗽發(fā)熱,即服酸收之品,肺邪因而不泄,咳經(jīng)三月,仍然不止,痰出覺冷。伏寒不泄,恐致?lián)p肺。
不去節(jié)麻黃(三分) 不去皮尖杏仁(三錢) 白茯苓(三錢) 不去節(jié)甘草(三分)炒杜蘇子(三錢研) 制半夏(一錢五分) 枳殼(七分) 橘紅(一錢) 老姜(二片)
二診 用三拗湯以搜太陰深伏之寒,咳嗽大退。然脈形仍然沉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去節(jié)麻黃(三分) 炒蘇子(三錢) 新會紅(一錢) 不去皮尖杏仁(三錢)制半夏(一錢五分) 白茯苓(三錢) 不去節(jié)甘草(五分) 砂仁末(三分研沖) 蜜生姜(八分)
三診 咳嗽遞減,十退七八,而仍痰多稀白。前法改進化痰。
制半夏(二錢) 炒蘇子(三錢) 白茯苓(三錢) 光杏仁(三錢) 生薏仁(三錢) 廣橘紅(一錢)旋復花(一錢五分) 臺白術(一錢五分) 糖生姜(一錢)
四診 搜散太陰伏寒,咳嗽漸定。然三日來不寒而熱,汗不暢達。脈數(shù),右寸關獨大。此外感新邪,與本病兩途。擬用疏泄,不致引動伏氣為上。
淡豆豉(三錢) 橘紅(一錢) 荊芥穗(一錢) 炒蘇子(三錢) 生薏仁(三錢) 光杏仁(三錢)桑葉(一錢) 制半夏(一錢五分) 白茯苓(三錢) 鮮fo手(一錢)
馬(左) 寒束于外,熱伏于中,咳嗽痰黃。脈形滑大,擬辛溫寒合方。
生麻黃(五分后入) 光杏仁(三錢打) 橘紅(一錢) 前胡(一錢五分) 煨石膏(四錢) 制半夏(一錢五分) 茯苓(三錢)bhskgw.cn/yishi/ 生甘草(三分) 馬兜鈴(一錢五分) 冬瓜子(三錢)
又 感邪已解,而晨昏之咳,仍然未止。再降氣化痰。
光杏仁 川貝母 冬瓜 海蛤粉 白茯苓 炒蘇子 蜜炙橘紅 蜜炙款冬花 肺露
孫(左) 咳嗽已退,然肺氣一時難復,有無之間,尚帶微嗆,時或耳鳴頭痛,咽中火沖。脈細虛軟。良以金令不行,木邪易動。補其不足,此時正屬機緣也,仿介賓金水六君法
炙生地(四錢) 制半夏(一錢五分) 川貝母(二錢) 炙款冬(二錢) 茯苓(四錢) 白歸身(二錢炒)新會紅(一錢) 杏仁泥(三錢) 粉丹皮(二錢) 桑葉(一錢)
左 咳逆痰色稠黃,其狀如膿。邪襲于外,濕蒸于內(nèi)。
杏仁泥(三錢) 炒蔞皮(三錢) 馬兜鈴(一錢五分) 赤白苓(各二錢) 橘紅(一錢) 炒枳殼(一錢)淡黃芩(一錢五分酒炒) 炒蘇子(三錢打) 生薏仁(四錢) 葶藶子(五分)
陳 久咳不已,肺金無權(quán),不足以制服強肝,腹中作痛。姑擬平肝疏木法。 金鈴子(切一錢五分) 青陳皮(各一錢) 砂仁(七分研后入) 桑葉(一錢) 制香附(三錢研) 廣木香(五分) 郁金(一錢五分) 楂炭(三錢) 鎊沉香(三分后入) 茯苓(三錢) 支(左) 嗜飲過度,肺胃濕熱蒸騰,至暮咳嗽痰多,痰濃色帶青綠。精水下枯,痰熱上擾,不易言治。 炒香玉竹(三錢) 炙紫菀(一錢) 冬瓜子(四錢) 生薏仁(四錢) 炒黃川貝(二錢) 白茯苓(四錢)光杏仁(三錢打) 炙桑葉(二錢) 水炒竹茹(一錢) 青蘆管(七錢) 枇杷葉(去毛四片) 賈(左) 大失血后,瘀血散入肺絡,咳嗽凜寒發(fā)熱,腹?jié)M作痛。脈象細弦。病實本虛,恐傳入損途。 磨郁金(五分沖) 當歸炭(二錢) 猩絳(五分) 川貝(一錢五分) 旋復花(一錢五分) 光杏仁(三錢)白芍(一錢五分) 楂炭(二錢) 枳殼(一錢) 南棗(二枚) 陸(右)咽癢嗆咳,日久不止,屢次見紅,甚至盈口。今血雖暫定,左臥咽癢氣沖,暮熱少寐。脈細弦微數(shù)。 肝火內(nèi)爍,陰分日虧,陽氣偏亢。金水并調(diào),參以滋肝。 北沙參(三錢) 天麥冬(各一錢五分) 生白芍(二錢) 黑豆衣(三錢) 阿膠珠(三錢) 女貞子(三錢酒蒸) 川貝母(二錢) 生山藥(三錢) 大生地(四錢) 蛤黛散(三錢包) 蕭(左) 久咳曾經(jīng)見紅,兩月前吐血盈碗。今血雖止住,而咳嗽暮甚,必致嘔吐而咳方減,音塞不揚。脈形細數(shù)。經(jīng)云:胃咳之狀,咳而嘔。良由肺腎并傷,中氣亦損,損而難復,不可不防。 臺參須(另煎沖六分) 鹽半夏(一錢) 生扁豆(三錢) 生山藥(三錢) 大麥冬(三錢) 生甘草(三分)蛤黛散(三錢包) 北沙參(三錢) 川貝母(二錢) 白粳米(一撮煎湯代水) 二診 甘以益胃,咳嗽大減,嘔吐亦減。然大便泄瀉,臨圊腹痛。偶然飲冷。損傷脾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再參培土生金法,復入分消,以理水濕。 奎黨參(三錢) 澤瀉(一錢五分) 生熟草(各二錢) 砂仁(五分) 白茯苓(三錢) 炒扁豆(三錢)炒山藥(三錢) 生熟薏仁(各二錢) 木香(四分) 木豬苓(二錢) 三診 水瀉漸輕,便仍溏泄,胸脘痞滿不舒。脾清不升,則胃濁不降。久病之體,未便遽投重劑。 陳皮(一錢) 生熟薏仁(各二錢) 木豬苓(二錢) 澤瀉(一錢五分) 鮮fo手(一錢) 砂仁(五分)白茯苓(三錢) 煨木香(四分) 楂炭(一錢五分) 衛(wèi)(右)上則咳嗽氣逆,喉有痰聲,不時眩暈,下則大便不實,甚則帶泄。脾為生痰之源,主健運而司磨化。古人治痰八法,理脾原屬首務,特王道無近功耳。 奎黨參(三錢) 白茯苓(三錢) 白蒺藜(去刺炒三錢) 制半夏(一錢五分) 炒于術(二錢) 炙黑草(二分) 縮砂仁(四分研后入) 生熟谷芽(各一錢) 廣橘紅(一錢五分) 老生姜(八分以后二味用白蜜一錢化水同煎至干存性) 二診 玉竹(三錢炒香) 川貝(一錢五分) 光杏仁(三錢打) 炙紫菀(一錢) 白茯苓(三錢) 桔梗(四分)枳殼(四分) 橘紅(一錢二分) 老姜(八分后三味蜜炙) 唐(左) 咳嗽半載不愈,咳則火升轟熱,曾經(jīng)見紅。脈形虛細。不能收攝,其標在上,其本在下。擬金水雙調(diào)法。 大生地 冬瓜子 川貝母 云茯苓 蛤黛散 甜杏仁 廣郁金 都氣丸 二診 火升轟然已定,咳嗽略減。然每晨必咳盡稠痰,方得舒暢。脈象虛細。腎虛液煉成痰,上阻肺降。再作緩兵之計。 川貝母 蛤黛散 薄橘紅 女貞子 炒竹茹 冬瓜子 茯苓塊 炒蘇子 粉前胡 都氣丸 三診 身熱已退,咳嗽大減。然肺胃運化不及,水谷生痰,每晨必咳吐痰盡,方得舒暢。攝下之中,兼調(diào)脾胃。 奎黨參 茯苓 制半夏 蛤殼 炒枳殼 野于術 橘皮 炒蘇子 炒玉竹 都氣丸 四診 咳雖遞減,而每至清晨,其咳必甚,寐則口干咽燥。脈形濡細苔黃中心濁膩。陰虛于下,痰甚于上。擬和陰清金,兼化痰熱。 細生地(四錢) 川貝母(二錢) 云茯苓(三錢) 冬瓜子(三錢) 北沙參(三錢) 海蛤粉(三錢包)水炒竹茹(一錢) 甜杏仁(三錢) 炙枇杷葉(三錢) 肺露(一兩沖) 顧(右)燥氣化寒生熱,蒸痰釀飲,上阻肺降?人詺饽嫣刀,恐傳入損途。 葶藶(三分) 廣橘紅(一錢) 制半夏(一錢五分) 炒蘇子(三錢) 縮砂仁(四分) 杏仁(三錢)白茯苓(三錢) 旋復花(一錢五分) 生熟薏仁(各二錢) 倪(右)向有肝氣,腹脹內(nèi)熱。茲感風燥,肺金失肅,致肝火逆犯于肺,咽中熱沖,即作嗆咳。舌紅苔糙霉底。木叩金鳴,恐致入損。 梔皮 冬瓜子 蔞皮 竹茹 茯苓 蛤黛散 川貝母 川石斛 冬桑葉 地骨皮 枇杷葉 二診 清氣熱而肅肺金,咽中熱沖稍平,咳嗽大減。舌紅苔糙霉底如昨。陰分耗殘,再兼清養(yǎng)。 川石斛 南花粉 川貝母 細生地 丹皮 大天冬 北沙參 蛤黛散 枇杷葉 三診 清肺氣而化燥風,天時寒暄,封固不密,咳嗽轉(zhuǎn)甚。脈形虛細,舌紅苔糙。陰分虧損,不問可知。宜舍其標而治其本。 細生地(四錢) 蛤黛散(三錢) 甜杏仁(三錢) 白茯苓(三錢) 生白芍(一錢五分) 冬瓜子(三錢)生甘草(三分) 都氣丸(三錢先服) 川貝母(二錢) 炙枇杷葉(三片去毛) 張(左) 哮喘多年,肺傷吐血,漸至咳嗽痰多,痰色黃稠,兼帶青綠,有時腹?jié)M,運化遲鈍。脈形濡細,左部帶澀。肺胃并虧,而濕滯中州。且作緩兵之計。 海蛤粉(三錢) 川貝母(二錢) 冬瓜子(三錢) 炙款冬(二錢) 淡秋石(一錢) 炙紫菀(一錢五分)牛膝炭(三錢) 云茯苓(三錢) 煨磁石(三錢) 金水六君丸(六錢二次服) 二診 痰飲憑凌于上,腎陰虧損于下,飲聚則成痰,陰虛則生熱,熱痰交蒸,所以咳血頻來,痰黃青綠,熱蒸痰郁,痰帶臭穢。脈細濡數(shù)。腹中不和。將成肺痿重癥,再作緩兵之計。 南沙參(三錢) 川貝母(二錢) 橘紅(鹽水炒八分) 冬瓜子(三錢) 海蛤粉(三錢) 炒枳殼(一錢)沉香曲(一錢五分) 炙款冬(二錢) 清阿膠(二錢) 炒天冬(二錢) 生谷芽(一錢五分) 沈(左) 咳嗽不時帶血,纏綿數(shù)載,肺腎久虛。茲以感受風溫,咳遂增劇。今身熱已退,而每至寅卯之交,輒咽癢咳甚,口渴咽干,舌燥痰稠濃,納少胃呆。脈形虛細,舌紅苔糙。風邪雖解,而肺腎更虛,遂致沖陽挾痰上逆,證屬本原,與痰飲攸殊也。擬金水雙調(diào)法。 阿膠 川貝 炙生地 甜杏仁 枇杷葉 杭白芍 茯苓 青蛤散 橘紅 都氣丸 二診 寅卯之交,咽癢嗆咳已止,然胃氣呆鈍。脈象濡弦?谠镅矢,猶未全定。腎陰不復,中氣下根于腎,所以腎愈虛則胃愈弱也。 阿膠珠(二錢) 橘白(鹽水炒一錢) 川貝(二錢) 甜杏仁(三錢炒香) 金石斛(三錢) 海蛤粉(三錢)茯苓(三錢) 杭白芍(一錢五分酒炒) 肥玉竹(三錢) 生熟谷芽(各一錢) 七味都氣丸(三錢分二次另服) 。ㄗ) 咳嗽時輕時重,肺氣久傷,以致竊盜母氣,脾土因而不振,大便不時溏泄。脈細,苔白少華。擬培土生金法。 奎黨參(三錢) 云茯苓(三錢) 炒扁豆(三錢) 生熟薏仁(各二錢) 炒于術(二錢) 炒山藥(三錢)炙黑草(三分) 炙款冬花(二錢) 夏(左) 痰飲阻于肺胃,胸次悶窒,痰多咳逆,甚則四肢不溫。陽氣為陰所阻。宜為溫化。 制半夏(一錢五分) 廣皮(一錢) 茯苓(三錢) 栝蔞霜(四錢) 桔梗(七分) 薤白頭(三錢)桂枝(四分) 枳殼(一錢) 炒萊菔(二錢研) 二診 胸次窒悶稍舒,四肢亦稍溫和。然仍痰多咳逆。還是痰飲內(nèi)阻,肺胃之氣不宣。再化痰而開展氣化。 制半夏(一錢五分) 栝蔞霜(四錢) 桔梗(七分) 白蒺藜(三錢) 薤白頭(三錢) 廣郁金(一錢五分)枳殼(一錢) 光杏仁(三錢) 枇杷葉(去毛炙四片) 白金丸(四分開水送下) 三診 四肢漸覺溫和,痰亦稍利。然胸次時仍窒悶。還是痰飲伏而不化?蛛y杜絕根株。 制半夏 枳實 霞天曲 茯苓 陳南星 上廣皮 郁金 薤白頭 杏仁 白金丸(五分) 四診 肢厥轉(zhuǎn)溫,咳嗽雖屬和平,而胸次尚覺窒悶。無非痰氣之阻。前法擴充用千緡湯出入。 陳皮 竹茹 光杏仁 制半夏 茯苓 枳殼 郁金 薤白頭 皂莢子 五診 胸次窒悶稍舒,然仍不時呵欠的是胸有伏痰,以致陰陽相引。再化痰以通陰陽。 制半夏 橘紅 廣郁金 茯苓 龍骨 陳膽星 炒枳殼 竹茹 姜汁 六診 胸中之伏痰漸開,陰陽交通,呵欠大退,咳嗽痰多較盛。此痰飲之本態(tài)也。宜化痰和中降肺。 制半夏(一錢五分) 炒蘇子(三錢) 光杏仁(三錢) 前胡(一錢) 郁金(一錢五分) 廣橘紅(一錢) 白茯苓(三錢) 陳膽星(五分) 枳殼(一錢) 姜汁(二匙) 七診 外感寒邪,寒飲復聚,咳嗽復盛,胸又窒悶。再辛潤滑利以化痰降濁。 薤白頭(三錢) 橘紅(一錢) 制半夏(一錢五分) 郁金(一錢五分) 砂仁(五分) 栝蔞仁(四錢生姜汁炒研) 茯苓(三錢) 炒枳殼(一錢) 干姜(三分) fo手(一錢) 夏(左)肺痿肺癰
北沙參 大麥冬 炙桑皮 大生地 冬瓜子 煨石膏 炙款冬 地骨皮 川貝母 川百合 肥知母
某咳嗽日輕夜重,痰黃稠濃,便堅帶黑。脈數(shù),舌光。無非陰虛火炎,金水并損,惟痰濃而帶黃色,胃中必有濕熱留戀。再從清養(yǎng)之中,兼導濕熱下行。 北沙參 大麥冬 細生地 光杏仁 川貝母 冬瓜子 炙桑皮 青蛤散 地骨皮 青蘆管 枇杷葉 陳(左) 肺痿之后,蘊熱未清,咳嗽痰黃,時發(fā)時止。不易圖愈。 地骨皮 茯苓 炙桑皮 郁金 生米仁 冬瓜子 煨石膏 肥知母 淡芩 杏桃仁 青蘆管 枇杷葉 彭(左) 嗜飲傷肺,稍一感觸,輒作咳逆,甚則帶出粉紅。此濕熱之氣,蒸于胃而注于肺也?种吗魮p。 冬瓜子 生薏仁 碧玉散 云茯苓 枇杷葉 水炒竹茹 葛花 栝蔞仁 青蘆管 陳(左) 肝郁氣滯,病從左脅作痛而起,加以火灸絡熱動血,屢進陰柔之藥,陰分固賴以漸復,然濕熱由此而生,發(fā)為濁癥。濕熱逗留,風邪外觸,遂致咳嗽。先以燥藥傷氣,致氣虛不能鼓舞旋運,飲食悉化為痰。又以柔藥滋其陰,酸寒收澀,痰濕之氣,盡行郁遏。以致痰帶腥穢,色盡黃稠,黃為土色,是濕痰也今內(nèi)熱咳嗽,痰仍腥穢。脈數(shù)濡弦,左部虛弦,舌苔薄白而滑。此氣陰兩虧,而濕熱逗留之象,從實變虛,從假變真,殊難措手。前人謂因虛致病者,補其虛而病自除,因病致虛者,去其病而陰自復。八年之病,雖有成例可遵,恐鞭長之莫及耳。擬導其濕熱下行,而不涉戕伐,俾得熏蒸之焰息,即所以保其陰氣之消耗也。 光杏仁 冬瓜子 生薏仁 炙桑皮 枇杷葉 云茯苓 青蛤散 澤瀉 青蘆管 方(右)咳嗽痰穢,內(nèi)癰重癥。遺毒已深,難遽言治。 冬瓜子 杏仁 茯苓 黑山梔 煨石膏 桔梗 生薏仁 枇杷葉 青蘆管 先生問吐出之痰有如糊粥黃色者盈碗否。曰:然肺已成癰,而將穿破,咳痰臭甚,吐出后穢味不退者,病尤深也。(正蒙附志) 顧(左) 引導濕熱下行,效如桴鼓。邪氣既盡,正氣自復,少安而毋躁也。 廣橘皮 生薏仁 制半夏 澤瀉 枇杷葉 水炒竹茹 光杏仁 冬瓜子 茯苓 葦莖(煎湯代水) 某咳痰臭穢,并兼粉紅。肝火盛極,恐其成痿。 磨犀尖 丹皮 川貝母 青蛤散 冬瓜子 炒蔞仁 桔梗 炙桑皮 生薏仁 煨石膏 北沙參 蘆根 枇杷葉 復診 加杏桃仁。 彭(左) 咳嗽痰帶穢臭。肝火蒸騰肺胃,將成內(nèi)癰,不可輕視。 葶藶子 炒枳殼 冬瓜子 光杏仁 青蘆管 赤白苓 白桔梗 生薏仁 橘紅 服此方二劑而減,其效如神。按此癥或起于酒,或由乎火,此人自謂氣郁久悶,故致木火旺而刑及肺金也。(正蒙志) 楊(左) 大病之后,濕熱未清,熏蒸肺胃,咳嗽痰黃,不能著臥。恐成癰痿重癥。 冬瓜子 枳實 栝蔞霜 光杏仁 旋復花 炒竹茹 生薏仁 郁金 制半夏 茯苓 枇杷葉 青蘆管 復診 瀉肺之濕熱,喘減能臥,痰稠轉(zhuǎn)稀。但咳熱未除。前法再冀應手。 杏仁泥 海浮石 生薏仁 栝蔞霜 冬瓜子 郁金 橘紅(鹽水炒) 茯苓 桔梗 水炒竹茹 枇杷葉 青蘆管 左 咳嗽痰紅,痰氣腥濁,內(nèi)熱連綿。脈數(shù)而滑。此痰熱內(nèi)迫,勢成癰痿,鞭長莫及。 冬瓜子(四錢) 生薏仁(四錢) 川貝母(二錢) 光杏仁(三錢) 炒丹皮(二錢) 青蛤散(二錢) 款冬花(一錢五分) 竹茹(一錢) 炙桑白皮(二錢) 葦莖(一兩) 顧(左) 咳嗽不退,甚則帶血,右胸脅肋俱痛,穢臭之氣,直沖而上。此由痰熱郁滯肺絡,萎損重癥。姑導其濕熱下行。 冬瓜子 杏仁泥 海浮石 旋復花 絲瓜子 生薏仁 玉泉散 丹皮 磨郁金 青蘆管 又 咳嗽痰穢吐血。脈象急數(shù)。濕熱蒸騰傷肺,肺痿情形也。病在高年,難以許治。 南沙參 冬瓜子 杏桃仁 桑白皮 粉丹皮 川執(zhí)業(yè)獸醫(yī)石斛 生薏仁 川貝母 款冬花 青蘆管 姚(左) 血未復來,痰仍灰黑。還是濕郁熱蒸。再為清化。 制半夏 茯苓 郁金 海蛤粉 冬瓜子 廣橘紅 栝蔞皮 杏仁 海浮石 生薏仁 顧石泉 肺感風邪,久戀不解,前月中旬作課熬夜,涼氣復襲,衛(wèi)氣為邪所阻,以致陽氣屈曲不舒,而為身熱,熱則痰濕盡行蒸動,營衛(wèi)循環(huán)失度,以致寒熱紛爭,有如瘧狀。痰既阻遏,則濁氣不能下降,清津不能上升,以致津乏來源,舌光口渴。痰濕熏蒸,以致溱溱汗出。胃為十二經(jīng)之總司,主束筋骨而利機關,所以內(nèi)經(jīng)治痿有獨取陽明之說。今濕痰蘊遏,陽明不主流利筋骨,所以兩足忽然痿強。此皆未發(fā)氣喘時之情形也。今咳嗽反止,而氣喘難臥,冷汗直出,四肢厥冷。是肺氣但主于出,而不能下納,自然有此等一虛難挽之象。然所以致虛者喘也,其所以致喘者何哉。蓋肺主右降,胃府居于肺下,肺胃之分,久為痰濕占踞之區(qū),一朝而塞其右降之路,所以暴喘不止,而所吐之痰,反不若平日之多矣。一噯則喘略松,即是胃實。丹溪云:氣有余便是火。氣火上逆,濁邪化燥,口起白腐矣。脈象無神,脫兆已著。 至于治法,則李士材云:因虛致病者,當治虛其病可退,因病致虛者,當治病其虛可保。揮蚊掠汗,作此夢語以備商榷。 川桂枝(五分) 淡干姜(五分) 煨石膏(七錢) 光杏仁(四錢) 生薏仁(五錢) 冬瓜子(五錢)枳殼(一錢) 青蘆管(一兩) 右 腎虛不克收藏,每至冬藏之令,輒發(fā)痰喘。去冬天暖之極,收藏不固,再以春令地氣發(fā)泄,根氣失于攝納,喘呼不能坐臥。黑錫丹招納腎陽,雖屬中病,而腎陰久虧,不能勝任溫納,致虛陽上浮,脫帽露頂,唇焦顴紅。六脈細澀,苔淡黃,心毛而糙。氣不攝納。有汗脫之虞。擬補腎陰以攝腎氣。能否應手,恐難必也。 生熟地炭(各三錢) 牛膝(四錢) 云茯苓(三錢) 丹皮(二錢) 磁石(五錢) 紫口蛤殼(五錢)大麥冬(三錢) 淮山藥(三錢) 坎 (漂凈炙一條) 秋石(二錢洗) 五味子(三分炙) 左 腎本空虛,閉藏不固,冬令氣不收攝,燥氣外襲,干咳無痰。去冬陽氣升動,由咳而喘,不過行動氣逆,片時即定,初未當太甚也。乃春分節(jié)令,陽氣發(fā)泄已甚,腎氣不能藏納,氣喘大劇。耳聾作脹,咽中如阻,二便不利,口渴咽干,形神消奪,偶有微痰咯吐,色帶灰黑。脈細少情,舌紅苔白干毛。沖陽挾龍相上逆,遂令肺氣不能下通于腎,腎氣不能仰吸肺氣下行,所謂在腎為虛也?株枤庑乖,再加汗出。勉擬交通肺腎,參以丸藥入下,以免膩藥壅滯胃口,即請商裁。 磁石(五錢 ) 淡秋石(二錢) 天麥冬(各二錢) 紫蛤殼(七錢) 茯苓(三錢) 懷牛膝(三錢)車前子(三錢) 粉丹皮(三錢) 肥知母(一錢五分) 都氣丸(五錢分二次服) 二診 交通肺腎,丸藥入下,耳聾轉(zhuǎn)聰,小溲通利,氣喘稍有休止之時。然仍口渴咽干,身體不能行動,動則依然喘甚。脈象細數(shù)少情,右尺尤覺細澀。其為根本空虛,不能攝納,略見一斑。昨藥進后,不覺滯悶,勉從前意擴充。但草木之功,未識能與造化爭權(quán)否。 熟地炭(四錢) 生白芍(一錢五分) 粉丹皮(二錢) 磁石(三錢) 茯苓(三錢) 天花粉(三錢)萸肉炭(一錢) 肥知母(二錢炒) 紫蛤殼(六錢) 牛膝(三錢) 天麥冬(各二錢) 炙桑皮(三錢) 囫圇五味子(三分開水分二次另吞服) 陳(左) 肺合皮毛,毫有空竅,風邪每易乘入,必得封固閉密,風邪不能侵犯。誰為之封,誰為之固哉,腎是也。經(jīng)云: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則知精氣閉蟄于內(nèi),表氣封固于外,所以腎本空虛,往往一至秋冬,氣不收藏,為咳為喘者多矣。今稍一感觸,即覺傷風,表氣不固已甚。肺在上主氣之出,腎在下主氣之納,腎虛封藏不固,則腎氣不能仰吸肺氣下行,氣少歸納,所以體稍運動,即覺氣急。素有之痰飲,為沖氣挾之而上,咽癢咳嗽,甚至見紅。特是腎之陰虛,與腎之陽虛,皆令氣不收藏。左脈弦大,且有數(shù)意,斷無命陽不振,寒飲上泛,而脈不沉郁,轉(zhuǎn)見弦大之理。所以脈大而左部為甚,以肝腎之脈皆居于左,其為腎陰虛不能收攝無疑。況所吐之痰,牽絲不斷,并非水飲。飲之所以為痰者,熱煉之也。仲景小青龍湯真武湯,為痰飲之要方。湯曰青龍,為其行水也。真武水神名,為其治水也。足見飲即水類,與痰濁絕不相同。下虛如此,斷勿存觀望之心,而使根蒂日近空乏。用介賓先生左歸飲法。 紫口蛤殼(四錢) 生地炭(四錢) 懷山藥(三錢) 長牛膝(三錢) 萸肉(二錢炒) 白茯苓(三錢) 車前子(二錢) 顧(童) 寒入肺,稍涉感寒,則外寒與伏寒相觸,遂致哮喘咳嗽頻發(fā),甚則見紅。良由喘咳激損肺絡,與吐血實屬兩途。伏寒既深,肺熱不解,而肺為嬌臟,過進辛溫,恐轉(zhuǎn)損肺。擬辛溫寒合方,而用重藥輕服法。 麻黃(蜜炙三分) 川桂枝(三分) 石膏(煨打一錢五分) 生熟甘草(各二分) 白茯苓(三錢)淡干姜(二分) 光杏仁(三錢打) 冬瓜子(三錢) 某痰喘勞碌,感寒觸發(fā),呀呷有聲,胸膺先覺不舒而病作,其痰阻氣墜,已非一日矣。閱苔滿白,脈來沉弦。于法當宗小青龍加減。姑宗仲景之意,不拘其方,俾得肺氣宣通,則痰自下降。 麻黃(三分炙) 杜蘇子(鹽水炒二錢) 前胡(一錢五分) 白芥子(炒黃三分) 南沙參(三錢) 生甘草(二分) 旋復花(一錢包) 桂枝(二分) 煨生姜(一片) 栝蔞仁(姜汁炒二錢) 白芍(土炒一錢五分) 橘紅(鹽水炒六分) 枇杷葉(兩片去毛) 右 陰虛木郁,沖氣挾痰水上升,左少腹烙熱,則其氣從下直上,頭痛面紅,咽中如阻,以少陽之脈循喉嚨,而膽為肝之外府也。陽氣逆上,陽絡被損,漸致吐血頻來,肢困力乏。然吐血屢發(fā),則喘發(fā)轉(zhuǎn)疏,以郁陽從血發(fā)泄,則沖逆之威稍平,亦屬定理。脈濡弦,苔白質(zhì)紅。肝腎陰虛,為致病之源,沖陽逆上,為傳病之地若作痰飲主治,則青龍苓桂真武等方,無一與癥情恰合。惟有滋水養(yǎng)肝,攝納腎陰,水不上泛,則痰即為津為液,不可不知。擬介賓左歸飲加味。 大生地(四錢) 山萸肉(二錢炙) 懷牛膝(鹽水炒三錢) 白茯苓(三錢) 蛤黛散(五錢包) 麥冬(三錢)炒黑當歸(一錢五分) 車前子(鹽水炒二錢) 咸秋石(六分) 生白芍(二錢) 女貞子(三錢)丹皮炭(一錢五分) 嚴 辛溫寒合方,氣喘大減。的是寒熱互阻于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效方進退。 炙麻黃(后入五分) 生甘草(三分) 橘紅(一錢) 枳殼(炒一錢五分) 茯苓(三錢) 光杏仁(三錢打)石膏(三錢煨) 廣郁金(一錢五分) 生姜汁(三滴) 二診 哮喘復發(fā)。暫用重藥輕服。 麻黃(蜜炙三分) 生熟草(各二錢) 淡干姜(三分五味子四粒同打) 茯苓(三錢) 石膏(煨打一錢五分) 白芍(酒炒一錢五分) 川桂枝(三分) 制半夏(一錢五分) 北細辛(三分) 杜蘇子(三錢) 三診 用喻氏法初服甚驗,再服氣喘復甚,其喘時重時輕,經(jīng)月已來,濁精自出。脈沉弦,右部虛軟下。 虛上實,用雷少逸法。 制半夏(一錢五分) 熟地炭(四錢) 杜蘇子(炒打三錢) 車前子(鹽水炒二錢) 上川樸(七分)前胡(一錢) 白茯苓(三錢) 牛膝炭(三錢) 紫口蛤殼(五錢) 橘紅(一錢) 四診 標本并顧,氣喘大定,精濁亦減。的是上實下虛,虛多實少。前法擴充。 制半夏(一錢五分) 蘇子(炒研三錢) 川桂枝(四分) 車前子(鹽水炒三錢) 粉前胡(一錢) 橘紅(一錢) 奎黨參(二錢) 淮牛膝(鹽水炒三錢) 熟地(五錢炙) 胡桃肉(一枚打入煎) 五診 投劑之后,氣喘未發(fā),而胃氣呆鈍,形體惡寒。腎氣不收,痰飲上踞。擬上下分治。 制半夏(一錢五分) 蘇子(炒研三錢) 白茯苓(三錢) 粉前胡(一錢) 橘紅(一錢) 車前子(鹽水炒二錢) 旋復花(絹包二錢) 光杏仁(三錢) 懷牛膝(三錢) 都氣丸(五錢分二次服) 六診 惡寒已退,痰喘未發(fā)。上實下虛無疑。再上下分治。 制半夏(一錢五分) 茯苓(三錢) 車前子(鹽水炒三錢) 淮牛膝(鹽水炒三錢) 杞子(三錢炒)蘇子(三錢) 橘紅(一錢) 紫蛤殼(六錢) 淮山藥(三錢炒) 萸肉(二錢炒) 枇杷葉(去毛四片) 都氣丸(六錢分二次服) 七診 腎陰漸得收攝,而陽升頭脹少寐。陽之有余陰之不足也。前法擴充。 生地(四錢) 山藥(三錢) 牛膝(鹽水炒三錢) 生白芍(二錢) 云茯苓(二錢) 萸肉(二錢炒)車前子(鹽水炒二錢) 生牡蠣(五錢) 夜交藤(五錢) 龍骨(三錢 ) 都氣丸(五錢分二次服) 又補方 痰飲停于肺胃,腎本空虛,稍一感觸,輒引動內(nèi)飲,而為喘為咳。喘咳不已,腎氣從而上逆,所以極重之際,用滋腎歸納法,如鼓應桴,則是虛中有實,而實少虛多也。當以根本為重。 大熟地(姜汁炙十二兩) 懷牛膝(鹽水炒一兩五錢) 補骨脂(鹽水炒二兩) 白茯苓(三兩) 上綿 (鹽水炙三兩) 甘杞子(三兩) 制半夏(一兩五錢) 巴戟肉(二兩) 杭白芍(酒炒一兩五錢) 萸肉(炒一兩五錢)制首烏(四兩) 車前子(鹽水炒一兩) 于術(二兩炒) 菟絲子(鹽水炒二兩) 山藥(三兩) 陳廣皮(一兩)胡桃肉(三兩打) 奎黨參(三兩) 紫口蛤殼(五兩) 芡實(三兩炒) 炙黑草(五錢) 潼沙苑(鹽水炒三兩) 過(左) 喘之一證,在肺為實,在腎為虛此指氣而言,非僅關于痰也。今痰多盈碗,喘咳聲嘶,背脊惡寒,口膩不渴。脈象右部細弱而滯,左部弦大。良由氣弱生痰,肝腎素虧之人,木失涵養(yǎng),因于啟蟄之時,氣上升發(fā),宿飲停痰,盡從上逆,肺降之道路蔽阻,出納皆失其常。深恐其上愈實,其下愈虛,陰陽有離決之虞。夫痰濁水沫,皆屬陰類,所以飲家有當以溫藥和之之例。然濁陰彌漫,斷無顴紅能食之理。則是肺欲其溫。而腎欲其清也。擬辛溫寒合方。 川桂枝(四分) 白茯苓(三錢) 淡干姜(四分) 海蛤粉(五錢包) 煨石膏(三錢研) 炒麥冬(二錢)北沙參(五錢) 杏仁泥(三錢) 五味子(六粒同干姜打) 二泉膠(蛤粉炒松一錢) 邱(左)痰濕素盛,而年過花甲,肝腎日虧,木少滋涵,于一陽來復之后,驟然氣喘,痰隨氣上,漉漉有聲。 其病在上,而其根在下,所以喘定之后,依然眩暈心悸,肢體倦乏,肝木之余威若此。下焦空乏,不足以涵養(yǎng)肝木,略見一斑。脈象左大少情,右濡細軟。誠恐攝納失職,復至暴厥。 炙熟地(四錢) 海蛤粉(五錢) 朱茯神(三錢) 龍骨(三錢) 炒杞子(三錢) 牛膝炭(三錢)煨磁石(三錢) 白歸身(酒炒二錢) 炒白芍(一錢五分) 沙苑子(鹽水炒三錢) 二診 補納肝腎,癥尚和平,然左脈仍覺弦搏。下焦空乏,根本之區(qū),不易圖復,理所宜然。 龜甲心(五錢) 牛膝炭(三錢) 沙苑子(三錢) 炙河車(三錢) 茯苓神(各二錢) 炙生地(四錢)海蛤殼(六錢) 龍齒(三錢) 炒白芍(二錢) 建澤瀉(一錢五分) 三診 左脈稍斂,心悸眩暈俱減。再攝納下焦。 龜甲心(五錢) 牛膝炭(三錢) 紫河車(三錢) 海蛤殼(四錢) 川斷肉(三錢) 生熟地(炙各三錢)煨龍骨(二錢) 粉丹皮(二錢) 炒白芍(一錢五分) 沙苑子(鹽水炒三錢) 澤瀉(一錢五分) 四診 脈象較前柔靜,飲食亦復如常。虛能受補,當揚鞭再進。 龜甲心(七錢) 辰茯苓(三錢) 澤瀉(秋石拌炒一錢五分) 生熟地(四錢炙) 紫河車(三錢) 海蛤殼(一兩) 沙苑子(鹽水炒三錢) 杭白芍(一錢五分) 粉丹皮(二錢) 龍齒(三錢煨) 牛膝(三錢炒) 濃杜仲(三錢) 五診 滋填甚合,再參補氣,以氣為統(tǒng)血之帥,無形能生有形也。 人參須(七分) 黑豆衣(三錢) 女貞子(三錢) 濃杜仲(三錢) 白歸身(二錢) 生熟地(炙各四錢)元武板(八錢) 杭白芍(酒炒一錢五分) 粉丹皮(二錢) 西潞黨(元米炒三錢) 煨龍骨(三錢) 澤瀉(一錢五分) 某肝腎素虧,脾土亦弱,水谷之氣,生痰聚飲,飲阻肺下,氣喘痰多盈碗。脈象沉弦,舌苔白膩。五飲中之支飲也。仲景云:飲家當以溫藥和之。仿此立方。 麻黃(蜜炙三分) 炒白芍(一錢五分) 川桂枝(三分) 五味子(二分) 橘紅(一錢) 北細辛(三分)制半夏(一錢五分) 淡干姜(三分) 炙黑草(三分) 侯(左) 先感風寒,既飲火酒,寒熱互阻于肺,痰飲因而上升,致肺氣不能下通于腎。氣喘痰鳴,胸次窒悶異常,臥著尤甚。脈象沉弦,左尺尚覺有神。尚非腎氣不能仰吸肺氣下行之劣癥。時自汗出。擬開太陽之表。弄斧班門,即請主裁。 川桂枝(八分) 淡干姜(五分) 煨石膏(三錢) 光杏仁(三錢) 甜葶藶(五分) 白茯苓(三錢)制半夏(一錢五分) 生萊菔子(一錢五分) 生熟草(各一分) 枳殼(七分) 陳 向有痰飲,咳嗽痰多,習為常事。茲以感冒新風,肺氣失肅,發(fā)熱咳甚,兼以肝木郁結(jié),風氣通肝,肝木從而勃動,腹痛泄瀉。此初起之情形也。乃熱減痛止瀉定,轉(zhuǎn)見神志摸糊,喉有痰聲,而不得吐,氣喘不能著枕,四肢搐動,面色紅亮,汗出溱溱。舌苔灰滯,而脈象濡滑。良由痰飲之邪,隨外感所余之熱,肝經(jīng)郁勃之氣,蒸騰而上,迷蒙清竅,阻塞肺氣。清竅被蒙,則神機不運,而神識模糊。肺氣阻塞,則出納失常,而氣喘不能著枕,肺氣不能下通于腎,則腎氣立見空虛,腎為封藏之本,腎虛則封固不密,而為汗出。本虛標實,恐成必敗之局。勉擬扶正化痰,降胃納腎即請商裁。 吉林參(七分切小塊開水吞) 旋復花(三錢包) 懷牛膝(鹽水炒三錢) 陳膽星(一錢) 焦遠志肉(五分)炒蘇子(三錢) 車前子(鹽水炒二錢) 天竺黃(二錢) 磁石(四錢) 廣蛤蚧尾(一對) 竹瀝(姜汁五滴沖) 白金丸(一錢包入煎) 又 補瀉兼施,上下兼顧,如油如珠之汗已止,神志稍清,痰出較多,而稠膩如膠,牽絲不斷,汗雖止而不時懊煩。脈見歇止,舌苔濁膩灰滯。無形之氣火,有形之濁痰,蘊聚胸中,肺出腎納之道路,為之阻塞,腎氣雖欲仰吸肺氣下行,而無路可通。此時欲降肺氣,莫如治痰。標實本虛,元氣能否勝任,實非人事所能為也。勉再議方。 白前(三錢) 白茯苓(四錢) 炒蘇子(三錢) 旋復花(三錢包) 蜜炙橘紅(一錢) 陳膽星(一錢五分)炒蔞皮(三錢) 竹瀝半夏(三錢) 紫口蛤殼(一兩) 白果肉(四粒打爛) 礞石滾痰丸(一錢開水先服) 雪羹湯代水。 郭(左) 幼時即有痰喘之癥,今年二十余,喘發(fā)復盛,痰聚胸膈,胸膈窒悶,欲吐不得,四肢少暖。投以小青龍下控涎丹,不吐不瀉。改投此方。 皂莢子(一分五厘) 明礬(三分) 黑丑(四分) 上湘軍(三分) 四味研細,淡姜湯送下。 楊(右)感邪失表,邪伏肺,以致稍一感觸,輒作哮喘。除訪擇針灸好手按穴針灸外,進以梨膏,以開通肺絡,而潤肺金。 蜜炙麻黃(五錢另煎去沫沖入) 川貝母(一兩五錢去心) 冬瓜子(一兩五錢) 云茯苓(四兩) 光杏仁(三兩) 洋糖拌石膏(五兩) 蘇子(水浸打爛絞汁四兩)喘
上藥煎三次收干,以龜板膠一兩,鹿角膠二兩,阿膠二兩,溶入收膏,每服七八錢開水沖服。
用紫河車一具,微炙研末為丸,每日服三錢。
上藥煎為濃汁,用秋梨四斤,去核切片絞汁,同以上諸藥汁及蘇子汁,炭火收膏,將成時加入白冰糖三兩,以滴水成珠為度,每服一調(diào)匙,晚間或臨臥服。